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单元作业2024年4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1至8页,答题卡1至4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3.1-4题使用2B铅笔涂答题卡,5-22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城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品千年文化之韵(共12分)翻开语文课本,开启了一段文学之旅。我们在民俗画卷中,与迅哥儿一起随着归省的母亲,到偏僻的石桥衬,在几个少年的_____掇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去看社戏;跟随划成章的脚步,观看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表演,当震_____人心的鼓声戛()然而止时,一声渺远的鸡啼仍回响在我们耳畔;跟随吴伯箫暖融融的灯笼火光,畅想烈火_____原的盛况,感受一盏灯笼中蕴含的人情世故。在科学小品文中,与翩然而归的燕子一起迎接草长莺飞的春天,于_____声匿迹的昆虫声中迎接风雪载()途的冬天;与定期迁徙的大雁一起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让寒冷的冬季不再缄()默;与小小的沙砾翻越山麓、跨越沟壑,破解“海枯石烂”的密码……1.文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粗犷(kuàng)缄(jiān)默戛(jiá)然而止载(zài)途B.粗犷(guǎng)缄(xián)默戛(gá)然而止载(zǎi)途C.粗犷(kuàng)缄(xián)默戛(gá)然而止载(zǎi)途D.粗犷(guǎng)缄(jiān)默戛(jiá)然而止载(zài)途2.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蹿撼缭消B.撺撼燎销C.蹿憾燎销D.撺憾缭消【答案】1.D2.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粗犷(cūguǎng):粗鲁强横;粗率豪放;缄默(jiānmò):闭口不说话;戛然而止(jiáránérzhǐ):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载途(zàitú):满路,遍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撺掇:在一旁鼓动人做某事;催逼;催促;震撼: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燎原:火焰烧原野,比喻事态不可阻挡;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出声不露面;故选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B.气候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长枯荣,周而复始,年年如此。C.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但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结果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D.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本句用来形容换个角度看问题的结果,使用正确;B.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本句用来形容气候和植物的气度变化,使用正确;C.目空一切:形容妄自尊大,一切都不放在眼里。本句用来形容他为人狂妄,使用正确;D.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本句用来形容因能力不足面对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感到无可奈何,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故选D。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305篇,其中的诗按所配乐曲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B.《回延安》作者是刘成章,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C.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虞初新志》,文章再现了雕刻者高超的技艺。核舟上所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均出自苏轼游赤壁时写过的作品。D.《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义;B.有误,《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不是刘成章;D.有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不是北宋;故选C。5.下面是某同学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写下的感悟,其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①《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原因,不仅是古典诗词蕴含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选手的才情。②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炼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③《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观众的文化记忆,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因。④这档节目让我知道,世间万物、人生百味都可以用诗词来传达。⑤就像主持人所说:“诗词不仅看上去很美,读起来很美,还有可能闻上去很香,尝起来很甜”。(1)语病:第_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标点:第_____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语病:①②.将“古典诗词本身蕴含的独特魅力”和“选手的才情”互换位置。③.标点:⑤④.把句号放到引号内。【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标点符号的使用。①句语序不当,“古典诗词本身蕴含独特魅力”比“选手的才情”更重要,是《中国诗词大会》受欢迎的深层原因,所以需要将二者位置对调。⑤句标点不当,“诗词不仅看上去很美……尝起来很甜”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句子,所以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之前。二、撷中华诗文之英(共21分)(一)(8分)6.小文同学对学习的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帮忙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诗文名句作者或出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③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⑤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⑧手抓黄土我不放,_____________。《回延安》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⑧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①.蒹葭萋萋②.白露未晞③.佁然不动④.俶尔远逝⑤.往来翕忽⑥.气蒸云梦泽⑦.波撼岳阳城⑧.窈窕淑女⑨.君子好逑⑩.微君之躬⑪.紧紧儿贴在心窝上⑫.纵我不往⑬.子宁不嗣音⑭.中无杂树⑮.芳草鲜美⑯.落英缤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萋、晞、佁、俶、翕忽、蒸、撼、窈窕、逑、躬、嗣”等字词容易写错。(二)(4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试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友人入蜀(唐)李白见说①蚕丛②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③,春流绕蜀域。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注释】①见说:听说。②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③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④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7.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颈联诗人安慰朋友: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B.《送友人入蜀》诗中颈联以严密工整的对偶句,描绘了蜀道胜景,以此来抚慰与鼓舞入蜀的友人。C.两首诗都是首联入题,都写出友人去蜀地路途的遥远与艰难,表达送别之意,感情诚挚而恳切。D.两首诗临别告诫友人,都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感及与朋友的深情厚谊。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友人入蜀》都隐含送别的情谊,但两者在感情的表达上却又很大的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7.D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慰勉朋友勿在离别之时悲哀,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送友人入蜀》中,诗人在分别之际叮嘱朋友注意蜀道的崎岖艰难,并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意思对即可)【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根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诗人表达了即使远隔天涯,友谊也会像邻居一样亲近的乐观豁达情感。而根据《送友人入蜀》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可知,作者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友人的前途已经注定,不必再问卜,这与“乐观豁达”的情感并不相符;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对比分析。根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可知,王勃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但同时也鼓励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般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这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情趣。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进一步表达了友谊超越空间限制的乐观精神和豁达胸怀。根据《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等可知,李白对友人入蜀的路途表达了关切之情。而在尾联“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中,他寓意着人的仕途沉浮如同命中注定,不必过于忧虑,传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两者在感情表达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侧重于旷达和乐观,鼓励友人面对离别和挑战;而《送友人入蜀》则更显关怀与务实,提醒友人注意路途艰险,并对仕途命运持淡然态度。(三)(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益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魏学洢《核舟记》,有删减)【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②。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③;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近滩维④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⑤,盖供客茗饮也。山顶月晦半规⑥,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选自宋起凤《核工记》,有删减)【注释】①雉:城墙垛子。②章:棵。③应门:应声开门。④维:用绳栓着。⑤嘘火:吹火。⑥半规:半圆。9.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而”与“潭西南而望”的“而”,意思相同。B.“如延纳状”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中的“延”,都是“邀请”的意思。C.“箬篷覆之”中的“箬篷”和“斗折蛇行”中的“斗”“蛇”,都是名词用作状语。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的“曾”和“乃不知有汉”的“乃”,都是“竟然”的意思。10.【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11.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2.乙文先讲桃坠“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目的是什么?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赞美乙文桃坠的雕刻?【答案】9.A10.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1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12.是为了说明桃坠雕刻工艺的精巧,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技亦灵怪矣哉!【解析】【分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理解。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的“而”是连词,表并列;“潭西南而望”的“而”是连词,表修饰。两个“而”意思不同;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篷窗短舷间”是地点,“有客凭几假寐”写人物的动作,“形若渐寤然”写人的样子。故断为: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拟;具,有。【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乙文开头交代“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说明桃坠体积之小。在如此小的空间内,刻有山、城池、松、人、舟等各种事物,可见雕刻工艺的精致巧妙,显示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和雕刻艺术的精巧。乙文的桃坠,雕刻之精巧,可用甲文结尾的“技亦灵怪矣哉”来赞美。【点睛】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而且无不按着木头的原形来雕饰模拟物态,因而雕刻得各有各的情趣神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游览赤壁的情景。核舟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高二分左右。中部高起而宽敞的地方是船舱,上面覆盖着箬竹船篷。船舱两旁开有小窗,左边和右边各四扇,总共八扇。打开窗子看,可见雕花的船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可欣赏到右边窗上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字,左边窗上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字,都涂了石青颜色。……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手卷,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藏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内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倾听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打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吧!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三、筑阅读成长之路(共17分)(一)(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文物,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中国的文物是中华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承载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传承着优秀的历史文化,讲述着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辉煌,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②文物,尤其是国宝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文明永不磨灭的“金色名片”。深藏在各大博物馆中的国宝级文物,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睹其风采,赏其神韵,更谈不上了解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智慧和精神。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③“让文物说话”,简单的一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各大博物馆陆续策划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展览,一大批国宝文物走出库房,和普通大众亲切见面。电视、网络媒体也陆续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以新颖的形式,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掀起了一股欣赏国宝、品味文明的热潮。感悟国宝,离不开中华文明;讲述中华文明,离不开解读国宝。(摘编自佟洵、王云松主编的《国家宝藏》)【材料二】①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之相伴而生的“酒器艺术”更是异彩纷呈。早在殷商时期,我国便已形成一套以酒器为核心的复杂的青铜礼器组合。从表面上看,这些器物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礼器,实则是“明贵贱,辨等列”的重要载体。礼法中对不同身份、地位的贵族,允许使用青铜酒器的数量和种类有着严格的规定,且容不得丝毫僭越。②在我们能见到的所有先秦时期的酒器中,尊,可谓最为独特的一类,那尊是什么呢?尊,原本是成组礼器的共称。但到了宋代,尊开始专指一类酒器,这类酒器一般是侈口、长颈,或圆腹或方腹,带有圈足,比较典型的器物有珍藏在国-家博物值的四羊方尊和龙虎尊。此外,《礼记明堂记》记载“牲用白牡,尊用牺象”。后世一些学者根据这样的记载,也将一些铸成动物形状的酒器冠以尊名,如兔尊、鸟尊、豕尊、牛尊、羊尊之类,若将这些尊置于一处,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③不过,这些仅是先秦时期的尊,如果算上后世被称为尊的酒器,那这类酒器的家族会更加庞大,也会更加复杂,这里就不作赘述了。(摘编自李想《国宝小档案——象尊》)【材料三】①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能遇到许多与兔相关的文化符号。在这些符号中,文物中的兔子无疑是最为形象的。无论是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先秦时期的青铜器,魏晋时期的石雕,还是隋唐时期的壁画,宋元时期的书画,抑或是明清时期的瓷器……栩栩如生的兔子跨越千百年的时光,可爱灵动地呈现在今人面前,诉说着它们承载的历史。②我国现存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兔饰。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这件玉兔饰出土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长6.8厘米,宽1.9厘米,厚0.2厘米。玉兔呈飞奔状,头微微向上扬,两耳紧贴后背,短尾上翘,后腿抬起,它的下部有一条长方形凹边,凹边上对钻4个大小不一的圆孔,表明这件玉兔饰可能与其他器物连缀在一起使用,或为冠饰,或为梳背。工匠用寥寥数刀便将兔子的神韵展现出来。新石器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制玉技艺之高超,着实令人惊叹。(摘编自李想、张劲硕《国宝小档案——玉兔饰》)13.材料一阐释了中国文物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还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说话”的指示,这一指示是如何落实的?14.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见长。请分析加点处的语言特点。(1)如兔尊、鸟尊、豕尊、牛尊、羊尊之类,若将这些尊置于一处,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2)我国现存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兔饰。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述材料围绕文物进行阐释和介绍。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文物保护观和开放的心态,展现了中国文物的独特价值和不朽魅力。B.材料二中记述,尊,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宋始指一类酒器,其家族庞大,比较典型的器物有四羊方尊和龙虎尊。C.材料二介绍了殷商时期酒器作为礼器的载体功能,还有先秦时期最为独特的酒器——尊的形态,以及后世学者根据记载铸成的一系列动物形状的尊。D.材料三主要介绍兔子形象在不同时期文物上的广泛运用,以及玉兔饰的尺寸、形态、用途等。【答案】13.(1)各大博物馆策划各类文物展览,让文物走出库房。(2)电视网络等媒体推出相关节目,让民众欣赏国宝。14.(1)示例一: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放置各种动物形状的尊的地方比作真实的动物园,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各种酒器的外形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示例二:“现存”起限制作用,在文中强调玉兔饰是人类现在为止发现的存在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15.C【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各大博物馆陆续策划出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展览,一大批国宝文物走出库房,和普通大众亲切见面”可知,各大博物馆通过策划各类文物展览,让珍贵的文物与公众见面,实现了让文物“说话”。根据材料一第③段“电视、网络媒体也陆续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国家宝藏》等节目,以新颖的形式,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掀起了一股欣赏国宝、品味文明的热潮”可知,电视和网络媒体通过制作和播放相关节目,以新颖的形式传播文物知识,让公众在欣赏中了解历史和文化,也是落实“让文物说话”的举措。【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活脱脱就是一个小型动物园”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将放置了各种动物形状尊的地方比作小型动物园,这样的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让人容易理解,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体会到古代酒器的丰富多样和艺术魅力。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在准确基础上的生动性。(2)根据材料三第②段“我国现存最早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是一件新石器时期的玉兔饰”可知,这句话中的“现存”一词至关重要,它限制了“最早的”这个时间概念,指的是在目前发现的文物中,这件玉兔饰是最古老的与兔相关的人类制品。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了绝对化的表述,反映了作者在表达时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如果去掉“现存”,则可能让人误以为这件玉兔饰是历史上最早的,而“现存”则说明这只是到目前为止的发现,不排除未来会有更早的发现。【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C.有误。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尊,原本是成组礼器的共称。但到了宋代,尊开始专指一类酒器”“后世一些学者根据这样的记载,也将一些铸成动物形状的酒器冠以尊名”可知,是“冠以尊名”,而不是“铸成”。因此“后世学者根据记载铸成的一系列动物形状的尊”表述错误;故选C。(二)(9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楝①花开落朱慧彬①老家的庭院中有株苦楝树。树身挨着土墙,枝繁叶茂。二三十米高的个头,粗壮的腰身,足以让人仰视、敬畏。它支起的绿荫能庇护院棚里的牲畜,能为院中高高垒起的草垛遮风挡雨。②苦楝五月开花。花儿碎小,小喇叭口朝天向阳,白色花瓣外透着紫,紫色花苞中裹着白,像一把把握在姑娘手中的花紫伞。③苦楝花开最盛的时候,那头待在树荫下嚼着草料的水牛,常常不识时务,想要伸长脖子一亲芳泽,却又每每忍不住直打喷嚏,一家人因此笑得前仰后合。④苦楝树根系十分发达,生命力强。父亲后来在屋前屋后又种了好几株苦楝树。每年春尽,屋前屋后,苦楝著花,同气连枝,蔚为壮观。因苦楝花性苦,少有蜂蝶未嗅,故花期颇长,久开不败。⑤“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苦楝花会在这连绵不绝的风雨中花枝低垂,一瓣一瓣,坠落在庭前的黑泥中。那份恋恋不舍,那份柔韧相抗,我想父亲是种树人,个中滋味定会了然于胸。⑥苦楝的果实初为绿色,渐为金黄,形态圆或椭圆且光滑。熟若黄枣的苦楝一粒粒一串串密密匝匝垂在枝头,悬在头顶,俏皮可爱。它常常成为儿童们游戏的宠物,成为皮筋弹弓最好的子弹。在故乡众多的植物中,不能食用的果实很少,苦楝果是其中之一。没有动物们的骚扰,其挂枝时间变得更为长久。⑦入秋,苦楝的果实开始风干,变红变黑,继而渐渐地萎缩,像老人沟壑纵横的脸,又如一串串喑哑的风铃,在枝头兀自摇曳。隆冬到来时,北风扫荡村庄,植物们悉数上交了全部的绿叶与果实,而庭中的苦楝仍挂着果,微笑着面对北风的搜刮与掠夺,直到在奔向春天的路上耗尽最后一丝力气。⑧不愿冬眠的鸟驻守在裹着白雪的枝头,生生瞅着苦楝的残果,饥饿地叫唤。父亲见了,也不会去驱赶,而是傻呵呵地笑。⑨父亲得子迟,年届不惑方有了我哥。偏巧那年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大哥不幸患病,落下终身的不便。父亲脸上的笑容沉默了好几年,直到有了健康的我。⑩听大舅说,当年大哥被镇卫生所误诊以致后未难以医治的时候,父亲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他责怪自己没有早点发现,送到县里的医院,责怪自己害了大哥的一生。父亲因此常常借酒消愁,每饮必醉。⑪我想那酒是烈的,也是苦的吧。那涩涩的滋味一定如苦楝的花、苦楝的果实,在父亲百转千回的愁肠里集结、焚烧,化为穿肠之痛。⑫庭中的苦楝树长到第二十五个年头的时候,大姐出嫁。父亲截去了树的几条粗枝,晒干熏弯后,做了两把椅子、一口箱子,给大姐当嫁妆。苦楝质轻且耐用,适合做农具,拿来做家具,亲友们都觉着寒酸。五年后,二姐出嫁,父亲将他种的几棵苦楝树悉数放倒,给二姐做了婚床。⑬如今,父亲已去世许多年,留给她们的那些旧物,经过无数双手掌的抚摸早已老旧破损。可她们均未丢弃,绑圈铁丝,打上钉子,依旧存着用着。⑭我一直有个疑问,一向心思缜密的父亲如何会独独钟爱粗壮木纳的苦楝树?南北朝时宗懔著《荆楚岁时记》一书中有“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那么,苦楝苦苦地等,迟迟地开,慢慢地落,它到底在等什么?⑮“不惧霜风煞叶花,凝浓苦涩聚年华。光枝秃秃容颜老,众子团团满树丫。”我后来领悟,苦楝不惧暴雨疾风的摧残,却经不住细雨轻风的耳鬓厮磨。⑯苦楝,闽南一带称为“苦楝仔”,人们唤它“恋子树”。我时常读错它的名字,如同我不曾真正读懂我的父亲。(选自《思维与智慧》2023年06期,有删改)[注]①楝liàn。16.苦楝味苦,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甜意,请概述这些甜。17.请赏析第⑭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苦楝苦苦地等,迟迟地开,慢慢地落,它到底在等什么?18.文章以“楝花开落”为题,有什么好处?19.文章结尾写道:“我时常读错它的名字,如同我不曾真正读懂我的父亲。”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6.①苦楝花开是一道风景,水牛亲花为家人带来乐趣,承载着家庭生活的温馨美好;②苦楝的果实是孩童们弹弓的子弹,记录着童年游戏的欢乐时光;③苦楝树粗壮,父亲用苦楝树为姐姐们做嫁妆,承载着浓浓的父爱;④苦楝树承载着我们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爱。17.“苦苦”“迟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苦楝开花的艰难不易;“慢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苦楝落花时的依依不舍。运用叠词,突出苦楝及父亲的坚强与奉献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苦楝及父亲的赞美与钦佩之情。18.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蕴含着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生活道理;③表达对逝去父亲的思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④苦楝作为线索,贯穿全文。19.①深爱子女。父亲因一时疏忽害患病的大哥终身不便而一生自责不已;大姐二姐出嫁,父亲砍掉亲自种的苦楝树给她们做嫁妆。②坚强。父亲独自忍受自责与痛苦而生活着,像苦楝树一样坚强。③乐观善良。父亲不会去驱赶瞅着苦楝的残果的鸟,而是傻呵呵地笑。④有奉献精神。父亲抚养我们长大,为儿女和家庭操劳一生。【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根据第③段“苦楝花开最盛的时候,那头待在树荫下嚼着草料的水牛,常常不识时务,想要伸长脖子一亲芳泽,却又每每忍不住直打喷嚏,一家人因此笑得前仰后合”可概括出:苦楝花开是一道风景,水牛亲花为家人带来乐趣,承载着家庭生活的温馨美好;根据第⑥段“它常常成为儿童们游戏的宠物,成为皮筋弹弓最好的子弹”可概括出:苦楝的果实是孩童们弹弓的子弹,记录着童年游戏的欢乐时光;根据第⑫段“庭中的苦楝树长到第二十五个年头的时候,大姐出嫁。父亲截去了树的几条粗枝,晒干熏弯后,做了两把椅子、一口箱子,给大姐作为嫁妆。苦楝质轻且耐用,适合做农具,拿来做家具,亲友们都觉着寒酸,大的几棵苦楝树悉数放倒,给二姐做了婚床”可概括出:苦楝树粗壮,父亲用苦楝树为姐姐们做嫁妆,承载着浓浓的父爱;根据第⑬段“如今,父亲已去世许多年,留给她们的那些旧物,经过无数双手掌的抚摸早已老旧破损。可她们均未丢弃,绑圈铁丝,打上钉子,依旧存着用着”可概括出:苦楝树承载着我们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与爱。【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苦苦”“迟迟”“慢慢”是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表达效果。这三个词分别对应“等”“开”“落”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苦楝树的生命历程。其中,“苦苦”突出了苦楝树等待开花的坚韧与不屈;“迟迟”强调了苦楝树开花的缓慢,暗示了它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特点;“慢慢”则描绘了苦楝花凋落时的从容与不舍,展现了它的生命力和执着精神。通过这三个叠词,作者不仅描绘了苦楝树的生长状态,也暗示了父亲在生活中的种种不易和坚持不懈,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分析。把握标题的含义,从文章内容、主题、人物形象、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内容上:标题中的“楝花”让人联想到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如第②段“花儿碎小,小喇叭口朝天向阳,白色花瓣外透着紫,紫色花苞中裹着白”,这样的意象引人入胜,激发读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楝树与父亲故事的兴趣。“开落”呼应了文中第⑦段“入秋,苦楝的果实开始风干,变红变黑,继而渐渐地萎缩……直到在奔向春天的路上耗尽最后一丝力气”,暗示了时间的流转,生命的更迭,以及父亲从壮年到老年的形象变化。再结合第⑯段“苦楝,闽南一带称为‘苦楝仔’,人们唤它‘恋子树’”可知,标题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怀念,彰显了标题的深层寓意。结构上:文章以“楝花开落”为线索,如第④段“因苦楝花性苦,少有蜂蝶未嗅,故花期颇长,久开不败”,第⑫段“父亲将他种的几棵苦楝树悉数放倒,给二姐做了婚床”,以及第⑭段的疑问,都围绕苦楝树展开,串联起父亲的生平事迹和家庭变迁。标题中的“开落”与第⑫段父亲用苦楝树制作嫁妆的情景相呼应,反映出家庭的喜怒哀乐,也凸显了父亲对子女的无私奉献,使情感达到高潮。因此,“楝花开落”作为标题,与文中的词句相辅相成,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结构层次,使得文章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沉。【1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根据第⑨段“父亲得子迟,年届不惑方有了我哥。偏巧那年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大哥不幸患病,落下终身的不便。父亲脸上的笑容沉默了好几年,直到有了健康的我”以及第⑫段“庭中的苦楝树长到第二十五个年头的时候,大姐出嫁。父亲截去了树的几条粗枝,晒干熏弯后,做了两把椅子、一口箱子,给大姐当嫁妆。五年后,二姐出嫁,父亲将他种的几棵苦楝树悉数放倒,给二姐做了婚床”可知,父亲对子女有着深厚的爱,对于大哥的病痛感到深深的自责,并以苦楝树制作的嫁妆表达对女儿的疼爱。根据第⑪段“我想那酒是烈的,也是苦的吧。那涩涩的滋味一定如苦楝的花、苦楝的果实,在父亲百转千回的愁肠里集结、焚烧,化为穿肠之痛”和第⑭段“父亲如何会独独钟爱粗壮木纳的苦楝树?”可知,父亲在大哥生病后借酒消愁,但他仍然坚强面对生活,如同苦楝树一样不惧困难,坚韧生活。根据第⑧段“不愿冬眠鸟驻守在裹着白雪的枝头,生生瞅着苦楝的残果,饥饿地叫唤。父亲见了,也不会去驱赶,而是傻呵呵地笑”可知,父亲对鸟儿的善良和宽容,表现出他的乐观态度。根据第⑫段“父亲截去了树的几条粗枝,晒干熏弯后,做了两把椅子、一口箱子,给大姐当嫁妆”和“父亲将他种的几棵苦楝树悉数放倒,给二姐做了婚床”可知,父亲愿意为了家庭和子女牺牲自己的心血,苦楝树就是他无私奉献的象征。四、感名家经典之思(共20分)沂水县教育系统落实“全民阅读行动”决策部署,加强学校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形成常态化阅读机制。请你来汇报一下近段时间的阅读成果吧。20.成果一:【牢记名著基础】(1)《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①____________(作者)在留学英国期间用书信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每一封信都旁征博引,阐发深刻,闪现着理性的光芒;②___________(国籍)的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让读者伴随着有趣的故事去学习西方哲学史,改变了哲学艰涩难懂的印象,是一本引人入胜的③___________(体裁),也是通俗易懂的哲学启蒙读物;《经典常谈》是朱自清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我们从中知道汉字由来有④___________(人名)造字的传说,还知道古代许慎编写的⑤《___________》(作品)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2)《经典常谈》中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根据提示填空。观点相关经典或人物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循序渐进的。《①___________》《②名字从《尚书》来,采用《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它的体制,断代成书。___________》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③___________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婉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④___________”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离骚》(3)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东边到过现在的河北、山东及江、浙沿海,南边到过湖南、江西、云南、贵州,西边到过陕、甘、西康等处,北边到过长城等处;当时的“大汉帝国”,除了朝鲜、河西(今宁夏一带)、岭南几个新开郡外,他都走到了。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但也有些处是因公去的。他搜得了多少写的史料,没有明文,不能知道。可是他看到了好些古代的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上面文段出自《经典常谈》。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他”的作品是《___________》。(4)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论述《诗经》时提到,诗的源头是()A.思想 B.歌谣 C.说话 D.图画【答案】(1)①.朱光潜②.挪威③.小说④.仓颉⑤.说文解字(2)①.《大学》②.《汉书》③.谢灵运④.美人香草(3)①.司马迁②.史记(4)B【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第一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由朱光潜先生旅欧期间陆续写给国内青年朋友的十二封信集结而成。信中,先生如老友谈心般就青年们所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等等,对青年朋友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导,鼓励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刻苦读书,朴实做人,勿贪图世俗名利。感情真挚诚恳,文风亲切自然。第二、三空。《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也是通俗易懂的哲学启蒙读物。它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第四、五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其中介绍了汉字的由来,让我们知道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文解字》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第一空。根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这是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内容,原文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二空。根据“采用《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后来的史书全用它的体制,断代成书”可知,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汉书》以断代述史,起于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他首创了断代为史的体制,后来的正史都以他的书为范本,名称也多叫作“书”。他这个创见,影响也是极大的。第三空。根据“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可知,“他”是南朝的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南朝宋时做到临川太守,政治不得志。他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他的自然的哲学和出世的哲学教他沉溺在山水的清幽里。他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画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第四空。《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全诗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将贤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便成为政治的譬喻。【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出游,相传是父亲命他搜求史料去的”可知,这是司马迁为搜集史料而游历天下的故事。司马迁,西汉人,是太史令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才将他带到京师(今西安)读书。他十岁的时候,便认识“古文”的书了。二十岁以后,到处游历,真是足迹遍天下。他的游历不但增扩了他的见闻,也增扩了他的胸襟。他缩括三千多年的事,写成了《史记》这部大书,行文又极其抑扬变化之致,可见出他的胸襟是如何的阔大。【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诗经》中写道:“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纪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因此诗的源头是歌谣。故选B。21.成果二:【记录阅读所获】(1)请根据下文中范宁对《谷梁传序》的评论,提炼信息,概括左丘明的写作特点。《左传》①这部书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但迷信卜筮,所记祸福的预言,几乎无不应验;这却大大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和儒家的宗旨也不合了。晋范宁作《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这是句公平话。注《左传》的,汉代就不少,但那些许多已散失;现存的只有晋杜预注,算是最古了。注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叫《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2)《经典常谈》作者希望中学生读了该书,能够“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同学们,《经典常谈》之“海”中,你最喜欢的经典是哪一部?请分享,把它推荐给全班同学。【答案】(1)示例:文章优美,文笔好;材料丰富众多;叙述了很多的鬼神及预言祸福之事违背了征实精神。(2)示例:《经典常谈》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说文解字》,我从中明白了汉字的创造与起源,对文字的发展演变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加深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晋范宁作《谷梁传序》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艳’是文章美,‘富’是材料多,‘巫’是多叙鬼神,预言祸福”可知,左丘明的写作特点是文章优美,文笔好,这是因为左丘明能够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材料丰富众多,这得益于他广泛参考群籍,详细叙述史事,并征引了孔子和其他“君子”的解经评史言论,从而提供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观点。然而,左丘明在作品中叙述了很多的鬼神及预言祸福之事,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征实的精神,使得他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然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经典常谈》理解和推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十三章,涉及《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与《左传》《战国策》与《史记》、诸子百家、辞赋、诗、文等多个方面。在回答时,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部经典,阐述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阅读它对个人的影响或收获,可以强调它对于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经典常谈》中的《诗经》一章特别吸引我。通过这一章,我不仅学习到了《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风、雅、颂,还了解了赋、比、兴的写作手法,这些都让我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阅读《诗经》,我能感受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情感世界,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示例二:《经典常谈》中的《楚辞》篇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分。朱自清先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深入剖析,让我感受到了楚辞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屈原的爱国情感和对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