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第1页
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第2页
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第3页
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第4页
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录第一章

总则

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

规划原则第三章保护框架规划一、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二、保护框架的结构三、保护框架的主题附表一: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附表二: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结构

二、规划构思第十一章绿化系统与生态环境规划一、规划原则二、绿地规划三、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十二章旅游发展规划附表三: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一、

旅游资源分析第四章

保护等级与范围

二、

旅游整体形象定位一、单个文物点保护范围划定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三、风景保护区保护范围划定附表四:肇庆A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划定

三、四、五、六、

旅游目标定位旅游客源市场定位旅游区域功能定位旅游服务功能定位附表五:肇庆B类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划定

第十三章环境保护与综合防治附表六:肇庆单个文物点各级保护区保护要求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一、规划目标二、规划原则

一、二、三、四、

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指标消防规划环卫设施规划三、总体构思附表七:土地使用规划平衡表第六章人口规划与社会生活规划一、人口规划二、社会生活规划第七章建筑高度控制

第十四章保护与更新时序第十五章保护与更新政策建议第十六章重点地段整治规划一、风貌评价二、单体建筑整治措施三、单体建筑细部保护与整治的标准和措施一、二、三、四、

现状分析规划目标规划原则高度控制规划

四、丽谯楼地段(宋城西段)空间整治规划五、城中路东段历史街道整治规划六、正东路历史街道整治规划七、阅江楼地段空间整治规划第八章保护与更新模式附表八:保护与更新模式比例表第九章空间结构规划一、古城空间结构二、规划原则三、规划构想

八、白沙龙母庙地段空间整治规划九、梅庵地段空间整治规划十、崇禧塔地段空间整治规划十一、元魁塔地段空间整治规划第一章总则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规定,为指导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更新的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区内的各项保护与建设,提供肇庆名城保护和更新的技术法规依据,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制定。本规划是在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各类文物古迹及历史地段的实地踏勘,全面了解肇庆市领导与居民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的设想与意愿,详细调查古城的历史变迁,综合分析古城的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编制。本规划是以1996年编制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进行。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在服从总体规划的同时符合本规划的规定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本规划分为五个层次:肇庆市域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规划范围为整个肇庆市域,面积为15万平方公里;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为肇庆城市总体规划的市区范围,包括端州区和鼎湖区(包括星湖风景区),面积为704.9平方公里;肇庆老城区保护与整治规划范围为北起端州路,南至西江,东到古塔路,西至西江大桥的区域以及白沙龙母庙和元魁塔地段,面积为4.78平方公里;肇庆古城重点地段整治规划范围为丽谯楼地段(宋城西段),面积约为26.1公顷;城中路东段,面积约为3.1公顷;正东路地段,面积约为2.2公顷;阅江楼地段,面积约为6.1公顷;白沙龙母庙地段,面积为6.4公顷;梅庵地段,面积约为4.0公顷;崇禧塔地段,面积约为2.3公顷;元魁塔地段,面积约为4.6公顷;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单个文物点各级保护范围的划定为已经公布为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无测绘地形图的除外)。本规划解释权属于肇庆市人民政府和肇庆城建规划局。本次规划的主要参考资料为:《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编制《肇庆文物志》《肇庆市志》《带你游肇庆》《肇庆历史风貌》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1、根据《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肇庆古城以商贸服务、生活居住、旅游休憩、历史博览为主要职能,是集中体现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特色的中心。2、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目标是保护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景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3、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各级文物点保护、各级保护范围划定、古城风貌保护、古城空间格局保护、老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名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统经济的发展等。4、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协调保护与更新、开发旅游与改善居民生活的关系。从发展的人文的角度认识保护的含义,制定具有发展意义的保护规划。5、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纲领:保护风貌,整治环境,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第三章保护框架规划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丰富集中,传统格局保存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保护框架制定的目的是在概括提炼肇庆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对名城的整体历史文化环境、重点历史地段和单个文物保护点的保护,整体地保护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的物质形态和文化内涵。第一节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保护框架由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人文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肇庆之最》

一、

自然环境要素33

《肇庆文史——城建专辑》《肇庆岁时风情录》《肇庆大事记》《岭南与西江史论稿》《建立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基本框架研讨文集》

1

自然环境是指有特征的地貌和自然景观,包括地理条件和气候,物候条件。肇庆历史文化名城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城区沿西江北岸作长方形分布,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击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嶂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即西江小三峡。四座风水宝塔隔江耸立,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一江两湖三峡四塔”的独特的外部自然环境。整个古城风光秀美,背山面水,实为风水宝地。境内孤丘台地疏落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水塘星罗棋布,七座峻峭的石灰岩峰镶嵌在湖泊和山脉之间,布列如北斗七星,构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之美景,“桂林之山,杭州之水”的美誉。在城市东北部的鼎湖山为岭南四大名山之一,区内山峰、瀑布众多,林木葱茏茂密,种类繁多,是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多学科综合科研基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生态定位研究站。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指对肇庆独特的“一江两湖三峡四塔”的外部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七星岩、鼎湖山等自然景区的保护。

第二节保护框架的结构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外有山水护卫,内有传统的城市格局和众多的文物古迹,更有独特的文二、

人工环境要素

化艺术,这些是肇庆历史文化名城悠久历史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要素反映在空间人工环境是指人们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物质环境。肇庆是远古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岭南名郡。从秦朝开始,这里的土著和瑶、侗诸族和南下汉人,共同创造了肇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表

上为节点、轴线、区域三部分以及它们相互间的有机关系所共同构成的城市景观特色。通过结构组织构成完整的保护框架体系。现为名胜古迹众多。梅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星岩摩崖石刻、宋城墙、阅江楼、崇

一、

节点禧塔、肇庆府学宫、鼎湖区蚬壳州遗址和荣睿纪念碑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元魁塔、白沙龙母庙、回族清真寺等为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文物古迹是肇庆在岭南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实物见证。肇庆古城在营建过程中将中国传统的城池营建思想与自然条件、地方文化充分结合,形成了以城墙和城中路为骨架的“丁”字型传统空间格局,并形成了极有独特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和商业街市。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人工环境要素的保护指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以城墙和城中路为骨架的传统空间格局和传统民居、特色街市以及各类文物点所反映的人工环境特征的保护。

节点是人们感觉和识别城市空间的重要参照物,也是人流聚集的核心。(一)自然景观类1、山脉:北岭山、鼎湖山、七星岩、龟顶山、羚山、南岸群山2、江湖:西江、星湖、鼎湖、三榕峡、羚羊峡、大鼎峡(二)建筑物类1、遗址:蚬壳州遗址、岩前村遗址、松山战国墓、城北墓葬等2、楼阁:阅江楼、披云楼、丽谯楼、文昌阁、肇庆府学宫、崧台书院、余汉谋图书馆等3、寺庙:梅庵、庆云寺、仙花寺、白沙龙母庙、包公祠、王泮生祠、清真寺等4、民居:翕庐、梁宅、陆宅、豪居路地段传统民居、阅江楼地段传统民居等三、

人文环境要素

5、街巷:骑楼式商业街城中路、正东路和天宁路,生活街巷如豪居路、睦民路十字路等人文环境是指人们生活风貌的环境体现。它反映了居民的社会生活、生活习俗、生活情趣、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点,因而肇庆历史文化名城所体现的人文环境具有独特的价值。突出反映了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和达观性的文化特点以及祖先崇拜等民俗风情。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枢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历代名人辈出;由于其地理位置险要,山水绝佳,风景名胜得天独厚,更使无数文人墨客留恋忘返;加之肇庆扼两广咽喉,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逐鹿岭南必争之地。所以,肇庆历史文化名城千百年来人文荟萃,佚事流传,为古城增光添彩。对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环境要素的保护主要指对居民的社会生活、生活习俗、生活情趣、

(三)构筑物类1、城墙:宋城墙2、牌坊:“洞天敞奇”牌坊、“清节流芳”牌坊、“旌表节孝”牌坊、七星岩牌坊3、古塔:崇禧塔、元魁塔、文明塔、巽峰塔4、古井:六祖井、龙顶岗脚包公井、米仓巷原丰济仓内包公井、张公祠井5、古木:梅庵菩提树、庆云寺白茶花树等6、石刻:七星岩、鼎湖山和清风阁摩崖石刻、张之洞砚石事碑7、砚坑:烂柯山砚坑、北岭山砚坑8、公园:宝月公园、儿童公园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人文环境特征的保护。

二、

轴线33

详见附表一: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传统特色构成要素

2

人们组织生活的主要道路,亦是人们体验古城的主要通道。1、自然景观旅游轴:以西江三峡水景、北岭山山林风光和星湖自然景观为欣赏主题的,以江滨堤路、端州路和迎宾路为联系通道的自然景观旅游轴。2、历史构筑观光轴:以古城墙绿化带为轴,从披云楼和城墙上北眺北岭山、七星岩,南望西江和南岸群山,西观龟顶山,东联阅江楼、崇禧塔、元魁塔,近观宋府衙、丽谯楼、城中路等重要城市历史景观标志点的历史构筑观光轴。3、特色街道商业轴:以正西路、城中路、正东路和天宁路为轴线的特色街道商业轴线。两边为骑楼式商业街,店铺林立,特色商品琳琅满目,十字街头檐角相望,具有独特的景观。三、

区域

(2)历史:该历史文化保护区集中了肇庆古城在历史发展过程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各种社会层面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地段或街区,人们在其中活动能得到与其它的地段或街区明显不同的感受。根据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积淀文化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的有关规定,划定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九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五个自然风景保护区。(一)历史文化保护区1、白沙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白沙龙母庙为核心,包括龟顶山的元真观、应元宫等道教建筑和白沙夜月、包公祠等景区。面积约为11.5公顷。(2)历史: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最早的庙宇建筑是建于隋朝的应元宫,祭祀雷神陈文玉;后有建于唐朝的致道观(清改元真观),桄榔亭,建于宋代的龙母行宫等。(3)内容:该历史文化保护区主要以展示岭南祖先崇拜(龙母、雷神)的民俗文化为主要特色,同时展示封开黄岩洞古人类、屈肢葬凿齿民、商周时的损子产和仓吾、春秋时的西瓯、秦末的仓梧国、汉时的乌浒蛮、鲛人、西江俚僚、广府汉人等创造的西江流域灿烂的古代文化,集中反映肇庆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的历史意义。(4)措施:恢复整修龙母行宫和其他古建筑,通过江滨堤路进行联系,并在白沙龙母庙地段规划广场、停车场和相应的展示、服务建筑。详见第十六章第八节:白沙龙母庙地段空间整治规划。2、梅庵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现有梅庵为核心,包括西江大桥北岸引桥以东的梅庵岗,南至规划开辟的宋城北路(暂名)。面积为12.4公顷。(2)历史:五代梁时智远和尚为纪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的六祖惠能,在惠能插梅处草创茅庵,宋至道二年(996年)建成砖木结构的庵堂,取名梅庵。明清两代历经多次修葺,1979年重修,1985年建围墙,使梅庵形成一个整体。梅庵面南偏东,依岗势前低后高,基本上采用传统中轴线对称手法布局。梅庵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为研究我国宋代木构建筑提供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1962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6日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内容:该历史文化保护区以纪念禅宗六祖插梅建庵为主题,以观赏文物古迹为主要活动,主要展示禅宗的佛教哲学思想和禅宗九代和尚(包括青原行思、石头希迁、天皇道悟、龙潭崇信、德山宣槛、雪峰义存、镜清道怼等)的生平事迹。成为集游览观赏、艺术博览、禅学研究、文化传播等功能的禅宗文化圣地。(4)措施:搬迁现在梅庵北面的工业等用地,利用原来地形,形成以梅花种植为特色的梅庵公园,成为梅庵拓展其历史文化功能的用地,并在植物配置上精心设计,体现梅庵的梅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整治周围环境,结合宋城北路(暂名)的开通,建设梅庵前广场和梅庵东服务用地,切实保护好梅庵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确保其历史文化环境的完整和高品质。详见第十六章第九节:梅庵地段空间整治规划。3、宋城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包括宋代古城墙(含重建的人民中路城门楼和披云楼)、包公府衙、丽谯楼、两广总督府、龙顶岗脚包公井、米仓巷丰济仓旧址以及有特色的骑楼商业街、民居巷道等,面积约为152.3公顷。33

3

的历史文化建筑。是肇庆整个城市营建过程的直接见证,因此是肇庆历史文化最丰富,也是最有特色的一个区域。(3)内容:该历史文化保护区通过展示各种历史特色建筑和历代来肇政治名人事迹展示肇庆是西江下游政治中心的历史文化特点和肇庆古城的浓郁生活、民俗氛围,成为具有旅游服务、生活居住、特色商贸等功能的历史文化区域。(4)措施:以古城制高点披云楼、丽谯楼为景观控制点,以宋城墙和骑楼街为联系纽带,以岭南庭院式低层建筑为面,形成完整的岭南古城景观。主要搬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恢复宋府衙、整治恢复府前广场、整治特色商业骑楼街和民居巷道、搬迁市政府大院为古城公共绿地恢复部分两广总督府特色建筑等。详见第十六章第四节:宋城西段空间整治规划和第五节:城中路东段历史街道整治规划。4、七星岩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七星岩景区中的岩为主体,包括摩崖石刻、水月宫、三仙观、东岳行宫、玉皇殿、玉虚宫、三元阁、凌霄宫、禾花仙女祠等和部分水面,面积约为117.8公顷。(2)历史: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文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摩崖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其内容寓景于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提供了研究历史、书法、水文、石刻工艺的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二是道教特色庙宇建筑,与肇庆的山水、民俗风情密切相关。而流传着的“七星化作七星岩”、“出米洞的传说”等众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掌故,更为风景区增色。(3)内容:以展示千年诗廊的奇特人文景观和水月宫等道教文化为主要内容,反映岭南土著文化中有关祈福的民俗以及与中原文化的融合。(4)措施:重点保护七星岩摩崖石刻,并加强展示效果。整治水月宫等建筑的周围环境,严禁任何破坏岩体的建设行为。建议结合“七星岩景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规划。5、阅江楼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阅江楼为中心,南至西江、北至地区财政局宿舍以南、东至三圣宫、西至天宁路,包括阅江楼、肇庆学宫、文昌阁、崧台书院以及周围保存完好、风貌独特的传统民居群和特色骑楼街,面积约为40.7公顷。(2)历史:自宋代起,该地区便是肇庆非常重要的城市地段。祭祀圣贤的孔庙和官办的府学、县学,以及诸多书院、私塾、试院都在此建立。阅江楼作为肇庆古城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历为书院和文人墨客吟咏之所,明清时期,曾为军事重地,叶挺独立团曾将之作为团部。周围的民居保持着较好的风貌和格局,具有肇庆的地方特色。但是现在,阅江楼地段内几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被大量的破旧民房和厂房所保卫,居住街坊内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受到现代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3)内容:保护历史城市的重要文物建筑,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以展示岭南儒学、岭南艺术、岭南商业和革命历史为重点,重塑该区在城市结构布局中的整体空间形象。具有展览、休憩、生活、商业等功能。具备申报国家级历史街区的条件。(5)措施:建设阅江楼前文化广场,将阅江楼和崧台书院地块改造为肇庆市博物馆。通过历史轴线和对景轴线,运用具有岭南和肇庆地方特色的空间组合方式把新、旧城市基本要素形成整体,强调阅江楼在整个城市结构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通过整治朝圣路、正东路等重要视觉走廊空间,保证阅江楼在该地区的景观标志性,恢复文庙、文昌阁的建筑可视面和建筑空间形制。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与整治,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阅江楼地段整治规划详见第十六章第七节:阅江楼地段空间整治规划。6、四塔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崇禧塔、元魁塔为中心,包括王泮生祠、利玛窦的仙花寺、景福围等历史建筑,面积为14.4公顷。从视觉上控制南岸的文明塔、巽峰塔。(2)历史:四塔是肇庆的风水构筑物,充分展示了肇庆的山水形制,并且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肇庆独特的标志性建筑物。崇禧塔的周围的历史建筑充分展示了肇庆作为西江走廊经济文化交流枢纽的历史文化特点。(3)内容:以保护四塔及其周围古建筑,控制四塔之间的视线走廊,展示肇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城市建设、水利建设的历史和水平。展示肇庆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作用。(4)措施:整治崇禧塔和元魁塔塔身周围的建筑,根据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分形成崇禧塔广场和元魁塔公园。保护、修复景福围局纪念亭、王泮生祠、利玛窦仙花寺等历史建筑。恢复唐代古渡口等,形成肇庆老城区重要的入口标志。同时严格控制四塔之间的视线通廊。详见第十六章第十节:崇禧塔地段空间整治规划和第十六章第十一节:元魁塔地段空间整治规划。7、端砚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肇庆下黄岗沿西江两岸的自然村、羚羊峡及峡内砚坑和清风阁摩崖石刻、望夫石、纤夫路、裴公十九桥、望夫石、堤庵等,面积约为461.4公顷。(2)历史: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有唐代开挖砚石的老坑,是唐代生产端砚的场所。目前该处一带自然村的村民世世代代都生产端砚,村内尚有不少生产作坊。(3)内容:以保护和展示端砚的开采、生产过程和展示端砚的独特艺术魅力为主要功能。(4)措施:在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建设端砚展示广场,恢复端砚祖师堂,开设端砚博物馆。并择优选择一些作坊,连成生产端砚的作坊一条街;并联系羚羊峡和峡内的老坑洞、坑仔岩、麻子坑等砚坑;在峡口恢复唐代的峡山寺,将端砚石的开采、生产、展销游览做“一条龙”安排。8、鼎湖山庆云寺宗教文化保护区(1)范围:以庆云寺、白云寺、跃龙庵、荣睿纪念堂和荣睿碑亭为核心,包括周围摩崖石刻、桥、亭、台等构筑物,面积为1192.9公顷。(2)历史:庆云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寺内保存文物较多,是中国佛教禅宗的重要部分,同时荣睿大师纪念碑记录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3)内容:展示以庆云寺为代表的佛教禅宗洞山宗文化和西江佛教史,同时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4)措施:保护庆云寺、荣睿纪念堂、纪念碑亭及其周围环境。整治建筑立面更加符合佛教建筑和山林寺庙的特色。建议结合“鼎湖山景区”的总体规划进行详细规划。9、鼎湖蚬壳州历史文化保护区(1)范围:在鼎湖区广利镇龙一村东北面,距西江河约300米,为西江河谷平原上的一处低平台地。面积约为2公顷。(2)历史:遗址距今五千多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偏早的河岸型贝丘遗址。遗33

4

址共分五层,经两次发掘,共清理新石器时代墓葬27座,合屈肢葬人骨架31具,还出土了大量陶器、多孔石刀、骨笛等随葬品。(3)内容:主要展示广东地区原始社会文化和埋葬习俗,突出肇庆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历史意义。(4)措施: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保护遗址及其周围环境,严格控制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筑行为,设置适当的展示和服务场所。(二)自然风景保护区1、西江风景保护区(1)范围:西江风景保护区在肇庆境内西北起三榕峡,到大鼎峡转东流,直冲羚羊峡,河道长13.5公里,河段东部有梭形的砚洲。(2)内容:西江在肇庆城区段迂回形成弓形,两岸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相间,河道宽窄异常:最宽处崇禧塔东侧的河面达到1500米,岸上平原坦荡,河道窄的地方,两岸高山对峙,夹束江流,河面收缩在500至900米之间,形成著名的“西江小三峡”。三峡两岸景色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