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目标引领】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认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3.知道两汉的官员考核、监察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4.了解汉朝丝绸之路的状况,认识两汉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5.通过了解汉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概念拓展】1.黄老思想:“黄”指伪托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与道家有一定渊源但又不同于先秦道家。汉朝“黄老思想”是“老庄之学”和“黄帝之学”的结合,提倡“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治国之道。黄老思想的实行使得西汉恢复了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稳定西汉初年的局势。2.“尊崇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不同于先秦时期的儒学,是在继承先秦儒家民本等思想基础上的创新发展。3.编户齐民:编户齐民有两层含义,其一,作为政府行为的户籍整理和人民身份等齐,属于户籍制度;其二,指纳入政府户籍的普通百姓。编户意指政府按一定标准将人民编入户籍,编户的出现标志着统治者控制人民的方式由血缘关系转为地缘关系。有了全国统一的户籍,相应就有了身份平等的齐民。凡编户之民皆为国君统治下的平等人民,故曰齐民。4.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明文规定,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可以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按照人口的比例进行选举,取消资产的限制,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察举制的实行有利于拓宽人才选拔的途径,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统治机构。5.丝绸之路:狭义的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于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该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名。其基本走向定于西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广义的丝绸之路则指古代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唐宋时开始日益活跃。丝绸之路被视为东西方物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知识体系】1.两汉的统治2.汉朝对秦制的继承与调整继承(1)承袭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2)承袭秦朝的监察制,如御史大夫。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实施刺史制度,监察地方高官及其子弟等,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3)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4)承袭秦朝的赋役制度,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调整(1)秦朝赋税、兵役、徭役沉重,汉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2)秦朝法律严苛,汉初减轻刑罚,约法省禁。(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尊崇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汉初实行了分封,出现了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时,基本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朝建立了州、郡、县三级管理制度体系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情境探究】视角1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材料(改编自2021·北京高考·T16)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亞”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亞”形。【思考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明堂的建筑设计理念。提示: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因此,汉代在根据儒家经典复原明堂时,融合了阴阳五行思想。汉代明堂的建筑布局也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视角2汉代的对外交往材料丝路的开通终于揭开了中国与罗马关系史上的第一章。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思考2】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提示:间接往来,交易规模大,商品种类多,对罗马影响较大。视角3东汉时期的社会特征材料(改编自2023·全国乙卷·T42)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民说》,认为要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赖“民德”的培育。民德分为私德与公德,“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春秋以来的“民德”按优劣分为第一至第六共6个等级,认为东汉儒学最盛,士人崇尚气节,民德最优。【思考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认为东汉“民德最优”的原因。提示:光武帝重视儒学,主张儒术治国,推动儒学兴盛,民风淳朴,政局稳定。东汉后期,政治腐败黑暗,一些士人不满现实,抨击时政,表现出崇高气节。20世纪初,中国政局动荡,民族危机严重,提振民族精神、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高考指向】考点维度考点辑要江苏考情分析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023年广东选择考·T2·汉初政治思想1.命题方向:(1)江苏新高考以文献资料的内容、考古发掘为载体,考查重要【阶段特征】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史料实证。(2)全国范围内两汉时期的历史特别是西汉时期的历史是全国卷和全国新课标卷以及自主命题省、市必考的知识点。(3)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备考攻略:(1)复习时,要注意从重要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入手,归纳西汉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表现。(2)关注考古发掘的新成果,增强史料实证的相关理论知识2022年江苏选择考·T2·汉初官员任用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代2023年全国甲卷·T25·人口增长差异2022年天津等级考·T2·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湖南选择考·T2·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浙江1月选考·T4·刺史2021年浙江6月选考·T4·汉武帝发展教育东汉的兴衰2023年江苏选择考·T2·东汉末年郡调整全国新课标卷·T26·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海南等级考·T2·东汉政治2022年广东选择考·T2·东汉的兴衰2021年福建选择考·T2·东汉内蒙古地区农耕经济两汉的文化2023年山东等级考·T2·社会风尚北京等级考·T1·传统音乐2022年辽宁选择考·T2·两汉的“大一统”理念山东等级考·T2·汉代相马术重庆选择考·T2·民族文化【典题悟意】(2023·全国甲卷·T25)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如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D.移民流入数量【解题思维】明立意本题考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属于原因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图片材料为依托,正确地解释两汉时期影响江浙地区和湘江流域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选项定答案由材料“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结合图示信息湘江地区人口增长远远超过江浙地区,结合所学公元2年至公元140年正值两汉更迭时期,经历了西汉的灭亡,北方政局变动对经济更为发达的江浙地区影响较大,而偏南的湘江流域相对安定,吸引流民移入,从而推动湘江流域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故选D项【真题体验】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2023·广东选择考·T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A。据材料“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可知陆贾借助舜治理国家的经验表达了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迎合了汉初社会凋敝、亟须恢复生产的社会需要,故选A项;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是对法家严刑峻法和儒家积极有为思想的修正,排除B项;陆贾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与尊崇儒术所强调的积极有为的思想相违背,排除C项;汉初统治者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下减少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排除D项。2.(2022·江苏选择考·T2)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 B.将儒学作为主导思想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 D.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解析】选C。据材料“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可知汉初具体政务由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文吏担任,说明汉初注重任用专业吏员,故选C项;察举制重视品德才能,排除A项;汉初的主导思想是黄老之学,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皇权与士族相互依赖,时间不符,排除D项。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代3.(2023·北京等级考·T2)“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1930年,新疆罗布泊北岸的遗址出土大量汉代简牍,如图为其中一件的照片。据研究推断,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这一发现说明,汉朝 ()①推动中外丝绸贸易的发展②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③在西域地区推行了郡县制④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该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粮仓,与中外丝绸贸易无关,故①错误;据材料可知,“邮”是汉代一种通信机构,官府的重要文书可以通过“邮”传递,称为“以邮行”,说明汉朝时期有较发达的信息传递体系,故②正确;“此遗址是汉代设立的居卢訾(zǐ)粮仓”与郡县制无关,故③错误;“居卢訾仓以邮行”说明新疆罗布泊能通过“邮”传递官府的重要文书,便于政府管辖,即发展交通有利于边疆治理,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4.(2022·天津等级考·T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解析】选D。本题主要涉及汉武帝的经济政策,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素养和信息提取解读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汉武帝通过均输等措施增加财政收入,但另一方面穷兵黩武和巡游赏赐等财政支出巨大,从而导致在财政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国家财政状况却没有根本好转;通过均输等手段增加财政收入属于开源,而支出巨大属于未能节流,所以D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朝廷干预经济的程度,盐铁官营增加了财政收入,符合时代需求,故排除A、C;财政收入增加,说明经济资源没有枯竭,所以排除B。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5.(2023·海南等级考·T2)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图1)。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解析】选D。据图信息,从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到三公进行调查核实,再到三公向尚书传达请求,经皇帝裁决,尚书将皇帝决策结果经三公传达到地方执行,并将执行情况报告给三公,整个过程体现出三公、尚书、皇帝和地方官员之间的不同职能与相互配合,以确保整个国家机器良性运转,故选D项;东汉时期国家的行政中枢是尚书台,但是材料中尚书台只是负责信息的上传下达,无法体现权力扩大,排除A项;东汉时期,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下,地方豪强地主势力不断扩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受到冲击,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职能部门的运转关系,而不是传统道德秩序的情况,排除C项。6.(2023·全国新课标卷·T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解析】选B。据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可知,通过地方推举等方式,推举者与被推举者形成利益集团,进而加强了地方势力,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B;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迅速发展,阶级矛盾尖锐,排除C;D与题意不符。7.(2023·山东等级考·T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