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学测试: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黄河流域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大致归并为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晋时,许多关西关东方言已经混一。魏晋以后,出现了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并峙的局面。对上述文化区格局的变迁解释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缩小得益于大一统的局面B.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影响文化区格局的变化C.区域间文化差异会影响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D.自然地理条件决定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衍生出了吸收儒、墨、阴阳等学派思想的黄老之学;韩非子借鉴了儒家的三纲,吸收了道家的君人南面之术;《吕氏春秋》融合了各家之长,是杂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这些现象()A.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强B.反映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趋势C.表明社会各阶层间流动加速D.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3.《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汉武帝派司马相如“略定西南夷”后,“除边关,关益(通“隘”)斥(通“拆”),并在此设“关市”。这些举措()A.体现了华夷一体的策略B.密切了西南与内地的联系C.创设新式民族管理机构D.加强了对两广地区的管理4.下表是两汉各区域市场面积、人口、商业都市一览表,该表反映出当时()区域市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商业都市平均每商业都市面积人口关陇市场9693156661849长安、姑臧4846573330924巴蜀市场8969484248040成都8969484248040关东市场89464931584084陶、洛阳、邯郸、蓟、淮阳、涿、温、荥阳、阳翟、平阳、轵、扬、临淄688192429545楚越市场168240714461202宛、江陵、寿春、吴、陈、合肥、番禺2403442065886A.丝绸贸易沿线商业都市最先崛起B.南北方商业市场发展趋向平衡C.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商业发展水平D.关东地区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弛5.如图是东汉画像石《祈雨图》拓本。画面上方刻三神人共拽一辆五轮车,车上一位天神头戴小冠,车后风伯双腿呈跪状,口吐云气,嘘气成风,下方四位雨师在为人间降雨。如图反映了东汉时期()A.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B.多神崇拜的现象较为盛行C.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D.天人感应的思想广泛传播6.近代碑学书法大师于右任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近代魏碑体的复兴()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主张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7.魏晋时期,政府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里品评(即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天材英博、亮拔不群”,被称为“起家官”,也往往作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德优能少”,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这表明魏晋时期()A.官员选用注重乡里的评议B.士族势力左右政局C.九品中正制助力中央集权D.品德成为选官首选8.608年,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深郡”。611年,隋炀帝征辽东,自江都乘龙舟,直达涿郡,全程400多公里,仅仅用了50天,出动军队100多万人,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由此可见,永济渠的开凿意在()A.实现南粮北调稳固统治B.为迁都涿郡创造条件C.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D.提高大运河通航能力9.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据此推测,当时()类型比例(%)时期核心家庭(2~3人)主干家庭(6—8人)联合家庭10人以上其他家庭总计701~769年户数(户)471391483百分比56.615.710.417.3100820~876年户数(户)3612223百分比132651.29.8100A.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瓦解B.税制变化推动家庭结构变迁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不断完善10.北宋中期以前,《宋刑统》地位较高;宋神宗变法后,“法不胜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在司法领域,“依例断事”的现象逐渐增多,出现大量“引例破法”的事实。据此可知()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政府立法B.完备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C.社会转型改变民间诉讼风气D.行政对法律干预力度增强11.宣政院初名为总制院,统辖吐蕃军政事务。至元二十五年(1288),更名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设院使等官”。官吏“铨选”、“机务处理”都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这反映了元朝()A.改土归流正逐步推进B.外交制度已基本完善C.宣政院与中书省平级D.中央直辖西藏的事务12.针对王安石变法举措,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强调“大地主大商人‘蚕食细民’‘侵牟编户’的地租和高利贷利削与致富无关”。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富国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B.承袭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C.侵害了平民利益而遭到反对D.抑商增税方式引发朝政争议13.《中国军事通史》记载,明朝郑和船队“招抚了逃亡海岛的流民,袭击了盘踞海中的寇盗,拓清了海疆,巩固和发展了沿海地区的安定,是永乐至宣德时期沿海防御体系从陆上推至海上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此可知郑和下西洋()A.具有为贸易活动武装护航性质B.反映出明代外贸面临严峻形势C.体现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促使海防思想日渐占主导地位14.明初,大运河主要运输漕粮(税粮),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朝廷屡禁不止,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这样,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由此可见,这一变化()A.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C.助推运河沿岸城市的出现D.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15.康熙帝非常钦慕“泰西”的科技,他不仅努力学习了“《几何原本》”,还深入研究了欧洲的天文、地理、机械等科技和历史知识。这一现象反映出()A.“海禁”政策形同虚设B.西方科学革命波及中国C.西学东渐的继续发展D.清朝科技水平快速提升二、非选择题16.《管子·问》保存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份社会调查提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份社会调查提纲问死事(为国牺牲)之孤,其未有田宅者,有乎?问死事之寡,其饩廪(口粮)何如?问国之有功大者,何官之吏也?……问宗子(嫡长子)之牧(庇护)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余子仕而有田邑者,今入者几何人?余子父母存,不养而出离者几何人?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问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所辟草莱有益于家邑者几何矣?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身何事?……问男女有巧技,能利备用者几何人?工之巧,出足以利军伍,处可以修城郭补守备者,几何人?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问人之贷粟米有别券者几何家?……——摘自《管子·问》(1)这份社会调查提纲反映了当时哪些社会现象。(8分)(2)结合所学,指出齐国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6分)17.【细节中的历史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以下是17世纪后期中外历史的部分大事记:1588年英西海战爆发,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后金为大清。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刊行,总结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农业技术。1640年李自成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口号。1640年英国内战爆发。1641年徐弘祖卒,其著作《徐霞客游记》影响深远。李自成入洛阳,杀福王朱常洵。1644年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定都北京。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根据以上大事记,指出当时中外历史的两条发展趋势,并用其它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所写趋势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运用史实准确充分,逻辑清晰。)开学测试:中国古代史综合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黄河流域的关东(山东)、关西(山西)两个文化倾向有差异的基本文化区到东晋时已经混一,而魏晋以后,之所以出现江南、江北两个文化区,则是由于魏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得江南地区经济开发,导致当地文化发展,从而形成与北方并峙的具有南方地域特色的文化区,故选B项;黄河流域形成大一统局面是在北魏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不能据此得出黄河流域文化差异的缩小得益于大一统局面的结论,排除A项;我国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不能据此得出区域间文化差异会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结论,排除C项;自然地理条件对文化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决定”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尽管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但在思想文化领域,却孕育着一种统一的趋势。不同学派之间的竞争和交流,促进了思想的多元发展,也为后来的思想统一和文化融合提供了可能,故选B项;华夏认同是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观念,与材料的“思想统一”趋势不符合,排除A项;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指的是个人或社会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阶层的运动,具体而言是财富、职业、身份、社会地位的变动,材料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排除C项;“适应了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材料不仅仅涉及法家思想,排除D项。3.【答案】B【解析】司马相如“略定西南夷”后进行的一系列举措,如“除边关,关隘拆除”以及设置“关市”等,有利于打破西南地区与内地之间的隔阂和障碍,促进了人员、物资等的交流,从而密切了西南与内地的联系,故选B项;华夷一体强调对待华夏族和夷族的一致性,材料中只是说明汉武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一些措施,无法看到一致性,故不能体现华夏一体,排除A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经济方面的举措,不是专门的民族管理机构,排除C项;“两广地区”与材料中的“西南夷”不相符,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西南地区,排除D项。4.【答案】C【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在两汉时期,关东市场面积最小,但是其人口数量、商业都市数量却最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其他区域(如楚越市场等)则逊色许多,据此可知,这反映出区域经济基础影响当地的商业发展水平,故选C项;表格仅是述及两汉时期不同区域的商业都市数量,但是并没有述及诸多都市崛起的时间先后,排除A项;据表格数据可知,南北方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和商业都市数量都有较大差异,并不是“趋向平衡”,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政府并没有放松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画面中雨神正在为人间降雨,说明这与农耕经济有关,体现出古代循天顺民的传统农耕文化,故选A项;材料中的神是同一类神,并不属于多神崇拜,“盛行”说法有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民间的信仰,并不能代表政府的态度,排除C项;天人感应强调的是人间与上天的统一,上天会对人间的行为进行奖惩,“广泛传播”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魏碑体的复兴实际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在面对内外压力时,渴望通过复兴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来激发民族的自强意识和斗争精神,即“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故选B项;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而题目中提到的魏碑体复兴与这一主张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文学革命主要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针对文言文进行的白话文改革,与魏碑体的复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时务报》是一份在晚清维新运动时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报纸,维新运动并不主张革命,排除D项。7.【答案】A【解析】据材料“魏晋时期,政府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里……受人轻视”可知魏晋时期,任官者其官品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中正评定的品第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故选A项;士族势力左右政局表现在政治上以高门垄断朝廷要职,军事上以士人专兵,材料主旨官员选用与乡里评议,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题干主要反映任官者品第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没有涉及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选官主要以家世为首选标准,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征辽东”“后勤供输主要沿着这条水道北运”可知,隋炀帝的行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征辽东,可以看出他是在强化对北方的军事控制,故选C项;开挖永济渠主要作用是作为军事交通道路,而不是实现南粮北调这一经济功能,排除A项;隋朝没有迁都,都城一直在长安,B项史实错误,排除B项;开挖永济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而是为了北方的军事需要,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朝前期家庭人口主要是小户制,这是因为在均田制下,唐前期农民家庭普遍授田不足,而且在当时制度下,规模较大家庭要承担更多的徭役和兵役,780年,唐朝颁行的两税法以户等高低和资产多少为收税标准,一改过去以“丁身为本”的税收原则,因此农户隐瞒户口的现象减少了,家庭规模也扩大了,故选B项;结合所学可知,因土地兼并问题严重,使租庸调制难以继续推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实行两税法,仅凭材料表格数据无法判断是否与战争有关,排除A项;敦煌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C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与家庭结构的变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随着宋代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司法部门加强了对法律的干预力度,故选D项;据材料“‘依例断事’的现象逐渐增多,出现大量‘引例破法’的事实”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司法领域的变化,而非立法方面,排除A项;据材料“‘法不胜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可知,法律体系并不完备,排除B项;宋朝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尚未进入到社会转型时期,且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法律的发展变化,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至元二十五年(1288)……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必经过中书省”可知元朝统治者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体制,推行各种制度,并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反映了中央政府实现了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和治理,故选D项;改土归流是明清时期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实行流官制的政治改革,排除A项;对西藏地区的治理是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问题,不涉及外交制度,排除B项;宣政院一个直属中央政府,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部门,负责总理全国政务,两个机构不是平级,排除C项。12.【答案】D【解析】据材料“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可知,司马光认为大地主大商人得到财富并非是因为高额地租和高利贷盘剥,而是由他们自身才智决定的,体现了其反对对大商人和大地主征收重税,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一些措施,如募役法,对不服劳役的官僚和商人征税,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反对,反映了王安石的经济政策引发朝政争议,故选D项;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体现了其富国政策得到了有效实行,排除A项;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改变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也因此一些措施遭到守旧派的反对,排除B项;司马光强调的主要是王安石变法侵害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并非平民,排除C项。13.【答案】A【解析】据材料“招抚了逃亡海岛的流民……从陆上推至海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可知,郑和下西洋属于朝贡贸易,郑和船队招抚流民,袭击海盗,体现了一定的武装性质,并且将防御体系推到海上,体现了郑和下西洋具有为贸易活动武装护航性质,故选A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政府并不鼓励海外贸易发展,“明代外贸面临严峻形势”无从得出,排除B项;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体现在废丞相、设内阁等方面,郑和下西洋属于对外交往,两者关系不大,排除C项;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海防思想日渐占主导地位”在明朝并未出现,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据材料“转而明确允许漕船北上时可附带一定货物,南返时允许载客运输”、“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大量运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货等不断南运”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政府顺应民间贸易发展需要,允许漕船开展南北商业贸易,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故选D项;朝廷政策的转变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民间需求的扩张,并非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隋唐时期运河沿岸城市就已经出现并发展,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东渐是指从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通过传教士和其他途径传入中国的过程。康熙帝本人对科学和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推动西方知识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康熙帝不仅学习了《几何原本》,还研究了许多其他西方的科学著作,包括天文学、地理学、机械学等,这反映出西学东渐的继续发展,故选C项;清朝的“海禁”政策主要是针对西方国家的贸易,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康熙帝学习西方,无法看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革命波及中国,排除B项;由于当时西方的科技传入仅限于社会上层,“快速提升”与实际相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答案】(14分)(1)社会现象:抚恤对国家有功之人,奖励军功,世卿世禄制逐渐被打破;宗族内部关系削弱,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农业与工商业得到发展;存在贫富分化现象;租佃及借贷关系出现;井田制逐渐瓦解。(8分)(2)目的:全面了解当时齐国的政治、经济等状况;为调整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6分)【解析】(1)据材料“问死事(为国牺牲)之孤”“问国之有功大者,何官之吏也”可知,抚恤对国家有功之人,奖励军功,世卿世禄制逐渐被打破;据材料“问宗子(嫡长子)之牧(庇护)昆弟者,以贫从昆弟者几何家”“问国之弃人,何族之子弟也”可知,宗族内部关系削弱,宗法制度逐渐崩溃;据材料“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有田而不耕者几何人?身何事”可知,农业与工商业得到发展;据材料“问邑之贫人,债而食者几何家”可知,存在贫富分化现象;据材料“问人之贷粟米有别券者几何家”可知,租佃及借贷关系出现;据材料“人之开田而耕者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YC/Z 623-2024烟草商业企业卷烟物流应急作业指南
- 2025版卷帘门销售与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
- 城市排水系统改造招标意见
- 2024年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合同3篇
- 电视媒体收费规范:发票管理办法
- 城市供水项目钻井工程施工合同
- 水厂石材施工合同
- 办事处员工福利与关怀措施
- 医疗文创企业人才引进协议书
- 污水处理承台施工合同
- 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活力-2024全国科普日主题宣教课件
-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 个人代开税票合同协议书
- 酒店英语会话(第六版)教案 unit 1 Room Reservations
-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7.2 综合与实践 估算玉米收入
- DL∕T 2558-2022 循环流化床锅炉基本名词术语
- DL∕T 523-2017 化学清洗缓蚀剂应用性能评价指标及试验方法
- 抖音账号归属合同范本
- CJT 313-2009 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
- 教师进企业实践日志
- 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