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玉山一中2025届高三下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德性是人的本性,……(但)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下列主张与上述看法基本一致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2.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A.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水陆交通比较发达C.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现实主义诗歌盛行3.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4.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5.古罗马时期,当事人定立“不索债简约”以后,若债权人反悔并要求债务人给付,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和解协议”。罗马法中的“和解”()A.表现了私法的灵活性 B.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C.实现了人与人的平等 D.成为现代债权法的依据6.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三线建设”实施的国际背景是A.朝鲜战争爆发,威胁沿海安全 B.增强战略纵深,提高备战能力C.调整工业布局,提升经济实力 D.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局势紧张7.《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实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8.秦汉时期,君臣之间沟通,除了正式的朝堂召见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请间言事”,即吏民请求于皇帝朝堂召见外的空闲时间,在更隐秘、私人化的场所进行君臣沟通与政事谋议。这一做法A.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B.表明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提高了政务的执行效率 D.反映了君主与外朝矛盾9.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由此可见A.启蒙运动强调对社会权利的追求B.天赋人权的思想由来已久C.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开始出现D.自由是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10.古巴导弹危机后,苏联集中力量发展战略核武器,全面增强军事实力。从战略核导弹的数量对比看,1969年美苏双方己成平手,到1978年苏联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导弹数都超过了美国,常规武器方面苏联原本就拥有数量优势,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呈现A.相互平衡 B.相互进攻 C.美攻苏守 D.苏攻美守11.“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以上是欧洲哪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因素A.资本原始积累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资本全球扩张12.2009年6月11日美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计划在今后100天内创造或挽救60万个就业岗位,将是7870亿美元刺激方案实施头100天所创工作机会的四倍。罗斯福新政时期相似的措施包括()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C.“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D.保障工人的经济政治权利13.《尚书·洪范》载有“帝赐大禹九畴”等内容。汉代学者通常将“帝”视为天帝,将此解释为“天帝赐天命于禹”:宋儒则认为“帝”就是“帝尧”(即“尧”),将此解释为“尧禅王位于禹”的儒家道统典故。这一变化反映出宋儒A.着力构建君主重德文化 B.更加注重张扬历史传统C.特别重视皇权合法传承 D.力图揭示历史本来面目14.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梭伦改革发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 B.当时雅典处于“古典时代”C.梭伦改革兼顾贵族与平民的利益 D.雅典民主政治由此最终确立15.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一些超大企业在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的同时,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由此可以说明垄断组织A.推动了现代管理学的诞生 B.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使企业生产的计划性增强 D.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弊端16.周代在王位和诸侯国国君继承对象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嫡出,若没有嫡出之子,再考虑庶出;在坚持“立嫡”原则的同时,还要坚持以年龄排序的原则,由长及幼,不能错乱。这说明周代A.儒家“尊老敬长”的礼制成为政治准绳B.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前提与基础C.官僚政治的巩固须借助嫡长子继承制D.注重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17.下面分别是1867~1869年和1894~1915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比例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国进口商品结构趋于合理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增强D.鸦片贸易利润逐年降低18.从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短短5年里我国密集召开高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全国会议,会议文件大都转化为教育政策。这表明新中国A.重视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 B.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C.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19.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举家从北平搬到上海,他编了《抗金兵》、《生死恨》等剧,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唱词中“山河万里几多愁-金酋铁骑豺狼寇”成为梅派名段。梅兰芳这些活动旨在A.推动“梅派”艺术的新发展 B.充分发挥京剧的休闲娱乐功能C.借助传统艺术宣传民族救亡 D.推动京剧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20.在谈及中国古代打官司问题时,有人问:“秦朝地方百姓如果需要打官司,按照秦朝官吏的职责,他们应当首先去找谁?”对此你认为应该首先找的是A.啬夫 B.县令 C.郡守 D.廷尉21.对于被迫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帝的态度是,不必严格遵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主张办理中外事宜要“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发生这种变化说明A.清朝的军事力量增强 B.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C.卖国立场越来越严重 D.外交政策逐步接轨国际规则22.史学界普遍认可军机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对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下表最能说明设立时间认可的历史依据不认可的主要理由1726年为了用兵西北,设立“军需房”,参赞军务。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1729年正式更名“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只有兼职官员,皇帝随时召唤,在皇宫内设值房。1732年全称“办理军机处”直至清亡;专设军机大臣、章京等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军机处名称、职能等业已具备。A.历史解释往往有随意性 B.主观阐释难以还原历史真实C.史学研究决定历史发展 D.不同研究视角影响历史结论23.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同为共和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条文规定的不同之处是A.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B.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C.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D.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24.《宋史·吕蒙正传》记载了一段对话,上(宋太祖)曰:“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赐),至此繁盛。”蒙正避席曰:“乘舆(皇帝)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宋太祖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B.教科书呈现了宋代的繁荣景象,故宋太祖的表述较为可信C.无论宋太祖还是吕蒙正,他们的观点必须有考古支撑才能成立D.君臣的说法存在差异,历史解释应关注他们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25.1938年,国民政府军委会发言人曾说,“保卫武汉之最重要意义,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B.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且准备长沙会战C.实行以空间换时间战略建设后方支援前线D.坚守武汉毫不退让以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26.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27.“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这句话应出自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28.赵佗的事迹主要记录在《史记》和《汉书》中,它们所书写的赵佗乃是一个普通的秦末将领,受命出征百越之地,“受南海尉任嚣托,行南海尉事”。后自立,成为南越国的开国君主。宋代的小说《太平广记》记载:“南越民不耻寇盗,其时尉佗(赵佗)治番禺,乃兴兵攻之。有神人适下,辅佐之”,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晋王范的《交广二州记》、南朝沈怀远的《南越志》都有类似记载。这说明A.史实传播离不开艺术化的呈现方式B.研究历史只能依据史书不可借助小说C.史书记述成为历史作品创作的重要素材D.史实考证要注意史书与小说的互相印证29.1893年9月,上谕正式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采取措施颁发护照,禁止地方官敲诈归国华侨。这一措施A.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C.为百日维新营造氛围 D.打击了海外革命团体30.《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外交策略是A.一边倒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冲击——反应”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华文明是……内向型大陆文明。……由于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中华文明缺乏内在动力去突破传统框架,它只能在巨大的冲击下,被迫对西方作出反应,这就是费正清著名的“冲击——反应”模式。材料一在充满‘不平等条约’的整整一个世纪中,中国这一古老社会和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不断扩张的西欧与美国接触日益频繁,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这种接触对古老的中国社会产生了灾难沉重的影响,在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古老的秩序进行挑战,⋯⋯中国历史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所推动的。——摘编自费正清、邓嗣禹《中国对西方的反应》材料二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是西方规定了中国近代史的全部主题。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摘编自《对费正清中国史观的理性考察》(1)列举出中国近代一个世纪以来不平等条约四例?(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中国人仿效西方的重要史实有哪些?(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冲击——反应”模式?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9世纪中叶,中国正经历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缓慢历程。货币流通领域发生了重要的变迁即白银货币的泛化。白银打破政府的禁银令,从较小的范围使用扩大到更多的交易领域,并逐步取代了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白银货币泛化带来的货币变迁与朝廷的利益相抵触,降低了政府对财政金融的独享,使政府失去了货币主权。但白银货币的泛化却促进了明代中期以后国内、国际贸易的繁荣。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朝中期白银的货币化,使货币摆脱了几千年来依赖于国家财力来缓解财政困难的状况。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摘编自马良《明清时期白银货币泛化研究(16—19世纪中叶)》材料二特别提款权(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之间国际收支平衡的一种账面资产。自2010年底开始,中国政府针对“自由使用货币”标准,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积极姿态期望人民币能够早日加入SDR货币篮子大家庭。在过去5年中,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最终,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宣布,人民币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加入SDR。——摘编自郑联盛《人民币加人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根源与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白银货币化的社会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朝中期白银货币化与人民币纳入SDR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这些不同的社会背景。33.消费观念的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回答下列问题。两宋时期两浙(江苏及浙江地区)之富为国之所恃,当地皆以奢侈为美为荣,浙东经济思想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南宋时期的陈亮在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言道“①青苗之政,惟恐富民之不困也;②均输之法,惟恐商人之不折也”。他成为浙东经济思想永康学派代表人物。(1)在陈亮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的变法内容,对上述材料给予解读。要求:提取和运用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准确、符合逻辑。(清教)主张限制消费,尤其是奢侈品消费;认为把追求财富本身作为目的是极应谴责的,但是作为从事一项职业劳动的果实而获得,那便是象征着上帝的赐福……强迫节省的禁欲导致了资本的积累。在财富消费方面的限制,自然能够通过生产性资本投资使财富增加。——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依据材料,分析清教的主张及其积极意义。劝告国民,继自今衣食、日用、冠婚、祭丧诸费,必不可少者,极力从俭;其可少者,一概省之,务期多惜一分物力,即多延一分生命。官绅商富,国民之望,尤宜倡导朴素,化及全国。——《政府公报》1912年5月(3)指出民国政府的公报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的?概述影响近代社会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关因素。艺术品消费时代已经来临,但如何真正读懂艺术并美化我们的生活和情操,这是值得研究的命题。(4)任选一幅画作,简述该作品或其流派的艺术特点及创作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强调了理性对道德培养的重要作用,结合备选项含义A项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B项主张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C项强调以人的主观感受评判世间万物,而D项则是凸显了知识(理性)对道德培养的重要性,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2、C【解析】

依据材料“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并结合唐代的社会状况可知,唐朝商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南方地区通过海路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表明江南水乡的经济文化逐渐兴盛。C正确;依据材料“舟”“船”“渔”“鱼”来看,材料表述的和渔业有关,未体现农业的发展状况,A错误;材料未体现陆地交通的状况,B错误;材料未反映诗歌属于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D错误。故选C。3、B【解析】

乡镇企业的“推销员满地跑”,说明这些企业是自己找市场,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商品市场较为活跃,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销售状况,而不是生产状况,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现象虽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但并非直接推动力,其只能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乡镇企业不属于私营企业,而是集体所有制企业,故排除D项。4、D【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三和一少”政策可体现中国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正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A项排除;材料中王稼祥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毛泽东对此批判则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故B项排除;材料仅是反映了分歧,但无法说明是“开始”,故C项排除;据材料信息可知面对王稼祥针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应采取缓和的而非紧张的稳妥务实的外交政策,他的是主张有利于对经济的调整和恢复工作,争取时间度过困难,但受当时的极左思想影响,遭到毛泽东的评判,故D项正确。5、A【解析】

依据材料中“……只要债权人具备相关免债能力,债务人可以拒绝”信息可知,罗马法按照契约形式解决纠纷,并且考虑债权人是否具有相关免债能力,这体现了罗马私法的灵活性,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和解协议”是按契约解决纠纷,没有损害债权人的利益;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该“和解协议”和现代债权法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64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国防安全建设迫在眉睫,故D项符合题意;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1953年,排除A项;B项为我国战略决策层面,并非国际背景,排除;C项为“三线建设”的影响,并非国际背景,排除C项。故选D。7、C【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使英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其表现之一,但不属于最主要的,排除。8、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秦汉时期君臣之间特殊的“请间言事”,这更有利于君主对朝廷的了解和掌控,有利于皇权的加强,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决策异变,只是君臣之间的“请间言事”,B错误;C、D与材料无关。9、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并非材料强调的内容,排除;人文精神开始出现于古希腊,C选项错误;D选项并未全面表述自由的含义,排除。故选A。10、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涨阶段,军事上陷入越战,而苏联在军备发展中屡屡超过美国,反映了冷战中苏攻美守的态势,故D项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1、A【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是欧洲早期的对外殖民扩张,贩卖黑奴,对美洲的殖民掠夺,结合所学可知,早期对外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2、C【解析】

政府提供就业岗位,这一举措在罗斯福时期是“以工代赈”,C正确;A是对金融领域的整顿,不能提供就业机会,排除;社会保障体系关照的是社会弱势群体,不能直接创造就业,排除B;D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能直接创造就业岗位,排除。13、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儒家的典故中,禅让的标准是德行,宋儒强调禅让实则是强调君主德行的重要,此即宋儒道统论的观点,故选A项;汉代学者和宋儒都是从《尚书》中寻找依据,只是解释不同而已,故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据材料可知,尧禅位于禹,是儒家建构的一种典故,并不一定更加客观,排除D项。14、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梭伦改革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C项正确;公元前594年为前6世纪初,排除A项;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大约为公元前五到四世纪,排除B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非确立,排除D项。故选C。15、C【解析】

根据“还派出大量人员收集信息和推销产品,使生产与市场需求配合更密切”可以看出企业注重做好相关的计划,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自由放任政策的内容,排除D项。16、D【解析】

周代规定王位和诸侯国君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有利于维系政权继承的稳定性,故选D项;材料体现了宗法制,没有涉及礼制,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故排除B项;周代实行贵族政治,不是官僚政治,故排除C项17、C【解析】材料中进口的鸦片不断增多,与结构趋于合理不合,故A项排除;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进口商品结构示意图,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迅速无关,故B项排除;题干中两个时期进口商品中,鸦片与棉织品的比例都在不断增多,其他商品的比例在不断的减少,再结合时间信息可得出中国市场不断地融入世界市场,国际化趋势增强,故C项正确;题干中图示反映的是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无法获知鸦片贸易利润的升级,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一方面需要紧扣图示时间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归纳。18、A【解析】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教育大会,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方针,故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排除C;材料只涉及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并不能说明是优先发展教育,排除D。19、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梅兰芳创作《抗金兵》、《生死恨》等以爱国救国为主题的戏剧,适应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下宣传民族救亡的需要,故C项正确;梅兰芳创作爱国戏剧是对时代形势的反应,并非单纯的发展梅派”艺术,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京剧的功能及发展,排除BD两项。故选C。20、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啬夫通常掌管一乡诉讼和赋税徭役,因此秦朝地方百姓如果需要打官司,按照秦朝官吏的职责,他们应该首先去找啬夫,故A正确;县令、郡守、廷尉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21、D【解析】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认为不必遵守条约,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䜣主张“以守约为主,以践言为先”,这种对条约履行的态度反映了近代中国外交政策逐渐与国际接轨,D正确;A不符合史实,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战败,说明其军事力量相对西方列强而言并无根本变化,排除;奕䜣是受咸丰帝委托办理谈判事宜,其态度本身反映了清政府中枢对待条约的态度,而非统治阶级的矛盾,排除B;与列强谈判并守约不等于卖国,排除C。22、D【解析】

据材料“表格信息军机处设立的年份有不同的观点。”可知,军机处的设置经历了“临时性军务机构,无专职官员、无官衙”到有“兼职官员”及“名称、只能等业已具备”的过程,因此影响了对军机处年代的确定,这说明研究的视角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一样,D正确;A违背史实;主观阐释受主体认知的局限性及社会环境的制约,难以还原历史真实,但B与材料无关;生产方式决定了历史发展,C说法错误。23、C【解析】

依据所学,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内阁直接对总统负责。C符合题意;ABD三项是两个宪法的共同之处,排除。故选C。24、D【解析】

宋太祖和吕蒙正所闻所见和对国情的分析存在差异,说明历史解释应关注事件观察者的不同立场与观察视角,D项正确;“从统治者角度发表的言论不能反映历史真相”的说法过于绝对,A项错误;教科书不是分析历史事物的唯一依据,B项错误;宋太祖和吕蒙正是当时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他们的见闻是一手史料,不用考古支撑也可以成立,C项错误。25、C【解析】

“不仅在保守武汉城市本身,而在掩护我东南及中部人力物力向西南西北转移,以建立长期抗战基础”说明保卫武汉的目的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为长期抗战奠定基础,故C正确;1935年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争取美英等国的支持”,排除D。26、C【解析】试题分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27、B【解析】

从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视

少数民族,而是尽力安抚,使民族关系融洽,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28、C【解析】

赵佗的事迹主要记录在《史记》和《汉书》中,从宋代的小说《太平广记》看,小说的叙述虽然有神话色彩,但也承认赵佗是南海尉,是一位将领,这说明史书记述成为历史作品创作的重要素材,故C正确;史实传播不一定要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故A错误;小说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不可”这一说法太过绝对,故B错误;一般来说,史书的价值远高于小说,如上面材料中《史记》和《汉书》是记录赵佗事迹的主要材料,它们的真实度很高,后世的小说都是直接或间接依据此叙述来创作的,故将《史记》和《汉书》与小说相印证意义不大,故D错误。故选C。29、A【解析】

废除禁止海外移民的传统法令,并禁止地方官员敲诈归国华侨,有利于国内外人员交流,同时为华侨回国投资提供保障,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故选A;打破闭关锁国政策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B;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排除C;这一措施并非是为了打击海外革命团体,排除D。故选A。30、B【解析】

根据“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无关,排除C;D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建交,与题无关,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条》等(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清末新政、新文化运动(3)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能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形成观点。例如: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认为是西方推动了中国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把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视作西方入侵,从而夸大了西方冲击的历史作用,有其片面性等。评分项二:史实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史实正确。评分项三:论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西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西文明冲突和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面对这一冲击,近代中国人通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做出了积极反应。由此可见,“冲击——反应”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演进的实际。然而,费正清“冲击——反应”模式又有其局限性,是片面的。他过分强调“外因决定论”,违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独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西方冲击虽然催生洋务运动等,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所以,费正清对中国历史的评判和理解是片面不符合实际的。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评分项四:组织语言阐述有层次,有逻辑性。【解析】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从近代不平等条约回答即可。比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以及《辛丑条约》等。(2)依据材料二事件围绕近代国人的器物、制度和思想探索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等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证题。对于材料中“冲击——反应”模式进行评述。可以从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进行分析。还可以从“冲击——反应”模式符合中国历史演进的实际。但过分强调“外因决定论”,违背内因、外因辩证关系。并结合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进行反证。总之,论述符合主旨即可。32、(1)影响: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自由奔放;--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政治危机;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有助于抑制货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加剧了封建势力对白银的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2)不同:明朝白银货币化指白银从贵重商品走向了完全货币形态;当今人民币纳入SDR.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具备世界范围内的贮藏、交易等功能的标志。社会背景: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封建制度的没落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赋税制度的发展(或封建地租制度的发展或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特别提款权的制度的发展【解析】

(1)据“逐步取代了明政府发行的宝钞和铜钱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降低了政府对财政金融的独享,使政府失去了货币主权”得出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据“促进了明代中期以后国内、国际贸易的繁荣。民间海外贸易的自由发展,开创了自由思索与行事的开放氛围,明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也由前期的严峻冷酷到中期的自由奔放,对于明代社会的多元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出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自由奔放;据“国家再也无法像印纸钞时那样,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之下,中央集权国家专制权力由此受到了严重削弱”得出--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朝的政治危机;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有助于抑制货币的恶性通货膨胀;加剧了封建势力对白银的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2)据“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体系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