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8(共9套)(共269题)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题1.0分,共11分。)1、萨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意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C、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D、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解答本题时,一定要十分注意题干中的“其根本原因是”,因此,该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哲学变革的关键。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选项B,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不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况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恩格斯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期。选项C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选项D之所以错误,是因为黑格尔也主张辩证地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但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2、事物中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C、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是真象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象与假象的区别。真象和假象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有约定俗成的含义,这容易给选择带来困惑。A、B、C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真象和假象的区别的表述。现象都表现事物的本质,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因此,正确答案为D。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感性认识的局限性的把握。题干是毛泽东对感性认识的论述,是说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项说法错误,排除。A、B、D三项都是有关感性认识的正确观点。但毛泽东这句话主要不是讲感性认识在认识中的地位,而是讲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正由于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才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将A和D两项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B。4、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了认识去实践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这种理论没有意义的原因在于“束之高阁,并不实行”,即不以实践为目的,A、B、D三项本身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因此,正确答案为D。6、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买卖。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出售的是()A、劳动的所有权B、劳动的使用权C、劳动力的所有权D、劳动力的使用权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劳动本身并不能作为商品,因此排除A、B项。劳动力是一种劳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所有者只能是劳动力所有者自身,但劳动力的使用权是可以出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7、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A、追加资本来源于资本家的劳动积累B、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C、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D、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马克思所说的这句话表明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追加的资本实质就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而被资本的所有者占有,而在扩大再生产中,用作追加的资本即剩余价值除了这种方式再没有别的来源,所以说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因此,正确答案为D。8、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A、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B、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C、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D、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义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相比,显然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进步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剥削阶级对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的性质,并没有消除人们在政治生活方面实际上的不自由、不平等、不民主、不公正的现象。其实,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只是以一种新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取代了以往旧的阶级剥削和压迫形式而已。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A项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B项为资本主义多党制的本质: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从本质上说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C项为垄断组织的本质:常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因此,正确答案为D。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他们支配了大量社会财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上层建筑,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因此,正确答案为C。10、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及新世纪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A、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B、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C、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调整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并非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更谈不上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因此,正确答案为C。11、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是()A、坚持无产阶级专政B、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C、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正确答案为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2、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时代的产物。同样,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19世纪法国、英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这就说明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源)。文艺复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兴起于14世纪,繁荣于16世纪,不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BC。13、《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从题干来看,王阳明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C、D两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B。1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错在“总是”,表述过于绝对,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人的感觉无关;C项错在把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混为一谈。因此,正确答案为BD。15、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A项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即物质,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应是有条件的;C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AD。16、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说法错误,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项说法错误,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正确答案为BC。17、2016年1月,李克强总理在山西考察时指出:“在国内,尽管我们不会再通过‘强刺激’‘大水漫灌’的投资来扩大内需,但要继续大力推动简政放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尽可能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结构调整和内需升级,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李克强总理上述施政思路体现的哲学原理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题干提及“扩大内需”“结构调整”“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深层次改革”,说明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项正确;题干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题干提及的各项措施正是为了推动更好发展,体现了永恒发展这一原理,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现实与可能的辩证关系,C项排除;“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是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生动体现,D项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ABD。18、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光线是帮助人们认识空间最重要的标志物,光线变化所产生的不同色彩、空间形态和自然现象组成了灯光创作思想的骨架。正是基于人们的这种观赏习惯,灯光创作思想的灵魂才得以形成。这表明()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非理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具有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它在认识活动中主要有动力作用、诱导作用和激发作用。人们对光线所产生的色彩以及各种自然现象的一般认知构成灯光创作的理性因素,人们的观赏习惯是灯光创作的非理性因素。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灯光创作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以理性因素(人们对于光线的一般认知)为“骨架”(即主导作用),非理性因素(人们观赏习惯)受理性因素(人们对于光线的一般认知)的制约,因此,A、B项符合题干要求。人们通过对光线变化产生的空间形态和色彩的一般认知,受人们在观赏中所产生的习惯的影响下产生了联想的艺术效果,从而形成了灯光创作思想的灵魂,体现了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作用,所以,D项正确。非理性因素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故C项被排除。19、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思想可以理解为()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的条件性或具体性。题干是列宁的一句名言,主要讲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把具体性理解为生动的形象,这是艺术上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A项混淆了两种意义上对具体的理解,故而不选。B项是说真理是发展变化的,C项是说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D项更进一步说明了真理的具体性。因此,正确答案为BCD。20、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上层建筑的理解和掌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判断进步与落后的唯一标准,依据这一判断,B、C项符合要求。至于A、D两项,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仅仅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中,是无法判断上层建筑是进步还是落后的。因为要作出判断,必须看该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如果经济基础已经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上层建筑再适合这种经济基础也是落后的,所以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BC。21、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题选项都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表现。正因为革命的作用重大,所以,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2、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含义。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多数;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知识分子。而选项C的说法不对,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在某一历史时期也可以包括剥削阶级。因此,正确答案为ABD。23、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当生产者把商品卖给消费者时()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是为了得到商品价值,而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价值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放弃相当于商品价值的等价物。因此,正确答案为CD。24、以下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论述准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所有制上升到法的关系的高度,就形成排他性的权利即所有权。所以,所有制是经济基础,所有权是上层建筑。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因此,正确答案为ABD。25、关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是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并与之并存。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26、“由于历史进程的曲折而不得不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那个国家愈落后,它由旧的资本主义关系过渡到社会主义关系就愈困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当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具备后,社会主义可以在某些经济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但是胜利后会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CD。27、马克思曾把人的发展历史进程区分为三个阶段,并认为它们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这三个阶段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ABD。三、分析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传染病,如天花、疟疾、霍乱、结核病、艾滋病、疯牛病、非典等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人类从未放弃过与疾病斗争的努力,随着人类对各种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多种疫苗得以成功研制。1885年狂犬病疫苗问世,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发明成功,1928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1970年乙肝疫苗培育成功,非典的疫苗研究,更是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为人类战胜各种病魔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摆脱各类疾病束缚的速度正日益加快。人类正是在同各种疾病作无止境的斗争中推动了科学和人体自身的不断进化。但是,正如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说,自己的工作远没有结束,自己很担心疟疾在下一个十年有可能泛滥成灾,特别是在非洲地区,因为疟疾可能会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面对非典、埃博拉等病毒,尽管发端于世界的某个角落,却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威胁,全球各国都深切感受到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去。因此,各国在抗击非典、埃博拉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守望相助,尽最大努力减少因传染病导致的死亡,遏制疾病的传播范围。请回答:28、结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人类深化对疾病认识和防范的过程。标准答案:人类深化对疾病认识和防范的过程表明:其一,世界的可知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一定能够认识和战胜各种病毒。其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人类正是在抗击病毒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疾病和人类身体机能的了解。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9、结合认识的辩证过程,分析屠呦呦所说的“自己的工作远没有结束”。标准答案: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工作者的工作远没有结束。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命运共同体”意识。标准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在当代科技和生产力条件下,世界各国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各种挑战。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B、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C、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D、人们是否认可它们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根本区别。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据此,衡量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合乎历史前进方向、有无远大前途,而不能看时间先后、形式是否新颖、多少人认可,C选项是正确答案。虽然新事物是一定时期新出现的,但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符合历史必然性,也可能是沉渣泛起、死灰复燃,旧事物有时也乔装打扮,以新奇形式出现,并被一些人认可。因此,选项A、B、D都不是正确答案。2、“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这种观点属于A、否认精神性存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否认静止的诡辩论观点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列宁提出:“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列宁的这句话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世界上的一切变化和发展,其原因都在于物质世界自身,即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A选项本身表述错误,否认精神性存在不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唯心主义是夸大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选项属于过度推理,列宁的这个观点是从世界的本原问题(即第一性问题)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并没有否认静止的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不显著的运动。D选项和题干无关。3、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和灾区人民的顽强奋斗,历经两年多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绵阳城矗立在世人面前。从因果关系上看,这属于A、多果一因B、同因异果C、一果多因D、同果异因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因果联系的复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题干说明,一个结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4、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度的方法论意义。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才能防止“过”与“不及”。所以D选项正确。5、承认真理内容的客观性,也就是承认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真理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和事物是同一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绝对性的含义。真理的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否则,就不称其为真理,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正确答案为B选项。6、“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统一。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两者的对立是绝对的。超过这个范围,两者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现实的人及其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因此,D选项与题干相符,是正确答案。8、“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这两种观点A、两者都是英雄史观的命题B、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C、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D、两者都是唯物史观的命题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英雄造时势”意味着历史人物可以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一般进程,这是一种夸大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时势造英雄”则肯定了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9、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A、体力劳动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脑力劳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划分的人类基本的劳动形式,两种劳动都是有差别的而并非无差别的,故A、D选项排除。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既然具体劳动是具体形式的劳动,那么就一定会有具体形式的差别,故不符合题意,B选项排除。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0、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科学技术的创新B、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自动化的机器设备D、生产技术的垄断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剩余价值的源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在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工人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强度日益提高,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只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故B选项为正确答案。1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C、劳动二重性原理D、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原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解。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与此同时,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这正是劳动二重性原理的运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当我们说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时候,总是以自然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劳动产品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故D选项为正确答案。13、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代理制B、个人联合C、公私合营D、参与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金融寡头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故D选项是正确答案。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少量股票表明A、人人都成为有产者B、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C、垄断资产阶级失去了生产资料所有权D、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变化情况下工人持股的实质。工人持有垄断企业的少量股票,可以使工人产生归属感,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剩余价值,但工人的雇佣劳动地位并未改变。故D选项是正确答案。15、列宁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思想遗产,因为新经济政策A、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道路B、努力探索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D、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难度很小。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十大,毅然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这一决定,表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对在俄国这样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又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正确答案是D选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可以通过暴力革命和和平斗争两种手段,并非新经济政策,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没有指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经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表述比较笼统。C选项错误,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只适用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该实行的经济政策。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1.0分,共16分。)16、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的基本阶段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就前者来说,强调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随着地球上物质的演化而到人类才产生的。其经历的三个阶段或环节,即是选项A、B、C。17、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因为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意识、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因为:第一,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由人生活在其中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第二,人们活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活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过程;第四,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所形成的客观规律不仅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相反地它却制约着人们的目的、意志的实现程度和活动的成败,并规定着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历史规律既形成和实现于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中,又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因此,选项A、B、D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可知论,C选项错误。18、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实质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选项B、C、D都体现了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而选项A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1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选项A、D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选项B体现的是对立统一关系。C选项的意思是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体现了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选项。20、《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唯心主义的理解。王阳明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天下无心外之物”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是王阳明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认识,A、B选项从主观出发,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所以是正确答案。C、D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不是王阳明的错误观点。21、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确立实践目标、制定实践方案、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标和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改造客体、优化主体的功能。A、B、C、D选项均正确。22、在实践中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哲学基础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题干内容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所以首先排除选项C。科学精神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按科学规律办事即遵循真理尺度,体现的是合规律性。人文精神要求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这也就是价值尺度,体现的是合目的性,故A、B、D选项正确。23、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指出各大洲曾一度连成一体形成一个超级大陆,中生代之初,这个超级大陆逐渐分裂,各个碎块漂离而去,现在仍在漂移。但韦格纳大陆漂移理论同当时流行的“收缩论”地球结构理论和进化论背道而驰,他收集了一系列反驳论据,动摇了收缩论的绝对正确性,但韦格纳无法完满解释什么力量使各大洲在海底移动,认为可能是地壳中的潮汐和一种促使“飞离两极”的力量。科学界对韦格纳的理论反应不一,许多批评家指责韦格纳采用了一些不科学的方法。韦格纳的吸引者也不是他的门徒,他们的很多主张并不怕与韦格纳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通过题目反映的地球结构理论和板块构造论等理论上的争议和斗争的事实可以看出,真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度的。而且,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像大陆漂移说的假设所体现的不科学性一样,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要坚持原则,划清界限。同时,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批判谬误中可以获得真理、发展真理,就像题中所反映的,韦格纳著作中虽含有某些疑似伪科学的成分,但也有许多成分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科学的。今天的板块构造论就是扎根于韦格纳的漂移理论,但又有很多重大的不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24、恩格斯指出:“人们周围的、至今统治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现在却受到人们的支配和控制,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自身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了。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这些一直作为异己的、支配着人们的自然规律而同人们相对立的规律,那时就将被人们熟练地运用起来,因而将听从人们的分配。人们自身的社会结合一直是作为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他们的东西而同他们相对立的,现在则变成他们自己的自由行动了。至今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大部分并且越来越多地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段话说明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题干中,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既是自由的基础,也是实现自由的条件,人的自由就是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状态。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也不能超出必然性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找自由。认识必然并不等于达到了自由,只有利用必然改造世界,达到预想的目的,才是真正得到了自由。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A、B选项本身错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D选项。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主要内容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强调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础上的基本相适合,故A选项错误。生产力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项B错误。只有C、D选项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2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下列观点中,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为基础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作为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础(A),进而把生产关系的发展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B),从而揭示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四个选项全部正确。27、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所有制与所有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故正确答案是A、C、D选项。2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作为劳动过程,它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转移生产资料价值和生产出使用价值的过程。作为价值增殖过程,既包括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也包括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29、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第一,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第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第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第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30、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A、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3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关系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属记忆性试题,难度较小。A、B、C选项正确。D选项的错误在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认为,社会主义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列宁提出要迂回过渡,不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3套一、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下列联系中属于直接联系的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多样性。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哲学是意识形态,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不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国体决定政体,都是直接联系。因此,该题选ACD。2、下列做法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紧扣考点,分析选项:本题的题干中明确给出了考点,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所以,此题要紧扣考点进行选项分析。A选项中的“解剖麻雀”,毛泽东曾经说:“搞调查研究要像解剖麻雀一样。研究麻雀,只需解剖一两个麻雀,就可以知道所有麻雀的情况。搞调查研究,掌握了一两个地方的情况,也就对所有地方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生动地揭示了个别反映一般、特殊体现普遍的哲理。抓好典型也是一个意思。选项.BD都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体现。C选项体现的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即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推出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选项ABD都体现了题干要求,为正确答案。C选项所反映的哲学原理不符合题意,排除。3、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互变规律。该题虽然联系实际但并不复杂,难度也不大。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由量变而引起的质变,即发生质变的现象,AD都未发生质变。事物因量的大小不同而形态、体积不同,这不是质变;感觉、知觉、表象,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并未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是质变。而BC选项不同,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即根本性质变了),种子由于内部矛盾运动和外部适宜条件长成禾苗是辩证的否定,当然都是质变。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反映了辩证法中的()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看,它的核心要义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显然这是永恒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地,要实现永恒发展,还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表明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是相互制约、紧密相关的,因此,可持续发展又包含了普遍联系的观点。但现象和本质的观点和必然偶然的观点都未在可持续发展中得到直接体现,予以排除。因此,选项CD与题干无关,答案是选项AB。5、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执两用中”、“洞悉症结”也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6、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理解运用。ABD三项都是根据具体的特殊矛盾具体解决问题的做法。C项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这道试题要求考生对选项中的成语和俗语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难度不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7、下列问题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它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物质与精神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人们所认识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8、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特点。唯心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意识第一性;唯心主义有辩证法的,也有形而上学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只承认意识决定一切,所以是一元论哲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C。9、关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考生一定要注意,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考点,出题的频率很高。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选项A,认识是实践的前提,混淆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是错误选项。而实践决定认识表明实践高于认识,选项B正确。选项C认为实践和认识是合一的,把实践等同于认识,是知行合一观,是错误的观点。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D。10、下列观点中包含有实践决定认识作用原理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决定认识”。选项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充分肯定了调查的重要性,即实践的重要性。选项B认为书本中得到的总是浅显的,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选项C强调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选项D说的是量变质变原理,不合题意。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BC。11、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下列属于非理性因素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理性因素”。首先考生应该明确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定义。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选项A属于理性因素,故不选。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BCD。12、下列关于真理的客观性,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客观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二层就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的本质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并不是说真理像物质一样本身就是客观实在的,它在内容上是客观的,但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而真理绝对性的含义之一就是指真理的客观性。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D。13、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其客观性是指()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价值及其客观性和主体性”。价值是指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用关系。它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故选项AC正确。价值的主体性表现之一就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具有价值以及具有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所以排除选项B。发现、利用客体的价值,改造客体实现主体的价值目标,体现了主体的能动创造性。因此,排除选项D。14、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其中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所以选项BCD正确。科学属于社会意识方面的内容。所以,选项A错误。1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关于社会基本矛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选项AB正确。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与作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基础的物质生产存在着双重关系:体现在生产力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体现在生产关系中的人与人的关系,选项C正确。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选项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16、社会形态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畴,下列关于社会形态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呈现出来,所以,社会制度也被视为社会形态的同义语。选项ABC正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所以,选项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C。17、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下列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理论价值就在于科学地揭示了以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把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_、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统一这一性质和特征的形象表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引起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的社会基本矛盾。而阶级斗争则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所以选项D错误。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是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也表现在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唯物史观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唯心史观则坚持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18、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表现在()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A选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为正确答案。B选项也是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符合题意。C选项中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必然反映经济基础的生产方式,所以此项符合题意。D选项认为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反映了人的地位的不同,这也是正确的。人的不同地位是生产关系的表现,统一于生产方式中,这也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此项符合题意。19、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标准答案:B,C,D知识点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上层建筑的概念。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其中,前者是思想上层建筑或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后者是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通过以上分析,选项B和C讲的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选项D讲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都是正确选项。A选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首要内容,属于经济基础的范围,不属于上层建筑,应排除。2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标准答案:B,D知识点解析:解此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人的本质”这个概念。人的本质就要揭示人之所以为人而不是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同时也要说明人与人之间区别的原因所在。A选项是马克思所批判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错误的观点。费尔巴哈所理解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只考查人的自然属性(生物的生理属性等),脱离人的社会关系、社会属性考查人的本质,他理解的人是抽象的人,不可能正确揭示人的本质。B选项,人的本质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二是人与人的区别,在这个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无论哪个层次,都说明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所以,此选项正确。C选项,“自由”最一般意义上指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只是标志人的活动状态,不能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不能把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区别开来,不能说明人的本质,此选项错误。D选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关系形成发展的参与者、选择者、创造者,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以,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选项。21、坚持生产力标准,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那么,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是判断一切政党的路线、方针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所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允许生产力以过去没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发展先进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率。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判断制度进步优越与否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所以选项C错误。判断社会制度先进与否是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来判断的,故排除选项D。22、下列各项体现了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的是()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是人的活动的历史,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人类承担的。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因此,选项A正确。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是有区分的。凡是在社会中从事一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参与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活动的人们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故选项B错误。社会发展的程度、规模、状况制约着人的活动,人既是“剧中人”,又是“剧作者”。所以,人的活动离不开社会发展。所以,选项C正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排除选项D。23、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人口爆炸、粮食危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等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现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的哲学意义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综合知识的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包括,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应考虑后代人的需要,不应牺牲后代人的需要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使经济发展能持续下去。它体现的哲学意义,包括社会发展是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一旦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发展将出现灾难性后果;社会发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在社会发展史上人类无疑应该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但同时要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要正确处理人类社会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它们结合起来,所以选项ACD为正确答案。人可以认识自然,并改造、利用自然,但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所以选项B错误。24、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了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下面观点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个人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就不能取得任何的业绩。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所以选项ABC正确。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所以选项D错误。25、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是()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也就是加强和扩大对工人剥削的因素,它主要有:(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2)劳动生产率的高低;(3)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4)预付资本的大小。据此,正确选项是ABCD。26、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有机构成学说的理论意义”。资本有机构成指由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概念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学说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创立的资本有机构成及其变动学说,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运动规律的具体运用。它表明,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重大作用,会对工人阶级命运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27、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均利润形成的条件”。平均利润率主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在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形成的,只有资本能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在充分的竞争中,根据价格变化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做出调整投资场所的决定,最终形成平均利润。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BC。2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的内容主要有()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的内容”。选项B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的内容,应排除。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CD。29、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等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其中,微观规制的主要形式有()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主要有:(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资企业。(3)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等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的过程。其中,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故正确选项是ABC,选项D不合题干要求,是错误选项。3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区别”。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一切哲学区别的根本之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大发现就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故AC可选。另外,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故选项B也可以选。正确答案是选项ABC。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理论创新B、解放思想C、坚持真理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2、恩格斯在总结和概括了近代哲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的状态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3、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物质B、思维C、语言D、劳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4、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A、变化B、区别C、发展D、运动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区别,没有区别也就不存在联系,而是同一。A、C、D都是联系的结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5、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自然规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6、在影响认识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物质B、实践C、意识D、大脑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A、C、D都是影响认识的因素,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故都不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7、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理性因素的作用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人的感情”与理性相对,属于非理性范畴,排除C,A、B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8、关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真理与谬误是根本对立的B、真理与谬误是绝对同一的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D、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区分,不能相互转化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A、B、D表述有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9、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创新D、坚持真理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0、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A、生产工具B、科学技术C、劳动者D、生产关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1、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A、社会改革B、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C、两极分化D、社会革命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D。1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A、货币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垄断和竞争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会有价值规律起作用。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A、生产相对短缺B、生产绝对短缺C、生产相对过剩D、生产绝对过剩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1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的依据是()A、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B、个人垄断的资本主义时代C、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时代D、帝国主义时代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0分,共14分。)1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该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C。16、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基本特征包括()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这种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的实践的意义。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并受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随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是干扰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ABD。17、关于事物发展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营养餐供应承包协议样本一
- 2024年安全施工质量保证协议
- 2024售后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4年国际基础设施工程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工程转包合同范本
- 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合同
- 2024员工自愿退养经济补偿合同版B版
- 2024年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专属劳动协议样本版
- 2024年外贸代理业务抽成协议模板一
- 工程造价师招聘模板范本
- 保证书(女方出轨)
- 第十四章精神科护理相关的伦理和法律
- 洗车机操作保养规程
- 电杆套筒基础施工方案
- 《计调实操》课件-项目一:计调概论
- 自我评价主要学术贡献、创新成果及其科学价值或社会经济意义
- chinese chess中国象棋介绍
- 护理质量改善优秀案例ppt
- MSA执行标准与实施过程
- 计算机视觉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