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1页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2页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3页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4页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瘰疬(淋巴结核)瘰疬因其结块成串,累累如珠之状,故谓之。以结核累累成串、溃后脓出清稀、疮口经久不愈为特征。起因多为肝气郁结,气机不舒,血运不畅,久而气滞血瘀,涩凝经络,结块而肿,病久阴液渐耗,虚火妄生,肉腐成脓,形成窦道,久不愈合。其临床表现分为三期:初期(结节型):肿核皮色如常,一至数枚不等,形如串珠,质中偏硬,推之可动,压痛不显;中期(肿疡型):肿块皮色焮红,按之波动应指,根基稍硬,推之不动,触痛明显;后期(溃疡型):疮口局部皮色紫暗,脓水清稀,肉芽不鲜,久溃不愈,或此愈彼溃。相当于西医的结核性周围淋巴结病,是发生在颈项腋间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通过淋巴或血行途径感染所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1)初起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2)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口潜行,久不愈合,可形成窦道。(3)可有肺痨病史和肺结核接触史。(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现代结核病学》2000年(1)病人大多为儿童及青年人,可有肺结核病史或结核接触史。(2)结核病变的淋巴结常多个出现在颈部、腋下的一侧和双侧,或颌下、锁骨上。(3)初期肿大的淋巴结相互分离,可移动、无疼痛;渐渐发生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相互粘连,融合成团,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4)晚期淋巴结干酪样变,液化而成寒性脓肿;继之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窦道和溃疡,排出混有豆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窦道口或溃疡面呈暗红色、潜行的空腔。(5)X线胸片显示肺部或纵隔有活动性、非活动性病灶。(6)淋巴结穿刺脓液中找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30%左右,培养阳性率25%-75%)。(7)淋巴结摘除或针吸组织活检,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8)血清学诊断结果阳性。(9)结核菌素皮试阳性结果仅供参考。(10)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可给予HRZ、HRE或HRS三联化疗方案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反应,有助于诊断。(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证:多见于瘰疬初期,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黄腻,脉弦滑。2.阴虚火旺证: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3.气血亏虚证:疮口脓出清晰,夹有败絮样物,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二、中医治疗方案1、气滞痰凝证:常见于本病的初期。(1)内治法症候:肿块坚实,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薄腻,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消肿散结。方药:本院科研制剂:内消瘰疬片、瘰疬宁片。中成药:小金丹、猫爪草胶囊、夏枯草膏自拟方舒肝理气汤加减:柴胡15g、香附12g、青皮6g、木香6g、川楝子6g、延胡索12g、郁金12g、枳壳15g、玄参15g、煅牡蛎20g、浙贝母30g、昆布30g、海藻30g、陈皮15g、半夏15g。舒肝理气药,性味多香燥辛温,久用易耗伤气阴;若气虚阴伤或火盛者,尤须慎用。肿块经久不消,体实者加三棱、莪术;体虚者加丹参、当归、红花。(2)外治法初期:肿块累累如珠、推之可移、皮色不红、未溃。本院科研制剂:七味内消散外敷;肿块推之可移、轻度疼痛,合并周围炎症时,本院科研制剂:加味金芙膏外敷。2、阴虚火旺证:常见于本病的中后期。(1)内治法症候:核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皮色转暗红,午后潮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方药:本院科研制剂:瘰疬宁片、消瘰冲剂自拟方清痨汤加减:玄参30g、生地30g、知母12g、青蒿10g、鳖甲10g、地骨皮15g、银柴胡12g、白薇10g等。如气虚者加党参、淮山药、黄芪、羊乳;血虚者加丹参、当归、白勺、首乌;脓成难溃或脓出不畅者加黄芪、当归、皂刺、穿山甲、桔梗、白芷。中成药:知柏地黄丸(2)外治法中期:肿块红软、酿脓已成,拔瘰条腐蚀拔核(拔瘰条是本院拔瘰丹制成)或直接切开排脓。3、气血亏虚证:常见于本病的后期,(1)内治法症候:疮口脓出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脓尽但溃疡久治不愈,或合并窦道形成。形体消瘦,精神倦怠,面色无华;舌淡质嫩,苔薄,脉细。治法:益气养血、补虚生新。方药:本院科研制剂:消疬膏、瘰疬宁片自拟方八珍汤加减:黄芪40g、党参15g、白术12g、当归12g、熟地30g、白芍15g、首乌15g、淮山药15g、黄精30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天冬。中成药:归脾丸,六味地黄丸。(2)外治法后期:肿块已溃、排脓不畅、自拟方Ⅰ号丹,加味Ⅱ号丹,祛腐引流;脓净腐脱,自拟方Ⅱ号丹煨脓生肌,待创面干燥,肉芽红活板实、生肌玉红膏或生肌散外用,促进愈合收口。临床各期,都可选用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中药,结合中医辨证,可以提高疗效。如痰气凝结可选加柴胡、夏枯草、木香、远志、陈皮;热毒枳盛,即淋巴结核合并周围炎症,加猫抓草、银花、连翘、黄芩;阴虚火旺者加知母、地骨皮;气血两虚者加黄精、羊乳、白芍。三、西医治疗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痨西药治疗。四、护理调摄饮食易消化,富含营养,如:蛋类、黑鱼、芋药、黄鳝、瘦猪肉、淮山药、藕、莲子、鳖、海带、百合;忌辛温大热之品如:猪头肉、公鸡、牛羊肉、辣椒、鲤鱼。五、中医治疗效果1、疗效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肿块消散或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好转:肿块缩小或窦道脓水减少,全身症状改善。未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2、纳入标准:本组研究对象1999年10月---2000年10月我科住院患者中,确诊为淋巴结结核并符合中医辩证者。3、排除标准: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4、病例分组:共观察200例,平均年龄35岁;平均病程3年;发病部位分别为颈部、腋下、腹股沟、纵隔、肠系膜淋巴结。初治病例80例,复治病例120例。按住院顺序分层随机分为瘰疬宁组、优福宁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辨证分型各项统计学处理P>0.25,有可比性。5、治疗方法:两组均为胶囊剂。规格:每粒0.36g,每次6粒,每日2次,口服,连续给药,3个月为1个疗程。瘰疬宁胶囊由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990708;优福宁胶囊由南京同仁堂制药厂生产,批号:990630。6、治疗结果:瘰疬宁组:气滞痰凝证54例,痊愈42例,好转12例,未愈0例,总有效率100%。阴虚火旺证24例,痊愈11例,好转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75%。气血两虚证22例,痊愈12例,好转9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5%。合计:100例,痊愈65例,好转28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93%。优福宁组:气滞痰凝证55例痊愈28例,好转10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69%,阴虚火旺证23例,痊愈10例,好转7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74%。气血两虚证22例,痊愈11例,好转8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86%。合计:100例,痊愈49例,好转25例,未愈26例,总有效率74%。经统计学处理*P<0.01。瘰疬宁组优于优福宁组。治疗后瘰疬宁组及优福宁组患者血、尿、便常规检查,心、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均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7、随访结果:200例患者均随访1年,瘰疬宁组无复发,优福宁组有2例复发。总之,中医药治疗瘰疬解决的问题:1、单用中药经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应用抗结核有效,药理研究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内服中药未发生耐药及过敏病例。2、减轻抗结核西药的毒副作用。3、对于结核性溃疡、窦道,中医药外用治疗有绝对优势。六、中医治疗难点(一)中医中药内服,外用等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中药内服经我院四十多年的临床运用疗效确切,但现有的治疗瘰疬的系列成方,仍难以应对淋巴结核的错综复杂的变证;少数重症瘰疬患者经常是西医治疗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而来到我院诊治;单纯中药治疗时间太长,汤剂久服病员难以接受,也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单纯中药治疗不如中西药合用疗效更佳。(二)中药外用制剂疗效显著,解决结核性溃疡、窦道久治不愈的难题。但外用制剂的副作用,临床不易忽视:主要有高热、局部湿疹,使外用制剂运用受到限制。今后如何发挥外用制剂的最佳效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仍是我们今后有待研发的课题。七、针对难点的中医治疗应对思路1、改善剂型,如将口服中药改为颗粒剂,便于携带、长期服用;外服药物改为贴膏型,便于患者使用;2、寻找新型的局部换药药物,替代传统的外用丹剂换药,在减少毒副作用的同时增加疗效;3、坚持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瘰疬病的发病特点决定了其治疗难度,需要多种治疗方案齐头并进。我们在原有的治疗瘰疬的有效系列方基础上,加紧研发新的内用、外敷方药,使中药治疗疗效更加突出,内服方服用方便,疗效突出;外用方无毒副反应,力求达到以药代刀,消除病灶。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的最大优势,尽量避免西药治疗淋巴结核容易产生的耐药性弊端,减轻西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加强西药对结核病灶的渗透,最终达到提高病员的免疫力,缩短疗程,减少复发。急性淋巴结炎(痰毒)痰毒,临床早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或压痛,可推动,后期多个淋巴结粘成连硬块,不易推动,表面皮肤常有发红和水肿,压痛明显,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淋巴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化脓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病灶,如疖、足癣等。一、诊断(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1)在颈,腋,腹股沟等处,起核状肿块.初起皮色不变灼热疼痛;化脓时皮色转红,疼痛加重,核块变软,有应指感;溃后脓出稠黄。(2)有恶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症状。(3)发病前多数有外感风热及在相应部位有急慢性感染病灶或皮肤创伤史。(4)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999年(1)常继发于其他感染病灶。(2)受累淋巴结肿大、疼痛、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3)有或无全身症状。(二)证候诊断风热痰毒证:本病是感受风热湿毒,气血被毒邪壅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即颈痈。肿块发生在颌颈部,全身恶寒发热,头痛,口干,咽痛.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热胜酿脓证:局部皮肤红肿发亮,焮热疼痛,肿块变软,有应指感。全身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热痰毒证治法:疏风清热,化痰解毒。推荐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重楼、赤芍、天花粉、当归、夏枯草、白芷。热胜酿脓证治法:清热化痰,合营托毒。推荐方药: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山甲、皂角刺、白芷、贝母、丹皮、赤芍、黄芩。(二)中成药治疗一清胶囊、银黄口服液、黄连上清丸。(院内制剂:消炎散核冲剂)(三)西药治疗风热痰毒证:美洛西林舒巴坦钠2.5g,静滴2/日。(四)中药外治法1.中药熏蒸疗法风热痰毒证:清热解毒方推荐方药:白芨、皂角刺、法半夏、乳香、丹皮。2.中药硬膏外敷将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所需患处及穴位(院内制剂:加味金芙膏、清热消肿糊)(五)物理治疗1.微波治疗:病变淋巴结+穴位(曲池、足三里),每部位10分钟,1/日。2.超声雾化吸入:头孢唑林钠0.5克,1/日。(六)手术治疗手术指征: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淋巴结缩小不明显,单个淋巴结直径>2CM。2.经治疗后,淋巴结液化成脓者,需及时切开引流。3.淋巴结穿刺提示淋巴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建议手术活检者。(七)护理调摄1.饮食护理:忌食辛辣刺激、大发之物。2.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躁、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3.生活护理:适当休息,劳逸结合。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疾病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治愈:全身症状消失,肿块消散,疮口愈合.好转: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局部硬结未完全消散.未愈:局部和全身症状未见改善或发展为”疔疮走黄”.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愈:证候积分≥90%。显效:证候积分70%-89%。有效:证候积分30%-69%。无效:证候积分<30%。(二)评价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1995年计算治疗前后积分改善率疗效指数(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结分*100%局部及全身证候积分表证侯计分0分1分2分3分4分权重肿块范围0cm2≤3cm23—4cm24—5cm2>5cm22颜色深浅正常微红鲜红紫红暗紫2肿胀程度无轻中重严重2疼痛指数无轻中重严重2局部皮温高无轻中重严重2触压痛无轻中重严重2化脓无轻中重严重2发热正常≤37.5℃37.5-38.5℃38.5-39.5℃>39.5℃1畏寒无轻中重严重1头疼无轻中重严重1周身不适无轻中重严重1总积分舌象舌质:□红□淡□其它□正常舌苔:□无苔□少苔□薄腻□厚腻□其它□正常脉象□细□细数□弦滑□其它□正常四、难点分析1.治疗不规范滥用激素。某些医务人员为了取得临床效果,一开始就是激素加抗生素治疗,收效甚快,但易反复。我们接诊,按中医正规抗炎治疗,但是疗程较长,病员有的不满意。为此,可加强激素正规运用的宣传,告之病员激素有抑制机体免疫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一般急性淋巴结炎,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激素。2.口面部慢性炎症的存在。头颈部慢性炎症是导致急性淋巴结炎发作的诱因。如龋齿、扁桃体慢性炎症、牙龈炎等。当急性淋巴结炎发作时。采用正规中医药论证治疗后,肿大的淋巴结很快得到控制,但想使其消散到正常大小,较难。因此在积极治疗淋巴结的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胸背流痰(胸壁结核)胸壁结核是胸壁组织感染结核引起的病变,多由胸膜、胸骨和胸椎等邻近组织病变侵犯所致,原发性胸壁结核很少见。本病属中医胸背流痰范畴。中医认为发生在骨关节附近,流窜到邻近的筋肉间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的病症,统称为流痰。发于胸背的曰胸背痰。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2)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3)可有肺痨病史和肺结核接触史。(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1)发病缓慢,胸背部包块,皮色不变,推之不可动。(2)化脓时结块增大,与表皮粘连,色转暗红,有轻微波动感,轻度触痛。(3)溃后脓出稀薄,并夹有败絮样物,可形成漏管,愈合缓慢,有时可串延胸胁、腋下。(4)本病常发生再20-40岁青壮年,病久可伴有潮热,盗汗,消瘦,颧红等症状。多数患者有肺结核或结核性胸膜炎病史。(5)B超提示包块是否是液性还是实质性。脓肿大小、范围。(6)普通X线平片提示肺或胸膜的结核病变、肋骨或胸骨的破坏,胸壁软组织阴影。但肋软骨病变常常不能在X照片上显出。(7)CT提示肺或胸膜的结核病变、肋骨、肋软骨或胸骨的破坏,有无胸壁脓肿,结核性脓胸等。(8)MRI提示胸壁病变处可见低信号区。排除肿瘤病变。(9)血沉:增快。脓液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脓液培养:有结核杆菌生长。(10)病理检验:可确定诊断。(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多见于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2.阴虚内热:多见于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二、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辨证论治(1)气滞痰凝证:多见于初起阶段。肿块不红、不热、不痛,伴胸闷胁胀;苔薄腻,脉弦滑。宜疏肝理气,化痰软坚。方药:骨痨片(本院制剂),6片,1日2次吞服。骨痨片:蜈蚣60g、天龙60g、地鳖虫60g、制乳没30g、三七粉30g、红花30g、炮甲15g共研细末,加辅形剂压片。(2)正虚痰恋证:多见疾病中期,肿块发红、微热、隐痛划胀,伴胸闷胁胀;苔薄黄腻,脉弦数。治法:治宜扶正托里透脓。方药:选用骨痨汤加减(本院制剂)。骨痨汤:瓜子金15g、虎杖15g、当归10g、怀牛膝10g、银花滕15g、紫花地丁10g、黄芪10g、赤芍10g、徐长卿10g、重楼10g。(3)阴虚痰热证:多见疾病中后期。化脓或溃后阶段,皮色暗红,肿块变软,溃后脓出稀薄,有败絮样物;伴潮热盗汗,神疲乏力,颧红,形瘦,食欲减退;舌质红,苔黄,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清化痰浊。方药: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2、成药、验方(1)芩部丹每次5片,1日2次吞服。(2)小金丹每次0.6g,1日2次吞服;或小金丹每次4片,1日2次吞服。(二)中医外治法1、初期:加味金芙膏、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外敷,或回阳玉龙膏外敷,2日换1次。2、中期:寒性脓肿形成宜切开排脓、彻底清除窦道。3、后期:溃后疮口有腐肉,用加味二号丹、二号丹加凡士林油纱条塞入窦道、红油膏盖贴,或用窦愈灵灌注窦道。腐脱新生,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收口。(三)西药治疗遵守早期、适量、联合、规则、全程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控制结核活动。宜根据原发病灶病情及以前治疗情况,结合胸壁局部表现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及方案。一般首选异烟肼0.4g加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口服,共10-12月。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四)护理调摄、术后康复1、饮食忌发物,如:公鸡、老鹅、鲤鱼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营养。2、坚持长期服抗结核药,一般为一年到一年半,防止复发。3、定期复查,每月复查肝功能、血沉,根据肝功能、血沉情况,调整抗结核药的用量,并注意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可影响听力、雷米封影响肝功能、利福平有过敏反应、乙胺丁醇可诱发视神经炎、关节痛及痛风。4、作扩胸和背伸运动,以锻炼胸肌。注意休息,要劳逸相结合。5、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6、及时就诊,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龟背痰(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是由结核菌侵犯呼吸道、肠道继发性引起脊柱(椎骨、椎间盘)感染,导致脊柱破坏,严重者出现截瘫。原发性病灶大多数在肺部,约占80%。常伴有寒性脓肿形成,溃后难敛,形成久治不愈窦道。中医属于“骨痨”范畴。中医认为发生在骨关节附近,流窜到邻近的筋肉间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的病症,统称为流痰。发于背脊的曰龟背痰;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初起患处酸痛漫肿,皮色不变;(2)成脓时患处肿痛显著,皮色转红,按之应指;(3)溃后脓出稠厚,肿痛渐消,疮口愈合。发于骼窝者,患肢屈曲难伸。(4)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属可有肺结核病史。(5)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2.西医诊断标准:(1)起病缓慢,初起仅感病变部位略有酸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动则痛甚,数月或经年以后,可有寒性脓肿出现,脓肿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不易收口。(2)早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中后期出现低热、颧红、纳呆、消瘦、盗汗、神疲,脉细数等症状。(3)脊柱检查可见病变处脊骨突出有叩压痛,俯仰不利,拾物试验阳性,行走时常以两手支持腰胁;严重者合并截瘫;脓肿多见于腰部,小腹、胯间或大腿内侧。(4)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病者及家属可有肺结核病史。(5)活动期血沉明显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6)X片检查:早期显示骨质疏松,脱钙,椎间隙变窄、或消失,椎体边缘破坏,呈畸形,稍晚可见死骨游离,死骨吸收后可见骨空洞。(7)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二)证候诊断1.气滞痰凝:多见于初起阶段。患病部位轻微酸痛,皮色不变,活动不利,动则痛甚,苔薄腻,脉弦滑。2.阴虚内热:多见疾病中期。数月后,在原发和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形成脓肿;伴有午后潮热、颧红,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3.肝肾亏虚证:多见疾病中后期。溃脓后疮口排出稀薄脓液,或夹有败絮状物,形成窦道;脊骨外突,或强直不遂,甚或下肢瘫痪不用,二便潴留或失禁;形体消瘦,面色恍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舌质淡红、苔白、脉虚数。二、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阳虚痰凝证:多见疾病早期。疾病初起,隐隐酸痛,俯仰不利,动则痛甚,外形不红不热不肿,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舌淡苔薄,脉濡细。治则:温阳化痰、活血散瘀;方药:骨痨汤(本院制剂),煎服,每日一次。骨痨片(本院制剂),口服,每次6片,每日2次。2、阴虚内热证:多见疾病中期。数月后,在原发和继发部位渐渐漫肿,皮色微红,形成脓肿;伴有午后潮热、颧红,夜间盗汗,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养阴清热、托毒排脓;方药:清痨汤(本院制剂),煎服,每日一剂。3、肝肾亏虚证:多见疾病中后期。溃脓后疮口排出稀薄脓液,或夹有败絮状物,形成窦道;脊骨外突,或强直不遂,甚或下肢瘫痪不用,二便潴留或失禁;形体消瘦,面色恍白,畏寒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舌质淡红、苔白、脉虚数。治则:益肾养肝、气血双补;方药:滋补膏(本院制剂),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二)外治法脓肿初起或形成,七味内消散外敷;脓肿溃后,中药丹剂换药,隔日一次,祛腐拔毒,生肌收敛。窦道不愈者,可用窦愈灵灌注收口。(三)西药治疗遵守早期、适量、联合、规则、全程的原则使用抗结核药物,控制结核活动。宜根据原发病灶病情及以前治疗情况,结合胸壁局部表现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及方案。一般首选异烟肼0.4g加利福平0.45g,乙胺丁醇0.75g,每日1次口服,共10-12月。注意定期检查肝功能。(四)护理调摄、术后康复1、饮食忌发物,如:公鸡、老鹅、鲤鱼及辛辣食物,并需增加营养,宜进适量粗纤维蔬菜、水果,以防便秘。2、坚持长期服抗结核药,一般为一年到一年半,防止复发。3、定期复查,每月复查肝功能、血沉,根据肝功能、血沉情况,调整抗结核药的用量,并注意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可影响听力、雷米封影响肝功能、利福平有过敏反应、乙胺丁醇可诱发视神经炎、关节痛及痛风。4、女性病人等疾病痊愈后2-3年才能生育,同时不要穿高跟鞋,宜穿软底平跟鞋,保持脊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