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5黄河颂_第1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5黄河颂_第2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5黄河颂_第3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5黄河颂_第4页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02 5黄河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黄河颂设计说明《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此课的教学,还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赏析诗歌凝练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2.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了解直接抒情的方式,学会做批注。教学重难点1.带领学生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2.引导学生细心揣摩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赏析和做批注。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闻一多《死水》。音频资源:音乐《黄河颂》《松花江上》,根据自己的朗诵内容选择的配乐。(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播放视频,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共鸣)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巅(diān) 劈(pī) 屏障(píngzhàng) 狂澜(lán)哺(bǔ)育 澎湃(péngpài) 榜(bǎng)样 流泻(xiè)发源(yuán) 浊(zhuó)流 宛(wǎn)转 九曲(qū)连环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课文中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摇篮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滋长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澎湃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狂澜课文中形容黄河弯弯曲曲地流过:宛转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屏障3.文学常识。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三、学习任务一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反复朗诵课文,读出诗韵。1.探究:组织学生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这首诗歌。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4.教师范读。1.探究:初步朗读诗歌,并结合创作背景,谈谈该如何朗读这首诗歌。(1)“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此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结”“奔”“劈”的重读,且这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2)三个“啊!黄河”中的“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歌颂”之意。(3)诗歌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2.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3.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4.认真聆听教师范读。通过探究朗读技巧引导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学习以声传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四、学习任务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再读诗歌,感知诗意。1.理解诗歌内容。(1)这首诗歌是赞美黄河的,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2)找出表现“颂”的提示性、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其作用。(3)在歌颂黄河之前,诗人先对其进行了一番描绘,品读对黄河的描绘“望黄河滚滚……劈成南北两面”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4)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凸显了黄河怎样的气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素材,教师进行素材补充并引导分析)(5)“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2.结合理解再次诵读诗歌。组织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继续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内容的层次感。【朗读指导】(1)歌词部分中的“望黄河”部分,采用齐读形式;“颂黄河”中的三个层次采用男女混搭分组读的形式,最后的结尾部分齐读。(2)朗读技巧: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之间应停顿,以示区别。“望”重读,以示引领后面的内容。“啊!黄河!”三次朗读语气逐步增强。最后反复两次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要重读,读出力量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1.理解诗歌内容。(1)朗诵词的内容:赞扬黄河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坚强。朗诵词的作用:点明“赞美黄河与中华民族”的主题,引出下文的颂歌。(2)“啊!黄河!”反复三次,直接抒情,开启了歌颂的篇章。同时把诗歌主体分为三个层次,从“哺育”到“保卫”再到“激励”,由实到虚,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同时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3)诗人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描写,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4)展示搜集到的素材并分析。①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用“摇篮”比喻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表明中华文化在这里产生、发展、壮大,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②黄河保卫中华民族:“屏障”一词,表明黄河是御敌、兴邦的保障,更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③黄河激励中华民族:作者用“铁的臂膀”比喻黄河流域宽广、支流众多,泽被众生,其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激发了民族的精神和信念。(5)这一尾声起深化主题的作用。诗人在这里想要表达:我们要做无愧于黄河的儿女,要像黄河那样具有伟大坚强的决心,以及拥有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念。黄河以其巨人的形象、豪壮的气魄和不可摧毁的力量,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2.结合理解再次诵读诗歌。小组设计朗读形式,然后组内朗读,全班展示并互评。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批注、理解、赏析,感悟黄河的气势、形象。穿插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赏,在读中品。五、学习任务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赏析诗歌,体会情感。1.运用批注赏析诗歌。(1)对“批注”进行讲解。批注就是阅读文章时对关键的词、句、段、篇,从语言特点、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教师出示课本批注示例。(2)学做批注。找出诗歌的关键句子做相应的批注。2.诗歌中多次出现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诗歌结尾处“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出现两次是否重复?为什么?4.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历史时期,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诗人为什么要尽情地赞颂黄河?【总结】诗人歌颂黄河,实则是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励中华儿女把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变成我们的民族之魂,齐心协力,保家卫国。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不屈、开拓进取的精神的颂歌!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6.带领学生学习歌唱《黄河颂》。1.通过批注赏析诗歌。(1)根据教师的讲解了解何为“批注”。(2)学做批注。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进行批注。①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关键字词的表达效果)这句是近镜头特写,动词“掀起”表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状态,“澎湃”“万丈狂澜”表现出黄河磅礴的气势。②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保护中华民族;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抒情方式)用“啊!黄河!”的句式,直接抒发了诗人热爱、赞颂黄河的情感,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这一句式反复出现,把作者的情感逐步推向高潮,体现出文章的层次感。2.采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给人亲切、自然之感,更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3.不重复。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所表达的情感。这句话直抒胸臆,体现了作者对黄河强烈的赞颂之情,表达了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精神的决心,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奋勇抗日救国。4.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和意志,从而激发中华儿女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来保卫黄河,保卫中国。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黄河颂》。6.学习歌唱《黄河颂》。1.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讨、交流诵读感悟,以及教师的资料补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黄河——母亲河的内在本质,激发学生对黄河的赞颂和热爱之情。2.旨在引领学生感悟诗歌表达之美,理解直接抒情这一手法的运用方式及作用。六、过程性评价课堂8分钟。七、课堂小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搜集《黄河大合唱》的其余乐章,学唱《黄河大合唱》。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中此课习题。九、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