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编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2月5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征集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的通知》(鲁市监标函〔2021〕33号)。公告发布后省有关部门、各市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发动,开展了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论证申报工作。山东省海洋局提出了《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标准研制的申请,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作为主要承担单位进行具体起草。经论证审查,2021年9月30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了《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鲁市监标函〔2021〕261号《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编制任务正式列入2021年度山东省地方标准项目制订计划,计划编号为2021-T-205。项目提出单位为山东省海洋局,归口单位为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起草单位、起草人及任务分工1.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22.主要起草人董志军,王雷,张芳,马元庆,刘丽娟,张文静,宋秀凯,侯朝伟,刘永亮,赵建民。3.任务分工董志军:主持调查研究、标准内容设计、标准起草和修改等全部工作;王雷:参与调查研究、标准内容设计、标准起草和修改张芳:参与标准中监测设备起草和修改等工作;马元庆:参与标准内容起草和整体修改等工作;刘丽娟:参与调查研究和整体修改等工作;张文静:参与调查研究和整体修改等工作;宋秀凯:参与调查研究和整体修改等工作;侯朝伟:参与标准中灾害水母监测起草和修改等工作;刘永亮:参与标准中环境要素监测起草和修改等工作;赵建民:参与标准内容起草和整体修改等工作。1.2021年09月成立草案制定小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根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征集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的通知》(鲁市监标函〔2021〕33号)有关要求,就海洋领域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征集,成立了专门的标准草案制定小组,定期开展标准草案制定讨论会。32.2021年10月收集分析文献资料标准草案制定小组广泛收集国内灾害水母暴发、灾害水母监测的历史数据和水母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灾害水母暴发的季节性、区域性、物种多样性、面积等水母暴发灾害演变规律特点;查阅国内外海洋灾害水母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分析其优缺点。根据现有海洋调查和监测标准以及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灾害水母监测进行系统调研论证。3.2021年11月确定监测关键技术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综合考虑灾害水母的特点和影响灾害水母监测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对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和全面归纳,最终确定了灾害水母监测的关键技术。4.2021年12月归纳总结整体构架针对灾害水母监测的关键技术,同时根据国家标准编写规范,归纳总结灾害水母的技术要素,完成了监测规程的总体构架,确定了监测要素、监测时间及频率、站位布设、监测设备、监测方法及监测报告编写等作为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的主体内容。5.2022年02月优化监测技术方案草案制定小组召开讨论会,邀请专家参与研讨,根据整体构架各部分具体要素,系统分析和反复敲定技术要求,不断优化灾害水母监测技术方案。46.2022年05月水母灾害监测验证针对标准规范中涉及的重要参数、指标或实施过程,在2021年11月份和2022年5-8月份对技术方案进行了航次验证实践工作(图1并对技术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修正。图1灾害水母监测技术验证航次7.2022年08月草案内容修改完善根据灾害水母监测验证航次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修改完善。同时收集本行业国内外及相关标准规范信息,与各相关部门汇报、讨论了工作进展,形成讨论稿。8.2022年10月社会意见征求针对标准讨论稿,聘请专家和有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研讨论证,并征求潜在用户等社会意见。广泛征集了灾害水母5及其他海洋生态灾害研究相关专家建议和意见,共计发送“地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单位或专家数35个,收到“地方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回函并有建议或意见的单位或专家数32个,收到专家意见141条。召开内部讨论会,针对每条专家意见逐一修改,进一步完善规范内容。2022年12月8日,受山东省海洋局委托,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召开了山东省地方标准《海洋灾害水母检测技术规程》专家论证会议。会议邀请5名专家组成标准论证专家组,与会专家听取了起草组关于标准编制情况的汇报和说明,提出意见和建议13条。起草组按照论证会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按规定程序送审。10.2023年3月标准送审起草组提交送审稿,并由主管单位送外审。《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共收到外审专家意见8条,起草组召开研讨会,邀请烟台市标准计量中心专家针对外审专家意见,对本标准进行详细审阅和修改,形成完善的标准送审稿。2024年3月16日,山东省海洋局在烟台组织召开《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山东省地方标准专家审查会议。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审查会议进行监督指导。来自烟台大学、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自然资源部北海预报减灾中心、6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山东省海洋预报减灾中心、鲁东大学、自然资源部北海生态中心和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中心共9名专家组成了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会听取了标准编制情况汇报,对标准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审查,对标准编制说明等进行了审查。审查委员会一致同意该标准通过审查。会议要求起草单位尽快形成报批材料后上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2.2024年4月标准报批起草组根据审查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草案及编制说明等材料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及其他全部报批材料,提交报批申请。13.2024年4月报批审查审查专家对地方标准草案报批稿程序确立、范围、附录等部分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起草组针对专家意见进行了详细修改和补充。二、地方标准制定目的和意义(一)标准制定目的省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海洋环境突出问题解决、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着力推动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党和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7近年来,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圈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山东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过去的30年间,由于海水温度升高、海洋富营养化、人工构建物增加等原因使得某些种类的水母在一些海域大量繁殖,形成异常的大规模水母暴发现象。水母的持续暴发破坏近海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近海生态系统退化,因此水母暴发被认为是一种由于海洋动物暴发而形成的非常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灾害;同时,水母缠绕阻塞网具造成渔获量减少、海滨浴场水母蜇伤游人以及堵塞滨海发电厂、淡化水厂和核电站等取排水口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山东半岛沿海工业、近海渔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监测数据表明,山东半岛沿海海域灾害水母暴发的频度和范围越来越多,青岛、烟台、东营、威海等沿海地市海月水母暴发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对山东近海生态环境安全和沿海地区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母灾害,通过开展水母多发海域的灾害水母监测调查,掌握我省重点区域水母灾害暴发状况、灾害水母种类组成、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追踪重点水母暴发区灾害水母螅状幼体的起源地,探索水母灾害暴发及早期预警机制,为海洋生态灾害预警及海洋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各地市海洋环境监测部分缺乏统一的水母监测技术,难以统筹全省全部海洋环境监测力量应对灾害水母暴发这一难题。急需要出台一项统一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标准,8全省各地市共同实施,以达到对山东近海的水母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和预防,降低灾害水母暴发对山东沿海各市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二)标准制定意义本标准的立项编写将为山东及其他沿海省份近海灾害水母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在山东省各地市及其他沿海省份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使灾害水母暴发事件得到有效预警和控制,减少水母灾害对沿海地区工业、渔业及旅游业的影响,促进海岸带区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地方标准编制原则、主要技术内容和确定依据(一)编制原则根据山东省海洋灾害水母及其他海洋生态灾害监测技术实施现状、特点和发展要求,借鉴吸收国内外水母灾害监测相关工作经验,使制订的《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既能充分满足各级需求,又能在现有人员和技术条件下切实可行,便于《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的推广和实施。1.规范性该标准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贯彻国家强制性标准,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要求制定该标准,同时满足灾害水母监测需要。2.科学性9标准草案制定小组广泛收集国内灾害水母暴发、灾害水母监测的历史数据和水母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灾害水母演变规律特点;查阅国内外海洋灾害水母监测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分析其优缺点。在编制过程中,对有关概念、定义和论证等内容的叙述尽可能清楚确切,并对所拟标准进行验证,确保标准的广泛适用性和可操作性。3.先进性本标准制定过程中,认真对比分析国内外水母灾害监测相关最新技术成果,充分采纳行业内的广大专家意见,尽量体现标准的先进性。4.适用性该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综合考虑山东近海海域水母分布种类、灾害水母发生月份、水母灾害影响区域等以及山东省各地市海洋监测部门的技术需求,制定了适用于山东沿海各地市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同时针对灾害水母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形态和大小选择潜水监测、拖网监测、目视监测等不同的监测方法,针对灾害水母的发生程度选择常规监测和跟踪监测等不同监测类型。该标准的制定旨在为山东省各地市海洋监测部门提供灾害水母监测方法指导,为山东及其他沿海省份近海灾害水母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在山东省各地市及其他沿海省份形成统一的、标准化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对山东近海的水母灾害进行有效地监测和预防,降低灾害水母暴发对山东沿海各市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减少水母灾害对沿海地区工业、渔业及旅游业的影响,促进海岸带区域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范编制首先建立了《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草案制定小组,针对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的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等要求,研讨标准化控制要素的适应性和目的性,系统收集和分析海洋灾害水母及监测技术相关文献资料,确定了符合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的主要特点与监测技术控制要点;其次,为达到及时有效的灾害水母监测预警目标,从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设备配置、环境要素监测、水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监测报告撰写等方面构建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范化的主体内容;再次,通过必要的实验或监测航次验证后,邀请专家指导、广泛征集海洋生态方面专家意见、完善规范的结构和内容。本标准编制工作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2本标准编制技术路线图(三)主要技术内容和确定依据标准主要参考了灾害水母监测调查相关文献、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和GB/T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等。根据本规程的具体内容和实际需要,确立了灾害水母监测技术的适用范围、相关术语、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设备配置、环境要素监测、水母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和监测报告撰写等。并针对灾害水母不同生活史阶段发育特点和灾害影响制定了本监测技术规程。1.标准结构框架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术语和定义(3)监测方案制定(4)监测设备配置(5)环境要素监测(6)水母监测(7)数据统计分析2.术语和定义为了本标准的贯彻和实施,根据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中部分重要名词的解释需要,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对灾害水母、螅状幼体、碟状幼体、水母体、常规监测、跟踪监测等6个本规程的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本标准的其他术语为行业内约定成俗的用语或在有关法规、标准、教科书等中已有定义,已经被公众普遍认可,故不再定义3.监测方案制定研究表明,导致灾害水母种群暴发的关键因素是海水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饵料生物丰度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和富营养化是近海灾害水母暴发的最主要诱发因素,同时海流又对灾害水母种群聚集和漂移具有推动或驱散等影响。因此,标准编制确定了包括水温、盐度、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海流的流速和流向等多项环境要素的监测要求。山东近岸海域的常见灾害水母包括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沙海蜇均属于钵水母类。钵水母大多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拥有有性浮游世代和无性底栖世代两个世代,其生活史阶段包括浮浪幼虫、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幼水母和成体水母不同阶段。螅状幼体是灾害水母早期生活史的底栖阶段,进行出芽等无性生殖方式产生新的螅状幼体。碟状幼体则为浮游阶段水母体的幼体形态,每只螅状幼体在横裂期间可产生多达20-30个碟状幼体。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作为灾害水母无性生殖时期,也被认为是形成水母灾害的关键阶段,决定了灾害水母的种群丰度。因此,幼体阶段的水母种群数量监测对于水母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确定了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作为灾害水母监测的主要要素。(2)监测时间及频率确定灾害水母的生活史时间为一年,在山东近海海域,灾害水母从螅状幼体到碟状幼体再到灾害水母成体,其关键生长确定了灾害水母常规监测调查时间和监测频率为4月至10月每月调查1次。同时灾害水母的生长速度快,形成灾害时间短,致灾水母种群容易随着洋流漂移变化,形成灾害时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控制。因此,在灾害水母大量发生时,需要进行跟踪调查,同时增加监测频率至每周开展监测(3)监测站位布设站位布设海域选择根据监测工作和任务目的需要,确定站位布设的海域。监测区域应在预期的灾害水母多发海域,以提高监测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布设站位与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位置相一致,可以提供历史参考数据;考虑到灾害水母发生原因以及产生影响,选择上升流区、生产和生活排放区、核电站、渔场和增养殖区布设站位;同时站位的布设应覆盖或代表监测海域。常规监测站位布设根据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和GB/T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等要求,以及监测海域实际情况,同时考虑监测站位的代表性和准确性,采用扇型(河口近岸海域)和网格型布设控制断面和监测站位,站位之间的距离宜在5海里至15海里之间,太近易造成结果重复,太远则监测结果缺乏代表性。考虑到监测站位代表整个调查区域,站位数量根据调查区域面积调整,常规监测不少于5个监测站位,太少缺乏代表性,太多则增加工作量和调查成本。跟踪监测站位布设在灾害水母大量暴发时,根据调查海域中灾害水母的分布状况确定调查范围,调查站位应覆盖灾害水母分布海域,站位数量应随灾害水母分布范围的扩展而增加,原则上不少于9个监测站位,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4.监测设备配置鉴于环境因素监测调查的需要,根据GB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和GB/T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等要求进行监测设备配置。盐度、pH、溶解氧、叶绿素a和营养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等化学要素和浮游植物生物要素样品采集以颠倒式采水器和卡盖式采水器两种采水器作为参考。多参数水质仪用于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要素的现场原位监测,使用前必须经过校准。基于现代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使用多参数水质仪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要素进行现场原位监测,可大大提高监测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监测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对装备有多参数水质仪设备的调查单位,可使用该设备进行环境要素监测。测流设备参考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海流调查方法,提供了定点测流、漂流浮标、走行测流三种测流方式和锚碇潜标、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三种测流设备。参考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以及起草单位灾害水母监测经验,根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灾害水母的调查需要,同时考虑到灾害水母浮游阶段的发育状态和灾害水母种类大小,确定了调查网具的种类和规格,并提供了监测调查网具参数以供监测单位在监测调查前合理选备。网口流量计用于拖网调查时记录拖网水体流量,为了拖网数据科学准确,使用前需要进行标定。5.环境要素监测根据标准的规范性原则,水温、盐度、pH、溶解氧、海流、叶绿素a和营养盐(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氨氮)等环境参数按照按照GB17378.3—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GB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GB/T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和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等相关国家标准规定执行。基于现代海洋监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使用多参数水质仪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要素进行现场原位监测,可大大提高监测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减少监测调查人员的工作量。对装备有多参数水质仪设备的调查单位,可使用该设备进行环境要素监测。6.水母监测灾害水母具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生活史包括营底栖生活、进行无性繁殖的螅状幼体阶段和营浮游生活、进行有性繁殖的水母体阶段。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形态,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螅状幼体种群栖息于监测海区的近岸养殖区、港口码头、游览栈桥等人工构建物区域,借鉴珊瑚调查的方法,又考虑到螅状幼体个体较小,利用10cm×10cm田字格样框作为标准对其种群进行潜水拍照和录像调查。潜水调查对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十分苛刻,本标准的潜水流程应严格按照GB26123—2010《空气潜水安全要求》规定执行。碟状幼体、幼水母体和成体水母调查方法的确定基于水母浮游阶段生活特性,借鉴国内外其他研究机构的水母调查方法、浮游动物调查方法确定,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种类大小选择不同的网具类型。碟状幼体和幼水母体的个体较小,通过常规浮游动物调查的方法,使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测。水螅水母、栉水母等小型水母和海月水母等大、中型水母的水母成体的监测则可以利用深水大型浮游生物网。针对沙海蜇、白色霞水母等巨型灾害水母体型大,常规浮游生物调查网具难以实现精准调查,查阅大型灾害水母调查技术,同时借鉴渔业资源调查方法,采用单船有翼单囊拖网调查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以及实际拖网验证确定调查系数。鉴于大型渔业网具操作困难且禁渔期管制等诸多难题,增加了较为便利的目测观察法进行调查监测。7.灾害水母统计为了满足灾害水母不同发育阶段监测调查的需要,准确统一和评估山东各沿海地市灾害水母发生状况,按照灾害水母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监测方法给出了一套科学可行的计算公式。螅状幼体数量和丰度计算公式参考了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的底栖动物密度计算方法并适当修改,碟状幼体、幼水母体及大型浮游生物网调查成体水母的数量和个体丰度计算公式(2)参考了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中浮游动物丰度计算方法,单船有翼单囊拖网调查巨型水母的成体水母个体丰度计算公式参考渔业资源调查的扫海面积法,目测调查统计方法参考文献记录及目视调查法。8.监测报告撰写为了掌握山东半岛渤海海域水母灾害发生状况和风险,为水母灾害预警、处置和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基本信息,有效保障沿海工业、渔业和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沿海社会生产生活安全。灾害水母监测调查需要统筹各沿海地市海洋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对各沿海地市水母灾害监测结果进行及时汇交和总结。因此,对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报告内容与格式进行了统一规范。本规程在附录B中对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报告的文本格式和报告章节均提供了具体的格式参考,并对监测报告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四、与现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根据国内海洋生态灾害监测需求和科研工作发展水平,针对目前国内灾害水母监测方面的空白,对灾害水母监测技术、方法、程序等内容进行科学规范,使其能形成统一和标准化监测程序,满足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与现行标准的关系《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是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指导下制定的,旨在为海洋生态领域培育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推动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实现科学高效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重要支撑。针对山东省“海洋强省”标准体系建设目标,本标准规范与诸多涉海领域的地方标准为并列关系,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DB37/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