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英语写作是一项输出性技能,可传达作者对某一主题的想法。然而,英语写作考试似乎已趋于形式化,考题类型稍显单一,考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套用模板,削弱了写作的输出性功能,也导致了机械学习。文章总结分析近五年英语高考全国一卷的英语写作题目、体裁、题材三方面内容,以积极语用为分析框架,发现全国一卷的英语写作测试中,引导考生在写作时输出积极语用的情况并不乐观,并对此提出建议,出题者应结合时事或考生的兴趣等创造情境,选择不同的题材和体裁,将考查应用性写作技能与引导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均衡结合,引导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更多使用积极语用。关键词:历时研究;高考英语;英语写作;积极语用学一、英语高考写作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改革高考,以逐步改革中国的教育,希望将重点从分数转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上。在这种趋势下,研究分析考卷是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的途径之一。而在英语考试中,写作是体现语言学习成果的综合测试,它涉及语法运用、选词用句、逻辑思维等方面。写作考试应引导考生传达他们对话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套用机械的写作模式和陈词滥调。我国的高考试卷有多种,其中一个广泛使用的类型是高考全国卷(以下简称“全国卷”)。2021年以前,全国卷分为一卷、二卷和三卷,三类难度不同,各省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试卷类型。2021年,一卷与二卷合并为全国乙卷,三卷改名为全国甲卷,并增加了新高考全国一卷和二卷。文章研究了2018—2022年的高考英语全国一卷的写作题。具体而言,2012—2020年为全国一卷,而2021年与2022年为全国乙卷。二、积极语用学概述积极语用学是指在主体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比较和深入论证后输出的一种语言表达行动。在中国,积极语用和积极语言在汉语教育领域被提及,学者主张,教师应该从积极语用教学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有研究将视角放在汉语写作上,讨论高考汉语写作考试是否引导考生使用积极语用,或者研究40年来高考汉语写作考试的变化趋势,向积极语用方向发展,以显示积极语用在汉语教育中的重要性。由此可知,积极语用在汉语教育教学中受到了较多的重视,也有关于汉语写作考试的积极语用研究,但对于英语写作考试,以积极语用学为出发点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从英语写作试题的积极语用导向这一角度出发,探讨高考英语写作有一定意义。三、2018—2022年全国一卷英语写作考试总体情况在本部分,文章将对题目内容、题目要求写作的体裁、题目内容体现的题材进行总结分析。本研究提到的体裁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题材包括三个总题材:“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在这三个总题材下,有十个子题材(或称为主题群),此处不一一列举。题材分类均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一)研究概述全国一卷每年有一道写作题,五年共有五道写作题。写作是试卷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知识、表达思想的能力、组织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凝聚力的能力等。2018—2022年,全国一卷写作考试的题目内容分别为:向新西兰朋友讲述中国人拜访友人的礼仪习惯,题材是“历史、社会与文化”,体裁是应用文(邮件);申请成为伦敦中国画展的志愿者,题材为“社会服务和人际沟通”,体裁为应用文(申请信);关于我们身边可敬可爱的人的比赛文章,题材为“做人与做事”,体裁为说明文;题目为“做有智慧的网络学习者”的演讲稿,题材为“生活与学习”,体裁为说明文;描述关于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方式的调查数据,并给出评价与建议,题材为“生活与学习”,体裁为说明文。(二)题材分析五年的五道写作题目中,“生活与学习”题材出现了两次,占总数的40%,“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历史、社会和文化”“做人与做事”各出现了一次,各占总数的20%,如表1所示。这些子题材分属两个总题材,即“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据此推测,近五年,全国一卷的出题人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对社会的适应。而新课标,也以培养学生可长久应用的学习能力和品德教育为当今和未来教育的主要理念。因此,写作考试的题材聚焦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以达成这些目标。然而,新课标的三个总题材,在近五年的英语高考全国一卷写作题中缺乏“人与自然”题材。而具体到十个子题材,在最近五年的写作考试中,有四个子题材,只有一个子题材是重复的,总体上是相对比较多样的。或许,出题者应尽量每年选取不同的题材,丰富考题,避免造成题材的格式化以及考生的审美疲劳。(三)体裁分析从表2可知,应用文出现两次,占总数的40%,说明文出现三次,占总数的60%,记叙文和议论文均未出现。应用文强调实用性,通常用于传达信息,而说明文则侧重于将对象解释清楚。这两种体裁都强调逻辑和事实,这表明出题人可能更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他们希望学生能将自己的写作能力运用到生活中,而应用文写作和说明文写作相对而言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这也与新课程在培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上相吻合。但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类能力,如想象力、情感表达等,这是需要多考虑和斟酌的部分。四、写作题目的积极语用导向分析经过概述后,文章将从“自觉语用,完整语用和深度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上述写作题目的积极语用导向。(一)自觉语用就自觉语用而言,使用者需要积极表达自己。即考生接触到考试题目给出的某个话题时,能产生表达自己的动机和欲望。上述写作考试的题目内容都为考生创造了一个与他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如表3所示,在五个写作题目中,有三个创造了关于学校生活的情境,占总数的60%;一个关于朋友的情境,占总数的20%;一个关于在暑假申请做志愿者的情境,即日常生活类情境,占总数的20%。这些贴近考生学生身份和日常生活的情境能夠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但是,情境的细节仍然需要斟酌。例如,在“朋友”这一情境中,试题中的朋友来自新西兰,但是否所有的考生都有国际朋友,或者有机会接触国际朋友呢?这种情况可能会让学生感到不适,从而可能导致其表达动机的减弱,也就可能影响到考生整个写作考试的答题,因此,写作题目良好的自觉语用引导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二)完整语用写作中的完整语用指的是考生在写作中所表达内容的完整性,合乎逻辑和有理有据。根据上述写作试题的题目内容,出题者通常会列出一到三个要点,这些是考生在文章中必须提及的内容。在题材部分,出现的都是有关逻辑实用能力的应用文和说明文,这对于英语教学也起到了反拨作用,让教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但教师还是要尽量保持不同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偏重某一类。(三)深度语用最后则是深度语用,它体现的是考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创造力,这意味着通过深度语用,考生展示的是他们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他们对特定主题的独特看法。与自觉语用和完整语用不同,深度语用更强调考生对指定话题的深入思考。而根据2018—2022年全国一卷的写作题目来看,询问应试者的意见或给应试者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并不多,其中大部分的任务是要求应试者传达信息。在这五年的题目中,近三年的题目相对而言给了考生更多展示自己思维、想法和创意的空间,同时,说明出题者也在有意识地做出调整,提升写作题目对考生使用深度语用的引导性,这是值得延续下去的。五、英语高考写作引导考生使用积极语用的建议(一)认识积极语用的重要性,均衡实用技能与思想态度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英语高考的作文题倾向于让学生传达信息,使用实用性体裁,尽管题材看似关注“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但让考生实际输出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题目列出的。因此,出题者及相关人员应考虑调整“形式上的人文性,实质上的工具性”的考题,延续2020—2022年的题目要求,既有传递已知信息的部分,也有让学生表达个人评价、想法、建议等的部分,要尽量涉及不同类型的技能和思维素养,以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二)注重考题细节,激发表达欲望根据对写作题目的分析,出题者有意通过创造与考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的场景来刺激考生的积极写作。然而,学习和生活是一个笼统的情境,很容易营造,而场景的细节则显得更为重要。毫无疑问,最近五年的写作题目中,学校生活的场景已经老生常谈,很容易被猜中。对此,出题者可以尝试关注当年的时事,不仅是创造一个虚构的人物,出题者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个知名的人物。(三)题材、体裁多样化,增加表达想法的机会出题者可以考虑论证类的题材,或者增加一些关于表达想法观点的题目要求,以增加考生表达个人想法的机会。另外,上文分析发现近五年全国一卷的写作题材相对局限,尽管题材在新课标中是有范围的,但是也可以在规则圈里有所创造,十个子题材既可单独出题,也可结合出题。而且,写作题目中题材的多样化可以使应试者应用他们在不同课程中获得的知识,从而激发应试者的学习动机。总之,英语写作考试的出题要考虑引导学生输出积极语用,就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关注题目细节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与时事,在规则圈中发挥创意。六、结语本研究以英语高考全国一卷中的写作题目为研究对象,对其内容、题材和体裁进行总结概述,并从积极语用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包括自觉语用、完整语用和深度语用。研究发现近五年的写作题目营造相对形式化的情境,不能激发考生表达自己的兴趣,且题目通常要求考生传达信息,未给考生足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