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教材大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人:第二组3号
单元: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中华美德之花向上向善
修身正己之根入心入行
2023年5月
目录
一、教材分析.......................................................3
(-)课程标准.................................................3
1.核心素养................................................3
2.课程内容................................................3
3.阅读....................................................3
(二)教材编写.................................................3
1.“单元导语”分析........................................3
2.教读课“课前预习”分析..................................3
3.自读课“阅读提示”和批注的分析..........................4
4.“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分析..........................4
(三)课文解读.................................................4
1.单元篇目的共性..........................................4
2.单元篇目的个性..........................................4
二、学习情境.....................................................5
(一)学情分析..................................................5
(二)情境创设..................................................5
三、单元目标.......................................................5
(一)教学目标..................................................5
(二)教学重点..................................................5
(三)教学难点..................................................5
四、单元任务.......................................................5
(一)任务层级..................................................5
(三)任务框架..................................................6
(四)具体任务..................................................6
五、课时安排........................................................7
六、教学方法........................................................7
七、教学活动........................................................7
【第一课段】寻找修身正己的榜样......................................7
(一)教学目标......................................................7
(二)教学重点......................................................7
(三)教学难点......................................................8
(四)教学方法......................................................8
(五)课时安排......................................................8
(六)学习资源......................................................8
(七)教学活动......................................................8
【第二课段】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
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11
(一)教学目标.....................................................11
(二)教学重点.....................................................11
(三)教学难点.....................................................11
(四)教学方法.....................................................11
(五)课时安排.....................................................11
(六)学习资源...............................................................11
(七)教学活动...............................................................11
【第三课段】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教学重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教学难点..............................................错误!未定义书签。4
(四)教学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课时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学习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教学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4
(八)学习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8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1.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
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课程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内容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
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
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
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3.阅读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
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倾听与表达,初步学会用口
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既要指导学生在细微处品读,也要引导学生树立独观
其大略的意识,并且能指导学生应用阅读经验,独立阅读其他单元或者长篇巨著。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想,从单篇教学转向学习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从知识板块为
主体转向系列学习为主线,通过建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搭建学生与课文之间桥
梁。
(-)教材编写
1.“单元导语”分析
该单元导语的第一段指出,“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
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
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由此可见本单元所写的人物彰显着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美德,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这些
课文,为了让学生汲取榜样的精神力量,树立高远的人生标杆,加强个人修养和
行为规范,进而确定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
第二段写道:“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
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
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这
里编者提醒教师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略读,侧重在理解和感悟,同时要根据教学
需要对重要的语句、段落进行体会也是有必要的。最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
并能对阅读材料产生自己感受和心得。
2.教读课“课前预习”分析
《叶圣陶二三事》: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约2000字,
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
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驿路梨花》:课文的题目借用了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
的诗句,可以把这首诗找来读一读。略读课文,注意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
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些什么事。之后再细读课文,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思。
《短文两篇》:“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查找资料,说出几
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
三篇课文的预习都围绕“略读”展开学法指导,分别从略读的要求、略读的
任务、略读的目的引领学生阅读方向,侧重人物的思想品格和价值追求对学生的
熏陶,落实中华传统美德文本载体的教育价值。
3.自读课“阅读提示”和批注的分析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自读课文,批注和阅读提示这两个助读系统让学习习
得的略读方法得以落实。这虽然是一篇议论文,课文批注有四处感受性批注降低
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理解的难度,帮助学生找到感受作者深远的价值取向的切入
口。阅读提示通过三个层面进行阅读指导,首先迅速浏览课文,面对痛苦与快乐
这个永恒的话题,把握作者的观点,其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本文严谨
的思路,最后让学生自主搜集信息,交流收获,并在教师指导下整合相关信息。
4.“思考探究”与“积累拓展”分析
《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和《短文两篇》课后的“思考探究”都是
三个有梯度的探究问题,也是对学生略读的指引,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大意,
在《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两课的思考探究一都从文章内容角度设问引
领学生阅读。三课思考探究二提醒学生虽然是略读,对于重点语句的理解还是很
有必要的,能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积累拓展”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文走向文学作品和生活,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三)课文解读
统编本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入了《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最
苦与最乐》和《短文两篇》4篇课文。
1.单元篇目的共性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课文中所写的人物身
上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既有闪闪发光的人物个体,叶圣陶先生谨言自
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周敦颐不
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也有熠熠生辉的人物群像,
《驿路梨花》一文塑造的是一群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一群有乐于
助人的雷锋精神的人。《最苦与最乐》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对亲人、对朋友、对社
会尽到应尽的责任才是最大的快乐。
2.单元篇目的个性
选编课文体裁选材特点感受角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散文典型事件真情实感对德行高远者的敬仰
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美好
《驿路梨花》小说设置悬念波澜起伏
道德的赞颂
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引经据典思想深刻
尽到应尽的责任。
《短文两篇》文言文托物言志韵味深长古人的君子之德
二、学习情境
1.学情分析
本学期前三个单元,学生习得了精读、批注阅读、文本细读三种阅读方法,
第一单元选取了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第三单元是选取的是社会中的小人
物,学生已有感受人、理解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初中一年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
键期,如何从榜样的身上感受到美德的呼唤,做到“修身正己”呢?学生不需要
教师详细指导,如何从精读中得到的种种经验运用到阅读中,有效展开略读?学
生通过略读和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加深中华美德的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围绕
中心选材,努力做到真实、新颖。
2.情境创设
为了让学生在积极的语文运用情境中学习略读,感受中华美德的魅力,围绕
“修身正己”这一阅读主题,先后创设四个语文运用情境:略读感知,寻找修身
正己的榜样;学习课文,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拓展阅读,探究''修身正己”的
途径;写作实践,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
三、单元目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积累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寻找修身正己的
榜样。
2.联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领悟修身正
己的内涵。
3.拓展阅读,对内容和表达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4.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书写修身正己的
心路。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略读,前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寻找修身正己的榜样。
2.学习课文,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领悟修身正
己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1.拓展阅读,对内容和表达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心得,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2.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
四、单元任务
级
层
写
作
修
习作任务
身
,本验运用创作
正
拓展任务
之
联系思辨感悟
根
联读任务-------------
入
倾听表达交流
心
略读任务
入
积累感知梳理
行
阅读:中华美德之花向上向善
(-)任务框架
读写任务
略读任务:学习略读,积累字词,领会内容,寻找榜样
(三)具体任务
1.学习略读,寻找修身正己的榜样。了解略读的要求,熟练运用字典独立
识字,通过课文标题和关键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为榜样制作身份卡片。
2.联读课文,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文本联读,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
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探究单元篇目的共性和个性特点,领悟修身正己的
内涵。
3.拓展阅读,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进行类文阅读,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微论坛开展共振阅读,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
识。组织活动,联系生活,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4.以读促写,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梳理单元所学,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从
生活中选材,围绕中心选材,整理活动心得体会,书写修身正己的心路。
五、课时安排
课段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情境
略读任务:积累重
点字词和文学常
第一课段第1—2课时识,领会文章的主略读经典作品寻美德榜样
要内容,寻找修身
正己的榜样。
第3课时折射人物美德解典型之妙
联读任务:
第4课时巧设悬念妙选材尽显人性
对内容和表达要产
生自己的感受和心
得,领悟修身正己
第5课时
第二课段的内涵。孝老敬亲尽责任一马当先
第6课时古文今用托物言志显君德
拓展任务:学以致
第7课时用,探究修身正己以声传情美德花开处处行
的途径。
读写任务:从生活
第8课时梳理整合觅章法书写心路
中选材,围绕中心
第三课段
选材,书写修身正
第9课时以评促写互点评成就佳作
己的心路。
六、教学方法
略读法、点拨法、类文联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情境创设法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段】寻找修身正己的榜样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以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熟练运用字典独立识字。
疏通《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的基本文意。
3.在略读本单四篇课文后,能够借助标题和关键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教学重点
1.能够以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阅读课文。
2.能够独立运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陋室铭》《爱莲说》这两篇文言文
的基本文意。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借助标题和关键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
四、教学方法
略读法类文联读法
五、课时安排2课时
课段课时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情境
略读任务:
积累重点字词和文
第1—2课略读经典作品寻美德榜
第一课段学常识,领会文章
时样
的主要内容,寻找
修身正己的榜样。
六、学习资源
《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和《短文两篇》
教学活动(见下页)
第1-2课时略读经典作品寻美德榜样
一、任务一:学习略读领会文章内容
1.阅读第四单元阅读提示,明确本单元课文的共性特点以及本单元重点学习任
务。
(1)所选的课文,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课文,
为了让学生汲取榜样的精神力量。
(2)重点学习略读,并能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2.学习略读
(1)略读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与朱自清先生合著的《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曾谈到略读的
重要性:“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
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
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2)精读与略读的联系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
(3)略读的指导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读进行选择性阅读,不在只言片语上纠缠;
可以运用精读习得基本方法进行略读,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单元学习入手,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
法有个整体把握,为接下来的单元学习进行总体指导。
二、任务二:运用略读疏通文言文意
[活动一]略读任务单我来填
请同学们运用略读的方法快速阅读《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最
苦与最乐》和《短文两篇》五篇文章,完成略读任务单。
七下第四单元略读任务单
课题阅读时间概括内容阅读初感受阅读困惑
《叶圣陶二三事
《驿路梨花》
《最苦与最乐》
《短文两篇》
1.略读自评。
从阅读速读、概括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阅读初感受的敏锐性以及阅读困
惑点的原因进行自评。
2.略读答疑解惑。
(1)现代文阅读字词障碍,暂时标记跳过,然后运用字典独立识字。
(2)文言文困惑在疏通文意,学会利用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来解决。
[活动二]自主阅读文言短篇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通读《陋室铭》、《爱莲说》,疏通文意,圈画出文
字疏通上的疑惑,先小组内解决。
方法提示:联系旧知;参阅课下注释;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1.区分整理重归纳一一“之”字的用法。
友人惭,下车引之。
水路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何陋之有?
2.阅读方法古今相通。
突破疏通疑惑——略读文意——归纳概括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运用略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略读任务单有利
于让学生对略读有一个正确认识。通过略读自评和答疑解惑,教师更有针对性地
把握学情,突破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困惑。
三、任务三:提炼整理畅谈阅读体验
[活动一]我最喜爱的人物推荐会
通读五篇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完成推荐表。
我最喜爱的人物推荐表
最喜爱的人物推荐理由推荐词
填表说明:最喜爱的人物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是作品中
推荐理由是由人物事迹(概括)和人物精神品质
推荐词一句引用作品,一句个人阅读感受。
[活动二]微演讲:我为榜样代言
反观现实生活,依然存在很多让人忧心的现象,诸如道德缺失、诚信缺失问
题,如瘦肉精、苏丹红、死猪肉、地沟油等有害物质上餐桌;不注重环境保护,
垃圾乱扔、水源污染、森林减少等等;自私自利,乱穿马路等不遵守交通规则行
为;生活奢侈,奢靡浪费严重等。
作为中华美德的传承者,请你为最喜爱的人物代言,针对某些不良社会现象
进行微演讲,发出我们的呼吁,旨在让听众感受到时代对美德的呼唤。
[活动三]小小书评我来写
请同学们为你你喜爱的名人榜样的写一个简短的书评。
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我今天读了……(书名),我找到了我的名人榜样……(人名),我把他的……
(原句)作为我的座右铭,在以后的生活里,我准备……(个人期待)。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我最喜爱的人物推荐表、微演讲、小小书评三个活动调
动学生的阅读体验,并能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下进行流畅地表达阅读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必做)计时阅读吕淑湘的《怀念叶圣陶先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为叶
圣陶先生制作人物卡片。有绘画基础的学生也可以配上叶圣陶先生的简笔自画
像。
卡片内容包括:人物故事名人名言人物品质我的致敬词
2.(选做)搜集属于“铭”和“说”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各一篇,并运用《古汉
语常用字字典》给重点实词、虚词注释。
六、板书设计
独立阅读感知内容
略读
寻找榜样分享体验
【第二课段】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
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教学目标
1.文本联读,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探究单元篇目的共性和个性特点,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
3.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进行类文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学生对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4.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教学重点
1.文本联读,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2.探究单元篇目的共性和个性特点,领悟修身正己的内涵。
教学难点
1.运用略读的阅读方法进行类文阅读,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探究修身正己的途径。
教学方法
略读法、类文联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课时安排
本课段共计5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折射人物美德解典型之
第3课时
妙
联读任务:巧设悬念妙选材尽显人
第4课时
对内容和表达要产生自性
第二课己的感受和心得,领悟孝老敬亲尽责任一马当
第5课时
段修身正己的内涵。先
古文今用托物言志显君
第6课时
德
拓展任务:学以致用,探以声传情美德花开处处
第7课时
究修身正己的途径。行
学习资源
《叶圣陶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与最乐》和《短文两篇》
教学活动(见下页)
第3课时折射人物美德解典型之妙
一、任务一:人物卡片我分享
1.请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人物卡片。
要求:一位同学选择有代表性的一张为我们进行解说。
另一位同学选择一段典型文段朗读分享。
2.归纳小结:叶圣陶先生进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他身上蕴含着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认识他们,还要以他们为人生标杆。
3.结合本单元所学以及你的生活体验,完成优秀传统美德好人榜的任务单。
中华美德好人榜任务单
种类姓名事例美好品质
单元美德榜
社会美德榜
家庭美德榜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对上节课的作业进行一个反馈展示,类文联读,丰
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以人物卡片展示,引导学生略读的同时也要深化对文本的
认识,通过中华美德好人榜任务单拓展学生对中华美德的认知范围。
二、任务二:典型小事透美德
活动一:美德故事我来讲
1.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古今仁人志士,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心目中
的美德榜样,讲述他的感人事迹。
2.活动小结设疑:从叶圣陶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他叶圣陶先生进严自
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他在文风方面主张也启迪我们对写作的思考,《驿
路梨花》里面的人物故事,从个体看生动感人,从整体看可谓柳暗花明又一人,
选择《最苦与最乐》、《短文两篇》作为讲述内容的比较少,为什么呢?
3.资料补充阅读:
材料一:
梁启超的生平:余自先世数百年,栖于山谷。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读,不
问世事,如桃源中人。余生九年乃始游他县,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犹了了然无
大志,梦梦然不知有天下事。余盖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也。曾几何时,为十
九世纪世界大风潮之势力所簸荡、所冲激、所驱遣,乃使我不得不为国人焉,浸
假将使我不得不为世界人焉。
梁启超的经历类似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直到鸦片战争,我们中国还一直
沉浸在“大天朝”的梦中,不知道世界有五大洲、七大洋。而西方对中国的侵入,
打破了这一幻梦,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的命运,幻梦初醒的中国人需要去重
新认识世界。梁启超正是在这一历史境遇中,自觉担负着时代的使命,以他的“文”
去启蒙尚在混沌中的中国人。梁启超身上交织着学者与政治家的双重特征。他的
为文,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而他的政治,却以文字为工具,不管为文为政,其
终极目标皆为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o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文章著述是如此
之多,影响之大,近代没有第二人可以与之并论。在此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一位
了不起的近代启蒙思想者。
材料二:关于《陋室铭》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
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
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
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
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
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
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
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4.略读指导
选编课文体裁阅读要求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散文读小事情感大品格
《驿路梨花》小说知小故事显美好人性
《最苦与最乐》议论文抓典型言论形成个体阅读体验
古文今读抓典型事物延伸阅读体
《短文两篇》文言文
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讲故事的方式,让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认知中丰满起来。
同时也训练学生转述能力,设疑环节为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认识到本单元文章
体裁的差异。
三、任务三:典型之妙我来解
1.妙在典型之事一一细节彰显典型
示例1: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④他家去看他,告辞时,
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
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示例2:因为送稿子到圣陶先生那里去,也就常常留下来,一边说着话,一边看
圣陶先生看稿子。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
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
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
赶不上圣陶先生。(《怀念圣陶先生》)
2.妙在典型之物一一事物助力典型
(1)解读“梨花”
文本材料:
渲染一: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
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优
美意境)
渲染二: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
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虚实相映)
渲染三: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
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意境升华)
补充材料: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O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是说,可以预料到
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表达
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时异常高兴的心情。
(2)解读“陋室”
文本材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庐、亭”类比“陋室”,以“诸葛、子云”类比自己。
(3)解读“莲花”
文本材料: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花正衬莲,牡丹反衬莲。
补充材料: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
士庶竞为游遨,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最盛
于月陂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欧阳修《洛
阳牡丹记》)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人物故事走向文本深度解读文本,解读这些
人物故事成为典型的原因,启迪学生对选择典型进行写作的思考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人物采访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平凡而不平庸
的人物,他们身上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发现,去学习。请同学
们根据下表内容提示拟写一份采访计划,对身边熟悉的美德榜样进行电话采访或
者面对面采访,并整理采访内容,完成下表。
美德榜样我发现
典型事例(2-3
姓名职业典型事物
件)
2.选做:推荐阅读彭荆风的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
六、板书设计
典型事件
典型人物人物美德典型事物
第4课时巧设悬念妙选材尽显人性
一、任务一:人物采访我汇报
1.请小组内交流美德榜样我发现任务单,并从写话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
2.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
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3.请小组推选代表展示美德榜样我发现任务单,师生点评归纳。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为学生创设一个表达的平台,在交流汇报中用叶圣
陶的写话主张引领学生对于自己记录的美德榜样典型事件片段进行修改,引导学
生对中华美德的感受从书本走向生活,为本单元的读写任务积累素材。
二、任务二:曲径通幽显人性
活动一:双视角复述解迷津
1.请分别从“我”和老余的角度和梨花的角度复述故事内容。请从听众
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1)变化的叙事顺序使故事曲折。
顺叙:“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
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遇见小屋的过程,以
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
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
倒叙:小茅屋的修建者和维护者的出现。
2.两次误会、三次悬念让故事妙趣横生,请同学们找一找。
(1)两次误会: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2)三次悬念:
①行走在深山里的“我”和老余正愁天晚无处落脚,小屋的出现解除了困境,
我们产生“这是什么人的房子”的疑问。
②“我”和老余误以为送米来的瑶族老人是小屋的主人,误会消除,继续疑
惑“房子的主人是谁",瑶族老人的讲述让我们都以为主人是哈尼小姑娘。
③当我们见到哈尼小姑娘后才知道小屋是解放军盖的,进而产生“解放军战
士为什么要盖房子”的疑问。
活动二:对比阅读显美好人性
对比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和《驿路梨花》,结合文本从选材、语言的
角度探究二的不同之处,完成下面表格。
课题选材语言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驿路梨花》
2.结合文本和相关材料探究这样处理的原因。
(1)原文: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
鞭炮,万想不到这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明确:《叶圣陶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内心沉重,所回忆的
事情多且杂,人物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实丰厚起来,小事情见大品格,作者节选
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不同地点和时间的小事,正是这些小事才细致入微地表现叶圣
陶的学术态度和风范。
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叙议结合。
(2)资料助读: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
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觉得经历了十年浩劫,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
人帮"破坏无遗,为了帮助青少2023.05.2516:46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
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不满意那些平铺直叙的图解式的文章;反对那种用口号代
替行动、用政策代替人物性格的写法,那只会把雷锋精神写歪、写干瘪,不能有
效地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认为既然是文艺创作,那就必须从生活中
来,用自己深受感动的故事和人物去感染读者。
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他们并不把学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他们却一
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在他们竹楼里做过客,养过病,
也曾和他们一起跋涉远行,钻老林,爬大山,睡过无人的山间小茅屋,也常在大
树下肩并着肩露宿……一想起这些,许多动人的故事和我的好朋友们的音容笑
貌,都会在我眼前出现,使我心情激动,难以平息。
明确:《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选择的是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
的故事,地点不变,选择的是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的相似事件,西南少数民族乐于
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情节跌宕起伏,也符合小说体裁的特点,语言生动
有韵味,以叙述和描写为主。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上一节课讲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
野,通过双视角复述感受《驿路梨花》的构思巧妙,通过对比阅读突破学生的固
化阅读思维,对文本的解读不能只停留在人物故事上,还要探究典型的根本原因。
任务三:答小读者问感悟人性美
读完这两篇文章,还有一部分小读者意犹未尽,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
问题,我们一起看一看。
有关《驿路梨花》
问题1: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具有了乐于助人、热情好客、互帮互助的品质时,
这种品质便成为什么?
答:社会公德
问题2:当这种美好公德深入到每个人骨髓时,人们把它一代又一代地传承
下去时,它便成了什么?
答: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
问题3:十年动乱中,作者倍受迫害,曾在六个监狱中关押七年,身心饱受
摧残;本文是作者重获自由后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他不写悲伤与痛苦,却大肆描
写如此美丽的人性美景,在看似反常中,却包涵了作者深深的呼唤。那么,他在
呼唤什么呢?
答:美好人性的回归
有关《叶圣陶二三事》
问:目前有部分学生写作时喜欢一味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注重开头结尾技术
性的设计,套路、模板痕迹比较浓厚,请用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话”主张强调
简明、顺畅、通俗、质朴的写话主张给他一些写作上的建议。
答:写作的构思要服务于材料的选择,从生活中选择典型、真实的材料,围
绕中心对材料进行筛选,转变以形诱人的写作思想,写作要以情动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答小记者问这一情境创设,是对学生略读的补充,旨在
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增强学生阅读的问题意识,学生对中华美德的认识从一个
人转向一群人,从对榜样的欣赏转向对身边平凡人物的关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必做)孝老敬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叶圣陶生的写作主张记录你
或者父母的孝敬故事。
要求:语言简明质朴,运用叙议结合的手法。
2.(选做)寻找身边的“梨花”,并记录她动人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叙事顺序构思巧妙
巧设悬念跌宕起伏
对比阅读美好人性
第5课时孝老敬亲尽责任一马当先
一、任务一:漫谈生活说苦乐
1.每个人都因所处立场和价值观不同,对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有着自己的认
识,同学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请同学们从《最苦与最乐》中找到一句可以支撑自己观点或者纠正自己错
误认识的有力言论,完善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表达。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用最普通的生活话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同
时训练学生略读能力,并能选择关键句用于日常表达。
二、任务二:辨析苦乐明责任
活动一:寻找作品中的苦与乐
1.通读本单元的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说一说作品中某一个人物虽苦但是很
快乐的一面。
可以这样表达:
我从……(作品)中的认识了……(人物),他在……表现得很苦,但是他
感觉很快乐,因为……,正如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所言……。
2.正确认识苦与乐的辩证关系。
苦是具体的生活,乐是生活的境界,最苦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尽责任方的苦中真乐。
活动二: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苦与乐
1.学习古人
生活之苦:陋室
生活之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反观自己
生活:衣食无忧
生活之苦:缺少目标意识,倍感迷茫;缺少奋斗精神,叫苦叫类;缺少
自律意识,渴望自由。
作为初中生,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活中苦与乐?
3.刚上初一的小张同学迷上的手机游戏,他说打游戏很快乐,上学很辛苦。
作为他的同学你如何借用《最苦与最乐》里面的言论劝说小张。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搭建书本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逐步明确责
任与苦乐的关系,适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表达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让
学生形成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
三、任务三:孝老敬亲尽责任
活动一:孝老敬亲故事我来说
1.《孝经》开宗明义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请同学们说
说自己或者父母的孝敬故事。
2.归纳小结孝的含义。
(1)《诗经•小雅•蓼莪》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2)说文解字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3)孝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最大的责任,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
活动二:孝老敬亲我宣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心、爱护、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应
有的美德。班上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制作活
动计划。
制作提示:参阅P107资料夹中的活动板块,根据小组的活动需要指定活动
计划。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语文阅读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对家庭、对自己的
责任意识。通过“孝老敬亲”这一传统话题,拉进他们与课文中的人物言论的距
离感,用行动引到学生感受身边的中华美德。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活动计划。
2.(选做)用略读的方法阅读梁启超的《为学和做人》
六、板书设计
尽责任最乐的事
未尽责任最苦的事
孝老敬亲人之根本
第6课时古文今用托物言志显君德
一、任务一:诵读古文展成果
1.小组各推荐一名代表朗诵课文,全班字音、节奏和韵律三个角度进行点评。
2.全班齐读展示。
3.文言知识你问我答。
重点实词、虚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4.自主学习浅易文言文的方法归纳:
(1)三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2)三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借助背景了解内容、
借助工具书解决难解文言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通
过你问我答环节检测学生基础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区分现代文跟文言文的学
习方法。
二、任务二:联读课文知写法
活动一:答疑解惑
1.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阅读两课文言文的疑难之处。
2.预设:
(1)了解铭和说两种文体。
“铭”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
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类比和衬托手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二:联读析写法
1.请同学们勾画出描绘“陋室不陋”的语句以及描写莲的语句。
陋室不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明确: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生活情趣高雅
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生活环境、外形、香气、内在品质
2.景随心动,文人笔下的陋室、莲也有别有用意,结合背景资料加以探究。
材料一:陋室的来历
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被贬为安徽和州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朝廷规定,刘禹锡的住房应在县衙内,但是和州县太爷是个“势利眼”,把他
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搬了进去,
提笔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信手贴在寝门上。
知县看了对联,认为他因革新降职,被贬到和州县还不服气,一心想着争辩。为
了教训他,又把刘禹锡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德胜河边,并把住房面积减半。刘禹锡
搬到新居,看到河堤两边种着一排排柳树,他又撰写了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
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看了又恼火又害怕,恼他仍执迷不悟,怕他惹出
麻烦牵连自己,又下令将他的住所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
小屋,看他还怎么接待鸿儒们来此聚会。果然因室内无立足之地,门前逐渐寂寥。
但是逆境使刘禹锡的灵魂更加高洁,于是他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
竖于门外。
材料二: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
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
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材料三: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
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
安。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描述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当时
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
明确:陋室一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牡丹象征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菊象征淡泊名利的隐士;
莲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3.托物言志
(1)托物言志一通过描绘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表达作者志趣、情感或揭示作品
的主旨。
(2)《爱莲说》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
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3)陋室铭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
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资料联读,帮助学生突破时空的距离感受作者
豁达的人生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三、任务三:拓展阅读显君德
1.组诗朗读,结合内容谈谈托物言志的妙用。
青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