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解答_第1页
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解答_第2页
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解答_第3页
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解答_第4页
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2024年试题及解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甘肃省地理高一上学期试题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系统由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组成B.总星系就是宇宙C.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本题考察的是天体系统的相关概念及层次关系。选项A,天体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绕转而形成的,这些天体之间既有相互吸引也有相互绕转的关系,因此A选项正确。选项B,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宇宙,宇宙之大,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B选项错误。选项C,太阳系实际上是银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银河系内的一个天体系统,而非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C选项错误。选项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共同构成了总星系,而总星系才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因此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

本题考察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包含关系。选项A,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围绕其公转的各种天体(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A选项错误。选项B,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包含了数以千亿计的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太阳系(包括地球)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等级别的其他星系,它们与银河系一样,都是宇宙中的独立星系系统。地球并不属于河外星系,而是属于银河系,因此C选项正确。选项D,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部分的总和,它包括了银河系、河外星系以及其中的所有天体(包括地球),所以D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3、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A.平均半径6371千米B.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C.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D.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理解答题即可。答案为:解: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4、下列关于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写照,与地球完全一致C.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D.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仪的相关知识点,要求理解记忆。答案为:解: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地球模型,这就是地球仪,A正确;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写照,但与地球不完全一致,B错误;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C正确;地球仪上画有经线、纬线、各种地理事物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仪的特点,理解解答即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3、D4、B。5、下列关于甘肃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B.陇海一兰新线是我国东西方向最长的铁路干线C.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D.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甘肃省的地理特征。选项A,甘肃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故A正确。选项B,陇海-兰新线是我国东西方向最长的铁路干线之一,但并非唯一,如京包-包兰线也是我国东西方向的重要铁路干线,故B错误。选项C,虽然甘肃省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并非甘肃,而是黄土高原地区,故C错误。选项D,甘肃省的河流并非都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实际上,甘肃的东南部地区河流较多,且多为外流河,如黄河等,故D错误。6、甘肃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甘肃省的气候类型。甘肃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正确。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35°~55°亚欧大陆东岸,甘肃并不位于该区域,故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甘肃并不位于该区域,故C错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的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甘肃并不位于该区域,故D错误。7、甘肃省的地形以什么为主?A.平原B.山地C.丘陵D.高原答案:D解析: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但整体上以高原为主,特别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的地面起伏较大,但相对于山地和丘陵,其地势更为平坦宽广,因此选项D“高原”是正确的。8、下列关于甘肃省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高温多雨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C.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D.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答案:C。解析: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因地理位置和地形差异而有所不同。首先,甘肃省并不具备全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故A错误。其次,甘肃省的冬季确实较为寒冷,但夏季并不总是炎热多雨,特别是其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故B错误。关于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于甘肃省自东向西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水汽的影响逐渐减弱,因此年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故C正确。而D选项中的“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甘肃省南部和北部都有各自的降水特点,不能简单地以南北方向来划分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故D错误。9、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A.24小时B.12小时C.365天D.30天答案:A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心进行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就是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24小时。这个时间长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依赖的时间基准,也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的12小时是地球自转半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平太阳日的一半,不符合题意。选项C的365天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恒星年或回归年的长度,与地球自转无关,故错误。选项D的30天则是人为划分的月份天数,与地球自转时间无关,也不符合题意。10、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紫外光波段C.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潮汐现象D.太阳辐射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答案:D。解析: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它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而非核裂变反应,故选项A错误。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而非紫外光波段,故选项B错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以及生物的生长和繁衍等方面,而非主要产生潮汐现象,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产生的,故选项C错误。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故选项D正确。11、关于甘肃省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交错分布B.主要为沙漠地貌,几乎无绿洲分布C.全省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D.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流多自东北向西南流答案:A解析:甘肃省地形复杂多样,从西部的戈壁沙漠到东部的黄土高原,再到南部的青藏高原边缘以及北部的山脉,多种地貌并存。选项A正确描述了这种多样性。选项B错误,因为甘肃有较多的绿洲分布在河流沿岸;选项C与实际情况不符,甘肃并非以平原为主;选项D的地势描述与实际情况相反。12、甘肃省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是由于地处内陆,远离海洋B.热带季风气候,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C.高原山地气候,完全由海拔高度决定D.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显著答案:A解析: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此其气候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干燥少雨,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选项B不正确,因为甘肃并不处于热带区域,也不直接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选项C仅适用于该省南部的部分地区,不能代表全省;选项D同样不符合实际情况,甘肃并非处于亚热带气候区。13、甘肃省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下哪种措施不是治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A.植树种草B.修筑梯田C.过度放牧D.修挡土坝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选项A,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故A不符合题意。选项B,修筑梯田可以减缓坡度,降低水流速度,增加土壤入渗,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过度放牧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壤裸露,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而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故C符合题意。选项D,修挡土坝可以拦截泥沙,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14、甘肃省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下列关于其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气候类型多样,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B.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C.河流众多,但多为内流河D.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甘肃省的地理环境特点。选项A,甘肃省气候类型多样,但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而非温带季风气候,故A错误,符合题意。选项B,甘肃省地形复杂,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以高原、山地为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C,甘肃省虽然河流众多,但由于地处内陆,降水较少,且地形封闭,河流大多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中,多为内流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选项D,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15、甘肃省的省会城市兰州位于哪条河流沿岸?A.黄河B.长江C.珠江D.黑龙江答案:A解析:兰州,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黄河穿城而过,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因此,兰州位于黄河沿岸,选项A正确。长江主要流经中国南方地区,珠江主要流经广东、广西等地,黑龙江则位于中国东北部,与兰州无关,故选项B、C、D均错误。16、甘肃省的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这里的“两盆”指的是哪两个盆地?A.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B.河西走廊、四川盆地C.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D.河西走廊、准噶尔盆地答案:D。解析:甘肃省的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这里的“三山”是指祁连山、乌鞘岭和六盘山,而“两盆”则是指位于祁连山与乌鞘岭之间的河西走廊和位于北部的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北部略高于南部。因此,选项D正确。河西走廊虽然是一个狭长的走廊地带,但它并不属于盆地地形,故A、B错误。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均位于新疆以南的青海和新疆南部,与甘肃省的“两盆”不符,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分析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并阐述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与地形: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山地、高原、平原、河谷、沙漠等多种地貌类型。北部和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部与四川、青海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则与陕西、宁夏、内蒙古为邻。气候:甘肃省气候差异显著,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少且集中,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占主导,这对农业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水文:省内河流众多,但多为内陆河,水量受季节影响大,夏季为丰水期,冬季则枯水或断流。黄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是甘肃省最重要的水资源。土壤:土壤类型多样,从东南部的黄壤、红壤到中部的黄绵土、黑垆土,再到西北部的灰钙土、荒漠土等,土壤肥力和适宜性各异。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地形多样:多样的地形为甘肃省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条件,如河谷地带适宜种植水稻等水田作物,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发展。光热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产量提高。灌溉农业:黄河等河流的灌溉作用,使得沿河地区能够发展灌溉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稳定性。不利影响:水资源短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导致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影响土地肥力和农业生产潜力。自然灾害频发:干旱、洪涝、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解析:本题要求分析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首先,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方面全面描述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然后,结合这些特征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在有利影响方面,主要强调地形多样为多种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以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在不利影响方面,则重点指出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和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甘肃省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第二题题目:阅读甘肃省地图和气候资料,分析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地图及气候资料描述:(假设提供了一张甘肃省的地图,以及甘肃省不同地区(如河西走廊、陇中黄土高原、陇南山地等)的年均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数据)答案:甘肃省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多样:甘肃省横跨多个气候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这种多样性使得甘肃省的气候特征复杂多变。降水分布不均: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而西部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甚至有的地方属于干旱区。温差大: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内陆和山区,夏季白天气温高,夜晚则迅速下降,这对农作物的生长既有利也有弊。干旱与半干旱区为主: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对农业生产构成一定挑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作物种类选择:由于气候多样性,甘肃省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东部湿润区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及多种经济作物;中部和西部地区则更适宜发展灌溉农业和耐旱作物如棉花、瓜果等。灌溉农业的重要性:在干旱和半干旱区,灌溉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通过引水灌溉,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农业结构调整:根据气候特点,甘肃省需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防灾减灾:由于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甘肃省需要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解析:本题通过分析甘肃省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甘肃省作为一个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的省份,其农业生产受到多种气候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通过解答本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和采取相应措施来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第三题题目:阅读甘肃省及邻近地区地形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描述甘肃省的主要地形特征。分析甘肃省河流的水文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简述甘肃省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条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答案:甘肃省的主要地形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千米,南北宽530千米,最窄处仅有25千米。甘肃省的河流主要属于黄河水系,大部分河流源自祁连山、乌鞘岭等山脉,流向东南,注入黄河。这些河流的水文特征表现为流量小、含沙量大、结冰期长。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甘肃省地处内陆,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