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岸、冰川地貌-01-海岸地貌Coastallandforms一、思维导图岩石海岸海浪侵蚀上部岩石垮塌海蚀穴海蚀崖不断后退海蚀平台残留其上海蚀柱海蚀拱桥两侧

扩大加

深上部岩石垮塌侵蚀作用:海浪冲击、撞击侵蚀岩石海岸分布地区:基岩海岸地区典型地貌: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二、海蚀地貌堆积作用: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分布地区:砾石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地区典型地貌:形成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三、海积地貌(一)、海岸带:海岸类型(1)按海岸成因,可分为侵蚀型海岸、堆积型海岸和平衡型海岸。(2)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3)按陆地地貌,可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1、海岸线的类型基岩海岸线:海岸以岩石为主,岸坡陡峭,海岸线往往较为曲折。利用:砂质海岸:该类海岸主要由砂、砾等沉积物质组成,岸滩宽阔,坡度缓,是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平直岸线。利用:港口建设、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淤泥质海岸:主要由淤泥、黏土组成,质地软、坡度缓、水浅。利用:生物海岸:主要由生物体组成,如红树林海岸线、珊瑚礁海岸线,多分布于低纬度的热带地区。利用:多开发为养殖池塘、盐场。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补充拓展1、红树林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及河口潮间带特有的森林植被。以红树植物为主体,常绿灌木+乔木的组合(1)生长习性:喜热、喜潮湿、耐盐碱(2)生态价值:①减缓水流,滞留陆地来沙,促淤保滩②抵御海浪侵蚀,防风固堤,保护海岸线③调节局部气候④提供动物栖息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2、珊瑚礁形成过程1.水温:23~27°C是造礁珊瑚生长发育的最佳水温2.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3.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内4.光照: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5.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新月形和马蹄形礁体的凸面是迎风迎浪的6.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7.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9.判断图示珊瑚礁发育阶段依次是()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10.图中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C(全国1卷)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3、贝壳堤概念: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形成过程(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C(全国I卷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B(全国I卷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D(2)海岸线曲折的意义可形成优良港湾,利于航海业的发展利于海水养殖业、旅游业的发展利于海洋向陆地深入,增加陆地湿度(1)海岸线曲折的原因2、海岸线的曲折度①冰川侵蚀:高纬地区,冰川侵蚀作用强,沿海多峡湾地貌;②海浪侵蚀:位于盛行西风带上,海浪侵蚀作用强;③河流侵蚀: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河流数量多,侵蚀作用强。④内力作用:位于板块边界处的海岸线,还会受到内力作用的影响。地壳运动地壳下降地壳抬升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冰融化、海水热膨胀)海岸侵蚀/沉积修建水库,植树造林过度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填海造陆侵蚀大于沉积岩层形变岩层受重力增大,形变压缩岩层受重力减小,形变恢复人类活动海平面下降(海水结冰、海水冷收缩)侵蚀小于沉积3、影响海岸线进退:(1)影响因素7、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D.汹涌的洪水8、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2·全国甲卷)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7~8题。CA海退沙砾岩石灰岩泥岩粒径小大河流深海浅海滨海海退沉积物序列(垂直)海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陆相沉积沉积物变化水平海相沉积范围变小较新的近岸沉积依次向海洋后退水平方向:陆向海沉积物粒度变细垂直方向:取样由下到上粒度变粗(2)沉积物特点沙砾岩石灰岩泥岩粒径小大河流深海浅海滨海海进陆相沉积海陆交互相沉积海相沉积沉积物变化海进沉积物序列(垂直)水平海相沉积范围变大较新的近岸沉积一次向陆地推进,覆盖在较老沉积层上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退渐退缩的地质现象称为海退,反之称为海侵。滨岸地带垂向粒度大小是研究陆海变化的依据。据此完成3-4题。3.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滨岸地带垂向上的沉积物颗粒自下而上的分布特征是()A.下部细上部粗

B.由粗变细再变粗C下部粗上部细

D由细变粗再变细4.若图示海岸线由ca变化时,该地河流()A.径流量增加B河水流速加快C.含沙量增加D.沉积作用增强AD

沙嘴/沙坝:从陆地突入水中的状似尾巴的狭长沙滩。由沿岸漂移的沙砾绕过突然转折的岸段,一部分沙砾逐渐沉积下来,形成一端衔接海岸,一端沿着漂移方向伸延入海的狭长堆积地貌。潟湖: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潟湖形成过程: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02-冰川地貌Glaciallandforms1、概述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冰川作用: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刨蚀)

磨蚀:冰川滑动中,其底部所含的岩石碎块刨蚀地面

拔蚀: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随冰川移动而被带走2、典型冰川地貌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冰蚀地貌冰川自身重量和冰体运动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使得底床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石块挖起,与冰川冻结一起带走,因挖蚀作用产生的碎屑,冻结于冰川的底部,成为冰川对底床进行刮削、锉磨的工具冰斗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角峰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刃脊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冰川谷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峡湾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冰期后受海侵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冰碛地貌冰碛物随冰川衰退而堆积下来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动的物质形成高低起伏的形态终碛垄分布于冰川前缘地带,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内侧缓,外侧陡,相对高度因地而异冰水堆积地貌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扇融水河流带泥沙堆积,多个冰水扇连成一片形成外冲平原蛇形丘狭长、弯如蛇的高地。主要是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砾堆积而成,有一定的磨圆度,发育冲刷、填充物构造,呈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两坡对称冰碛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冰碛湖峡湾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辩状水系。如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14题。12.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冰川体消融的前端()A.向海拔低处推进

B.向海拔高处后退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13.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A.颗粒较小

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

D.碎屑表面光滑1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BA3、蛇形丘◆注意:冰下隧道,水流搬运、堆积,沉积物堵塞河道,冰体融化,堆积物出露地表。冰水砂砾石、有一定磨圆度、交错层理、斜层理、水平层理。蛇形丘是一种冰水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脊部平缓,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大陆冰川是在两极地区发育的冰川)。1、图中冰川地貌最可能发育在A.中国B.巴西C.加拿大D.澳大利亚2、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A.湖泊B.冰面河C.塌陷沉积D.冰下河道3、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峡湾分布地区:中高纬度的沿海地区特点:两侧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概念: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成因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低,多冰川运动,受冰川侵蚀的概率大地势因素:地势起伏大,冰川流动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海陆因素:冰期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涨,海平面的上升,淹没冰川槽谷洋流因素:洋流帮助海水倒灌入冰川槽谷气候因素:处于冰期和后期气候变暖阶段

在高纬度地区,冰川作用,使冰川谷下切、展宽;冰川消融,形成U形的冰川谷,海水入侵,U形谷被海水淹没,形成峡湾。形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西兰南岛是世界第12大岛,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西南海岸多峡湾地貌,峡湾内多瀑布。南岛农业以牧业为主,粮食需要从他国进口。如图示意南岛的地形分布状况及峡湾地貌形成过程。说明西南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冰期,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地;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消融;海水从谷地下游入侵,形成峡湾。5、羊背石◆注意:①冰蚀作用、平面椭圆形、两坡不对称②迎冰坡磨蚀,平缓,倾斜向上游背冰坡多冰下融水,岩石沿节理、层面破碎,加之掘蚀作用,形成参差不齐的陡坡③长轴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平行【23·海南卷12、13】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1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13.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6、鼓丘◆注意:冰碛物组成的流线型丘陵,平面上呈蛋形(有时含有基岩核心)大陆冰川中常分布于终碛堤附近迎冰坡陡,背冰坡缓(冰缘地带搬运能力减弱,受阻时将底碛停积,越过障碍物将泥砾堆积于背冰面。)含泥量较高鼓丘是由一个基岩核心和冰砾泥组成的数百米长的流线型小丘,是冰川前进过程中,底部砾泥物质翻越凸起的基岩后,冰川版与能力减弱,砾泥物质堆积而成,下图为某地鼓丘平面示意图,闭合曲线为等高线(单位:米)。1、塑造图示地貌形态的冰川前进方向为A.

正北

 B.

正南 C.

西北

D.

东南2、该地最可能位于A.东欧平原B.辽东丘陵 C.东北平原D.中西伯利亚高原√√7、冰砾阜◆注意:圆形/长形,冰水堆积地貌冰水负地形(冰面河、湖)的冰水沉积物因冰体融化、沉积物倒塌堆积而成的正地形。大多分布于冰川作用前缘地带,大小不等、边坡较陡。冰砾阜是一种圆丘状或陇状的冰川地貌景观,下图中甲图至乙图示意其形成过程1、冰砾阜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两次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2、从根本上决定陇状冰砾阜整体走向的是A.山脉走向

B.沟谷走向

C.河流流向

D.山坡坡向8、锅穴◆注意:生成环境:埋藏冰块(死冰)融化后,原冰块上部和周围碎屑物质失去支撑、塌陷而形成的负地形。9、冰水扇◆注意:冰水河流流出/切过终碛堤后,地势展宽、坡降变缓,冰水携带的碎屑物沉积形成顶端厚、向外变薄的扇形堆积体。多个冰水扇称为冰水平原砂砾为主,向下游粒径变小,磨圆度显著变好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发育5.冰水扇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A.流水堆积、侵蚀→冰川堆积、侵蚀B.冰川堆积、侵蚀→流水侵蚀、堆积C.冰川侵蚀、堆积→流水堆积、侵蚀D.冰川侵蚀、堆积→流水侵蚀、堆积√1、下列水域最可能有纹泥分布的是

A . 河流入海口

B . 河道堰塞湖

C . 高山冰水湖

D . 火山口湖纹泥是一种纹层状的沉积物,它是每年成对(一厚一薄)沉积而成的薄沉积层,十分有规律。厚的颜色浅,薄的颜色深。浅色的粉砂层形成于春季和夏季,这时河流携带的粗沉积物同溶解于湖里的氧同时下沉。冬季只有细的淤泥和粘土沉积,且沉积物里的有机质在停滞的湖底不受氧化,所以形成深色的粘土层10、纹泥(季候泥)◆注意:冰川边缘冰水在洼地积聚成湖。春夏季冰融水带来大量泥沙,粒径自边缘向中央递减,颜色浅秋冬季,结冰,悬浮于湖中黏土颗粒沉积,颜色深2、近一两百年来,在水域中发现的纹泥呈现增厚的趋势,其原因是A . 气温升高B . 气温降低    

C . 降水增多 

D . 降水减少3、纹泥中沉积物颜色的深浅变化主要取决于

A . 湖岸岩石性质B . 湖岸植被密度    

C . 湖水结冰情况

D . 季风强弱变化11、石海、石河◆注意:石海生成环境:冰缘地区山顶、缓坡等平

坦地貌部位基岩冻融风化后崩落的巨大块砾组成巨砾层透水性好,削弱了冻融作用的持续,少量的细粒物经融水带走,巨砾石残留形成石海一般直接覆盖于基岩上,常见于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等坚硬岩性区形成后很少运动,长期保存。11、石海、石河◆注意:石河生成环境:多年冻土区山坡的坡地或

谷地冻融风化碎屑物、老冰碛物,重力和冻融作用下,石块沿湿润碎屑物或多年冻结层顶,顺坡下滑而成。石河移动多发于夏季,速度缓慢,蠕动长期运动后,搬运至坡脚堆积,即石流扇。大型石河称为石冰川。湿润区甚至延伸至高山森林上部。石冰川常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其表面是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其活力取决于它内部的含水率。雅鲁藏布江流域山势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4600~5800米的海拔范围内分布着近300条大小不等的石冰川。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石冰川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数量分布(单位:条)。1.石冰川最可能分布在A.雪线附近的高寒荒漠带

B.高山顶部的积雪冰川带C.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带

D.地势较陡的高山灌丛带2.雅鲁藏布江流域的石冰川主要分布在A.雪线之上 B.山地阴坡 C.河谷陡坡 D.林线之下AB石冰川常是山岳冰川消退的遗迹,它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向下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其表面是大大小小的岩石碎块,其活力取决于它内部的含水率。雅鲁藏布江流域山势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4600~5800米的海拔范围内分布着近300条大小不等的石冰川。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石冰川不同坡度和坡向的数量分布(单位:条)。3.推测雅鲁藏布江流域石冰川适宜发育的条件有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覆盖率较高③平均海拔较高④岩石孔隙度较高A.①② B.①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