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营山县市级名校中考五模数学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在BA的延长线上,点F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分别交AD,CD于点G,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B. C. D.2.为了解某校初三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80名初三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分析,在此问题中,样本是指()A.80 B.被抽取的80名初三学生C.被抽取的80名初三学生的体重 D.该校初三学生的体重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的弦,∠ACD=30°,则∠BAD为()A.30° B.50° C.60° D.70°4.如果关于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仅有、,那么适合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组成的有序数对共有()A.个 B.个 C.个 D.个5.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横坐标为2,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A.x<-2或x>2 B.x<-2或0<x<2C.-2<x<0或0<x<2 D.-2<x<0或x>26.等腰三角形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10,它的周长是()A.20 B.25 C.20或25 D.157.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DE∥AC,DF∥AB,下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B.若∠BAC=90°,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C.若AD平分∠BAC,则四边形AEDF是矩形D.若AD⊥BC且AB=AC,则四边形AEDF是菱形8.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俯视图是()A. B. C. D.9.1.桌面上放置的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左视图可能不同的是()A.圆柱B.正方体C.球D.直立圆锥10.已知点P(a,m),Q(b,n)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a<0<b,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m+n<0 B.m+n>0 C.m<n D.m>n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上的高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我们把这个三角形叫做半高三角形.已知直角三角形ABC是半高三角形,且斜边AB=5,则它的周长等于_____.12.如图,矩形ABCD中,AB=3,BC=5,点P是BC边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点B,C都不重合),现将△PCD沿直线PD折叠,使点C落到点F处;过点P作∠BPF的角平分线交AB于点E.设BP=x,BE=y,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13.分解因式=________,=__________.14.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15.分解因式:4ax2-ay2=________________.16.函数y=2xx+5的自变量x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8分)已知BD平分∠ABF,且交AE于点D.(1)求作:∠BAE的平分线AP(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设AP交BD于点O,交BF于点C,连接CD,当AC⊥BD时,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18.(8分)解方程组19.(8分)已知A、B、C三地在同一条路上,A地在B地的正南方3千米处,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向正北方向的目的地C匀速直行,他们分别和A地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的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的线段l1是(填“甲”或“乙”)的函数图象,C地在B地的正北方向千米处;(2)谁先到达C地?并求出甲乙两人到达C地的时间差;(3)如果速度慢的人在两人相遇后立刻提速,并且比先到者晚1小时到达C地,求他提速后的速度.20.(8分)2013年3月,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地救援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援,救援队利用生命探测仪在地面A、B两个探测点探测到C处有生命迹象.已知A、B两点相距4米,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45°,试确定生命所在点C的深度.(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21.(8分)如图,已知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22.(10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DAB,AC2=AB•AD,∠ADC=90°,E为AB的中点.(1)求证:△ADC∽△ACB;(2)CE与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3)若AD=4,AB=6,求的值.23.(12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4.计算:|﹣1|+﹣(1﹣)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C【解析】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C.2、C【解析】

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样本是被抽取的80名初三学生的体重,

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3、C【解析】试题分析:连接BD,∵∠ACD=30°,∴∠ABD=30°,∵AB为直径,∴∠ADB=90°,∴∠BAD=90°﹣∠ABD=60°.故选C.考点:圆周角定理4、D【解析】

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已知求出1<≤2、3≤<4,求出2<a≤4、9≤b<12,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不等式2x−a≥0,得:x≥,解不等式3x−b≤0,得:x≤,∵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仅有x=2、x=3,则1<≤2、3≤<4,解得:2<a≤4、9≤b<12,则a=3时,b=9、10、11;当a=4时,b=9、10、11;所以适合这个不等式组的整数a、b组成的有序数对(a,b)共有6个,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有序实数对的应用,解此题的根据是求出a、b的值.5、D【解析】

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求出B点坐标,再由函数图象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均关于原点对称,

∴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点A的横坐标为1,∴点B的横坐标为-1,

∵由函数图象可知,当-1<x<0或x>1时函数y1=k1x的图象在的上方,

∴当y1>y1时,x的取值范围是-1<x<0或x>1.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能根据数形结合求出y1>y1时x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B【解析】

题目中没有明确腰和底,故要分情况讨论,再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析即可.【详解】当5为腰时,三边长为5、5、10,而,此时无法构成三角形;当5为底时,三边长为5、10、10,此时可以构成三角形,它的周长故选B.7、C【解析】A选项,∵在△ABC中,点D在BC上,DE∥AC,DF∥AB,∴DE∥AF,DF∥AE,∴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即A正确;B选项,∵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BAC=90°,∴四边形AEDF是矩形;即B正确;C选项,因为添加条件“AD平分∠BAC”结合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只能证明四边形AEDF是菱形,而不能证明四边形AEDF是矩形;所以C错误;D选项,因为由添加的条件“AB=AC,AD⊥BC”可证明AD平分∠BAC,从而可通过证∠EAD=∠CAD=∠EDA证得AE=DE,结合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到四边形AEDF是菱形,所以D正确.故选C.8、B【解析】试题分析:从上边看是一个同心圆,外圆是实线,內圆是虚线,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9、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视图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正方体主视图与左视图可能不同,故选B.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10、D【解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y=−的k=-2<1,图象位于二四象限,a<1,∴P(a,m)在第二象限,∴m>1;∵b>1,∴Q(b,n)在第四象限,∴n<1.∴n<1<m,即m>n,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k<1时,图象位于二四象限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5+3或5+5.【解析】

分两种情况讨论:①Rt△ABC中,CD⊥AB,CD=AB=;②Rt△ABC中,AC=BC,分别依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该三角形的周长为5+3或5+5.【详解】由题意可知,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当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的一半时,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半高三角形,此时设较短的直角边为a,则较长的直角边为2a,由勾股定理可得:,解得:,∴此时较短的直角边为,较长的直角边为,∴此时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当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是,这个直角三角形是半高三角形,此时设两直角边分别为x、y,这有题意可得:①,②S△=,∴③,由①+③得:,即,∴,∴此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综上所述,这个半高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1)读懂题意,弄清“半高三角形”的含义是解题的基础;(2)根据题意,若直角三角形是“半高三角形”,则存在两种情况:①一条直角边是另一条直角边的一半;②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解题时这两种情况都要讨论,不要忽略了其中一种.12、C【解析】

先证明△BPE∽△CDP,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式子变形可得.【详解】由已知可知∠EPD=90°,∴∠BPE+∠DPC=90°,∵∠DPC+∠PDC=90°,∴∠CDP=∠BPE,∵∠B=∠C=90°,∴△BPE∽△CDP,∴BP:CD=BE:CP,即x:3=y:(5-x),∴y=(0<x<5);故选C.考点:1.折叠问题;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二次函数的图象.13、【解析】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答案点评:利用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14、y=2x+1【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函数图象平移的法则进行解答即可.详解: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相应的函数是y=2x+4-3=2x+1;故答案为y=2x+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5、a(2x+y)(2x-y)【解析】

首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进行分解即可.【详解】原式=a(4x2-y2)

=a(2x+y)(2x-y),

故答案为a(2x+y)(2x-y).【点睛】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16、x≠﹣1【解析】

根据分母不等于2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1≠2,解得x≠﹣1.故答案为:x≠﹣1.【点睛】考查的知识点为: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2.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作法作出∠BAE的平分线AP即可;(2)先证明△ABO≌△CBO,得到AO=CO,AB=CB,再证明△ABO≌△ADO,得到BO=DO.由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试题解析:(1)如图所示:(2)如图:在△ABO和△CBO中,∵∠ABO=∠CBO,OB=OB,∠AOB=∠COB=90°,∴△ABO≌△CBO(ASA),∴AO=CO,AB=CB.在△ABO和△ADO中,∵∠OAB=∠OAD,OA=OA,∠AOB=∠AOD=90°,∴△ABO≌△ADO(ASA),∴BO=DO.∵AO=CO,BO=D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B,∴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考点:1.菱形的判定;2.作图—基本作图.18、【解析】

将②×3,再联立①②消未知数即可计算.【详解】解:②得:③①+③得:把代入③得∴方程组的解为【点睛】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关键是掌握消元法.19、(1)乙;3;(2)甲先到达,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差为小时;(3)速度慢的人提速后的速度为千米/小时.【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所给函数图象进行判断即可;(2)由所给函数图象中的信息先求出二人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再由解析式结合图中信息求出二人到达C地的时间并进行比较、判断即可得到本问答案;(3)根据图象中的信息结合(2)中的结论进行解答即可.详解:(1)由题意结合图象中的信息可知:图中线段l1是乙的图象;C地在B地的正北方6-3=3(千米)处.(2)甲先到达.设甲的函数解析式为s=kt,则有4=t,∴s=4t.∴当s=6时,t=.设乙的函数解析式为s=nt+3,则有4=n+3,即n=1.∴乙的函数解析式为s=t+3.∴当s=6时,t=3.∴甲、乙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差为:(小时).(3)设提速后乙的速度为v千米/小时,∵相遇处距离A地4千米,而C地距A地6千米,∴相遇后需行2千米.又∵原来相遇后乙行2小时才到达C地,∴乙提速后2千米应用时1.5小时.即,解得:,答:速度慢的人提速后的速度为千米/小时.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由函数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弄清以下两点:(1)函数图象上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各自所表示是实际意义;(2)图象中各关键点(起点、终点、交点和转折点)的实际意义.20、5.5米【解析】

过点C作CD⊥AB于点D,设CD=x,在Rt△ACD中表示出AD,在Rt△BCD中表示出BD,再由AB=4米,即可得出关于x的方程,解出即可.【详解】解:过点C作CD⊥AB于点D,设CD=x,在Rt△ACD中,∠CAD=30°,则AD=CD=x.在Rt△BCD中,∠CBD=45°,则BD=CD=x.由题意得,x﹣x=4,解得:.答:生命所在点C的深度为5.5米.21、证明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B,再由DC∥AB,可得∠D=∠A,∠C=∠B,进而得到∠C=∠D,根据等角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