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七年级生物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设计的生物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种类和功能,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从人体基本的感受器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感受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体是如何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同时,课程还结合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化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理解。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种类和功能,使学生能够理解人体是如何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世界的,形成对生命现象的深入理解。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科学探究中的困难和挑战,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种类和功能
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
难点: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2.实例分析,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具体作用
解决办法:
1.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难点。
4.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教学多媒体设备、显微镜、感觉器官模型、实验材料等。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资源、在线教学平台、教育APP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互动提问法等。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种类和功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感受器和感觉器官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知识点梳理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指能够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产生相应生理反应的结构。
-感觉器官: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相应的神经中枢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感觉信息。
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种类:
-视觉器官:眼睛,负责感受光信息,形成视觉。
-听觉器官:耳朵,负责感受声波信息,形成听觉。
-嗅觉器官:鼻子,负责感受气味信息,形成嗅觉。
-味觉器官:舌头,负责感受味觉信息,形成味觉。
-触觉器官:皮肤,负责感受触觉信息,形成触觉。
3.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功能:
-接收外界刺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能够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如光、声、气味、味道和触感等。
-传导感觉信息:感受器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相应感觉区,形成感觉。
-调节生理活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还参与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如视觉和听觉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触觉对物体操作的准确性等。
4.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感受器激活:感受器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传导: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感觉区。
-感觉形成: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处理,形成相应的感觉。
5.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
-感知外部世界: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使人体能够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如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等。
-适应环境:通过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人体能够及时调整自身行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维持生命活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如视觉和听觉对安全的保障,嗅觉对食物的选择等。课堂1.课堂评价:
(1)提问: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解答。
(2)观察: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测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解决。
2.作业评价:
(1)认真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注意学生的答题思路、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知识掌握上的不足。
(2)点评反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正确部分给予肯定,对错误部分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
(3)鼓励学生: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进步和成功。
3.学生互评:
(1)小组内互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对方在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2)班级内展示: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其他同学对其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接受评价的能力。
4.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中的教学得失,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5.家校沟通:
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课后作业1.请简述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及功能。
答案:感受器是能感受内外环境刺激并产生相应生理反应的结构。感觉器官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相应的神经中枢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感觉信息。
2.请列举五种常见的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并说明其功能。
答案:视觉器官(眼睛)、听觉器官(耳朵)、嗅觉器官(鼻子)、味觉器官(舌头)、触觉器官(皮肤)。
3.请解释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工作原理。
答案:感受器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大脑皮层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处理,形成相应的感觉。
4.请分析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人体中的作用。
答案:感知外部世界,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5.请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道路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份3月羊毛衫跨境快反生产交期延误赔付协议
- 财务支付审批管理制度
- 保安培训及管理制度
- 公司住宿生管理制度
- 青春学校班级管理制度
- 车间设备通道管理制度
- 财务管理制度500强
- 预检分诊哨点管理制度
- 教育公司三项管理制度
- 食品企业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案
- 红色文化课件
- 《石油工程概论》教材笔记
- 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2
- 《天润乳业公司偿债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000字》
- 《临床检验仪器与技术》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DB34∕T 4278-2022 电梯使用安全标志与标识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教学课件
- 部编人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讲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AutoCAD 2023基础与应用》 课件 项目八 综合实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