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7月考试试题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签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下册、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航天在新世纪进入新阶段,把深空探测列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对月球的探测也成为焦点,这便是著名的嫦娥探月工程。它正式始于2004年,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经取得了数次任务的巨大成功。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甲火箭送入太空。它实现了在轨1年寿命,“嫦娥奔月”由神话变为现实。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这是我国火箭首次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绕月月探测任务。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和玉兔一号成功软着陆月球,成为37年内再次访问月球的人类使者。2018年5月21日,鹊桥号乘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和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2021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五号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尝试获取月球土壤样本,这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嫦娥五号要面对的技术突破众多,且难度极高。嫦娥五号探测器要实现组合体制动绕月、软着陆月球、两种方式采集月壤样本、月球上空交会对接、返回地球并着陆等一系列高难度操作,它的轨道器、着陆器和上升器都需要携带独立却各自功能不同的复杂推进系统。嫦娥五号的整体难度可以说是大幅超过1976年的苏联月球24号任务。嫦娥五号是嫦娥探月工程中“回”这一步的核心任务,即返回器返回地球。返回器经由轨道器送到地球附近时,速度会逼近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而普通返回式卫星返回地球时基本都是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级别。如果以接近11.2千米/秒的速度直接冲进大气层,巨大的摩擦和冲击可能会让返回器焚毁。因此,返回器将采取在大气层边缘多次“打水漂”的滑跃式返回方式,进行多次减速。其中每一次与大气的接触都需要经过精准计算,最终让返回器以安全速度冲入大气,通过气动减速和降落伞减速等方式,准确安全地降落在预定着陆场。——摘编自《科普中国》材料二:2024年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挖土”是门精细活儿,主打“快稳准”。受限于月球背面中继通信时长,嫦娥六号采用快速智能采样技术,将月面采样的有效工作时间缩短至不到20个小时;同时,探测器经受住月背温差考验,克服了测控、光照、电源等难题,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在“广寒宫”,嫦娥六号还“做起了科研”,凸显“国际范儿”。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法国月球氧气探测仪在地月转移、环月阶段和月面工作段均进行了开机工作;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于月面工作段进行了开机工作;安装在着陆器顶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离测量的位置控制点。紧锣密鼓地“挖土”“做科研”之余,嫦娥六号探测器还不忘在月球上进行一场神圣的“升旗仪式”。表取完成后,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光线对于五星红旗的成像效果至关重要,由于嫦娥六号是在月球背面着陆,月面光线与旗面角度都发生了变化。为此,研制团队提出多种改进方案,开展多轮方案评估和地面模拟月面成像试验,以保证五星红旗的最佳成像效果。月面温差大、辐射强,普通材质的五星红旗难以满足要求。研制团队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开展玄武岩纤维旗面的研制攻关,陆续攻克纤维成型、织物织造、印花染色以及旗面与展开机构适配等技术难题,使生产的五星红旗能适应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顺利完成月球样品采样封装后,嫦娥六号上升器就要准备月面点火起飞,这是一个高难度科目。众所周知,运载火箭在地球起飞是有一套完备的发射塔架系统的,点火起飞位置也经过精确测算,飞行轨道更是一遍遍计算好的。与嫦娥五号月面起飞相比,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无法直接得到地面测控支持,而需要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工程实施难度更大。嫦娥六号上升器点火起飞后,先后经历垂直上升、姿态调整和轨道射入三个阶段,顺利进入了预定环月飞行轨道。后续,在完成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后,嫦娥六号将带着“广寒宫宝藏”启程返回地球。——节选自《嫦娥六号的“月背49小时”》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轿号是由中国发射的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地球与月球背面之间的通信中继卫星,它为探测器向地球传回探测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B.相比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在五星红旗的成像效果和采样封装后的点火起飞,难度都更高,需要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C.武汉纺织大学协助研制团队开展的玄武岩纤维旗面的研制攻关工作,使生产的五星红旗能适应月面温差大、辐射强的恶劣环境。D.嫦娥六号携带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和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均体现中国主张合作探索月球和月球人类共有的理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过程”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轨道器需要完成变轨、轨道保持和数次修正。靠近月球后,制动工作,进入环月轨道,携带上升器、着陆器、返回器绕月飞行。B.着陆器携带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分离,然后着陆月球。着陆器使用打钻和机械臂抓取这两种方式采集高质量月壤样本。C.月壤采集后,上升器与着陆器分离,离开月球。脱离月球引力后,还需要与携带着返回器的轨道器完成高难度的自动交会对接。D.上升器把所有样本转移到返回器中。轨道器与上升器分离,仅携带返回器飞回地球,着陆于预定着陆场,最终完成采样任务。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及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采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假设、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加深读者对嫦娥五号探月任务难度的理解。B.两则材料均使用专业术语,也运用“打水漂”“国际范儿”等词语,形象生动,也便于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C.材料一是科普文本,语言准确严谨,颇具说服力;材料二是通讯文本,语言略显明快生动,更具感染力。D.材料一对探月工程的介绍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材料二对嫦娥六号69小时的工作介绍条理清晰,层次井然。4.中国航天的嫦娥探月工程取得巨大成功,请结合材料补充概括嫦娥六个探测器的不同任务。(4分)①嫦娥一号开启绕月探测②?③?④嫦娥四号着陆月背探测⑤?⑥?5.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的研发“书写了中国浪漫,展示了中国力量”,请根据材料,结合“嫦娥号”和“鹊桥号”的命名,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苦恼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车夫咂巴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约纳如坐针毡。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你想说什么?”军人问。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这点车钱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价钱了……只要有主儿就行……“好了,出发!”驼子还是用他那破锣似的声音说道。“我的头痛得要炸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我喝了四瓶白兰地。”“撒谎!”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如果这也算是真话,那虱子咳嗽也是实情了。”“这些老爷真够开心的!”约纳笑着说。“呸,见你的鬼去吧!”,驼子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老不死的,走还是不走啊?难道有你这么赶车的吗?快用鞭子抽它!”约纳听到了驼子不停地骂他的那些话。高个子开始谈论一个好像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约纳等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时,他再次回过头去喃喃地对他们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礼拜死了!”“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快点赶,快点赶!”“那你就稍微让他振作点嘛……给他脖子一拳!”“老不死的,听到了吗?我可要揍你了!”“嘭”的一声,约纳的后脑勺就被打了一拳。“嘿嘿……”他笑道,“你们这些快乐的老爷……”“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我吗?呵呵……照你们这些快活的老爷!如今我是有一个老婆,可那是一抔湿土。哈哈哈……就是坟墓!……你们瞧,我的儿子都死了,可我还活着……奇怪,一定是死神弄错了……他应该是来找我的,却去找了我的儿子……”约纳回过身,想讲讲儿子是如何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约纳久久地看着这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人了。寂静朝他袭来……刚刚稍见平息的苦恼,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约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着街上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群当中,难道真没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要是把约纳的胸膛剖开,让他把胸中的苦水都倒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看不见的躯壳……约纳看见一个扫院人,决定和他攀谈几句。“老兄,几点了?”他问道。“九点了……你在这干吗?快走!”“回马店去,”他想,“回马店去!”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约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约纳瞧着这些酣睡的人,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早就回来了……“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苦恼的原因。”“去看看马吧。”约纳想。他来到马厩。“你在吃草吗?”约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吧,你吃吧,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捞到,那我们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儿……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小马一边嚼着干草,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约纳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了它听……(朱宪生、高莱国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黄昏车马图,渲染了寒冷悲苦的氛围,为小说设置冷酷的背景,衬托主人公在茫茫人海中的孤独、凄凉。B.“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通过细节描写,将乘客的不耐烦跃然纸上,把对他人的漠视表现得淋漓尽致。C.约纳看见一个扫院人,刚开口准备和他攀谈,就被催促离开,体现了即使同为下层社会的劳动者,沟通同样是不可能的。D.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对主人的手呼着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小说底色也由黑暗走向光明。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事为素材,以社会下层的小人物为主角,反映的却是社会重大问题,起到了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作用。B.小说以约纳“等客、载客和归去”为叙事线索,着重以约纳想向人述说苦恼来行文,不动声色地把主人公的不幸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构紧凑。C.作者善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约纳和乘客的对话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此时此景下人物的内心活动。D.《苦恼》在揭示主题的过程中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类比,没有人听约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鲜明地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8.小说的结尾,作者给约纳安排了一个倾诉苦恼的对象,于是“约纳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了它听……”,这样的结尾匠心独运,设置巧妙,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9.契诃夫与鲁迅这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这对“孪生兄弟”,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善于描写“小人物”的悲剧。请结合文本,分析“祥林嫂”和“约纳”的悲剧命运有何相似之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激怒之,利诱之,隐讽之之谓也。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此理而谕之也。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此势而禁之也。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阳赦。此利而诱之也。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雎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此激而怒之也。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蒯通以娶妇悟齐相此隐而讽之也。五者,相倾险诐①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悟则明,惧则恭,立则勇,奋则勤,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节选自苏洵《谏论上》)[注]①险诐(bì):不正。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苏代以土偶A笑田文B楚人以弓C缴D感襄王E蒯通以娶妇F悟齐相G此隐而讽之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实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非所以跨海内”与《谏逐客书》“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中的“所以”意义不同。B.“是以太山不让土壤”与《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意义不同。C.“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与《齐桓晋文之事》“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中的“乃”意义不同。D.“范雎以无王耻秦”与《师说》“耻学于师”中的“耻”均为使动用法,译为“使......耻”。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认为忠臣用“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这五种方法来劝谏君主,一定会成功的。B.李斯认为将客卿驱逐出秦国,是帮助了敌对国家,损害自己的百姓,这样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与诸侯结怨。C.李斯指出秦王抛弃了秦国地道的瓦器音乐,而取用郑、卫等悦耳之音,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D.材料二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文章气势不凡;还使用了举例论证等方法,使得文章观点突出,层次鲜明。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4分)(2)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4分)14.苏洵在《谏论上》中言:“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激怒之,利诱之,隐讽之之谓也。”请分析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谏法”。(3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朱敦儒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世事比作春梦,将人情比作秋云。B.“不须计较”两句是倒装句,词人的情调发生了由沉重到轻松的转变。C.“酒”常含愁情,但词人认为“酒好”,又邂逅了一朵新花,更感愉悦。D.全词使用散文化语句,纯用议论来表达词人对生活的思考,耐人寻味。16.南宋诗人黄升曾评价此词“辞浅意深”,请简要概括词人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面对世路艰难,选择“”;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感慨知音难觅,在“”后才露喜色。由此可以印证:“酒”能浇灌胸中块垒,使人获得短暂的快慰。(2)读《我的阿勒泰》,小丽沉浸在文字与自我会合的美妙之中,借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的“,”颔首赞叹其中的“美”“妙”之处。(3)苏洵《六国论》中以“”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新质生产力之“新”,是相对于①,是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是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可持续性发展更强的先进生产力。②,指向科技创新含量,核心是科技,关键在质优,意在强调科技创新服务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创新离不开技能人才的精湛技术、精工精神。当前,关于技能型人才技岗不匹配、社会认可度不好,仍是是否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③,必须加快培养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把更多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把握发展主动,以人才培养之“质”驱动科技创新之“质”,进而提升新质生产力之“质”。18.下列句子中的“在”和“关键在质优”中的“在”,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事在人为B.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C.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D.困难在所难免,关键要运用智慧解决困难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朵花能开出十六个莲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幼时读旧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爱其诗句之美,深恨没有能亲自到杭州西湖去欣赏一番。现在我门前池塘中呈现的就是那一派西湖景象,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岂不大快人意也哉!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嗓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绿肥、红肥。21.下列各项中,和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D.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是大快人意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生态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巨大的链条,动物与人,都是链条中的一环。材料二:“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董卿上述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选择题答案速查表题号12367101112151821选项BDADDBEGDCDAC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1.B(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需要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错误,五星红旗的成像效果无需敏感期实现。2.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轨道器与上升器分离,仅携带返回器飞回地球,着陆于预定着陆场”错误,飞回地球,着陆于预定着陆场的只有返回器。3.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手法、语言艺术的能力。A.“作假设”错误,材料一未使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4.(4分,每空1分)②嫦娥二号直入绕月轨道③嫦娥三号着陆月球探测⑤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嫦娥二号”“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故②填“嫦娥二号直入绕月轨道”;由材料一第四段可知“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访问月球”,故③填“嫦娥三号着陆月球探测”;由材料一第七段可知“嫦娥五号要”“采集月壤样本”“返回地球并着陆等”,故⑤填“嫦娥五号月面采样返回”;由材料二可知“嫦娥六号”要采集“球背面样品”“带着‘广寒宫宝藏’启程返回地球”,故⑥填“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5.(4分,每点2分)(1)嫦娥“浪漫”角度:《嫦娥奔月》嫦娥飞广寒宫的神话故事,表现对探索月球的追求;“力量”角度:①技术突破。嫦娥六号完成动态展示国旗、月背采样返回等技术攻坚,表现了探月工程持续探索太空的中国实力;②大国担当。共同进行科研探测,凸显“国际范儿”,表现中国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2)鹊桥“浪漫”角度:《牛郎织女》牛郎织女借助鹊桥相见的民间故事,表现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力量”角度:①背面通信桥梁。鹊桥号成为人类唯一地球和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②背面起飞辅助。嫦娥六号借鹊桥二号中继星的辅助从月球背面起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多角度发掘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作答时,分“嫦娥”“鹊桥”两条,从“浪漫”“力量”两个角度去分析。“嫦娥号”的命名,从“书写中国浪漫”角度看,借鉴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标走去”,表现对中国人探索月球的追求。从“展示中国力量”角度看,材料二介绍“嫦娥六号还‘做起了科研’,凸显‘国际范儿’”,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共同科研,凸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研制攻关”“陆续攻克……技术难题”,完成“高难度科目”等技术突破,展现了中国的大国科技实力。“鹊桥号”的命名,从“书写中国浪漫”角度看,借鉴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鹊桥号”的命名,表现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从“展示中国力量”角度看,材料一介绍“鹊桥号乘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出发,成为人类唯一地球和月球背后通信中继卫星”,材料二介绍“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起飞……在鹊桥二号中继星辅助下,借助自身携带的特殊敏感器实现自主定位、定姿”。“鹊桥号”成为重要的背后通信桥梁和背面起飞辅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6.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小说底色也由黑暗走向光明”错误,这一情节表现了约纳看似苦恼得到缓解,实际上痛苦并未彻底消除,这样写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7.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类比”错误,应该是“对比”。8.(6分,每点2分)①与之前的遭遇形成对比。(1分)约纳尝试对去维堡区的军人说,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和大车店的年轻车夫诉说,但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只有陪伴他的小马似乎可以让他倾诉苦恼,对比中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人与人沟通的不可能。(1分)②使人物形象刻画更丰满。(1分)通过一场只有倾听却没有回复的倾诉,写出了约纳的多重苦恼,生活艰辛的苦恼、儿子去世的苦恼、无人诉说的苦恼,反映了地位低下、苦苦挣扎的小人物约纳的悲惨命运,让人读来更感心酸伤感。(1分)③深化主题,引人深思。(1分)用小母马“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反衬出人的自私、不耐烦和冷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①从内容情节上看,与之前约纳的遭遇形成对比。纳尝试对去维堡区的军人说儿子死了,但是遭到了军人的谩骂;然后他尝试给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儿子死了,但遭到了辱骂和殴打;约纳想和大车店的年轻车夫诉说儿子死了,但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所以最后他选择向自己的小马倾诉苦水,似乎只有陪伴他的小马可以让他倾诉苦恼,在对比中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人与人沟通的不可能。②从人物形象看,使人物形象刻画更丰满。通过“小马一边嚼着干草,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约纳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了它听……”可知,这是一场只有约纳倾诉,小马倾听,却没有回复的场景,约纳在没有人倾听自己诉说心里话的情况下,只能把自己的多重苦恼诉说给了小马:生活艰辛的苦恼、儿子去世的苦恼、无人诉说的苦恼,反映了他地位低下、苦苦挣扎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让人读来更感心酸伤感。③从主题思想看,深化了主题,引人深思。结尾小母马“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让人感到小母马对主人的同情,它虽然不会说话,但用对着主人的手呼气的方式给予主人安慰,与主人交流,结合前文约纳尝试向他人诉说自己的不幸,但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反衬出人的自私、不耐烦和冷漠,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9.(6分,每点2分)①社会底层,谋生艰难的悲剧命运。(1分)祥林嫂在丈夫去世之后,来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谋了一份短工工作,艰难谋生。约纳也是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靠给人拉车,出卖苦力艰难谋生。(1分)②命运凄惨,失去儿子的悲剧命运。(1分)祥林嫂和约纳都遭遇了丧子的悲剧命运,失去儿子的打击是致命的,剥夺了他们生活的希望。(1分)③渴望诉说,却遭遇冷漠的悲剧命运。(1分)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时的悲惨际遇时,周围人一开始看起来热心,“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把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当做好奇的故事,但时间长了人们就冷漠麻木,不愿再听了,甚至感到厌烦。两人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社会底层,谋生艰难的悲剧命运。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帮佣,鲁四老爷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也不好,祥林嫂谋生艰难;文中约纳在大雪纷飞的日子拉车谋生,拉的乘客甚至不愿听他倾诉内心。据此可知,这两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底层,靠出卖苦力艰难谋生,不受人尊重。②命运凄惨,失去儿子的悲剧命运。祥林嫂的孩子是“给狼衔去的”“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来”,本文约纳的孩子“这个星期死了”,祥林嫂和约纳都遭遇了丧子的悲剧命运,对于他们这样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来说,儿子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失去儿子的打击是致命的,失去儿子意味着剥夺了他们生活的希望。③渴望诉说,却遭遇冷漠的悲剧命运。马车夫约纳刚死了儿子,想对去维堡区的军人说,想对三个上警察桥去寻欢作乐的青年讲,想对大车店的年轻车夫诉说,但没有人愿意听他倾诉,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的想法,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祥林嫂讲述阿毛被狼吃掉这件事时,“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据此可知,契诃夫与鲁迅在短篇小说中,塑造的“约纳”和“祥林嫂”两个底层人物,面对的都是自私、冷漠的群体,周围都是无情的看客,无人理解他们的不幸遭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BEG(3分,每处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感动顷襄王,蒯通用娶亲的事例启发齐国的丞相。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规劝他的事例呀。“苏代”“楚人”“蒯通”三人的事例是并列关系,且句式一致,故在BE断开。“此隐而讽之也”是判断句,在前面的G处断开。11.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正确。用来……的/……的原因。句意: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就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B.正确。推辞、拒绝/责备。句意: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C.正确。竟然/这样。句意:现在竟然抛弃百姓以帮助敌国/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D.错误。使……感到羞耻,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范雎用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的话使秦昭王感到羞耻。/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12.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错误,目的不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而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13.(8分,每句4分)(1)如今选取人才却不是如此,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2)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含蓄委婉地规劝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今”,如今;“曲直”,是非曲直;“去”,离去;“为”,是。(2)“怠”,怠惰;“隐”,含蓄;“讽”,委婉地规劝;“容”,接受。14.(3分,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①隐讽之:用秦王喜爱的色乐珠玉作类比,委婉劝谏。(或用泰山不丢弃土壤,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河流作比喻)②理谕之:直接表达王者之德是不弃各地民众。(只要是直接说理的都属于这个方法)③激怒之:指出秦王逐客是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刺激警醒秦王。④利诱之:用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很多来引诱秦王。(或可以成就五帝三王的无敌大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章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材料一使用了隐讽、理谕、利诱的“谏法”:隐讽之:李斯运用比喻、类比的手法,含蓄委婉劝谏秦始皇,如在材料一第一段“夫击瓮叩缶,……若是者何也”,列举了秦国和异国的不同音乐,类比不同国家的人才,得出“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的观点,第二段“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排比句,用泰山不丢弃土壤,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河流作比喻,指出王者之德是不弃各地民众。理谕之:李斯直接讲道理开导秦始皇的句子是“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希望秦始皇不要拒绝客卿。激怒之:李斯刺激秦始皇的句子是“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指出秦王逐客是把武器借给敌人,把粮食送给强盗,只能给六国带来好处,刺激警醒秦王善用客卿完成统一大业、免除亡国之危。利诱之:李斯用成就大业的好处诱导秦始皇的句子是“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同时以“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暗示愿意效忠秦国的人才很多,希望秦始皇重视客卿,成就三王五帝那样的大业。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如今选取人才则不然,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的一律驱逐。这样看来,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所轻视的是人民。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材料二:游说的方法可供进谏时取用的有五种:讲清道理开导他,从形势上禁止他,刺激他使他警醒,使用利益引诱他,含蓄委婉地讽喻他,这些就是所说的五种方法。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胜过爱儿子,眨眼之间长安君就出国做人质去了;甘罗拿武安君死在杜邮这件事诘问张唐,张唐答应去做燕相并且定了出发日期。这些就是讲清道理开导他的事例呀。子贡用忧虑国内就不应征伐强国来指教田常,于是齐国就只好不征伐鲁国了;武公用麋鹿披上虎皮,必将招来众人攻击威胁顷襄王,于是楚国就不敢谋划进攻西周了。这些就是从形势上禁止他的事例呀。田生用万户侯打动张卿,(让他按照吕后的意图暗示群臣,请求封吕后为王,并且建议吕后加封刘泽,巩固吕的地位)于是刘泽被封王了;朱建用富贵引诱闳孺,(让他劝说惠帝释放辟阳侯)于是辟阳侯就被赦免了。这些就是使用利益引诱他的事例呀。苏秦用“牛后”的名义羞辱韩惠王,于是韩惠王手按宝剑,仰天长叹一声;范雎用秦国简直等于没有国王的话使秦昭王感到羞耻,于是秦昭王跪下请教。这些就是刺激他以便警醒他的事例呀。苏代用土偶人至死不离故土的故事讥笑田文,楚国射雁猎手用弋射诸侯感动顷襄王,蒯通用娶亲的事例启发齐国的丞相。这些就是含蓄委婉地规劝他的事例呀。以上五种,都是见解偏颇、不够公平的说法,虽然如此,由忠臣来运用它,完全可以成功。什么缘故呢?讲清道理开导他,君主即使昏庸,也一定会醒悟;从形势上禁止他,君主即使骄傲,也一定会害怕;刺激他以便警醒他,君主即使懦弱,也一定会坚强起来;使用利益引诱他,君主即使怠惰,也一定会振奋起来;含蓄委婉地规劝他,君主即使凶暴,也一定会接受意见。醒悟就会明白,害怕就会谨慎,坚强就会勇敢,振奋就会勤劳,接受就会宽厚。辅助君主的正确方法全在这里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15.D(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纯用议论”错,下片“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属于记叙。16.(6分,每点2分)①对世事短暂、人情淡薄的感叹;②对难以与命运安排进行抗争的无奈;③人生有时也应及时行乐的旷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这首小词以散文语句入词,语言浅近,但言近旨远,表现了词人暮年对世情的一种彻悟,流露出一种闲适旷远的风致。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短如春梦”“薄似秋云”的比喻熨贴而自然,是饱含辛酸的笔触。这两句属对工畅,集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对世事短暂、人情淡薄的感叹。接下来,笔锋一转,把世事人情的种种变化与表现归结为“命”的力量。“原来”二字,透露出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强大的命运之神面前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消极地放弃了抗争:“不须计较苦劳心”,语气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计较”,算计之意,这两句倒装,不只是为了照顾押韵,也有把意思的重点落下句的因素。情调由沉重到轻松,也反映了词人从顿悟中得到解脱的心情,人生有时也应及时行乐的旷达。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词人转而及时行乐,沉迷于美酒鲜花之中。“幸遇”“况逢”等字带来一种亲切感,“酒好”“花新”则是愉悦之情的写照。“三杯”“一朵”对举,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上下文都是议论,使得这属对工巧的两句尤其显得清新有趣。着墨不多,主人公那种得乐且乐的生活情态活脱脱地展现出来。结语两句,虽以“片时欢笑且相亲”自安自慰,然而至于“明日阴晴未定”,则又是天道无常,陷入更深的叹息中了。“且”是“姑且”“聊且”的意思。“阴晴未定”是感叹世事的翻覆无定,或许还有政治上的寓意。下片末句与上片“万事原来有命”句呼应,又回到“命”上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生活态度是强作达观而实则颓唐,对难以与命运安排进行抗争的无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6分,每空1分)(1)酌酒以自宽;青眼聊因美酒横(2)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酌”“鉴”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18.A(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关键在质优”中的“在”是介词,在于,取决于。A.介词,在于,取决于。B.动词,处于某种位置或状态。C.动词,存在。D.副词,终归,总是。19.(6分,每空2分)①传统生产力而言②新质生产力之“质”③发展新质生产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新”往往与“旧”“传统”相对,根据后文“是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致的生产力跃迁”可知,此处是在描述新质生产力与旧有生产力的对比,又因空前有“相对于”,所以要补充“而言”,故可填“传统生产力而言”。②处,根据后文“指向科技创新含量,核心是科技,关键在质优”可知,此处是在解释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质”,同时还要照应上文“新质生产力之‘新’”,故可填“新质生产力之‘质’”。③处,根据后文“必须加快培养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可知,此处是在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或途径,故可填“发展新质生产力”。20.(3分,每处1分)当前,技能型人才技岗不匹配(1分)、社会认可度不高(1分),仍是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1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关于”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可将“关于”删掉。②“社会认可度不好”搭配不当,“认可度”不能用“好”修饰,应用“高”,可将“好”改成“高”。③不合逻辑,“技能型人才技岗不匹配、社会度认可不高”应该是“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是否”乱用导致一面对两面,可将“是否”去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21.C(3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绿肥、红肥”分别代指荷叶和荷花。A.比喻,将堆积在枝头的白色雪花比喻成满树绽开了朵朵白色的梨花。B.对偶或对仗,“足蒸”与“背灼”对应,“暑”与“炎”对应,“土气”与“天光”对应。C.借代,“朱门”指代“贵族人家”,“冻死骨”代指冻死的穷苦百姓。D.拟人和比喻,这句诗的意思是: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赋予“杨花”和“榆荚”人的特征“无才思”“解”。把飘飞的杨花榆荚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22.(5分)①原句采用感叹句的形式,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2分)②与上文“是我把西湖从杭州搬到燕园里来了”的自豪情感一致,上下文衔接更和谐;(2分)③改句只是一个普通陈述句式,表达不出强烈的情感。(1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用了“岂不”开头,构成反问句,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反问句还可以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而改句只是一般陈述句,表达不出更深层次的感情来。此反问句放在文中更能表达出对燕园荷花的喜爱、赞美之情。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原句出现了“也哉”这样的文言词语,与前面的“岂不”构成反问句,使句子更雅致,也不失幽默风趣。而整段文字用到了“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风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