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_第1页
新教材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_第2页
新教材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_第3页
新教材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_第4页
新教材2024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案13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案(十三)第九单元检测1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4·河北邯郸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A)A.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不能用样方法,应采纳标记重捕法C.可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估算各种昆虫的种群密度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越接近实际值解析:样方的大小可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故调查不同种类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大小可以不同,A正确;样方法可用于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跳蝻等)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错误;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估算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的种群密度,C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结果可能越偏离实际值,D错误。2.(2024·江苏南京月考)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增长一般呈现出“S”形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C)A.种群的增长与种群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更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解析: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诞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A错误、C正确;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B错误;同一种群的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生存环境发生变更时,K值也会相应地变更,D错误。3.(2024·河北百校联盟调研)如图表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①②③④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能完全反映③的变更趋势C.探讨城市人口的变更,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行忽视的因素D.种群数量还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年龄结构可以预料种群密度的变更趋势,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确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干脆影响种群数量,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诞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变更的,故①②③④可依次表示年龄结构,诞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肯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完全反映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B错误;除诞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更的重要因素,C正确;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4.(2024·河北九校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B)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B.草原中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树林中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D.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地形有关解析: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有关,A正确;无论是草原中还是树林中,动物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建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确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C正确;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5.(2024·广东中山市联考)下列关于江苏省内发生的几个生态相关事务的叙述,错误的是(B)A.互花米草原产于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快速扩散并变更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美洲,经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快速扩散,对农田有肯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于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爱护区实行易地爱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爱护区实行就地爱护解析:外来物种入侵会给当地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峻的破坏,但外来物种并不是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B错误。6.(2024·湘豫名校质检)下列有关生物之间关系的推断正确的是(A)①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纤维素分解,其分解产物可被白蚁利用;同时鞭毛虫也能从白蚁体内获得所需的养料②白尾鹿遇到危急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③菜青虫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④鸣禽在繁殖季节可以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⑤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旁边其他树木生长,最终往往会把其他树木缠死选项种内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种间竞争捕食A④①-⑤③B①④-⑤③C-②①④⑤③D④②①⑤③解析:分析题中信息可知,①白蚁和鞭毛虫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它们之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②白尾鹿遇到危急逃跑时,尾巴高举露出臀部白斑以告警同伴,属于种群内的互助行为;③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④鸣禽在繁殖季节通过鸣叫、占区行为告警其他同种生物,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属于种内竞争;⑤榕树与其他树木之间呈现“誓不两立”的差异性变更,属于种间竞争。7.(2024·陕西五校联考)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C)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诞生率上升,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肯定上升B.若某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肯定增加C.春节前后,大城市的人口的猛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D.培育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渐渐减弱解析:种群密度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确定的,若一段时间内某种群诞生率上升,而死亡率也上升且大于诞生率时,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A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肯定会增加,这是因为种群数量的变更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春节前后,大城市人口的猛烈波动主要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C正确;培育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种群密度增大,故种内竞争加剧,因此培育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渐渐增加,D错误。8.如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可以预料甲国将来人口可能呈增长趋势B.可以预料乙国将来人口可能呈衰退趋势C.人口增长速率:甲﹥乙D.若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则甲的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甲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乙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为衰退型,人口增长速率:甲﹥乙。甲国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假如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接着增加。9.如图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更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肯定相等B.O~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小于零C.a~b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稳定型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渐渐削减解析:依据“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及题图曲线可知,a、b两点诞生率/死亡率的值都等于1.5,由于a、b两点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均未知,所以a、b两点的种群增长率大小无法推断,A错误;依据“自然增长率=诞生率-死亡率”可知,当诞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1时,诞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0,即增长率小于0,B正确;a~b时间段内,由于诞生率-死亡率的值大于0,即种群增长率大于0,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该时间段鲤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增长型,C错误;b~c时间段内,当诞生率/死亡率的值大于1时,该鲤鱼种群的数量渐渐增加,当诞生率/死亡率的值小于1时,该鲤鱼种群的数量渐渐削减,D错误。10.(2024·山东滨州检测)科研工作者在不同时间调查了某种群的数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K值是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N值是调查时的种群数量。据表分析错误的是(B)调查时间N值(1-N/K)值S14000.87S210150.67S315370.5S423680.23S526750.13A.该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更发生波动B.S1时,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C.(1-N/K)值可代表供种群接着增长的剩余资源量D.S1~S5期间,该种群的环境阻力渐渐增大解析:环境容纳量也称K值,是指肯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环境不同,容纳量不同,所以该种群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变更发生波动,A正确;依据表格计算可知,S3时调查的N/K的值为1-0.5=0.5,说明此时的种群数量(1537)是K/2,此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B错误;N/K越大,表示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所以(1-N/K)值可代表供种群接着增长的剩余资源量,C正确;S1~S5期间,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的环境阻力渐渐增大,种内斗争加剧,D正确。11.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更状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a~b段,种群诞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更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更,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解析:由图可知曲线乙数量是先增加,然后增加到肯定程度后不再增加,符合“S”形曲线的特点,即种群数量不是指数式增长,A错误;处于波动状态的生物的种群密度也会发生变更,只不过变更幅度在肯定范围内波动,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都在发生变更,B错误;a点时甲、乙、丙三个种群的种群数量都较大,防治害虫应选择种群数量较少时,C错误。12.(2024·广东广州高三检测)科学家探讨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更,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所示(其中R=诞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状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水平结构分布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C.田鼠种群数量在a~d经验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始终在下降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解析: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削减,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经验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R<1,种群数量始终在下降,C正确;a、b两点时种群数量都在增长,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均为增长型,D错误。13.(2024·长沙模拟)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淌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形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解析: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的现象,A正确;由题图可知,四大家鱼间不存在捕食关系,故不会出现鲢鱼→鳙鱼→青鱼的能量流淌关系,B错误;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存在竞争的关系,C错误;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会大量增加,从而引起鲢鱼的数量增加,但鲢鱼数量增加又会受到食物、空间等条件限制,故不能以“J”形曲线的增长方式持续增长,D错误。14.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的海拔高度收集到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结果如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C.若本试验探讨“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D.试验结果能说明生物表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解析:海拔高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的不同影响的,而不是通过光,A错误;不同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后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同,B正确;若本试验探讨“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型的影响”,缺少跟原产地环境下的比照,C正确;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同一花园相同条件下,其表型不同,说明生物表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D正确。15.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探讨一些因素影响种群灭亡的可能性,并以“种群的灭亡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探讨人员对某种群进行了种群存活力分析,探讨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大小对该种群灭亡的可能性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D)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A.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亡概率渐渐增大B.在环境阻力相同的状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亡概率越小直至灭亡概率为0C.人类对环境破坏超出肯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最终都可能灭亡D.在没有环境阻力的状况下,该种群的数量会呈现“J”形增长解析:据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该种群的灭亡概率渐渐增大,A正确;据图可知,在环境阻力相同的状况下,初始种群规模越大,种群灭亡概率越小直至灭亡概率为0,B正确;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超出肯定限度后,任何初始种群规模的生物种群都可能会无法生存,C正确;由环境阻力为0时的曲线可知,初始种群数量过少时,灭亡概率较大,种群数量不肯定会呈“J”形增长,D错误。16.在生态学探讨中,下列方法与探讨目的不相符的是(D)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途B.用样方法探讨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C.给大雁佩戴标记环调查其迁徙路途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途,故可调查其洄游路途,A正确;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运动实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进行探讨,B正确;给大雁佩戴标记环,可依据发觉佩戴标记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途,C正确;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记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的群落中生物的种类,D错误。17.如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更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C)A.ab段的曲线发生变更的缘由是食物足够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缘由是诞生率的变更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限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当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解析: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缘由是食物足够,空间和气候条件等相宜;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缘由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更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限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就快速增长了;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会破坏草场资源。18.在肯定量的酵母菌培育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相宜温度下恒温培育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如图乙所示。依据试验结果推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C)A.培育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更可以用抽样检测法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D.培育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不肯定达到K值解析: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除统计方格内菌体外还要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菌体,5小时前每个小格内约有5个菌体,而5小时后每个小格内约有10个菌体,但这是稀释100倍后的值,所以5小时后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此时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否达到K值无法推断。19.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水下淤泥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该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示意图如下,M、N表示养分级[图中数值单位为kJ/(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能在M、N和遗体残骸间进行利用B.立体养殖技术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进行资源整合C.图中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2488kJ/(m2·a)D.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对其他生物没有影响解析:能量在MN和遗体残骸间可以利用,A正确;海水立体养殖利用了群落垂直和水平结构的特点,优点是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正确;M同化的能量是3281+2826=6107,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是3619,则M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107-3619=2488kJ/(m2·a),C正确;若增加海带养殖量会增加能量输入,干脆以海带为食的生物种群数量会上升,继而影响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D错误。20.三刺鱼通常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探讨人员在有水蚤的人工水域,利用翠鸟模型和饥饿的三刺鱼进行试验,结果如图。下列与本试验相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C)A.本试验探讨三刺鱼在有无翠鸟威逼时的取食行为B.本试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C.翠鸟在水蚤密度小的水域攻击三刺鱼的次数更多D.翠鸟的存在变更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解析:三刺鱼以浮游动物水蚤为食,翠鸟是三刺鱼的天敌。本试验的自变量是水蚤密度和翠鸟的有无。当没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喜爱取食高密度的水蚤;当有翠鸟时,饥饿的三刺鱼会转移到水蚤低密度区捕食。因此翠鸟的存在变更了三刺鱼的捕食策略。二、非选择题(共60分)21.(11分)(2024·四川绵阳调研)某探讨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表。请依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植物种类地点A地点B地点C非生物因素地点A地点B地点C草359风速低高高蕨类植物758距地面1.5m的光强低中高灌木1842土壤湿度/%483515松树020土壤的有机物/%6.53.82.5落叶树1550土壤深度/cm>300≈100<15土壤含氮量/(mg·kg-1)9.44.52.4(1)依据调查结果推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2)假如遭受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困难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3)假如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足够,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A处的植物群落。(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被植物汲取利用。解析:(1)依据调查结果,物种数目最多的地点是地点A,所以地点A物种丰富度最大。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2)如遭受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困难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3)在同等光照强度下,能更有效利用光能的地点是植物垂直分层明显的群落,应当是地点A处。(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被植物汲取利用。22.(12分)当土地停止耕种时,演替便起先了,最早入侵耕地的植物称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的出现是演替起先的标记。随着演替的发展,弃耕地四周环境中的物种渐渐向弃耕地中扩散。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会使植被得以复原,最终发展为稳定的生物群落。生态学家在探讨某弃耕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对不同时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弃耕土地上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类型。土地在经数年精耕细作之后,以往植被的痕迹往往被彻底清除,同时创建出一种新的生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所以最早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或一年生杂草)。(2)随着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增多,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群之间的种间竞争明显加剧,依据曲线图,请描述物种丰富度在50y内的变更: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渐渐上升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经调查探讨发觉,群落中有一部分植物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无性繁殖,属于克隆植物。在群落演替的中后期,这些克隆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与大部分非克隆植物相比,克隆植物能通过分株之间的连接物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克隆植物的环境适应实力,这种现象叫生理整合。请据此推想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的缘由: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度降低。(4)在自然条件下,这片弃耕土地最终发展为森林生物群落,在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解析:(1)在弃耕的土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依据题意“这种环境不仅适于作物生长,还适于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生长”可知,弃耕之后,最先入侵弃耕土地的先锋植物是不受耕作抑制的杂草(一年生杂草)。(2)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数量越来越多,不同植物种群间种间竞争关系明显加剧。物种丰富度在演替的前20y内渐渐上升并到达顶点,20~30y间下降,30y后达到稳定状态。(3)依据题意推想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曲线下降是因为克隆植物有生理整合的特征,克隆植物与非克隆植物相比有很大的竞争优势,阻碍了其他非克隆植物的发展。(4)森林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结构为垂直结构,这种垂直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分层现象,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实力。23.(13分)(2024·吉林东辽月考)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更规律。(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该样方个体数为11。(2)如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3)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应采纳标记重捕法。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过程中,取样时应留意的问题有随机取样、样方大小相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4)某探讨性学习小组在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草原兔子种群密度时,第1次捕获100只,做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128只,标记个体仅有4只,则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约为3_200只。兔子在第一次捕获后更难捕获,上述计算所得值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大(填“大”或“小”)。解析:(1)样方内个体计数时,留意样方内部、相邻两边及其顶点个体均计数(一般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第1组和第6组为不真实值,要舍去,然后把剩下的8组数值相加,求平均值。(3)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灰喜鹊,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实力弱的动物。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要留意随机取样,样方大小要相宜,样方数量不宜太少。(4)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公式为eq\f(初次捕获标记数,个体总数)=eq\f(重捕个体中的标记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故该草原兔子种群数量约为eq\f(128×100,4)=3200只。假如兔子第一次捕获后更难捕获,会使重捕的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值偏小,最终导致个体总数计算值大于实际值。24.(13分)为了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更,某爱好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试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育基的试管中,通气培育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视察到的培育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育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育的结果,图丙表示依据每天统计的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其λ值(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并绘制的曲线。试管编号培育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A10-0.128B10-0.15C-100.128(1)该试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养分物质(培育条件)。(2)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匀称,减小计数误差。制片时应当在盖盖玻片后(前/后)滴加样液。(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4÷16×400×10_000×100×10=6×109个(写出计算过程)。(4)依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高于/低于)A批次。t1时,两批次培育的A、B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种内斗争的强度依次是A>B、A<B(填“A>B”“A=B”或“A<B”)。若在t2后接着培育,最终发觉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可能的缘由有养分物质过度消耗(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相宜)。(5)图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A.a→b段,种群数量渐渐增多B.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C.b→c段,种群数量渐渐削减D.a点和c点的种群数量不同解析:(1)据表格可知,A和B比照,自变量为温度,A和C比照,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培育液,即养分物质(培育时间)。(2)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下,使酵母菌分布匀称,减小计数误差;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育液,待培育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育液,待其全部沉降后再进行计数。(3)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24个,则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24÷16×400×10000×100×10=6×109(个)。(4)据图乙可知,B批次增长较A快,说明B批次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曲线A、B均为“S”形增长曲线,在t1时曲线A正处于K/2左右,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曲线b种群数量大于K/2,因此其增长速率已经小于K/2时的增长速率,故A>B;而t1时,A种群数量小于B种群数量,故种内斗争强度A<B。若在t2后接着培育,由于养分物质过度消耗,且有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pH不相宜等,使环境阻力增大,最终使得种群的数量均会下降。(5)λ=当天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天种群个体数量,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多;当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