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4/0B/wKhkGWbGbjmANf0YAAHT3KVlYXo436.jpg)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4/0B/wKhkGWbGbjmANf0YAAHT3KVlYXo4362.jpg)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4/0B/wKhkGWbGbjmANf0YAAHT3KVlYXo4363.jpg)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4/0B/wKhkGWbGbjmANf0YAAHT3KVlYXo4364.jpg)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24/0B/wKhkGWbGbjmANf0YAAHT3KVlYXo4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博雅培文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材料三: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B.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C.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就能实现中国梦。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B.传统文化要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4.材料二运用那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逍遥游聂鑫森贺先生圣臣是江南大学中文系声名赫赫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岁五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陶淘说:“是,是。”“文化大革命”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贺先生忙把破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贺先生,您不该救我!”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陶淘觉得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节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圣臣教授自谦为“无用之材”,对《庄子》诸熟于心,颇有研究心得,为人也颇有庄子之风。B.贺教授积极乐观,虽然身患肝癌,但不以为意,一心扑在自己的学术研究上,最终完成心愿。C.贺先生虽然在生活中对陶淘很刻薄,训斥他遇事慌乱;但在学术研究上赏识尊重他,选他做了关门弟子。D.贺先生在文革中遭到批斗时,一点沮丧之色都没有,从容镇定,体现了他的坚韧不屈。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多处提及庄子《逍遥游》的内容,既增添了文化意蕴,也有助于塑造贺先生的人物形象。B.小说综合运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的同时还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细腻传神地刻画贺先生,人物形象丰富鲜明。C.小说的伏笔照应十分自然,如前文写到贺先生除会做菜外还“稍懂医道”,知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后文他用艾灸救醒陶淘的情节就顺理成章,不显突兀。D.小说在情节设置上别具匠心,把主人公置于各种危机困境中进行刻画,以突出其性格特点并揭示小说的主题。8.陶淘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独具匠心,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意蕴。(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作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乙)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夫圣,孔子不居。”(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无若宋人A然B宋人有闵C其苗之D不长而揠之者E芒芒然F归G谓H其人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体,指四肢,与成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意思相同。B.事,指侍奉、赡养,与“民之从事”(《老子》)中的“事”字含义不同。C.子,指对人的尊称。如“夫子”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吾子”指对友人的尊称。D.病,指担心、忧虑,与“贼人以利其身”(《墨子》)中的“贼”字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应有的四种德行,读来气势酣畅。B.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此文借助故事,婉曲达义,增强了说理效果。C.乙文中对于所养之“气”是什么性质的东西,孟子认为难以用言语表述,并借用“揠苗助长”的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D.两篇选文体现出孟子长于说理,善于论辩,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孟子“仁政”学说的德政思想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4.试概括两则材料中,孟子所表述的儒家的思想观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王禹偁①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才闻莺啭夸杨柳,已被蝉声哭牡丹。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藉两梁冠②。酒樽何必劳人劝,且折余花更尽欢。[注]①王禹偁:北宋诗人、散文家,因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调。②梁冠:有横脊的礼冠,古代帝王大臣所用的冠帽。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目看,本诗描写晚春景物,既有惜春之意,又蕴含着作者的情感。B.赏花、磨剑、喝酒等一系列动作,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外在体现。C.作者着一“老”字,表明自己年事已高,对比青年时代,感叹青春易逝。D.作者借景抒情,抓住了景物跟独特感受的契合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16.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几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大学之道》中强调上至天子下至庶人应该“____________”。(4)《大学之道》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明“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的观点。三、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小题,1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怵惕(chù)要誉(yào)瓠落(huò)鬻技(yù)B.埏埴(shān)户牖(yǒu)龟手(jūn)洴澼(píng)C.羞恶(wù)大瓠(hù)呺然(háo)贻种(yí)D.车毂(gǔ)掊击(pǒu)累土(lěi)恶施(wù)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朝闻道,夕死可(充当状语,在早晨)③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于是)②当察乱何自起(同“尝”,尝试)④自贼者也(伤害)B.①在明明德(动词,彰明)②不龟手之药(同“皲”,皮肤冻裂)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助词,的)④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C.①若火之始然(……的样子)②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卖)③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即使)④故亏父而自利(使……受亏损)D.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动词,种植)②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③是以圣人欲不欲(因此)④内交于孺子之父母(在家里)20.下列对课文有关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译: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的。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译: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结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担忧它太大无处可容呢?D.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译: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21.下面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A.《论语》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共二十篇492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C.《孟子》原本并不在儒家经典之列,直到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五经”之一,其地位才最终确立。D.《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富有想象力,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不仅躯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指挥,①。A调控内脏活动的神经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B意识不能支配它们,可以“自作主张”,也称为自主神经系统。C以心脏为例,我们不能凭借意识发出指令让心跳变快或变慢,D因此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就变快了。这是因为②,交感神经释放的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心率加快,收缩力加强。各种内脏活动通常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可以随环境变化,当强则强、当弱则弱。神经系统的指挥和调控可以使身体做出各种反应。但如果仅仅这样,人体就只是一部精巧的机器,毫无灵动可言。人类与低等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不凭借外界刺激和感觉,依靠大脑的思维而发生反应,比如到达一个十字路口,到底是向左转、向右转,还是继续前行,这是大脑在思考决定,③。2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计)。2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A、B、C、D四处中有两处存在语病,请指出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愿意。五、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材料二: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庄子·人间世》)材料三: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莫言在诺贝尔颁奖晚宴上的致辞)材料四: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关于“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上面四句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立意,也可用其中任意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B2.A3.A4.①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②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5.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②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③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错。结合“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分析,缺少限制范围,“一般观念上都”。C.“不是征服自然”错。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可见,原文是“不是片面征服自然”,选项说成“不是征服自然”。D.“其内涵有相同性”错。结合“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分析,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B.“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错。材料一结尾段说“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可见,选项的说法将“已然”当“未然”,原文是“成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C.“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就能实现中国梦”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可见,原文是说“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选项说成“就能实现中国梦”。D.“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结合材料二结尾段“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分析,原文没有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应该是“主流价值”。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能力。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B.主要讲传统文化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创新。C.主要讲不同文化的冲击干扰等。D.民族和“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论述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论证特点的能力。论证方法,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结合“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运用因果论证进行道理分析,阐明应该多方研究,认识中国文化。结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等分析,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结合“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等分析,运用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根据材料三“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根据材料二“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可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应当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转化工作,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6.C“刻薄”“赏识”错。文革期间,贺先生在生活上是关心陶淘的,说“刻薄”程度过重:另外,选项说贺先生“在学术研究上赏识尊重他”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体现这一点。7.B“小说综合运用……心理活动描写等方法”错。小说只是运用了外貌、动作、语言描写,并没有心理活动描写,此处属无中生有。8.①衬托丰富贺先生人物形象。陶淘在火警中慌张的举动反衬出贺先生的从容不迫,文革中轻生的举动反衬贺先生不惧险恶,乐观坚韧;陶淘“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丰富贺先生形象。②推动情节发展。陶淘在“五七干校”与贺先生同居一室引出贺先生会炒菜稍懂医道等内容,其轻生的情节引出后面贺先生收其为关门弟子等情节,推动情节自然发展。9.①“逍遥游”,指贺先生对《庄子》了然于胸,讲解《庄子》时娴熟自如、研究中颇多得意之处的高蹈境界。②暗指贺先生在危机困境中不慌乱,不怯懦,如鲲鹏一样自由自在、自得一片天地的形象。③指一种人生态度,即在人生困境中不以外物为念,从容不迫、乐观坚韧、坚定人生追求的生活态度。【答案】10.BEG11.D12.C13.(1)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2)助长浩然之气的做法,相当于把禾苗拔高,不仅没有益处,却又去伤害禾苗。14.(1)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道德修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要像宋国的某个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忧他家的禾苗生长太慢就去用手把禾苗拔高了的人,他疲倦地回到家,对家人说。“无若宋人”,“无”是状语,“若”是谓语,“宋人然”是宾语,其中“然”是“……的样子”,不能与“宋人”断开,B处断开;“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为定语后置句,“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作“宋人”的定语,E处断开;“芒芒然归”,省略主语“宋人”,“芒芒然”是状语,“归”是谓语,“谓”是下句的谓语,G处断开。故BEG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就像有四肢一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B.正确。侍奉、赡养。/事情。句意: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老百姓做事。C.正确。D.错误。名词作形容词,疲惫、疲倦。/名词作动词,伤害。句意:今天累极了。/伤害别人来对自己有利。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形象地阐述了‘助长’对‘知言’的严重危害”错。应该是“形象地说明了浩然之气要日积月累而非一朝一夕之功”。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内交”,结交;“要誉”,博取名誉;“乡党”,同乡,乡邻。(2)“助”,助长;“……者也”,判断句式;“揠”,拔;“非徒”,不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可知,主张“人皆有不忍之心”;由“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可知,提出“四端”说——仁、义、礼、智,并将其发扬光大。(2)由“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可知,靠平时不断积累来培养浩然之气,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赏析能力。C.“对比青年时代”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与青年时代对比,只是感叹青春已逝。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首联:“寂寞红芳又一年,老郎空解惜春残”意为:寂寞萧索的红花又度过一年,衰老如我,看着满地残花意识到春光已逝,年华易老。可以概括出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墙钢筋计算》课件
- TORCH感染与优生课件
- 《雷达概述》课件
- 《投资经济学》课件
- 《修辞与翻译》课件
- 商务沟通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水环境监测技术复习测试卷附答案(一)
- 《风电场管理探讨》课件
- 《Web项目开发.NE》课件
- 《孝文帝改革》课件
- JJF 1176-2024(0~2 300) ℃钨铼热电偶校准规范
- 8.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课件
- 防涉黄课件教学课件
- 家政公司服务员考试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 课件 实训项目九 使用度加创作工具和剪映进行智能化短视频创作
- 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方法论研究
- 《日影的朝向及长短》课件
- 《MATLAB编程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T-CCSAS 001-2018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质量控制与审查导则
- GB/T 11263-2024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