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全国大纲卷高考卷_第1页
2013全国大纲卷高考卷_第2页
2013全国大纲卷高考卷_第3页
2013全国大纲卷高考卷_第4页
2013全国大纲卷高考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往往成为衡量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保护工作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材料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此,各级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地方落实过程中,往往存在政策不明确、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多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导致保护措施难以落实。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短缺。随着老一辈艺人的离世,一些传统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不高。很多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自己无关。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体系不完善B.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投入不足C.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充足D.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不高2.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难以落实的原因?A.政策体系不完善B.经费投入不足C.传承人才短缺D.社会认知度较高3.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材料二】《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卒。厘子病时,诫其嗣康子曰:“孔丘,圣人之后也。吾闻圣人之德,若闻其声,吾视其貌,殆若闻其声矣。”及厘子卒,康子即位。乃使使召孔子,欲以为中都宰。孔子至,康子辞焉。孔子曰:“由也好勇,武也好礼,勇力足以为乱,礼乐足以化人。”康子曰:“善。”卒以孔丘为中都宰。A.诫B.辞C.使D.善6.请简要概括材料二中孟厘子对孔子的评价。7.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孔子为何能成为中都宰。(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材料三】《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9.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的含义。三、文学名著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10~12题。【材料四】《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一肚子的委屈,无人可诉,且自己察言观色,度势力,知道薛蟠不能听,便只靠在枕上,长吁短叹。黛玉乘此机会,因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叹道:“你放心,我已经改了。”黛玉微笑道:“你也不用来哄我。你可知错了,我也不会劝你。”10.请简要概括材料四中黛玉对宝玉的态度。11.请结合《红楼梦》全书,分析宝玉和黛玉的性格特点。12.请谈谈你对《红楼梦》中“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看法。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挫折。面对挫折,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请以“面对挫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一、现代文阅读1.C2.D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问题:政策体系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传承人才短缺、社会认知度不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C5.我听说圣人的德行,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我看到他的容貌,几乎就像听到了他的声音一样。6.孟厘子认为孔子具有圣人的德行。7.孔子因勇力足以平乱、礼乐足以化人而被康子认可,从而成为中都宰。(二)古代诗歌阅读8.诗歌描绘了夕阳依山、黄河入海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的豁达情怀。9.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再往上爬一层楼。三、文学名著阅读10.黛玉对宝玉的态度是关心、担忧,同时劝他改正错误。11.宝玉性格特点:多情、善良、反叛;黛玉性格特点:聪明、敏感、多愁善感。12.“木石前盟”象征宝玉与黛玉纯真的爱情,而“金玉良缘”则代表宝玉与宝钗的婚姻。两者反映了作者对爱情与婚姻的不同看法。四、作文(略)1.现代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2.文言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句子翻译、内容概括和人物评价能力。3.古代诗歌阅读: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把握、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4.文学名著阅读: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掌握能力。各题型所考察学生的知识点详解及示例:1.理解分析题: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如现代文阅读中的问题1、2。2.内容概括题: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如现代文阅读中的问题3、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6。3.翻译题:要求学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如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5。4.人物评价题:要求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如文言文阅读中的问题7、文学名著阅读中的问题11。5.情感态度题:要求学生分析作者或人物的情感态度,如文学名著阅读中的问题10。6.诗歌鉴赏题:要求学生分析诗歌意境和诗句含义,如古代诗歌阅读中的问题8、9。7.作文: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创意写作,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2013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有关自然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成果。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A.传统节日庆祝活动B.传统手工艺技艺C.古代建筑D.民间故事A.传承历史文化B.促进经济发展C.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D.提高国家软实力A.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B.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C.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D.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无关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材料二】《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A.诸葛亮B.司马迁C.李密D.韩愈5.请简要概括“陈情表”中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情感。7.请分析“陈情表”中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1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10题。【材料三】《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A.壮志凌云B.志在四方C.留恋故乡D.欲穷千里目9.请分析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景象。10.请阐述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材料四】“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诚信被视为立身处世的根本。然而,在现代社会,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牺牲诚信。请你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恰,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现代文阅读1.C2.B3.D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C5.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孝心、对国家的忠诚以及自己孤苦无依的处境。6.孤孤单单一个人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7.对比、排比、夸张、设问等。(二)古代诗歌阅读8.D9.描绘了夕阳依山而落,黄河奔流入海的壮阔景象。10.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寓意着人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境界。三、作文(略)一、现代文阅读1.知识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示例: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理解其内涵。2.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示例: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概括其主要作用。3.知识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示例:判断材料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描述是否正确。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知识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示例:识别《陈情表》中的作者李密。2.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示例:概括《陈情表》中作者所表达的主要情感。3.知识点:翻译文言文句子示例:翻译“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知识点:分析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示例:分析《陈情表》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二)古代诗歌阅读1.知识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示例:判断《登鹳雀楼》的主题。2.知识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示例:分析《登鹳雀楼》中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