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36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知·课标明·要点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3.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4.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1.把握“一个核心”:基层社会的管理。2.掌握“三个重点”: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理解“一个观点”: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演进的结果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1.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汉朝(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定期进行人口调查(2)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隋朝命州县官“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职业可以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概念·拓视野编户齐民它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秦汉县下设乡和里。乡里制度基本为后世所沿袭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①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②演变秦汉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建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保甲制明朝王守仁在南赣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朝a.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b.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易混·曝光台乡里制度与宗族制度的关联乡里组织领袖多半是拥有名望地位或有钱有势者,而宗族族长等权威人物是最有可能成为乡里领袖的。所以,乡里社会权力核心人物往往与当地宗族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乡里组织也由此深受宗族的制约和影响。3.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原因:①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②孟子、墨子等思想的影响。(3)表现社会救济优抚政策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秦汉: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隋唐: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唐朝: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宋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明清: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4)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教材·再开发结合教材“史料阅读”——《礼记·王制》内容节选等,思考:根据史料说明古代国家储备和备荒的必要性。提示: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的进行,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统治。二、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阶段表现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自治,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西欧封建社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2)10-11世纪,城市里的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西方(1)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二战后(1)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2)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3)社区不仅提供各项服务,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1)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2.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1)建立①英国:17世纪初,颁布济贫法。②德国: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③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2)发展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②瑞典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3)评价①实质: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积极作用: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消极影响: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3.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制度(1)建立与发展①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2)作用: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名师·微点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1)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的普遍性福利。(2)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3)福利保障项目完备化。(4)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主题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勾·线索】【探·史料】1.史料解史——户籍制度的内容和特点史料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沿用。——摘编自江立华《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史和特点分析》【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提示:趋势:制度日益周密,对百姓的控制日益严密。特点: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与刑罚,征发徭役、赋税紧密联系;对后世影响深远。2.问题探史——户籍制度的影响史料宋政府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思考】据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提示:提高了佃农的地位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有利于国家稳定;促进了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阐·史论】唯物史观——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1)原因:①农耕文明及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需要。③土地兼并的严重、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④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如唐“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的实行。(2)户籍划分的原则:①籍贯原则:土户与客户之分是部曲庄园经济的表征。②赋役原则:课户与不课户之分是中古田制经济的表征。③身份原则:贵贱等级之别体现了中古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④经济原则:主户与客户之分则是近古社会契约租佃经济的表征。(3)特点:①户籍具有地域性。由于人口与赋役是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的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②户籍具有等级性。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其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其中,特权户种以宋代的官户最为典型,但在宋代以后消失。民籍户种是平民百姓拥有的户籍,是主体户种。③户籍具有世袭性。严格的户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人口生存地域的控制上,而且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识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④户籍具有社会治安职能。在我国历史上,户口的管理也对人口活动行为进行制约,它对封建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宋代以后出现保甲制,赋予了户籍管理一项重要的社会治安功能,从而成为政府加强其统治基础的重要措施。(4)影响①中国古代的封建统治者通过户籍制度,对人口进行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和随意迁徙,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稳定性。②中国古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是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减少了封建割据战争的发生。③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统治者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提高经济收入的保证,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④中国古代的户籍制为本已森严的等级制砌上了厚厚的保护墙,稳固了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各守本分,各司其职”的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古代的社会秩序。主题二古今中外基层治理【勾·线索】【探·史料】1.问题探史——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变史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唐朝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据唐鸣、刘志鹏、赵鲲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提示: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转变;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加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原因:国家统一;封建专制强化;出于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史料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北宋王安石变法【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保甲制度的作用。提示:把住户按照保甲编制起来,既可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史料三明初里甲制还具有独特的社会教化和管理职能。《教民榜文》记载:“民间子弟七八岁或十二三岁者,此时欲心未动,良心未丧,早令讲读三遍《大诰》,诚先入之言为主,使知避凶趋吉,日后皆成贤人君子,为良善之民。”清初,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并与乡约相结合,成为稳定社会的重要方式。【思考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社会基层治理的特点。提示:明朝:明朝里甲制兼具社会管理与社会教化职能。清朝:具有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维护社会治安职能的保甲制合一;基层机构社会管理与乡约教化职能相结合。2.史料解史——西方基层治理史料一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史料二欧洲早期的救济工作发挥了社区的重要作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摘编自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提示:以庄园为核心,安排庄园的生产活动;处理好庄园内部的社会关系;贵族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区治理”的特点。提示:从社会救济入手;将社会福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自上而下推行;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建设政府与社区的合作伙伴关系。【阐·史论】1.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彩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2)成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的推行;文化、教育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2.历史解释——西方社区管理的模式、特点和作用(1)模式①自治型管理模式。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②行政型管理模式。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③混合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2)特点①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②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③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④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⑤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3)作用①有利于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在提供就业、缓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②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培养社区成员民主自治的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社区管理水平。③既节省了政府开支,降低了行政管理费用,又提高了效率。唯物史观——评价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1)皇权与绅权在社会治理中是合作关系,皇权不下县,因为皇权把基层治理全交给受过儒家教育的士绅,士绅具有广泛的治理权,他们为乡里提供公共品,包括修建道路、水利、学校等公共设施,救济鳏寡孤独等,巩固了封建统治,稳定了地方秩序,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2)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3)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消退。(4)鸦片战争以后,在接连不断的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之后,清王朝被迫实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主题三古今中外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障【勾·线索】【探·史料】1.问题探史——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政策史料一宋代中央负责救荒赈灾工作的有转运司、常平司……地方长官都要负责赈济事宜。宋代的赈灾救荒包括检灾和赈济两大步骤,只有通过民户诉灾、检放和抄札之后才能进入赈济程序。……还建立了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慈善福利机构,儿童、残疾人和普通老者也纷纷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宋代还鼓励民间有力之家积极出资,赈济灾荒……以范仲淹为首的士大夫们兴起的义庄也是有益的补充。这种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分解了许多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摘编自杜伟《两宋社会保障探析》【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宋代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特点。提示:政府重视;鼓励民间力量介入,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社会保障的范围比较广;民间自救;救济行为频繁,而且救助体系完善。史料二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旱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提示:清前期:未设立专门救济机构,临时差遣官员救灾;晚期:设立专职救济机构,依赖社会筹资。2.史料解史——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史料现代福利国家是从19世纪逐渐发展起来的,和救济贫困不同,最早见于德国俾斯麦的社会保险体系,北欧国家是从自治、互助福利体系发展起来的,其他国家则从1930年起,如荷兰、澳大利亚、乌拉圭、新西兰等是由政府提供支持发展起来的。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许多国家选择了为人民提供部分或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现代福利国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原因和特点。提示: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吸取经济大萧条的教训和受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社会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无产阶级等劳动人民的斗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特点: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完善;实行福利政策的国家不断增加;政府提供的福利范围逐步扩大。【阐·史论】1.唯物史观——认识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1)内容:中国古代的救济制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天灾人祸之后对百姓进行救济;另一方面是平常时期对鳏寡孤独、老病残疾等群体进行福利救助。(2)思想基础①诸子百家学说。以儒家仁义思想为指导(如孔子的“理想社会”的大同和小康,孟子“仁政”思想),同时兼有墨家的“兼爱”、道家的“小国寡民”顺应自然的见解。②宗教思想。佛教的慈悲为怀、善恶报应思想,道教的劝人积德行善、劝善去恶的观点。(3)主要特点:政府主体,民间辅助。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商会、会馆组织等救济主体和宗族并存,宗教机构、教育机构、专门慈善机构和个人为其补充。(4)不足之处①具有宗教色彩。②各自为政,缺少合作,救济方式相对单一。③缺少制度和法律规范,主要受道德、风俗习惯和民俗的影响。历史解释——现代社会救济救助制度的意义(1)社会救济救助制度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社会救济救助为低收入和无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可以起到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2)社会救济救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实施社会救济救助有助于缩小社会成员在竞争起点上的差距,以便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3)社会救济救助制度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社会救济救助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在现代社会,社会救济救助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有利于减缓社会供求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增长。(4)社会救济救助制度是促进生产的重要条件。社会救济救助可以利用互济来调节收入差别,使多数贫困者保持一定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从而维系了社会的基本消费,稳定了市场需求,起到了刺激生产、活跃社会经济的作用。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及社会作用(1)基本特征: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普遍性社会保险是面对全部社会成员,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所有企业和社会成员都必须参加福利性是指社会保险不以盈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社会公平性它的公平性体现在两方面:①社会保险中不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②在形成保险基金的过程中和在使用的过程中,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接,从而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基本保障性社会保险的目的就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因为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们的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发挥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互济性社会保险通过法律的形式向全社会有交纳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社会保费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并在全社会统一用于济助被保障对象,同时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可以从统一基金中相互调节(2)社会作用保障权利公平社会保障把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会保障,意味着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从而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保障机会公平是指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应被覆盖在社会保障范围内,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维护规则公平指一视同仁,既不能对弱势群体歧视,又不能对特权阶层倾斜。通过社会保障机制,重点保护社会的极端贫困人口调节分配公平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进行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考题视角考情播报(1)2022·山东等级考·T10·法兰西国王支持城市自治运动(2)2022·湖北选择考·T11·雅典村社(3)2022·湖北选择考·T16·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4)2022·湖南选择考·T10·中国健全失业保险制度(5)2020·天津等级考·T3·中国古代乡村自治(6)2020·山东等级考·T4·王安石变法的赈灾方式1.考点分布:(1)本课时的高考题集中在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方面,对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涉及较少(2)主干知识: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西方的基层治理、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2.题型及命题形式:(1)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命题形式:以社会救济、基层治理方式为切入点,考查社会救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的目的、影响等,考查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3.备考策略:(1)复习时,要注意从社会救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的目的、影响等方面入手,适当拓宽(2)关注当今社会救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热点【典题悟法】(2022·湖北选择考·T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减缓老龄化进程C.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D.缩小贫富间差距【命题立意】情境创设以联邦德国调整社会保障政策为切入点,考查社会保障制度核心价值提高证据意识,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学科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关键能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必备知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解题思维】【真题集训】类型聚主干·迁移考(2020·天津等级考·T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在中国古代社会”“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判断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从而形成了文化认同。具体解析如下:选项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判断理由A干扰选项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A错误B正确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C本身错误选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C错误D本身错误选项“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D错误【新题预测】·对接高考评价体系→新情境1.宋代的户籍制度按“常产”(主要是土地)的有无划分为主客户。下表为宋代主客户的数量统计表。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时间主户(户)客户(户)客户占总数的比例(%)景祐元年(1034年)6067583422898241.07庆历二年(1042年)6671392376462636.07皇祐五年(1053年)6937380385532535.72嘉祐六年(1061年)7259581388153134.84元丰元年(1078年)10995133549749833.33元符二年(1099年)13276441643911432.66A.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 B.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C.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 D.土地集中的程度降低【解析】选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自景祐元年至元符二年客户数量占总数比重逐渐降低,说明当时拥有土地的主户逐渐增多,土地集中程度降低,故选D项。材料内容没有反映政府税收的多少,A项排除。客户所占比重减少并不能体现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和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排除B、C两项。·紧跟社会热点→新素材2.《毛诗正义》载:“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汉书礼乐志》载:“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上述材料表明()A.统治者十分重视儒家文化B.风化有助于社会阶层的良性互动C.政府对民众生活非常关心D.风化有助于提高百姓的知识水平【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用礼乐风化来对社会实行教化,实现“上以风化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产业园物业服务与设施维护综合合同4篇
- 严格正规商业秘密保护合同样本版B版
- 2025年度数据中心建设与运维标前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同3篇
- 专属卫生间改造维修项目合同2024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饮用水品牌授权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住宅租赁人身安全免责及应急处理流程合同
- 2025年度养老护理员雇佣劳务合同
- 2025年度池塘水域渔业养殖保险与风险分担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施工安全培训与考核协议
-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 考级代理合同范文大全
- 2024解析:第三章物态变化-讲核心(原卷版)
- DB32T 1590-2010 钢管塑料大棚(单体)通 用技术要求
- 安全行车知识培训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第12讲 语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原卷版)
- 2024年采购员年终总结
- 2024年新疆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查房课件
- 2025届北京巿通州区英语高三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