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
新教材
新高考
一轮复习2025届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4讲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西汉与东汉(前202——220年)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意义;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通览阶段特征夯实基础知识探讨高考真题234扫描考情分析1链接模块选必52025年高考一轮通史复习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全国Ⅱ卷·2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全国Ⅱ卷·25·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全国Ⅲ卷·25·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浙江·2·汉代“刺史”江苏·2·郡国并行制;汉代选官北京·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手工业2020全国Ⅲ卷·24·东汉屯田制浙江·2·著名水利工程(空间布局);秦汉政治沿革山东·2·重农抑商政策2021全国乙卷·25·汉代经济发展全国甲卷·25·汉代监察制度浙江·2·素纱襌衣;秦兵马俑;儒家思想;郡县制2022湖北·2·秦朝的建立过程;天津·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江苏·2·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山东·2·两汉的文化
广东·2·东汉的兴衰;湖南·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浙江·4·刺史2023全国甲卷·25·两汉经济发展全国新课标卷·25·刺史制度山东·2·两汉政治湖北·2·史学认知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
第4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高考备考考查内容:本单元是高考高频考点,大题小题都有涉及。复习时注意与三本选择性必修知识点的关联
2.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汉武帝即位时的五大“困境”:相权过重、王国势大、土地兼并、思想混乱、匈奴威胁;(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①设立中朝削弱相权;②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③设刺史监察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④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等;⑤改革币制,盐铁官营,控制经济;⑥尊崇儒术,统一思想;⑦北击匈奴,解除边患;(3)汉朝政治的五个“特点”:布衣将相、重视母族关系、宦官专权、重用儒士、地方强大。考查方式:呈现新的历史情境,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和民族关系等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考查趋势: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汉武帝巩固和加强大一统的措施);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经济政策调整;思想:儒学在汉代的新发展;文学、史学发展的新成就。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重点关注:加强大一统的措施;儒学正统的措施;监察制度与考核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选官制度;重农抑商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①从推崇法家学说到奉行黄老无为思想再到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②科技发展领先世界,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③佛教传入,道教兴起,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①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②“汉承秦制”且有创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东汉尚书台的权力增强。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基本模式。①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②加强内地同边疆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①铁犁牛耕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②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业发展,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③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大一统大统一大统一:
一般指的是疆域的统一,即所有的地方都归于一个政权统治。新莽、曹魏、民国都短暂的实现了大统一。大一统:
不仅有疆域的统一,还包含了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汉、隋唐、元明清,这几个朝代都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疆域大一统;政治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民族大一统;经济大一统。概念阐释·大一统特点: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时间:国号:都城:建立者:2、汉初的统治:汉长安刘邦(汉高祖)公元前202年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同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上(刘邦)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汉书》
①现实原因:汉初民生凋敝,百废待兴;②前朝教训:秦朝刑法严苛,征发繁重。▲西汉驷马安车【探究思考】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汉初统治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汉初的统治:①社会经济凋敝;②吸取秦亡的教训;(1)背景:(2)表现:①思想:②经济:③政治:黄老无为思想(无为而治)材料2: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材料1:黄老学说: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派别。“黄”指黄帝的学说,传说黄帝善于养生并得道成仙(修身)。“老”指老子的学说(守道、无为),二者糅合为“黄老之学”。萧规曹随:
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仍照章实行。吕后女主称制后国策不变。——增加农业劳动力——重农抑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兵皆罢归家”,商人不得拥有土地,田租十五税一
汉高祖——赢得民心——减少财政支出——减轻农民负担减轻罪罚,提倡节俭,田租三十税一
汉文、景帝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汉初的统治:(2)表现:①思想:②经济:③政治:黄老无为思想(无为而治)汉承秦制;材料1: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里。……此外,刘邦为“矫秦县之失策”,还“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可在其封地上“自置吏”、“得赋敛”。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等整理【探究思考】1、汉初继承了秦朝哪些政治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地方上:郡国并行制①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②王国独立性强,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侯国受郡管辖材料2刘邦分封“同姓王”,高于列侯。当时封立的"同姓王"共有9国,他们在封国内是国君,权力很大,其政权与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拥有一定的军权、财权、治权等,史称"郡国并行制"。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探究思考】2、结合史料分析郡国并行制的特点是什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材料4汉兴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王国:42郡中央:15郡【探究思考】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政治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但叛乱不得人心,三个月内即被平定。刘邦先后分封异姓、同姓诸侯王一、重现大一统——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2、汉初的统治: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削藩),引发七国叛乱,最终平定叛乱→王国问题初步解决:(3)结果:对内:对外:王国问题土地兼并、豪强坐大;匈奴问题文帝、景帝期间,经济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消极:积极:材料1
(吴王)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
——司马迁《史记·吴王刘濞列传》材料2:汉初,匈奴势力强大,多次袭击汉朝边境材料3: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1.(2023·广东卷·2)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A.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B.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C.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1、政治阳谋!无法拒绝的推恩。推恩令: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的庶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⑴地方:——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易错:推恩令只是分割了封国土地,没有从本质上改变郡国并行制。配套措施:左官律:左官即诸侯的下属官僚,有诸多限制,削弱诸侯的私属幕僚,以视歧视。附益法:禁止诸侯贿赂、勾结中央官僚;禁止为诸侯敛财。酎金夺爵:元鼎五年,武帝为祭祀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不足或成色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基本解决了离心诸侯。阿党法:中央派官僚(中央为其置吏)辅助诸侯(实为监视),诸侯犯法,必须举报,否则同罪。私出界罪:禁止诸侯私自离开封地。
严格执行嫡长子制:正妻无子则废国号。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材料
汉武帝着手提拔一些出身低微,但具有一定才干的文人、近臣,授予他们侍中、给事中一类的头衔,出入宫廷参与处理国家大事,成为实际的决策机构,即中朝。外朝由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在宫外办公,成为执行机关。九卿常侍外朝皇帝尚书令侍中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内朝有事上报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架空相权加强皇权中外朝制度①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⑵中央: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位卑权重位高权轻②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1、政治【探究思考】中外朝制度有何特点?①中朝官员位低权重;②皇帝亲信近臣构成;③以内朝架空外朝,抑制相权。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3.(2021·河北·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4.(2019·新课标全国I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削弱了诸侯实力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加强了货币管理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概念阐释】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是各郡县向国家推荐人才,举孝、廉;选官过程是先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中央考核合格后再任命。征辟制是国家遇见大事,需要专门人才而招致俊才(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⑶选官:察举制、征辟制标准:方式:作用:先考察而后推举(自下而上);“孝廉”(品行);①为两汉选拔了大批人才;②后期任人唯亲,豪强大族把持察举;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1、政治优点:提高官员素质,相对于世卿世禄制、
军功爵制是一大进步。缺点:地方举荐易造成徇私舞弊行为,助长官僚集团、门阀士族的兴起,威胁中央统治。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5.(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6.(2017·海南高考·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⑷监察制度:材料
汉武帝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完善地方监察体系;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发展: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⑸地方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汉武帝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1、政治①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和司法;②以巡视方式监察;③位卑权重、以小制大【探究思考】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刺史有何特点?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7.(2023·全国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8.(2022·浙江·3)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 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1、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P6⑴西汉:⑵东汉: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模块链接·选必1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郡、县二级制①东汉晚期:形成州、郡、县三级;
②刺史有行政权和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②西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设刺史,加强中央集权;2、选官制度P30:⑴形成:⑵内容:⑶作用:察举制、征辟制常科(岁举):有人数规定,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汉武帝,先考察而后推举,再提拔任用;①为两汉选拔了大批人才;②后期任人唯亲,豪强大族把持察举;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3、汉代的法律P47: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模块链接·选必1沿袭秦律,制《九章律》,秦汉律令并行。【史料探究】“春秋决狱”与法律的儒家化。
【实战演练】
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
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 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
“春秋决狱”由董仲舒提出,指以《春秋》大义作为司法裁判的指导思想,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4、两汉的民族关系P62: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模块链接·选必1(1)管理机构:(2)民族治理:(3)边疆政策: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①和亲、军事打击:②行政管辖:设“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和护乌桓校尉(东北)。开发边疆,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戍卒屯田屯戍政策【概念阐释】屯田
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军事:对边疆:民族间:
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
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推动了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⑤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⑥为曹魏屯田制奠定了基础。【探究思考】根据史料和所学分析屯田的作用国家:后世:北击匈奴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5、赋役制度P93:6、户籍制度P99:7、基层治理P101:8、社会救济P102:田赋(轻)、人头税(重)和徭役,征收财产税。模块链接·选必1①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地有专人主管;②百姓成为“编户齐民”;③定期人口调查;④东汉末年,户籍散乱。县下设乡、里、亭;建立什伍组织,互相监督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时期①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②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讼狱、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③乡官、里正、亭长都由本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9.(2017·全国I卷·25)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10.(2020·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五铢钱算缗:向商贾、销售商品的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高额财产税。告缗:鼓励人们检举、告发隐匿财产,逃漏税款者。算缗告缗,国库增收均输:中央政府统一征购各地物品,运输到高价地区售卖或运往中央;平准: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掌管物价的官吏,利用均输官所储物资,根据市场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以稳定市场价格。均输平准,平抑物价①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④抑制工商者——征收财产税;③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调剂空间上物价之不平调剂时间上物价之不平政府垄断盐和铁生产与销售;西汉自建立以来,币制混乱,郡国铸币失控又是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之一。汉武帝即位后,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问题,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另一方面将汉高祖下放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西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
汉武帝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煮盐炼铁,政府官营重农抑商,抑制富商大贾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2、经济各地设均输官京师设平准官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11.(2022·天津·2)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12.(2020年全国Ⅲ)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⑴战国至西汉:⑵东汉晚期: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1、农业P4P20:2、手工业P21P22:3、疫病防P83:4、中医药P84:耕作方式:精耕细作;(铁犁牛耕)生产工具:耦犁、犁壁、耧车(播种);水利设施: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边疆地区);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模块链接·选必2①使用纺车纺纱;②使用提花机;③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西汉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①华佗:“麻沸散”、“五禽戏”;②“医圣”张仲景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13.(2018年全国Ⅱ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14.(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B.强化了经济控制C.开通了丝路贸易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3、文化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汉代思想家、政治家。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理论来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著有《春秋繁露》。特点董仲舒的学说目的(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天人感应”“君权神授”(3)“三纲五常”(4)“施行仁政”“德刑并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限制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①儒学独尊;
②外儒内法,
兼采各家;③思想专制;④具有神学色彩。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罢黜百家≠禁绝百家董仲舒新儒学≠先秦儒学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3、文化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①取各家之长,融合道家、阴阳家、法家思想(外儒内法);②强调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主张;③地位提高,成为正统思想。【探究思考】2、汉代新儒学和先秦儒学有何不同董仲舒画像①黄老之学适应汉初恢复经济的需要;②汉武帝时期,经济已经恢复,社会矛盾尖锐,黄老之学不再适应现实需要;③新儒学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需要。【探究思考】1、汉武帝为何抛弃黄老之学,选择了新儒学意义: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探究·知识拓展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3、文化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探究·知识拓展【探究思考】对比秦皇汉武文化制度的异同。思考为什么后世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同:异:其实质都是思想专制;目的都为巩固统治。手段不同:结果不同:秦朝暴力手段强硬禁绝,西汉是儒家思想取代其他学说;秦焚书是暴政体现,促使秦朝灭亡,遏制儒学;西汉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促进儒学发展。15.(2019·全国Ⅱ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16.(2021·北京卷,1)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史记·
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材料2公元前104年,西汉设置酒泉郡、张掖郡,前111年设置武威郡,前88年设敦煌郡。----《汉书·地理志》材料1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即漠南战役、河西战役、漠北战役,夺去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屯垦戍边、移民开垦的农业区。①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②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金、银、漆器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各种宗教珠宝皮货药材目的:影响: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配合对匈奴的战争③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的军政机构;④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4、开拓疆域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重点问题探究】先秦、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创新时期中央体制地方体制选官体制西周秦朝西汉二、巩固大一统——西汉的强盛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分封制:地方具有较强独立性世卿世禄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首次建立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体制创立郡县制,用封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推行军功爵制度,秦朝以吏为师首创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由郡国并行到推恩令,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首创察举制,有利于人才选拔,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探究·知识拓展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1、王莽改制:材料1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加重了农民身上的赋税……农民最终不得不卖掉他们唯一剩下的家财——土地。在汉帝国投入财力物力进行军事扩张的同时,对帝国统治构成真正威胁的是地主势力的逐步膨胀。……朝廷政治核心衰退的另一个标志是外戚对宫廷中枢的控制力越来越大。
——摘编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探究思考】1、根据史料结合教材分析西汉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穷兵黩武土地兼并外戚干政⑴背景:⑵建立:⑶结果:西汉末年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革措施不切实际,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新,西汉灭亡。【探究思考】2、王莽能否挽救西汉盛世的危局?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企图解决问题的王莽,成为被问题解决的王莽。——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探究思考】阅读教材,梳理汉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文化①增强尚书台的作用②严格控制外戚干政③裁并郡县,裁减官吏④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⑴建立:⑵措施:光武帝刘秀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材料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又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儒学继续得到发展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重视儒学东汉光武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⑶结果: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2、“光武中兴”: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探究思考】1、根据以下相关史料结合教材分析东汉衰亡的原因皇帝早逝幼主继位外戚专权皇帝长大诛杀外戚宦官干政“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局面母后临朝君权旁落依靠宦官把持朝政夺回君权本质:专制皇权加强(1)原因: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知识链接】“清议”与“党锢之祸”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
汉桓帝以后,东汉朝政长期被宦官把持,一些正直的官员、士大夫、太学生上书揭露宦官的罪行,反被宦官诬告为“党人”逮捕入狱,并扩大禁锢范围,史称“党锢之祸”。②党锢之祸加剧了政治危机;想一想: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外戚、宦官专权是封建君主专制高度发展的产物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3、东汉衰亡: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政治上:把持中央或地方政权经济上:建立自给自足的庄园军事上:拥有私人武装和城堡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1)原因:(东汉豪强地主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知识拓展】田庄经济豪强大地主经营其土地的主要方式概念:东汉庄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组织,规模很大,内有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不用缴纳租赋,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豪强地主庄园豪强地主:追随刘秀一统天下的28员大将,成为朝廷新贵,权倾朝野并逐渐形成“累世公卿”集团,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形成自成一体、自给自足的庄园③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3、东汉衰亡:(2)结果:黄巾大起义概况:影响:184年,张角率“黄巾军”,创立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①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②地方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三、延续大一统——东汉兴衰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史料实证】两汉衰亡原因异同。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材料一: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矛盾尖锐。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改制激化社会矛盾,农民起义终于爆发。材料二:东汉后期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日益尖锐。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外戚干政、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税沉重外戚、宦官交替专政,政治腐败,豪强地主、土地兼并、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分别指出材料一、二所涉及的农民起义名称,思考两汉政权走向衰亡的原因。同:①皇权异化,政治腐朽黑暗;②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土地兼并所导致的阶级矛盾尖锐是王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探究·知识拓展17.(2022•广东高考·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18.(2015•全国1卷•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考情分析
阶段特征
夯实基础
高考真题
链接选必四、回望大一统——两汉文化分类内容影响史学文学科
技医学数学其他农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语言朴实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医圣”,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促进中国、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精通外科手术、健身方法【探究思考】1、根据教材梳理两汉的文化成就①西汉司马迁:《史记》②东汉班固:《汉书》汉赋、乐府诗、五言诗①《黄帝内经》②《神农本草经》③张仲景:《伤寒杂病论》④华佗:麻沸散《九章算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周髀算经》;③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著《灵宪》①《氾胜之书》;②《四民月令》两汉科技文化为什么繁荣?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主要作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多年的历史。班固称其:“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班固:东汉史学家。主要作品《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汉高祖六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历史,后世纪传体断代史书的编写都仿照它的体例。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候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蔡伦改进造纸术材料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⑴国家统一;⑵经济的发展;⑶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流;⑷继承和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⑸统治者重视教育;⑹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概念阐释】纪传体与编年体、国别体;通史与断代史1、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的方式记录史实,皇帝的传记称为“纪”,一般人称为“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2、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代表作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事件,如《战国策》。4、通史:以时间为序,连贯地叙述各个时期的历史史实,如史记》记叙了上古时期到汉朝的史实;5、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一般只记叙一个朝代或一个阶段,如东汉班固《汉书》、元官修《宋史》、清官修《明史》19.(2022·山东·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20.(2022•辽宁卷•2)《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D.“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规经理岗位说明书
- 2024年度科技产品研发合同3篇
- 租赁餐饮合同范本版2篇
- 屋面防雷施工方案
- 二零二四年品牌推广与营销合同2篇
- 光伏电池组件采购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度东莞市专利许可使用合同2篇
- 2024年艺人经纪合同:艺人与经纪公司之间的经纪合同3篇
- 手汽车买卖合同
- 加盟服务合同标准版可打印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圆单元测试(含答案)
- 期中考试试卷(1~5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平面设计专业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人教版历史2024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施工技术方案
-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纲要撰写解读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1课《大家排好队》教学课件
- 2024室内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标准
-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 2024国开大学电大本科《高级财务会计》期末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