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_第1页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_第2页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_第3页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_第4页
实验14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中考物理必考实验专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14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原卷版)

命题解读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课标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之一。同时也是力学实验中出现概率较大的

实验,通过对此实验的考查,让学生知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同时也是对实验方法、实验猜想、实

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的考查,通过探究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考查考生对此实验认识程度。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较大,所占分值一般在3-7分之间。题型大都是

实验探究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该实验应着重从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微型压强计的使用和实验

现象,得出的结论等方面入手,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实验探究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

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

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规律和和方法。所以学生只要抓住方法、应用得

当,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实验梳理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实验原理】根据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实验过程】根据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I.根据如图甲所示,按照组装u形管压强计

2.将水倒入烧杯,如图乙,控制探头在水下深度不变,调节旋钮改变探头的朝向,观察并测出U形管

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3.如图乙、丙,控制橡皮膜的朝向不变,改变探头浸入水中的深度,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

差,将数据填入下表;

4.如图丙、丁,控制探头在水和盐水下的深度相同,观察并测出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将数据填入

下表;

【实验表格】

实验内容液体物质探头浸入水下深度橡皮膜朝向U形管两端液面高度差(cm)

相同(5cm)向下

a水相同(5cm)向前

相同(5cm)向上

不同(3cm)向下

b水不同(5cm)向下

不同(7cm)向下

水相同(5cm)向下

c盐水相同(5cm)向下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同种液体在同深度的各

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

液体的压强越大。

考向点拨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常考问题:

I.U形管压强计的作用:通过U形管内两管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有流动性;

3.实验前的两个操作:(1)先检查U型管左右两边的液面是否相平;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型管中液面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明

显,则气密性良好);

4.两种实验方法:

①控制变量法:(1)控制探头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压强计探头的方向;(2)控制液体的

密度、探头的方向相同,改变探头的深度;(3)控制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方向相同,改变液体的密度;

②转换法: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无法直接测量,实验中我们是用压强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来判断液体

内部压强的大小;

5.实验时发现U型管内高度差没变化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答:气密性不好,拆下来重新安装;

6.使用的U型管是不是连通器:不是;

7.此实验U型管内液体为什么要染成红色?答:使实验效果明显,便于观察;

8.实验需要多次进行,目的是:总结普通规律;

9.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内部存在着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在同一液体内部,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④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题组训练

A组(中考真题感知)

1.(2023•齐齐哈尔)小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图1装置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它的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

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___________;

(2)根据图2、图3所示现象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的关系。根据研究得出的

结论,拦河坝应设计成(选填“下宽上窄”或“下窄上宽”)的形状;

(3)如图3、图4所示,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

变化,得出结论:;

(4)为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小彬接着将浓盐水缓慢倒入图3所示容器的水

中(液体未溢出、探头位置不变),静置待均匀混合后,观察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发生了变化,得出液

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小彬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是(选填“正确”或“错

误”)的,判断的依据是:;

(5)通过学习,小彬利用掌握的液体压强知识测量实验所用盐水的密度,过程如下:

①向如图5所示容器中的左侧倒入适量的水,橡皮膜向右凸起;

②再向容器中的右侧缓慢倒入盐水,直至橡皮膜;

③测得水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友;

测得盐水液面到橡皮膜中心的深度为为;

④可推导出该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夕盐水=(用九、为、夕水表示)。

2.(2023•牡丹江)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将压强计探头分别放入水和盐水中,改

变探头朝向和浸入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并记录,如表所示。

U形管液面高度差/cm

次数探头朝向探头浸入深度/cm

■;卜士卜7卜

①H55一

②下55一

芹55一

®右55一

下109一

下2017一

⑦下5一6

下10一11

下20一20

(1)分析①②③④次实验表明,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2)分析②⑤⑥或⑦⑧⑨次实验表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增加而增大;

(3)分析两次实验表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有关;

(4)实验中通过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来反映;

(5)下潜深度是潜水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制造深海潜水器多采用钛合金材料,就是利用材料

的性质。

3.(2023•黄冈、孝感)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使用压强计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指轻压探头橡皮膜,观察U形管的;

(2)小明把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一定深度,把探头分别朝侧面、朝下、朝上(如图A、B、C),发

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保持不变,说明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的压强都相等;

(3)小明根据图D和E实验得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

问题:;

(4)压强计通过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高度差大小,反映探头薄膜所受压强大小,应用了转换法。

量筒、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等测量工具的设计原理也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是=在使用压强计时,

待探究液体与U形管中液体的密度差越(选填“大”或“小”),实验现象越明显。

4.(2023•恩施州)如图,利用微小压强计,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手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是因为橡皮管内的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2)将压强计的探头浸入水中,观察到现象如图乙、丙、丁所示,这是比较同一液体内相同深度

的压强大小,实验结论是同一液体内:

5.(2023•衡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亮同学取四只瓶嘴大小相同的塑

料瓶去底(其中B、C、D三个粗细相同),在瓶嘴上扎橡皮膜,将其倒置,如图所示向A、B、C瓶中装入

水,D瓶中装入盐水。

ABCDEF

(1)瓶嘴下方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可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此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

量法”或“转换法”);

(2)根据A、B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___________(选填

“有关”或“无关”);

(3)根据B、C两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不同,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有关;

(4)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通过比较两个瓶子橡皮膜鼓起的程度,得

出的结论是: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实验后,该同学自制如图E装置继续探究,已知隔板在容器的中央。他向隔板左侧倒水,发现

橡皮膜向右侧凸起,这说明液体对容器有压强(选填“底部”或“侧壁”)。他再向隔板右

侧倒入另一种液体,当加到一定程度时,橡皮膜恢复原状,如图F所示,则此液体密度(选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6.(2023•岳阳)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2)甲乙两图中,(选填“甲”或“乙”)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大,这是因

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3)丙图中,A,B、C三点受到液体压强最大的是点。

7.(2023•苏州)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1)压强计通过〃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使用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

皮膜,发现两侧液面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向〃形管中注入一些水

B.将〃形管中水倒出一些

C.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2)小明在图甲中,保持金属盒深度不变,改变橡皮膜朝向,目的是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

_________是否有关;

(3)小明还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有关。他在图甲基础上,继续将金属盒下移一段距离,

发现压强变大。若接下来又进行了图乙所示实验,再与图甲比较,(能/不能)得出液体压强与

液体密度有关的初步结论。

8.(2023•南京)用图示装置体验并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盐水〉夕水〉夕酒精)

(1)如图(a)所示,向玻璃管内加水,可以看到橡皮膜,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向的压强;

(2)图(b)中压强计显示的是水中cm深处的压强;

(3)比较图______(填字母)的实验现象可得结论:

9.(2023•赤峰)小亮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猜想:液体内部某点的压强跟该点到容器底的距离有

关。为此,他利用液体压强计、水、烧杯等相同的两套器材进行对比验证,实验情况如图所示。

(1)小亮向小明介绍自己的实验推理过程:在甲、乙两烧杯中,46两点到烧杯底部的距离是不同

的;通过观察压强计U型管两侧,判断出"PB;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某点压强

与该点到容器底部距离有关;

(2)小明反驳说:你在实验中没有控制相同,所以你的结论是错误的。在你的实验基础上,

(选填序号),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把甲杯中的探头上移5cm或把乙杯中的探头下移5cm

B.从甲杯中抽出5cm深的水或向乙杯中加入5cm深的水

10.(2023•东营)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探头的朝

序号容器液体种类探头在液体中深度/cm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cm

1水向下43.9

2水向右43.9

3水向上43.9

4水向左43.9

5水向下87.8

6水向下1211.7

7浓盐水向下88.6

(1)组装好压强计,将探头放入液体之前,发现压强计〃形管两侧液面已存在高度差,接下来的操

作是。

A从管中倒出适量液体B.取下软管重新组装

(2)调试好压强计后开始实验,把探头放进液体中,进行不同操作,记录的相关数据如上表所示:

a.比较第1、2、3、4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b.比较第1、5、6组数据,可得出结论:;

c.比较第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有同学提出,如果不使用压强计,选用一个较深的容器,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边缘密封好,

在隔板下部开一个圆孔并用薄橡皮膜密封,也可探究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请利用此装置设计

实验,写出实验步骤并完成分析与论证。

【实验器材】:自制的带隔板容器(如上图)、水、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分析与论证】:—

11.(2023•凉山州)物理课上,同学们利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1)实验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中的液面升降灵活,说明该装置____________(选填“漏

气”或“不漏气”);

(2)通过比较两图,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D、E两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4)通过比较A、B、C三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在相同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5)某次实验时,小王同学将探头放入水下,U形管两侧水面高度差为10cm,此时U形管内外的气

压差为Pao

12.(2023•眉山)同学们利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T-三

(1)如图甲所示,从结构上来看,U型管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在选择

U型管压强计时,探头上橡皮膜应该用(选填“薄”或“厚”)一些的较好;

(2)把U型管压强计的探头放在液体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表示探头处液体压强

的大小,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3)通过图乙、图丙所示的两次实验得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通过图乙、图丁所示的两次实验得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拦河大坝要

做成(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

(4)小张同学在图丁所示的实验中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浓盐水,他发现U型管

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了,于是得出“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不可靠

的,原因是o

13.(2023•甘孜州)小何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甲乙丙丁

(1)该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2)实验前,若压强计两侧液面已有高度差,他首先应该(填字母);

A.拆除软管,待液面稳定后重新安装

B.直接从U形管右侧中倒出适量液体

C.往U形管右侧中加入密度更大的液体

(3)小何同学利用调试好的压强计进行实验,比较图乙、丙可得到: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4)比较图丙和图___________还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14.(2023•重庆B)小莉在“悟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

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激起了她探究液体压强的浓厚兴趣。

金属支架

橡皮管橡皮管

■V

探_

局度差-不昌-高度差

_

A_

AA*昌__A/ZB

_

冒L

!

水探头D

朝下的橡皮膜

U形管AU形管B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莉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

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如图甲,小莉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如下表:高度差

序号液体种类探头C深度/zc/cm高度差/格探头D深度加/cm高度差A/%/格

1水36510

2水48612

3硫酸铜溶液39515

4硫酸铜溶液412618

①分析表中(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压强越大;

③根据表中数据,小莉估算出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g/cm3;

(3)①小莉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她将浮筒漂

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浮筒竖直浸没水中后,仔

细观察其表面橡皮膜形变更明显,从而分析出_____产生的原因;

(4)让浮筒浸没后继续下降,浮筒受到的浮力将o

15.(2023•重庆A)小婷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U形管接头处加装了一个“三

通接头”,如图甲所示。

(1)U形管与探头连接时,阀门K应处于(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以确保U形

管内的水面相平;组装完成后,轻压探头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内液面有明显的高度差并保持稳定,

说明装置__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比较图乙与两图,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图丙与丁两图,还可

初步得出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若需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将图戊中的探头向移动适当的

距离;移动探头后,观察到U形管水面高度差为AA,此时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P盐,小婷取出探头放回

水中,当U形管水面高度差再次为题时,测出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0.2m,贝|。盐=Pa;

(4)小婷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

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U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U形

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3•北京)小京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

(1)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反映;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

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B组(限时针对训练)

(1)图A所示压强计在使用前,需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相平,还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中

是通过_____显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某同学实验的情形如图B、C、D所示:比较图B和图C可以探究的问题是o保持探头在

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C、D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3)由E、F两图进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的重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选填“有关”

或“无关”)

(4)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使用不同的压强计,U形管两侧水面的

高度差不完全相同。你认为可能与有关。

2.小沈同学利用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将所测得的部分数据填入表格:

实验序号深度(厘米)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厘米)

13朝上2.6

26朝上5.4

39朝上8.2

49朝下8.0

59朝左8.2

69朝右8.2

(1)如图所示,这种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叫;使用前应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方法是用

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体能灵活升降,则说明装置_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

漏气”);如果将橡皮膜浸入液体中,观察到U形管左右液面存在_________,即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2)分析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可以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3)分析实验序号的数据,可以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

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即液体压强与方向无关,并且可以判断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

为;

(4)如果换用酒精来做实验,在深度为9厘米时,U形管左右液面高度差_________8.2厘米(选填

“>"、"="或,由此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已知。水酒精)

3.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甲,这可以通过(填

字母)的方法进行调节,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水面相平;

A.将右侧支管中高出的水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来反映,将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

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选填“内凹”或“外凸”);

(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有关;

(4)比较两图,可以得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

(5)在乙图中,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为5cm,则橡皮管内气体的压强与大气压强之差为

33>

Pao(p水=1.0x\03kg]Tr^,p盐水=1.1x10kg/m)

4.如图所示,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fi

nwnw

nn

nn

inin

甲乙

(1)该装置是通过来反映液体压强大小的,这种研究方法叫法;

(2)由图乙可知,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

(3)调整好之后,分别进行了图丙、图丁和图戊实验,由丙和丁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

,压强越大;由丁和戊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深度,,压强越大。

5.小明利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如图所示。

(1)压强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2)实验前,检查实验装置时发现:按压探头的橡皮膜,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变化("明

显”或“不明显”),则这套实验装置漏气;

(3)将压强计的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探头的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会(选填“内凹”

或“外凸”);

(4)比较A、B、D三次实验,改变探头的方向,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5)比较两次实验探究,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6)若发现,当探头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对比不明显,小明做了一

些成进,下面操作不能使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对比更明显的是。

A.烧杯中换密度更大的液体

B.U形管中换用密度更小的液体

C.将U形管换成更细的

6.小明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U形管两侧

液面变化灵活,压强计不漏气。

(1)实验中液体压强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体来表示的;

(2)接着进行系列实验(如上图所示),通过比较二个图,可以得出结论:同种液体的

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通过比较C、D两个图,可探究液体压强与的关系;

7.如图所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在图戊中容器里装有盐水,其余图中均是水)

(1)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大小。

(2)比较图甲和图乙,可以得到:同一种液体里,深度越深压强越。

(3)比较__________三个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比较图丁和图戊,可以得到:在不同种液体里,深度相同,密度大的其压强o

8.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实验的情形如下图所示,a、b、c三幅图中烧

杯内的液面相平。(酒精的密度为0.gXlO—g/mb

(1)实验前,应保证U形管中两侧液面

(2)将探头放入液体中(如图甲),通过观察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

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是—o

(3)通过分析比较b、C实验现象,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是否跟—有关。

(4)某同学发现在步骤a中,将探头放入酒精后,U形管中的左侧红墨水液面下降了3cm,则此时探

头在酒精中的深度约为cm(红墨水的密度近似于水的密度)。

9.小陈同学利用U形管压强计来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压强计上的U形管(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使用时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来

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