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近代前期的民主革命(1840年6月鸦片战争~1919年5月五四运动前)(对应学生用书第33~36页)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透过历史现象把握本质问题的能力。据所学知识,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宣战,故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中关键词清政府“宣战”地方“保护”“两不相扰”反映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并没有达到分庭抗礼,故D项是错误。答案:B【阅卷名师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考查正确解读材料本质的题目,这类题目的典型格式是:给出一段情景材料,然后要求分析材料表明了……或说明了……,学生易错把现象当作本质。做这类题目时,应首先剔除材料现象,去把握其本质。2.(2011年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解析:本题考查鸦片贸易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能力,材料中关键词“藉寇资盗”,指出鸦片贸易的后果,A、B两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旨,C项不符合题意,D项准确地反映了材料内容。答案:D3.(2011年四川文综,16)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发展民族经济C.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解析:要抓住1898年的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门户洞开,清政府不可能收回通商口岸。因此,其意图当然不包括收回通商口岸。答案:A4.(2011年重庆文综,17)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通商”“割台湾”“瓜分中国”。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也就是从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开始的,故C项符合要求,A、B、D三项时间上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C5.(2011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洪秀全吸收基督教的一些教义,创立拜上帝教,起初“反孔”是为服务于推翻清政府统治,后期太平天国建立政权,为维护“天朝”统治,又倡导儒家思想,反映了拜上帝教不能承担起为“天朝统治”构建理论支柱的责任,故A项与材料主旨表述一致。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而D项不能揭示出材料问题的关键。答案:A6.(2011年北京文综,17)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解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漫画大多带有讽喻、讽刺效果,漫画中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带有讽刺效果,可知作者抨击西方殖民侵略,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答案:B7.(2010年山东文综,11)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同时也考查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本题的关键是将材料中的基本表述作为判断四个选项的尺度。挑选出正、反两方面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资政新篇》),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江苏),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天朝田亩制度》中的绝对平均主义等),因此A项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B项不正确;结合辛亥革命的成果,可知说其“阻断了中国近代化”是不正确的,C项不正确;北伐战争不符合“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等论断,D项不正确。答案:A8.(2010年江苏单科,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清舰队”“日舰队”等信息可以判断此战役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根据“黄海”及附近地形、中日进军方向可以判断此战役为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之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答案:A【阅卷名师点评】战争形势图的解读关键应结合图例。本题考查项较细致,复习中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史实。9.(2010年陕西文综,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研究的理解能力。研究者因其立场的不同,会出现各异的记述。材料分别表明了中方与日方的立场。但历史的真相不会因立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变模糊,故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答案:A10.(2009年江苏单科,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材料体现的对华策略是“中立”,对于义和团运动英国政府采取了绞杀的政策,由此排除B项;北伐战争时期,英国政府支持北洋军阀政府,不存在“中立”问题,C项错误;D项本身就不是“中立”,因此,也是错误的。答案:A【阅卷名师点评】本题很多考生错选D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把握不准,不能得出材料的观点主张“中立”的结论。二是对英国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的侵华政策认识不清。11.(2009年海南单科,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本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西方列强曾经在近代三次占领北京,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都给北京的文物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其中,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毁坏的。答案:B【阅卷名师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考查热点的试题,2009年中法关系紧张,佳士得拍卖公司拍卖从中国掠夺的文物,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12.(2009年江苏单科,8)1937年7月7日,驻华北日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 D.九一八事变之后解析:本题以日本侵华切入点考查知识再现能力。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军。答案:B13.(2011年重庆文综,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日本对于三国干涉还辽,强迫它交出已到手的赃物,引为奇耻大辱,认定日、俄为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迟早必出一战。1904年2月,日、俄双方相互宣战。——丁铭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二1905年,日、俄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其主要内容有: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政治、军事、经济的绝对利益;俄国自中国东北撤兵,除辽东半岛外,东北的一切地方均交还中国;俄国将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南满铁路及有关特权均无偿转让给日本。——赵建民《日本通史》材料三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人民日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前日本利用什么机会出兵朝鲜;(2分)说明甲午战争后日俄矛盾日趋尖锐以致引发战争的原因;(2分)分别归纳这两次战争对东北亚地区政治格局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4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二战对中国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2)深层信息:日、俄对中朝的侵略、争夺。国际关系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东北亚地区战争与和平的有关史实,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回答第(1)问,我们要注意材料中关于甲午战争结果的表述,理解日俄战争的实质,归纳影响时要体现两次战争造成中、日、俄三国的不同命运,在第(2)问中,我们要抓住“直接原因”这一关键词,注意材料中关于首脑会晤取得的成果的说明,进而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总结出积极意义。答案:(1)清政府应邀出兵帮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2分)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2分)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被大大地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日俄战争后,俄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势力遭到削弱;日本取得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权益,把朝鲜变为其实际上的殖民地,势力得到更大的扩展。(10分)(2)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2分)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4分)14.(2010年上海单科,37)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湾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各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人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兵官,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请回答:(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4分)(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6分)(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义和团运动。(2)深层信息:从义和团运动看中国民众的救亡心理。解析:本题以义和团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第(1)问一方面归纳出材料的要点,然后再与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对应,第八项中日交还台湾应与《马关条约》有关;第十九项“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与《天津条约》“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等内容对应。第(2)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3)问可从其“爱国”的进步性和无法实现的局限性方面分析。答案:(1)答案1:第八条—《马关条约》;第十九条—《天津条约》。(4分)其他答案:顺序颠倒或写其他条约。(0分)(2)正义的要求。(3分)答案1:作出合理的概述或描述。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保守的观念。(3分)答案1:能准确地对相关材料进行提炼。(3分)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答案2:能进行简单概括。(2分)各国与中国的外交恢复到乾隆时期答案3:基本照抄“和约”内容。(1分)日本照乾隆时例入贡其他答案:未作答或与题意无关。(0分)(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出“和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和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和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和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和约”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态。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15.(2009年海南单科,27)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1862年,江西巡抚沈葆桢为教案一事派官员到民间密访。官民对话记录如下:问:你们纷纷议论,都说要与法国传教士拼命,何故?答云:他要夺我们本地公建的育婴堂,又要我们赔他许多银子,且叫从教的来占我们铺面田地。又说有兵船来挟制我们。我们让他一步,他总是进一步,以后总不能安生,如何不与他拼命?问:我等从上海来,彼处天主堂甚多,都说是劝人为善。譬如育婴一节,岂不是好事?答云:我本地育婴,都是把人家才养出孩子抱来乳哺。他堂内都买的是十几岁男女,你们想是育婴耶?还是借此采生折割耶?……问:你们地方官同绅士主意如何?答云:官府绅士,总是依他。做官的止图一日无事,骗一日俸薪,到了紧急时候,他就走了,几时顾百姓的身家性命!绅士也与官差不多,他有家当的也会搬去。受罪的都是百姓,与他何干!我们如今都不要他管,我们止做我们的事。问:譬如真有兵船来,难道你们真与他打仗么?答云:目下受从教的欺凌也是死,将来他从教的党羽多了,夺了城池也是死……他不过是炮火利害,我们都拼著死,看他一炮能打死几个人!只要打不完的十个人杀他一个人,也都够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十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予以评价。(5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晚清教案的历史背景。(2)深层信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对反洋教运动的理解分析能力,需要较高的概括归纳和文字表达能力。第(1)问,答案从宏观到微观涉及到四个方面;第(2)问,“评价”是最宽泛的限制词,可以用“说长道短”来概括“评价”的解答模式,也就是既要看到洋教传播的危害,也要看到洋教传播的客观积极作用。答案:(1)西方列强侵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官府的态度。(5分)(2)反洋教是抵抗侵略的斗争;传教士有为列强在华利益服务的性质;客观上有助于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5分)【阅卷名师点评】从考生解答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两点明显的错误:第(1)问,考生容易忽视“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和“官府的态度”,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根据材料”的要求认识不够,没有充分挖掘材料包含的历史信息。第(2)问,考生不能对传教士的活动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仅仅看到了洋教传播的危害,而不能看到其进步的一面,缺乏辩证思维的能力。视角视角剖析考查角度(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危害;(2)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专题链接(1)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所产生不同影响;(2)以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为依托考查悲壮而宏阔的近代中国人民抗争史现实链接纪录片《圆明园》是中国屈辱历史的爱国教材,更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爱国教育蓝本;对于重建圆明园,各界曾议论纷纷,反对者和支持者都有,当然也各有各的理由。结合相关情境材料切入都是很好的命题视角二、辛亥革命1.(2011年江苏单科,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政治体制。解题关键“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原则是内阁制三权分立,故A项正确;中华民国不是联邦共和国,B项错误;中国没有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C项表述错误。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恢复帝制,与西方民主观念相悖,D项表述错误。答案:A2.(2011年广东文综,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关键词句“变乱”“竞袭洋夷之皮毛,……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体现出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当时社会习俗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没有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D项错误,B项材料中无体现。答案:A3.(2011年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只是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而没有对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作彻底批判。由材料中“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可知,说话者对儒家思想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故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正确,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与史实不符。故B、C、D三项排除。答案:A【阅卷名师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典型题目,学生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不能从整体上全面解读材料信息,只看前半句,平时应加强从整体上全面解读材料信息能力的训练。4.(2010年安徽文综,15)右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理解题意的能力。注意观察漫画,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中“瓢”是指湖北;“葫芦”是指四川。“葫芦尚未捺下”说明四川保路运动还未被镇压,“瓢儿又起来了”说明武昌起义爆发,由此说明了清朝统治面临崩溃。答案:A5.(2010年全国文综Ⅰ,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但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本题通过创设情境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因素。材料中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可看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基础,对农村地区影响微弱。A、B两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表述错误。D项未深入到问题的本质。答案:C6.(2010年上海单科,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解析:本题以变革和动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 做更好的自己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De Marchi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 驾驶员配送兼职合同
- 城市照明项目路灯安装工程合同样本
- 个人借款合同协议范例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年汽车个人租赁合同标准范本范文
- 网约车司机服务合同范本
- (整理)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 地下停车场交通设施及环氧地坪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 GB/T 26038-2023钨基高比重合金板材
- 英语人教新起点(一起)四年级下册-Unit4 Hobbies storytime导学案
- GB/T 42768-2023公共安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
- 2021-2022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北大附中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上海市初中物理竞赛“大同杯”历年真题分类汇编(共9个)学生版+解析版
- 欧阳修课件PPT完整版
- 【典型例题系列】2021-2022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三单元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部分(解析版)苏教版
- 三调时期村庄规划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宣讲)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