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让高考议论文拟题符合题意+思辨作文拟题指导——以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为例【前言】在高考阅卷中,评卷老师“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考生作文的标题,因此,标题成了评卷教师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好的标题是得高分的第一步。一、好标题的特点:1.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立意,揭示主旨一针见血,一目了然。标题决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应紧扣话题、有的放矢。2.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让读者一见倾心。激起阅读兴趣。3.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给人广阔的联想空间。4.富有意蕴。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又富有启发性。【学习目标】1.掌握材料作文拟题的基本方法。2.能拟出较有新意的作文题目。【导入】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就是说,题目是一篇文章的前额和眼睛。文章标题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如果作文有一个精彩的标题,无疑会影响到阅卷老师对你作文的整体评价,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作文等级和分数。“自拟题目”是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要求。它是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和直接呈现在卷面上的另一个环节,是阅卷教师的第一眼。【学习过程】一、好题目的作用1.结构作用文章标题犹如人的眼睛,可以让我们一窥人的精神面貌,展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题好文一半”,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给人以深深的启迪。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质量,影响到作文感染力,影响到作文分数。2.心理作用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对于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题目的好与否直接影响阅卷老师评分。3.评分作用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就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好像分数值并不高,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自拟的标题的好坏,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没有标题,隐性失分太大。甚至标题不好,被判作离题,是经常的事。二、作文拟题五原则1.范围小。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用副标题加以限制。2.字数少。字数过多显松散。多用词语或短语,一般不用句子。(一般不超8个字)3.内容精。内容要准确概括材料主旨。4.标题不能等同于材料标题。5.根据文体拟题。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最好用观点或改造观点作为标题。【考点解读】“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的首要问题。这是高考作文评分“基础等级”第一项。“符合”,就是适合、恰当。“题意”,是材料或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古人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就抓住了“神”。“符合题意”意思有二:一是文章确立的中心、选取的材料、切入的角度要符合试题的命题意图。命题意图的核心是作文所要求表现的中心。二是所写文章内容要与文章题目相符。【技巧点拨】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①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②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③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④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再次提示,重点点拨: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真题实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分析】题目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①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②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但不可否认,"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③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否会更严重?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我的题目:《答案易得,问题未减》《虽答案之可AI兮,惟问题方显人之在》《在AI浪潮中,坚守问题意识》《智能答案促便利,思辨求索不可抛》《莫因科技扑灭问题之火》《借科技之力解惑,扬理性之光追问》实战演练1、【2023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于横线处完成相关提问。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句:立意:五字法拟题:修辞法拟题:活用法拟题:2、【2023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于横线处完成相关提问。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句:立意:五字法拟题:修辞法拟题:活用法拟题:3、【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于横线处完成相关提问。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关键词句:立意:五字法拟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