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蜡烛的变化3第2课铁钉生锈4第3课制作汽水5第4课化学家的研究6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5课生物的遗传8第6课生物的变异10第7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12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第8课消失的恐龙13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4第10课用化石作证据16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18第12课观察星空19第13课冲出地球21第14课探索宇宙22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第15课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23第16课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24第17课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25第18课电动机与现代工业26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7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蜡烛的变化1.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是蜡这种物质。2.蜡烛燃烧后发生的变化。(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白。这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它的底部有黑色烟灰。这说明蜡烛燃烧后产生了炭黑。(4)实验结论: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3.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1)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2)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5.盐溶解于水、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成钢锭都属于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6.烟花绽放、火柴燃烧、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第2课铁钉生锈1.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2.比较铁锈和铁。特点铁锈铁颜色红褐色银白色坚硬程度疏松多孔坚硬光滑程度粗糙光滑导电性不能导电能导电用磁铁吸引不能被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吸引3.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1)实验设计: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蒸馏水中不含空气。试管乙中食用油的作用是防止空气溶解入水中。试管丙用橡胶塞密封、放干燥剂的作用是除去试管中的水。甲乙丙甲乙丙(2)实验现象:几天后,试管甲中的铁钉生锈,尤其是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红褐色铁锈最多。试管乙和试管丙中的铁钉都没有生锈。(3)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4.做铁锈生成实验。(1)实验步骤:①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②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2)实验现象:铁丝慢慢生锈,量筒内水面略上升。这是因为铁丝在潮湿环境中消耗了量筒内的空气(氧气),省出的空间被烧杯里的水补充。5.防锈的方法。(1)抹油、喷漆、覆盖瓷釉、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都是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以隔绝空气和水分,达到防锈的目的。抹油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覆盖瓷釉(2)加入铬、镍等改变钢铁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增强抗腐蚀能力。第3课制作汽水1.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会使人感到清凉。因为气体从口中和鼻中排出时,会带走身体里的一部分热量。2.小苏打、糖、水、白醋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的是小苏打和白醋。3.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自制柠檬汽水。(1)切开柠檬、挤汁、兑水、加糖、加食用色素的过程,都没有产生新物质。把小苏打倒入瓶中,发现冒气泡了,这时产生了新物质。(2)自制柠檬汽水的原理:柠檬酸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5.汽水的工厂化生产。(1)汽水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饱和水溶液。(2)工厂在生产汽水时,通过加大压力和降温的方法,把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直接溶解在配有适量糖、柠檬酸、香料等的水里。(3)有些汽水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和调味剂,还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等。经常饮用这种饮料,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第4课化学家的研究1.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2.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1)将白醋和小苏打混合起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沉淀。(2)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空瓶中,看一看,闻一闻,观察它的特点。二氧化碳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3)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点燃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底层蜡烛火焰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导入烧杯二氧化碳灭火器3.做分析物质组成成分的模拟实验。(1)实验方法:用黑色水笔在吸水纸一端画一个圆点。固定纸条,使画有圆点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圆点在水面之上。(2)实验现象:当纸条吸水后,黑点分离成藏蓝色、黄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质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纸条的不同部位。(3)实验结论:不同颜色的染料混合可以形成黑色。4.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5.化学家分析出天然橡胶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胶。轮胎、胶鞋都是用合成橡胶做的。6.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杨酸,最初从柳树皮中提取,后来化学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备。7.化学家发现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及它们的存在。食物营养元素用途卷心菜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猪肝铁是人体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牛肉钾和磷对神经系统和骨骼健康有帮助贝类硒能提高人体免疫机能,延缓衰老8.化学家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以及这些气体所占的比例。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第5课生物的遗传1.农民播种前挑选颗粒饱满的、没有受损的种子,叫选种。种子饱满,其子叶肥厚或胚乳多,营养物质多,种子萌发后长成的幼苗就健壮。2.饲养员选择匀称健壮的鸡做种鸡,以保证产出的鸡蛋合格率高,孵出的小鸡成活率高。3.人体特征。能卷舌不能卷舌有耳垂无耳垂下瑞中央有浅沟下瑞中央无浅沟能卷舌不能卷舌右利手右利手左利手(1)外形特征:有无耳垂、下颌中央有无浅沟等。(2)生理特点:能否卷舌等。(3)行为方式:左右利手等。4.将小组同学带来的单人照和父母合影照全部混在一起,再找出对应的家庭成员。活动中要学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特征,如脸型、眼睛的形状、嘴唇的厚薄等。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人类的亲与子代之间存在遗传现象。5.为小动物找“家人”和为植物“寻亲”的活动中,可以发现动植物也存在遗传现象。6.我们可以根据子代(或亲代)的特征推测亲代(或子代)的样子。7.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不仅指形态结构,还包括生理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这种现象称为遗传。8.人类的遗传特点。(1)肤色的遗传规则是“相乘后平均”,也就是说如果父母都是黑皮肤,孩子就不可能是白皮肤。(2)父母有一方是双眼皮,孩子是双眼皮的概率很大。(3)子女身高70%来自父母遗传。(4)父母都胖,则孩子肥胖的概率较大。(5)通常男孩的声音遗传自父亲,女孩遗传自母亲。(6)血型、生育双胞胎、左利手,甚至睡姿等生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也会被遗传,某些病症如色盲、心脏病等同样会被遗传。第6课生物的变异1.孪生兄妹之间,以及他们与父母之间在外形特征上存在不同之处。2.小动物和妈妈之间有不同,同一个妈妈的宝宝之间也有不同。3.同一种植物的不同表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都有不同。4.生物的子代与亲代之间,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5.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可遗传的变异高茎豌豆矮茎豌豆开花结果播种长出新苗6.可遗传的变异高茎豌豆矮茎豌豆开花结果播种长出新苗7.生物变异的种类。(1)一种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称为可遗传的变异。(2)另一种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8.高茎豌豆的种子长出矮茎豌豆是由于种子里含有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可以继续传给下一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还包括色盲、杂交水不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稻不可遗传的变异用眼不当,造成近视9.后天近视是由于用眼不当造成晶状体、睫状体等的变化,遗传因子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还包括由于干旱长出不饱满的稻粒、长期日晒皮肤变黑等。10.和遗传、变异相关的谚语、成语。项目谚语、成语遗传虎父无犬子桂实生桂,桐实生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南橘北枳第7课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1.孟德尔,奥地利遗传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当孟德尔用豌豆的白花与白花、红花与红花分别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还是白色的或红色的。(2)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豌豆花进行人工授粉后,在子一代中,所有的豌豆花都是红色的,而在子二代中,既有红花,也有白花,且红花多于白花。(3)孟德尔的解释:豌豆的某种因子可以决定它的某个特征。遗传因子有显性的,如控制红色的遗传因子;也有隐性的,如控制白色的遗传因子。3.20世纪初,科学家认为,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应该就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并把它命名为“基因”。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埃弗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模型。4.可能产生变异的三种方式:父母结合产生变异、生物体自身变异、人工干预后变异。5.高产抗倒伏小麦由高产倒伏和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而成。6.人工选择培育优良品种。(1)通过优良品种杂交,选育出瘦肉型猪。(2)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产量高、植株健壮的玉米。(3)将鲫鱼改良成色彩绚丽、身姿奇异的金鱼。7.采用添加化学物质,或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产生变异。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8.无子西瓜是用添加化学物质的方法产生的变异。太空椒是用放射性物质照射的方法产生的变异。9.人工干预生物变异的利与弊。(1)其利在于可以有选择地诱导人们需要的变异,有利于抗病抗虫等新品种的选育。(2)其弊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来试验和选择具有稳定遗传的变异,同时生物技术的不利因素带来的后果是未知的,其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第三单元化石的奥秘第8课消失的恐龙1.恐龙形象是根据恐龙化石复原出来的。2.巨齿龙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命名的恐龙。3.恐龙化石的发掘过程。除沙包装清理还原(1)除沙:科学家用刷子除去恐龙化石上的沙土。(2)包装:包装好化石,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3)清理:科学家在实验室仔细清理恐龙化石。(4)还原:经过艰难的工作,一块块化石被还原成完整的恐龙骨架。4.认识恐龙。三角龙霸王龙马门溪龙似鸡龙5.为恐龙找对应的化石模型。(1)根据恐龙的外形猜想它内部的骨架结构,不同形态的恐龙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头到尾去发现它们的特性,然后寻找相似的化石模型。(2)比如剑龙,它的背部长有菱形的大骨板,尾巴尖端有长刺,且剑龙的脑袋非常小。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古生物活动所留下的遗迹,如骨骼、外壳、叶子、脚印化石等。2.除了恐龙化石,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其他生物化石。蕨类植物化石脚印化石小昆虫化石三叶虫化石蜻蜓化石羽毛化石3.化石的形成与发现。泥沙掩埋矿物化地壳运动,上升暴露出来4.化石一般存在于沉积岩中。5.我们可以从恐龙化石中获取信息。(1)观察恐龙蛋化石,发现恐龙蛋圆圆的,恐龙蛋里有恐龙胚胎,小恐龙出壳与小鸡出壳很像等。(2)从恐龙牙齿判断恐龙食性。①右图上方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平齐,适合切断植物,这是食草恐龙的头骨化石。②右图下方恐龙头骨化石的牙齿尖锐锋利,适合撕咬动物,这是食肉恐龙的头骨化石。6.已灭绝的生物。已灭绝的生物现在与它相似的生物小盗龙鸟猛犸象大象鱼龙海豚大地懒树懒7.根据化石,科学家发现马经历了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现代马的进化过程。8.活化石。(1)种类:漳螂、银杏、鲎(hòu)、大熊猫等。(2)特点:和化石中发现的生物基本相同。(3)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续了上千万年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绝,只有它们存活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第10课用化石作证据1.化石不仅为生物进化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研究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历史提供了证据,还为思考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提供了历史的借鉴。2.用化石证明鸟类起源于恐龙。(1)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根据火鸡骨架与恐龙骨骼非常相似,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2)古生物学家们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了许多像鸟一样的恐龙化石,充分证实了鸟类起源于某种恐龙的假说。3.用化石证明大陆漂移说。(1)大陆漂移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根据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的轮廓非常相似等资料,提出了起初全世界的大陆连在一起,是一块联合大陆的假说。(2)这一假说经由他所搜集到的2.5亿年前横贯南部各大陆的相同的岩石和化石得以证实。(3)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另一个证据——地壳之下缓慢移动的岩浆导致大陆板块的移动,使大陆漂移说得以正式确立。4.用化石证明生物进化论。(1)达尔文认为,生物最初是由非生物发展而来的,现存的各种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而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正是通过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地发展着、进化着。(2)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3)后来,科学家对不同地层的生物化石进行研究,为进化论提供了有效证据。(4)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5.从生命演化史示意图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1)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亿年之久。(2)地球上的生命不停地发展和变化。生命演化史上有过生命大爆发,也有过生物大灭绝。(3)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着。(4)在漫长的生命演化史上,人类只占据一个非常微小的位置。(5)地球生命演化的四个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6)6600万年前非鸟恐龙灭绝。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11课太阳系大家族1.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2.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3.八颗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可以简记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4.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岩石颗粒。5.八颗行星概况。(1)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大。(2)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3)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4)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5)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最大。(6)土星有美丽的光环。(7)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8)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6.类地行星与类木行星。(1)类地行星的表面是岩石。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2)类木行星的表面是气体,大气之下可能是液体、冰层或固态的内核。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7.八颗行星的发现。(1)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用肉眼观察发现。(2)天王星:用工具(巨型望远镜)观察发现。(3)海王星:通过推测、计算发现。第12课观察星空1.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如猎户座、天鹅座、大熊座、小熊座等。2.看到的星星的亮度与星等、距离地球的远近有关。3.我国敦煌出土的《全天星图》,是现存最古老、记载星数最多的一幅平面星图。4.在中国古代,把大熊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斗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组成大熊的尾巴。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大熊座。5.猎户座主体由四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三颗小一点且排成一排的亮星组成猎户的腰带。最佳观测月份为1月,民间有“三星正南,就要过年”的俗语。6.天鹅座的主星排列成十字形。夏秋季节是观测天鹅座的最佳时节。7.认识北极星。(1)北极星位于小熊座。(2)北极星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8.寻找北极星。(1)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2)方法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3)方法3:可以利用仙后座找北极星。仙后座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英文字母W,在秋冬季节的星空中很明显。9.银河。(1)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2)银河系中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恒星。(3)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就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第13课冲出地球1.望远镜。(1)伽利略发明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2)射电望远镜能接收到宇宙深空的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3)用哈勃空间望远镜能观测到距地球130多亿光年的原始星系。(4)“中国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2.天文学上通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9.5万亿千米。3.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1)我国明朝的万户是第一个尝试利用火箭进行飞天的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万户大胆设想、勇于尝试、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褒扬的。(2)人类利用火箭终于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4.冲出地球的主要困难是使物体获得足够大的速度,目前是靠多级火箭实现的。5.将沙袋、小球、羽毛等抛向天空,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物品都会降落下来。6.用不同的拉力将纸火箭射向天空,橡皮筋弹力越大,纸火箭飞行得越高。7.炮弹速度越大,飞行距离越远。假如速度达到7.9千米/秒,炮弹就会绕地球飞行。这里的7.9千米/秒即第一宇宙速度,是使地球表面的物体环绕地球运行所需的最小入轨速度。第14课探索宇宙1.航天器的种类。(1)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载人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2)空间探测器:月球1号、旅行者1号、天问1号等。(3)巡视器:玉兔2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等。玉兔2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2.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3.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1号。4.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5.嫦娥1号探测器到达绕月工作轨道的过程:绕地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绕月轨道。6.我国探索宇宙的成就: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空间站、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玉兔系列月球车、天问系列行星探测卫星、祝融号火星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7.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第15课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1.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科技发明,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些发明的影响特别大,例如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2.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产品包括:印刷机、汽车、纸、电话、飞机、化肥、青霉素等。3.两份“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目录中认定的产品可能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择重大发明与发现,且不同的人对各个项目的重要性排序也会不同。4.做一张“它如何改变世界”的卡片。电灯改变世界发明时间:1879年电灯改变世界发明时间:1879年发明者:爱迪生(美国)发明意义:电灯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照明方式,改变了人类的晚间生活和作息时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5.火的使用,使人类增强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状态,生活更加文明。6.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7.1765年,英国工程师瓦特改进了原始蒸汽机。8.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发明了轮船。9.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10.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促进了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全球化。11.1946年,第一台可编程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信息的全球共享。第16课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1.有土栽培虽然产量比不上无土栽培,但投资小,适合种植的面积非常广,所以目前仍然是主要的种植方式。有土栽培无土栽培2.无土栽培虽然产量高,但成本较高,对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因而无土栽培种植面积较小,目前只有少数的蔬菜、水果和名贵花卉采用无土栽培。3.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明了人造肥料。4.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5.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6.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1)控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仅改变一个条件:是否滴加液体肥料。(2)滴加液体肥料的豆苗的叶片较厚、数量较多,植株的高度较高;未滴加液体肥料的豆苗的叶片较薄、数量较少,植株的高度较矮。(3)液体肥料可以促进豆苗的生长。7.无土栽培的栽培基质有泥炭、珍珠岩、岩棉等。8.无土栽培的种植:将营养液倒入栽培容器;在容器中放入栽培基质;将发芽后的植株种在基质里。第17课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1.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2.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沙、水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和而成。3.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最大区别:有无钢筋。4.做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对比实验。(1)实验中在塑料盒内壁抹上食用油的目的是方便将混凝土硬块倒扣出来。(2)实验中把铁丝弯成S形的目的是增大混凝土中钢筋的分布面积。(3)同样大小的长方体硬块,其中放入铁丝的能承受更多的重物。这表明放入铁丝能增大抗压强度。5.钢筋混凝土的使用范围很广,高楼大厦、隧道、桥梁、大坝、高速公路、堤防、涵洞、码头、机场、核电站等大都使用钢筋混凝土。6.花盆中植物的根系在泥土中蜿蜒盘绕,相互勾连,使松散的泥土抱成了坚实的一团。莫尼尔受到启发,发明了钢筋混凝土。第18课电动机与现代工业1.装有电动机的家用电器:洗衣机、冰箱、空调、电风扇、豆浆机、剃须刀、计算机、吹风机等。2.在现代工业中,凡是要用到动力的地方基本上都要用到电动机,如搅拌机、塔吊、机床、水泵等。3.制作简易电动机。(1)在圆形线圈线头的一端用小刀刮掉全部绝缘漆,另一端刮掉半周绝缘漆。(2)导电线圈通电后有了磁性,并在磁铁磁力作用下转动起来。(3)电动机主要将电能转化成了动能。4.电动机取代了笨重的蒸汽机来驱动机器,电也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从此,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5.认识小电动机的结构。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1.设计新产品时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制作模型、测试评估、优化方案这三个步骤可以多次循环,直到找到最优方案,做出满足任务需求的产品。①确定需求制作模型、测试评估、优化方案这三个步骤可以多次循环,直到找到最优方案,做出满足任务需求的产品。②前期研究③确定设计方案④制作模型⑤测试评估⑥优化方案⑦交流结果2.制作一艘蒸汽小船。(1)明确问题。①制作一艘蒸汽小船。②在80厘米长的航道上尽快到达终点。③列出需要研究的问题。(2)前期研究。①在网上搜索“蒸汽动力”“蒸汽船原理”等关键词,查询有关蒸汽船的类型。②向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请教,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影响船行驶的因素、蒸汽动力的原理。(3)设计方案。①设计图要从多个视角绘制,展示设计细节。②船头设计成尖的可以减小行进中的阻力,排气管伸入水中可以提供更大的动力,这样可增大速度。③利用评估表评价选出最好的设计方案。(4)制作模型。准备材料拼船体用热熔胶粘连加入蒸汽装置(5)测试改进。发现的问题改进方法小船总是打转,不能走直线安装一个船舵来调整方向小船的动力不够大,小船跑得不够快增加一个玻璃瓶,增加蒸汽动力用酒精棉球替代蜡烛,加热效果更好,能增加动力(6)展示交流。【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4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的物质,同时也从观察与实验中发现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如产生气体、水和其他物质。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观察更多伴随物质变化产生的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上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本课的学习难点在于许多物理变化也像化学变化那样伴随着一些现象的产生。那么,如何区别哪些现象是化学变化产生的?哪些现象是物理变化产生的?教科书分别呈现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几种典型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比如,铁钉生锈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可能没有考虑过铁锈是否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需要学生收集足够的证据,而探索活动将成为学生收集证据的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科学态度目标1.尊重证据。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2.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得出铁钉生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可乐、牛奶、活动记录表、“铁钉生锈过程”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牛奶、可乐、红墨水、清水、搅拌棒、静置的泥水、活动记录表、铁钉生锈阅读资料。【教学过程】一、聚焦1.通过PPT呈现前面几节课研究过的实验图片,如蜡烛燃烧、塑料袋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前后、白砂糖加热实验等。2.提问:这些物质变化的实验是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在这些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3.揭题:变化中伴随的现象。二、探索活动一:变化中伴随的现象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例如刚才所讨论的,蜡烛燃烧的现象是发光、发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现象是产生气体,加热白砂糖的主要现象是颜色改变。2.谈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种常见的饮料,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混合后会有什么现象?动手试试吧。3.学生观察完两种饮料的特点后,将牛奶倒入可乐中,观察发生的现象。描述:产生的物质沉在底部。小结现象:产生沉淀。4.谈话: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变化填入下面的表格中。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发生这些现象?请补充进来,并在你认为是化学变化的例子后面打勾。自己填写好后,可以和同组同学相互交流。5.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录表,其他学生可补充或提建议(生生交流)。6.研讨: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我们能根据现象直接判断它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吗?设计意图:通过可乐和牛奶的混合引入新的变化现象——产生沉淀;再引导学生举例子,初步判断所举例子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例子,寻找证据。活动二:观察、分析铁钉生锈的过程1.研讨:铁钉生锈会发生颜色改变的现象,它属于化学变化吗?上星期,老师让同学们做了铁钉生锈过程的长期观察实验,你能用什么证据来解释铁钉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2.出示铁钉生锈连续几天变化的对比图片,请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从记录中寻找证据。3.播放一段铁钉生锈过程的视频,提问:刚才这些证据能说明铁锈和铁不一样吗?4.再播放一段微视频——铁和铁锈的比较(颜色、光泽、坚硬度、导电性等)。提问: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们的观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长期观察实验发现,铁钉生锈的过程会发生颜色改变和产生沉淀物,但这些证据还是不能让学生相信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于是,教师通过两段视频(铁钉生锈过程、铁和铁锈的比较)找到证据,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钉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5.谈话:铁钉生锈产生的铁锈是新物质,铁钉生锈是化学变化,而且这个化学变化比较缓慢。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和什么有关?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样是铁制品,有的很容易生锈,有的却很难生锈。放在潮湿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放在干燥地方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裸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涂了油漆的铁制品不太容易生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铁生锈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水分和氧气是铁容易生锈的原因。光有水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才会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增大8倍。如果不及时除去,海绵状的铁锈特别容易吸收水分,铁也就锈得更快了。6.研讨:在生活中有哪些防止铁生锈的措施?这些措施的依据是什么?三、研讨1.刚才我们通过讨论、寻找证据,分析了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下面我们根据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来判断哪些例子发生了化学变化,并说出判断的依据。2.学生分享记录表(生生交流)。3.出示一组图片:电灯发光、墨水滴进水中、静置泥水、水沸腾。这些变化都有什么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4.小结: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设计意图:通过对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研讨,得出变化中的现象是初步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本质判断依据是是否产生新物质。4.5《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5课。本课由三大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从我们身边的化学变化扩大范围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从而引出“正是这些变化给予人类生存各种各样的物质和条件”,提出聚焦的问题“地球家园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第二部分“探索”,有三个活动:活动一是“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活动二是“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活动三是“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第三部分“研讨”,提出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判断出煤的形成过程经历了化学变化?”旨在引领学生用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物质来判断煤的形成过程是化学变化的过程;“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引领学生通过研讨进一步认识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以及保护森林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我们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例子说明它们和化学变化有关?”旨在引领学生发现身边更多“化学变化的产物”,意识到化学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分析】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明确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同时,学生对于物质变化的认识也得到了发展,逐渐形成从变化的视角来认识周围常见事物的意识。对于“地球家园”,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历了对“地球家园的成员”如动物、植物及人体自身的观察与探索、对大气与水的观测、对岩石与矿物的辨别以及对地球内部结构及其运动的认识,但他们并不能意识到“地球家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化学变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扩展关于化学变化的研究视野,在前几课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地球家园中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地球资源的形成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从而认识到岩石、矿物、植物的生长,不可再生的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结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地球的很多资源如岩石、矿物、煤、石油、氧气等都是化学变化的产物。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与分析推理寻找证据,尝试解释煤、石油、氧气的形成经历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2.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怀有质疑精神,不迷信权威,愿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愿意与人交流查阅、收集的资料信息,分享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化学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2.感受到资源的珍贵,认同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收集并分析资料,了解地球家园许多化学变化的产生过程。难点:观察煤,通过寻找证据推理煤是怎样形成的,并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科学结论作比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若干矿石、煤块标本、相关阅读资料、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若干矿石、宝石和煤块标本、相关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我们已经连续四节课探究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内容,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提问:厨房里有哪些化学变化?我们身边有哪些化学变化?学生回答。2.过渡:正是这些化学变化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提出聚焦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中还有哪些主要的化学变化呢?设计意图:在抛出问题后,学生会自然联系到前几节课的化学变化,同时还会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化学变化?(板书: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二、探索引导学生以“信息呈现——推理想象——阅读资料——分析研讨”的流程展开学习。(一)大地之下的化学变化1.出示图片:大地之下的矿物、金属、宝石、煤、石油等“宝藏”。思考:这些“宝藏”是怎么形成的?聚焦问题:地底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2.阅读资料卡。讨论:通过阅读资料,你认为煤是怎样形成的?3.观察煤和植物。(1)学生完成记录单。(2)展示学生的记录单,学生汇报。(3)研讨:利用这些证据猜测一下煤是怎样形成的。对学生的每一项猜测,教师都要追问:“证据是什么?”“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4)播放煤形成过程的视频,说说科学家的推测和我们的推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研讨:你认为煤的形成是否经历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你认为煤和原来的植物还是一样的吗?设计意图:本环节启发学生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即产生新物质来对煤的形成过程做出分析,引领他们通过对煤与植物的特征比较来说明煤是化学变化产生的新物质。(二)资源利用与化学变化地底下除了煤之外,还有另一种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常规能源——石油。1.播放视频。2.研讨:石油变成塑料、沥青等过程是化学变化吗?3.小结:煤和石油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们是要经过亿万年的复杂变化才能形成的不可再生能源,所以我们要节约能源。设计意图:提供相关文字资料并组织学生阅读、整理,帮助他们了解生活中的许多用品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的,拓宽学生的认识视野。(三)大气层中的化学变化现代社会,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温室效应。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与水转化为氧气,增加了大气中氧气的含量。1.出示图片: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2.研讨: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做出推理。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对照、分析。3.小结。氧气含量变化数据图的时间跨度以亿年为单位。虽然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但因为时间跨度很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还是相对稳定的。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变化可能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学生基于已有的认知经验做出推理,教师再提供相关资料供他们对照、分析。三、研讨1.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2.(出示“宝石的形成”视频)我们还能举出哪些身边的例子,说明它们和化学变化有关?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森林除了是煤等资源的源头之外,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森林除了是煤等资源的源头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研究》
- 2024自愿离婚协议书模板
- 供建筑垃圾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协议:音乐作品版权转让
- 2024年度教育培训合同培训内容与学员权益
- 割草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 2024年度牙科诊所互联网医疗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物业管理服务合同with标的:商业综合体
- 2024年度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协议
- 2024年度艺人经纪保密合同
- 2024年绵阳科技城新区事业单位考核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韶关市仁化县教育局招聘中小学临聘教师笔试真题2022
- 七年级英语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 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超全)
- 电力专业数据传输(EPDT)通信系统 空中接口呼叫控制层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
- 2024年东南亚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少数民族蒙古族介绍课件
- 【课件】点线传情-造型元素之点线面+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绘画
- 2024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教案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