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遗址既有较多的生产工具,如凿、锛、锥、刀、鱼钩之类,又有武器如曲内戈、直内戈和戚之类,更有复杂的礼器如鼎、爵、觥等;同时还有乐器,如铃等。这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A.生产生活方式多样 B.已进入成熟国家阶段C.开始出现农业生产 D.青铜器普遍用于生产2.公元前110年,西汉设立了隶属于大农的机构——平准,大农诸官以各地均输的物品和工官生产的车船、器具为后盾,当京城某种商品过分涨价时,政府就以平价向市场抛售,促使商品物价下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过低,政府就大量买进,促使商品价格回升。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立()A.着眼于提高商人地位 B.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C.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D.促进了私营工商业发展3.《礼记》中曾有“格物”“致知”的记载。汉代经学家郑玄认为,格即“来”,“物”即“事”,“致”或为“至”,“知”是知善恶、凶吉之所终始;“致知”是“格物”的前提,善恶之知制约人的善恶行为和命运。此后,关于“格物致知”的认知和辩论一直持续到宋明乃至近代。由此可知,“格物致知”的思想()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蕴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D.借鉴了佛道的合理因素4.东晋葛洪在其医学著作《抱朴子内篇·至理》中写到:“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他还提出:“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据此可知,这些阐述()A.推动了当时医疗事业的发展 B.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C.首次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 D.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5.钱荒是指金属流通货币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货币危机现象。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第一次钱荒形成于公元785—840年间,持续50余年,钱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货紧缺,钱重物轻,货币购买力直线上升,物价急剧下跌。对这一时期的钱荒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B.唐政府治国理政效能失衡C.根源在于推行两税法 D.导致藩镇割据现象出现6.古代进谏通常是指臣子对君主进行劝告建议的方式,谏官进谏需要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史载,北宋名臣包拯曾三次进谏,最终使仁宗皇帝收回了任命张贵妃堂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成命。据此可知,在宋代()A.君主专制有弱化趋势 B.理学已经成为士大夫们的精神支柱C.选官制度弊端较严重 D.谏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约束皇权7.明清时期,黔县环山余氏族规指出:“每岁正旦,拜谒祖考。团拜已毕,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已定,击鼓九声,令善言子弟而上正言朗诵训戒。”“腊祭,至饮福时,亦行此礼。”这些族规条文()A.扼杀人性以维护专制统治 B.延续了宗法制的传统与规范C.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D.为地方自治提供了重要手段8.近代学者蒋廷黻指出,清朝同光时代的士大夫完全不了解时代的危险及国际关系的运用,他们只知道破坏李鸿章诸人所提倡的自强运动。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B.封建士大夫思想因循守旧C.知识分子极力抵制西学东渐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9.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税收额度变化的曲线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企业所得税占税收额最高 B.关税征收始于改革开放时期C.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税收收入决定国家经济兴衰10.查士丁尼曾在《法学阶梯》一书开篇中指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些主张()A.蕴涵人人平等的理念 B.利于保障平民的权利C.非常重视程序正义性 D.肯定法律的民众意愿11.亚历山大出征时,既是马其顿的国王、希腊联军统帅,又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主。伴随十年征伐,希腊文明也扩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远征()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使印度完全臣服于其统治之下C.建立了托勒密埃及政权 D.推动基督教传播到所征服之地12.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活跃在其中的是大批被称为师傅的技术熟练者,他们立足于日常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地是凭借积累的经验来从事生产,如凯伊、瓦特、史蒂芬孙等。据此可推知,在当时的英国()A.技术革新源于实践经验 B.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C.工厂实践助推技术发明 D.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13.现代板球运动于18世纪在英国逐渐形成,19世纪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现在主要盛行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等国家。据此推知,板球运动的传播()A.促进了世界文化双向交流 B.与英国政府积极推广有关C.折射出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 D.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14.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路径模式可以分为以英国、荷兰为代表的先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以及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下列与日本城市化模式特点相类似的国家是()A.法国 B.中国 C.印度 D.德国15.二战后到20世纪末,英国有200多万穆斯林移民,法国有400多万穆斯林移民。荷兰总人口虽然只有1800万,但有将近100万外来移民,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和前殖民地。这些现象可以印证()A.发达国家的主要族群来自穆斯林移民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人口迁移流动C.前殖民地的移民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 D.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16.2024年5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发起人朱民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我们可以一起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而且我们必须有坚强的决心来重建未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因为()A.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迫在眉睫 B.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后继乏力C.维护美元世界主导地位利多弊少 D.改革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势所必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13世纪,中国社会沿着两条主线、三大板块发展。两条主线为从唐到宋的演变和从唐到辽、夏、金的演变。三大板块为辽一金、宋、夏。以辽金更替为界,三大板块又表现为前、后三国鼎立。两条主线、三大板块不约而同地走在近世化(即一种以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作为基础精神的文化现象,它位于中世纪和近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形态)道路上。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摘编自廖寅《10~13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度分析》材料二:1902年,康有为深情表白:“以我之愚,窃爱大中国,爱一统,若其为印度焉,分为众小以待灭,此则我之愚,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摘编自何志虎《康有为的“大中国观”与革命派放弃“驱除鞑虏”口号》材料三:国家认同是指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的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家认同不仅未遭削弱,反而日显重要,因为国家仍是国际生活的基本单元,人们仍惯于用民族国家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认同尤显重要,对于我国统一安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摘编自张汉林《国家认同:历史教育的基本诉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内涵,并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历程,说明“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大中国观”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国家认同尤显重要”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文官应该是知识广博,才能非凡,具有多方面修养的通才。在当代英国,高级文官通过竞争考试从大学毕业生中录用,特别是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来自于文学和古典文学的毕业生尤其是牛津和剑桥大学的男性毕业生”。英国政治在决策过程中,也总是比较重视高级行政文官的意见与建议,而往往忽视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信息。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就明确指出:“文官考试必须带有专业与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美国,多数情况下,高级文官被录用是以他们的特殊技能为基础的。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有较多限制,他们被要求严格保持政治中立,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与英国相比,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与政治参与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的范围不仅扩展到立法权和司法权以及整个政府的政治层面,而且甚至延伸到广大的社会层面。因此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两国的文官制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划时代的事件,自此中国社会开始步入近代。在中西两大文明的交冲对撞之下,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发生嬗变,其中的某些部分出现了变异和式微,中华文明中更多地容纳吸取了其他文明体系,特别是西方文明体系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另一方面,中华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仍然在生生不息地固守着、传承着,中华文明仍然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其间,中华文明在变法图强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了转型,从古代文明迈向近代文明。——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亳州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掘,二里头文化遗址既有较多的生产工具,如凿、锛、锥、刀、鱼钩之类,又有武器如曲内戈、直内戈和戚之类,更有复杂的礼器如鼎、爵、觥等;同时还有乐器,如铃等。这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A.生产生活方式多样 B.已进入成熟国家阶段C.开始出现农业生产 D.青铜器普遍用于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二里头文化时期生产工具类型多样,还有武器、乐器等,这说明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多样性,A项正确;二里头文化时期,我国还没有进入成熟国家发展阶段,排除B项;约一万年前,原始农业就已经出现,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当时虽然出现青铜农具,但并未普遍用于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110年,西汉设立了隶属于大农的机构——平准,大农诸官以各地均输的物品和工官生产的车船、器具为后盾,当京城某种商品过分涨价时,政府就以平价向市场抛售,促使商品物价下降,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过低,政府就大量买进,促使商品价格回升。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立()A.着眼于提高商人地位 B.体现了以农为本思想C.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 D.促进了私营工商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准机构的设立以及诸措施的实行,这有利于平抑物价和稳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也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该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大商人囤积居奇垄断市场的行为,并没有提高商人地位,排除A项;该机构的设立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材料内容与以农为本无关,排除B项;该机构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并不能促进私营工商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3.《礼记》中曾有“格物”“致知”的记载。汉代经学家郑玄认为,格即“来”,“物”即“事”,“致”或为“至”,“知”是知善恶、凶吉之所终始;“致知”是“格物”的前提,善恶之知制约人的善恶行为和命运。此后,关于“格物致知”的认知和辩论一直持续到宋明乃至近代。由此可知,“格物致知”的思想()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蕴含了重要的科学价值 D.借鉴了佛道的合理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礼记》中曾有‘格物’致知’的记载”和汉代经学家郑玄的认识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信息,可看出“格物致知”的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A项正确;“格物致知”思想没有背离传统儒家思想,是对儒学的继承,排除B项;“格物致知”思想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排除C项;材料没有显示出“格物致知”思想借鉴佛道思想的合理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4.东晋葛洪在其医学著作《抱朴子内篇·至理》中写到:“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他还提出:“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恶。”据此可知,这些阐述()A.推动了当时医疗事业的发展 B.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C.首次提出了辩证施治的原则 D.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晋时期(中国)。由材料可知,葛洪以辩证方式说明“气”是构成人体和人体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这是他继承先秦道家关于“气”的辩证思想观点,并用之于阐释生命现象的结果,B项正确;A项结论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首次提出辩证施治的原则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排除C项。《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排除D项。故选B项。5.钱荒是指金属流通货币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货币危机现象。在我国货币流通史上,第一次钱荒形成于公元785—840年间,持续50余年,钱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货紧缺,钱重物轻,货币购买力直线上升,物价急剧下跌。对这一时期的钱荒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B.唐政府治国理政效能失衡C.根源在于推行两税法 D.导致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85—840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这种钱荒现象的出现,与两税法的“以钱计税”方式虽有很大关联,但唐政府对此并未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并放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结果导致社会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到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基本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唐朝走向衰落,这表明唐朝中后期的治国理政效能严重失衡,B项正确;根据题干中时间“公元785——840年间”可推断出是唐代中后期,再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唐朝出现的这种钱荒现象,虽与两税法的推行有一定关系,但不能说根源在于两税法,排除C项;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始于安史之乱后,排除D项。故选B项。6.古代进谏通常是指臣子对君主进行劝告建议的方式,谏官进谏需要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史载,北宋名臣包拯曾三次进谏,最终使仁宗皇帝收回了任命张贵妃堂叔张尧佐为宣徽使的成命。据此可知,在宋代()A.君主专制有弱化趋势 B.理学已经成为士大夫们精神支柱C.选官制度弊端较严重 D.谏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约束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包拯三次进谏,迫使皇帝收回成命,说明谏官制度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权,D项正确;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强化,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理学已成为士大夫们的精神支柱,理学成为精神支柱在南宋之后,包拯是北宋人物,排除B项;材料强调谏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约束皇权,材料不涉及到选官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7.明清时期,黔县环山余氏族规指出:“每岁正旦,拜谒祖考。团拜已毕,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已定,击鼓九声,令善言子弟而上正言朗诵训戒。”“腊祭,至饮福时,亦行此礼。”这些族规条文()A.扼杀人性以维护专制统治 B.延续了宗法制的传统与规范C.反映出明清商品经济发展 D.为地方自治提供了重要手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拜谒祖考”“令善言子弟而上正言朗诵训戒”“亦行此礼”等信息可以得出,黔县环山余氏宗族重视祭天法祖,这是古代宗法制的遗存,B项正确;这些族规条文涉及祭祀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没有体现扼杀人性,排除A项;这些族规条文适应了宗族管理的需要,材料内容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等内容,C项无法体现,排除C项;这些族规条文延续了宗法制的传统与规范,D项中的“地方自治”说法错误,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8.近代学者蒋廷黻指出,清朝同光时代的士大夫完全不了解时代的危险及国际关系的运用,他们只知道破坏李鸿章诸人所提倡的自强运动。这一观点意在说明()A.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B.封建士大夫思想因循守旧C.知识分子极力抵制西学东渐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同光时代”从1862年到1908年,虽然李鸿章诸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地主阶级中的顽固派固守“夜郎自大”的心理且与时代发展趋势格格不入,这表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与曲折,D项正确;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时间不符,排除A项;李鸿章诸人也是封建士大夫中的一部分,但他们却主张向西方学习,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中部分知识分子为封建士大夫,但同时代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却主张西学,C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部分税收额度变化的曲线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A.企业所得税占税收额最高 B.关税征收始于改革开放时期C.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税收收入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据材料可知,个人所得税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伴随经济发展,民众收入提升,这也折射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项正确;材料所示为我国部分税收额度的变化,没法证明企业所得税占税收额最高,排除A项;中国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排除B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决定税收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查士丁尼曾在《法学阶梯》一书开篇中指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学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这些主张()A.蕴涵人人平等的理念 B.利于保障平民的权利C.非常重视程序正义性 D.肯定法律的民众意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根据材料中罗马法的“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等信息可知,罗马法有关公平正义的观念有利于保障平民的权利,B项正确;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奴隶不在被保护的范围,排除A项;这些主张利于保障平民的权利,“程序正义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并不是服从民众的意愿,排除D项。故选B项。11.亚历山大出征时,既是马其顿国王、希腊联军统帅,又是巴尔干半岛的小霸主。伴随十年征伐,希腊文明也扩展到了印度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据此可知,亚历山大的远征()A.开启了“希腊化时代” B.使印度完全臣服于其统治之下C.建立了托勒密埃及政权 D.推动基督教传播到所征服之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由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所到之处,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并积极传播希腊文化,从而开启了“希腊化时代”,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进入印度,但未占领全境即返回,排除B项;托勒密埃及政权的建立发生在亚历山大去世以后帝国分裂的结果,排除C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12.在近代早期,英国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工场手工业,活跃在其中的是大批被称为师傅的技术熟练者,他们立足于日常所从事的工作,更多地是凭借积累的经验来从事生产,如凯伊、瓦特、史蒂芬孙等。据此可推知,在当时的英国()A.技术革新源于实践经验 B.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C.工厂实践助推技术发明 D.工业革命促进技术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那些被称为“师傅”的技术熟练者,利用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促进了英国工业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技术工人的经验积累推动了技术革新,未涉及科学理论的作用,材料没有显示出B项结论,排除B项;工厂制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兴起后,排除C项;材料强调在当时的英国技术革新源于实践经验,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现代板球运动于18世纪在英国逐渐形成,19世纪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现在主要盛行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等国家。据此推知,板球运动的传播()A.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双向交流 B.与英国政府积极推广有关C.折射出英国殖民扩张的历史 D.是工业化时代的必然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从材料中可知,板球运动现在主要盛行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以及尼泊尔等国,这些地区(除英国外)在历史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故板球运动的传播与英国殖民扩张息息相关,C项正确;A项中双向交流中“双向”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显示出板球运动的盛行与英国政府有关,排除B项;D项虽然和材料时间吻合,但材料本身无法体现板球运动的传播是工业化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14.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路径模式可以分为以英国、荷兰为代表的先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以及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下列与日本城市化模式特点相类似的国家是()A.法国 B.中国 C.印度 D.德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以英国为代表的先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其早发性决定了在城市化过程中基本上没有面临国际社会的压力,有充足的时间逐步解决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外,政府对城市化干预较少,基本上是依靠社会、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以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城市化模式,在开始其城市化时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其国内是一个分散的、缺乏整合的国家;同时日本的城市化面临着紧迫的时间压力,由此决定了日本城市化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的;以巴西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这种模式深受殖民地时期遗留因素的影响,同时政府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的主导性也较弱,并在发展中出现了过度城市化,表现为一些大都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城市病。德国在国家统一后,在政府主导下逐渐实现城市化,因此,德国属于日本路径模式,D项正确;法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英国大体类似,法国属于英国城市化路径模式,排除A项;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受殖民因素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属于巴西城市化路径模式,排除BC项。故选D项。15.二战后到20世纪末,英国有200多万穆斯林移民,法国有400多万穆斯林移民。荷兰总人口虽然只有1800万,但有将近100万外来移民,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和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地和前殖民地。这些现象可以印证()A.发达国家的主要族群来自穆斯林移民 B.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人口迁移流动C.前殖民地的移民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 D.经济全球化加剧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到20世纪末(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对世界各区域的人口迁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穆斯林移民占英国、法国的人口比重,且英、法两国不能代表所有的发达国家,排除A项;材料中前往荷兰的移民许多来自前殖民地,这只是强调移民的来源,并无关于移民待遇的描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前往发达国家的移民是普通劳动力还是技术精英,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6.2024年5月,“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发起人朱民表示:“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我们可以一起推动全球的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而且我们必须有坚强的决心来重建未来‘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是因为()A.推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迫在眉睫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后继乏力C.维护美元世界主导地位利多弊少 D.改革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势所必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由材料可推知,重构国际货币新体系,推动全球经济的未来增长已成当前全球各国极为紧迫的任务,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且不能说后继乏力,排除B项;C项与材料本意无关,排除C项;材料是说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并非仅仅指向国际金融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0~13世纪,中国社会沿着两条主线、三大板块发展。两条主线为从唐到宋的演变和从唐到辽、夏、金的演变。三大板块为辽一金、宋、夏。以辽金更替为界,三大板块又表现为前、后三国鼎立。两条主线、三大板块不约而同地走在近世化(即一种以世俗性、合理性、平民性作为基础精神的文化现象,它位于中世纪和近代工业文明之间的过渡形态)道路上。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摘编自廖寅《10~13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深度分析》材料二:1902年,康有为深情表白:“以我之愚,窃爱大中国,爱一统,若其为印度焉,分为众小以待灭,此则我之愚,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摘编自何志虎《康有为的“大中国观”与革命派放弃“驱除鞑虏”口号》材料三:国家认同是指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哪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的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家认同不仅未遭削弱,反而日显重要,因为国家仍是国际生活的基本单元,人们仍惯于用民族国家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认同尤显重要,对于我国统一安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摘编自张汉林《国家认同:历史教育的基本诉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内涵,并结合中国历史发展历程,说明“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的史实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大中国观”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国家认同尤显重要”的认识。【答案】(1)“近世元素”内涵:辽宋夏金时期民族间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辽宋夏金政权的制度变革;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增强。(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史实依据:元明清时期长期处于高度的国家统一。(2)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剧;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日益觉醒;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依然盛行。(其它言之有理亦可)(3)认识:全球化大潮使国家认同受到一定冲击;加强国家认同,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加强国家认同,有助于更好应对国际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任答2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0~13世纪中国。“近世元素”内涵:根据材料“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辽宋夏金时期民族间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辽宋夏金政权的制度变革;辽宋夏金时期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感增强等方面分析。史实依据:根据材料“三大板块虽然各自独立,但近世诸元素的合力造就了各自社会的深度统一。三大板块趋同的近世元素、深度的社会统一决定了中国社会必然走向‘大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长期处于高度的国家统一。【小问2详解】时代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0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剧;根据材料“以我之愚,窃爱大中国,爱一统,若其为印度焉,分为众小以待灭,此则我之愚,所不敢知不敢从也”“他以‘大中国观’反对喧嚣一时的狭隘民族主义,导发了一场思想大论战。通过论战,革命派接受了‘大中国观’,清算了‘民族复仇’‘满汉分治’‘特法治满’等错误主张,放弃了有严重负作用的‘驱除鞑虏’口号,形成了巩固中国统一、体现民族平等的“五族共和”方针”可知,近代中国民族意识日益觉醒;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依然盛行。【小问3详解】认识: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国家认同不仅未遭削弱,反而日显重要,因为国家仍是国际生活的基本单元,人们仍惯于用民族国家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认同尤显重要,对于我国统一安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全球化大潮使国家认同受到一定冲击;加强国家认同,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加强国家认同,有助于更好应对国际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国家认同是实现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保证等方面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文官应该是知识广博,才能非凡,具有多方面修养的通才。在当代英国,高级文官通过竞争考试从大学毕业生中录用,特别是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来自于文学和古典文学的毕业生尤其是牛津和剑桥大学的男性毕业生”。英国政治在决策过程中,也总是比较重视高级行政文官的意见与建议,而往往忽视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信息。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就明确指出:“文官考试必须带有专业与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美国,多数情况下,高级文官被录用是以他们的特殊技能为基础的。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有较多限制,他们被要求严格保持政治中立,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与英国相比,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与政治参与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的范围不仅扩展到立法权和司法权以及整个政府的政治层面,而且甚至延伸到广大的社会层面。因此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美国,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摘编自石庆环《英美文官制度的模式差异及其历史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文官制度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两国的文官制度。【答案】(1)主要差异:英国文官重视通才,美国重视专业性和实用性,强调专才;英国限制甚至禁止文官参与政治活动,强调文官政治中立,美国文官可广泛参与政治活动。(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原因: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并实行责任内阁制,而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具有长期的官僚政治传统,而美国历史短暂,受官僚政治影响较小;英国的传统文化悠久,而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具有独特的多元移民文化。(其它言之有理亦可)(2)简要评价:文官制度作为英美行政管理制度组成部分,规范了英美两国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保障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还有文官人数的膨胀,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并影响行政效率。(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美)。第一小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文官应该是知识广博,才能非凡,具有多方面修养通才”“美国从1883年确立文官制度的《彭德尔顿法》开始,就明确指出:‘文官考试必须带有专业与实用性’的特点。因此,在美国,多数情况下,高级文官被录用是以他们的特殊技能为基础的”可知,英国文官重视通才,美国重视专业性和实用性,强调专才;根据材料“英国对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有较多限制,他们被要求严格保持政治中立,禁止文官参加政治活动。与英国相比,美国对文官政治‘中立’与政治参与的限制相对较小。事实上,美国文官特别是高级文官参与政治和政治活动的范围不仅扩展到立法权和司法权以及整个政府的政治层面,而且甚至延伸到广大的社会层面”可知,英国限制甚至禁止文官参与政治活动,强调文官政治中立,美国文官可广泛参与政治活动。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政治制度、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方面分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