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如图,对发生在图示①处的战役认识正确的是A.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 B.美军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C.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D.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2.郁达夫,浙江富阳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和诗人,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18日在武汉写下“年年风雨黄花节,热血齐倾烈土坟。今日不弹闲涕泪,挥戈先草册倭文”一诗。结合所学,指岀下列选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以激昂的心情缅怀了黄花岗起义死难的烈土B.可能与日本军队侵占郁达夫的故乡富阳有关C.凝聚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必胜的信念D.表达出了他要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3.洪武三年,明太祖命士人戴四方平定巾;洪熙年间,明仁宗令士人着青衣;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诡异,颜色鲜丽,花样多变,但屡遭政府禁止。这反映出明代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士大夫阶层的逐步衰落 D.服饰生产受到官府垄断4.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A.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B.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5.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学者马克辛·伯格说:“蒸汽机长期以来被18世纪史学家看作发明和创造的关键指示器,但是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型消费品的爆发。”据此可以推知A.奢侈品消费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B.奢侈品消费拓展了英国的市场C.蒸汽机给奢侈品生产提供新动力D.奢侈品比蒸汽机更利于社会发展6.要深入研究下图中B处的古代历史,我们不得不借助的当地古代文字是:A.甲骨文字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泥版文字7.1898年6月,李鸿章在致儿信中说:“学堂之事,上意甚为注重,闻每日与枢廷讨论者多学堂、工商等事,惜瘦驽庸懦辈不足赞襄,致……辈窃东西洋皮毛,言听计从。”信中“瘦驽庸懦辈”是指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8.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崛起对世界影响的错误表述是A.诱发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B.曾导致西欧商品价格暴跌C.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D.为欧洲文艺复兴汇聚人才9.唐御史中丞宋璟,常常在朝堂之上评论朝廷得失,为幸臣所不容,武后曾先后三次敕璟外任,璟以“御史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恐不乖朝廷故事,请不奉制”。对此,武后亦无可奈何。这说明A.女性执政受到质疑 B.监察权具有独立性C.御史制度存在弊端 D.专制皇权遭到削弱10.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编写的“共和国历史上的1956年”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步11.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罗斯福的朋友和顾问,对于他们的私人企业经济感到失望,开始对苏联的实验发生兴趣,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十分热心:重实效的经济学家、工人领袖、社会活动家和工程师们,都称赞他们访问苏联时看到的东西。这一现象A.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B.是苏联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使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说明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敌意消解12.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D.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13.近代以来,西方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张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则主张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横线上的文字应该是A.现实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现代主义14.对如图理解正确的是A.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 B.全球化的趋势已出现逆转C.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15.如表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 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 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16.清代对中级官员的选任,废除明代由大学士、九卿会同推举的制度.而由吏部将有资格者全部开列,提供给皇帝直接圈定。这一变化A.确保了被推举官吏的才干 B.表明科举制度已遭到破坏C.强化了君主对官员的控制 D.扩大了吏部选任官的权力17.下表为清末民初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对此表理解最准确的是A.统计途径与数据不同导致了趋势相悖B.“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福建近代化C.民国的成立推动了地方工业快速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18.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19.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汉藏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颐和园有中国古典园林博物馆之称,其中与布达拉宫有相似风格的建筑是A.智慧海 B.乐寿堂 C.佛香阁 D.四大部洲20.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诸侯争霸激烈21.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B.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C.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D.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22.“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其获人大通过正式成为国家法律制度是在A.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C.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2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24.“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25.民国《大公报》曾发表通讯,为东北流亡学生呼吁:“十七年前父母逃亡,十七年后子女又流浪,东北两代人交的都是厄运。……因军事关系,东北师生心理上大感不安,学生成群结队入关,想找到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通讯中的“军事关系”最有可能是指A.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C.国民政府扩大内战 D.国共进行淮海决战26.保罗•S•芮恩施在《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一书中评价中国近代某位历史人物“名义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该历史人物是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袁世凯27.19世纪前期,由于工业革命,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发展迅速,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A.怀特尼发明轧棉机 B.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C.铁路促进西部开发 D.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率28.据外电报道:“波兰外交部大楼走廊挂满了自1918年独立后历任外交部长的头像,但1945年至1989年的44年则空缺。”最可能的理由是,该时期A.限于当时条件,外长未留下照片B.波兰已被美苏瓜分,其主权未复C.波兰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要外交活动D.波兰屈从于苏联控制,外交活动不能自主29.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演进历程有迹可循。下列文明成果按照问世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④②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30.1958年到1978年,小岗村减少了半数人口、半数耕地以及三分之二的牲口,每一个人每年产出的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每临秋冬时节,小村家家闭门堵户,老幼相携,在他乡乞讨。此种现象出现说明()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B.联产承包未能解放生产力C.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 D.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时间机构、章程意义同治12年海港检疫中国海港检疫之始光绪28年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实行卫生行政的序幕光绪30年北洋卫生局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光绪31年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宣统3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宣统3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3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针对旧的“国民党的六法全书及其一切反动法律”,作为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的董必武指出“旧的必须彻底粉碎,断的才能顺利成长。”而对既有旧的法律从业人员、他的办法则是改造,从1949年下半年到1952年上半年有4000多名旧司法人员经过改造,被吸收到司法部门参加工作。在新的法律不能立即制定出来之前,董必武一方面指示“各级司法机关办案,有纲领、条例、命令、决议等规定的从规定;没有规定的,照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办理。”使得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各层面的运行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1949年至1953年间,他直接“参与和领导制订的各种法律、法令和条例就达到3000多种”,在1949年到1951年间,相继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等,逐步创建了一套适合中国当时客观需要的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各种法律人才的法学教育系统。——摘编自王立《董必武对中国法制的两大贡献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董必武领导法制建设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董必武对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的贡献33.材料乡饮酒礼始于周代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的礼仪,长期承担着社会教化的职能,到元代却逐渐淡化。洪武五年,明太祖正式向全国推广修订后的乡饮酒礼,其礼仪程式主要从儒家典籍和唐宋礼制中损益而来,但增加了宣讲国家律法的“读律”一项。洪武十六年,明太祖又下诏颁行乡饮酒礼图式,对府州县和民间里社乡饮酒礼作出了详细规定。府州县的乡饮酒礼程序非常繁琐,宾客座次以官爵高低和年龄长幼为序,而里社的乡饮酒礼仪式相对简略,宾客座次也仅以年龄长幼为序。洪武二十二年,明太祖再次颁布乡饮酒礼图式,按照无过、有过及过犯程度分别设置三等座次。同时,《大明律》还对违反乡饮酒礼规定的行为制定了惩罚措施。但正如时人观察到的,一些惩戒性的规定在民间因“恐启争生衅”而致废搁已久。——据杨艳秋《明代的以礼化俗及礼向基层的渗透——明洪武朝乡饮酒礼考察》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太祖推行乡饮酒礼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推行乡饮酒礼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次战役后,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据材料关键信息“1942年、1943年”、“所罗门群岛”可以判断出是瓜岛战役,C正确;太平洋战争由此开始出现转折和日军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是在中途岛战役之后,AD排除;美军从南面切断日本本土与外界联系是在1945年初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之后,B排除;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C符合题意;“年年风雨黄花节”体现了缅怀黄花岗起义死难烈士的激昂心情,故A不符合题意;1937年10月日军占领富阳,身负国仇家恨的郁达夫前往武汉,故B不符合题意。“今日不弹闲涕泪,挥戈先草册倭文”体现了郁达夫要与日本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故D不符合题意;3、A【解析】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士人的服饰冠冕日趋个性多元化,冲击了原有“四方平定巾”“青衣”的规矩和观念,故选A项;题干中只提及“士人”,无法体现“普遍”提高,排除B项;明代,士大夫阶层仍借助科举制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排除C项;材料只说明官府对士人着装的要求,与服饰生产无关,排除D项。4、D【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地主城居的原因是因为追求生活便利,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从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来看,地主在农村掌握了大量土地,因此,A选项“荒废”是错误的;“坊市界限的瓦解”也是对题干的曲解。,“坊市界限”是指城市里居民区和市场界限的消失,而且进入北宋以来,这一现象即已出现,与题干“南宋”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的繁荣是明朝的典型现象,在南宋时期,市镇经济还未到繁荣阶段,故C项错误;地主虽然进入城镇居住,促进了古代中国城市化的进城(尽管这一进程十分缓慢),而其土地又在乡间,地主生活的基本物资来源于乡村的供应,因此,“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这是符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故D项正确。5、B【解析】

由材料“18世纪本身值得骄傲的地方是从镀银的咖啡壶到刻纹的黄铜器皿和上漆的纸型托盘等全新细消费品的爆发”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场的拓展,故选B。奢侈品消费能助推工业革命的进程,但不可能是催生的关系,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奢侈品与蒸汽机之间的关系,排除C;材料肯定奢侈品消费的意义,但不能夸大其作用,排除D。6、B【解析】

依据图片可知B处是两河流域。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故B正确;A处是埃及,发明的是象形文字,排除;C处是印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处是中国,发明的是甲骨文,排除。故选B。7、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认为当政诸臣才力“不足赞襄”,结合所学可知,信中“瘦驽庸懦辈”是指盲目排斥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顽固派,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8、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地中海的主要商路,使欧洲商人开辟新航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崛起与西欧商品价格暴跌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B错误,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曾统治巴尔干半岛,其民族、宗教政策在巴尔干埋下不稳定种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9、B【解析】

御史宋璟常常评论朝政得失,武则天多次想让他离开朝廷去出使,宋璟提出御史不是国家重臣,如果出使中处事不当,恐怕违背朝廷的意愿,恕我不能遵命。皇帝也无可奈何,从而说明监察权具有独立性,故选B;A不符合题意,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0、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和事件来看,随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我国开始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B正确;AC两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才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建立,排除;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故选B。11、C【解析】

材料说明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知识分子试图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这就促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失望,不能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故A项错误;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D项中的“消解”说法绝对化,故错误。12、B【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1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它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符合“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它强调人的个性,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B选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它鼓励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C选项错误;现代主义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荒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表现了西方世界的精神危机,与反映社会现实无关,故D选项错误。14、C【解析】

根据材料“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中”“主权债务风险”等信息可知,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仍有诸多阻碍因素,如主权债务风险、贸易保护主义等,说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任重道远,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艰难性,没有体现区域集团化,并且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全球化,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没有体现全球化出现逆转,并且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了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需建立,没有涉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项错误。15、B【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表明受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B项正确;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学教学质量”在题干所给数据中没有涉及,A项错误;题干所给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无法得出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的结论,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D项错误。16、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皇帝直接控制对中级官员的任命,而不再通过大学士和九卿的推举,这一变化强化了君主对官员的控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皇帝直接控制官员的任命并不能确保官员的素质;B选项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对中级官员的选任,与科举制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中的吏部只能将有资格者列举给皇帝,没有任免权。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7、B【解析】

1904年期,福建新设立的工厂数在不断增加,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清末新政”客观上推进了福建的近代化,故选B;表中不同的统计途径表现出的数据趋势大致相当,并不相悖,排除A;民国成立于1912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都不是对表格内容的准确理解,排除CD。故选B。18、D【解析】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摆脱了苏联的威胁的说法有误,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点睛:中美关系发展【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9、D【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颐和园的四大部洲象征着佛教世界,是典型的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符合题意。D正确;智慧海,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不符合题意,A错误;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寝宫,不符合题意,B错误;佛香阁是仿杭州的六和塔建造,不符合题意,C错误。故选D。20、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B正确;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私有制成为主流,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21、C【解析】

材料信息是,晚清时期,被视为“草寇”的郑成功被国人推崇为“排满驱荷”民族英雄。这一转变适应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的社会现实,是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故C正确;材料和国人信仰无关,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传统儒家思想式微,故B错误;D项错在“普遍认同”,故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一一本质”。本题的现象是清末人们推崇“排满驱荷”的郑成功,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非常严重。22、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故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2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权。所以选D。24、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良渚遗址发掘了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是证明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说明良渚遗址中人类最早学会农业走向定居,排除A项;良渚遗址并非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排除C项;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是启建立夏朝,排除D项。故选B。25、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军事关系”,东北学生要找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逃亡关内,十七年前是因为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十七年后即1948年,是因为国民政府扩大内战,C选项符合题意;日本侵占东北三省指的是九一八事变,与“十七年后”不符,A选项错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距离九一八事变过去只有六年的时间,B选项错误;1948年国共进行的淮海决战,是以徐州为中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展开的,与东北学生流入关内无关,D选项不符合题意。26、D【解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撕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故D符合题意;梁启超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故AB不符合题意;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7、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93年,伊莱·惠特尼根据美国棉籽特点,吸收欧洲经验发明了轧棉机,顺利地解决了美棉棉籽和棉花分离难题,使棉花市场扩大,导致美国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发展迅速,A项正确;富尔顿发明蒸汽船是交通方面的成果,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铁路此时刚刚发明,不可能立即促进西部开发,C项错误;标准化生产主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D项错误。28、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至1989年,波兰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其外交受制于苏联,难以实现外交自主,选项D正确;选项A、B不符合史实,排除;社会主义国家也需要外交活动,选项C排除。2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①是1863年,②是1859年,③是1776年,④是1687年,故其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D,排除ABC。故选D。30、A【解析】

“1958年到1978年”是实行集体化生产的人民公社时期。“粮食则由五百公斤减至五十公斤”“小村家家闭门堵户”的现象说明农村生产力的极度下降,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进行,A正确;此时尚未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灾害危及农民生存,C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并不是说明计划经济挫伤革命积极性,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差异: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导;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不系统)偶然性特征,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创建专业的卫生机构、颁布防疫法律规章);前期防御措施迷信色彩浓厚,清末注重预防,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前期以地方区域自我防治为主,清末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原因:中外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变革的推动;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传入;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政府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2)原因: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有力的贯彻执行;群众的积极参与;实行现代防疫措施,发挥了体制优势。意义: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的防疫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疫病防控提供了借鉴。【解析】

(1)差异:根据材料一“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可知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等可知清末是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一“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表明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根据材料一“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表明前期防御措施迷信色彩浓厚,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清末注重预防,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据材料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可总结出前期以地方区域自我防治为主,清末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原因:根据材料在清末学习西方建立的一系列防疫的法规和机构,表明中外联系日益密切;还可以从社会变革的推动;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传入;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政府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等方面分析回答。(2)原因: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