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含解析)1.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状况不复存在。这一局面是因为A.宗法制度的衰落B.贵族统治的完善C.血缘政治的打破D.分封制度的推行【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周王打破旧式部族方国血缘界限,建立各部族混合、以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过去那种一族即一国的状况不复存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打破商朝的方国血缘界限,建立了周人为统治者的新型国家,这就是分封制的推行,D正确;据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度的衰落,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世袭特权,因此B错误;分封制度与血缘有确定的关系,因此说“血缘政治的打破”不精确,C错误。2.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同时汲取道家学说,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受道家哪一思想影响A.逍遥无所恃 B.无为而治 C.道法自然 D.万物齐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韩非子“法不阿贵”等主见反映出其受到了道家的“万物齐一”思想的影响,强调在法律面前众人应当同等,D项符合题意;超脱功利的“逍遥”、统治者削减征伐欲求的“无为”以及“道法自然”顺其自然等,都不能体现法家“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的主见,ABC三项是错误的。3.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集市贸易形式——庙会,刘克庄《即事》诗云:“香火万家市,烟花二月时。居人空巷出,去赛海神庙。”由此可知庙会经济A.体现了儒教的世俗化发展 B.与民间信仰习俗相结合C.推动了工商业市镇兴起 D.打破了传统的坊市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庙会”作为一种新的集市贸易,将敬神的习俗与商业贸易相联系,体现了商品经济与民间信仰习俗的结合,B项正确;庙会与儒家教化无关,定期的庙会可在城市、可在乡村,与工商业市镇形成没有必定的联系,传统的坊市制度是对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和定期的集市贸易无关,ACD三项不符合题意。4.明清学术表现出一种宽广的文化视野。如史地学,以往只是王朝政治史中一个很小的附类,在此时独立的史地类著作起先大量出现,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即为其优秀代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实学思潮的发展 B.阳明心学的推动 C.加强专制的须要 D.西学东渐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明清之际,以二顾为代表史地著作大量出现,是经世致用思想推动和实学思潮发展的重要成果,A项正确;阳明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其强调性心修养而不是游历,大量史地著作的问题,对于加强皇权专制并无多大裨益,而明清时期以传教士为主的西学东渐对于史地著作的影响特别有限,BCD三项错误。5.19世纪中期,诗人马寿龄创作乐府诗集《金陵癸甲新乐府》,其中包括《保金陵》、《当圣兵》、《禁妖书》、《敬天父》等是代表篇章。据此可知,该诗集反映的历史事务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支配 B.体现了旧式农夫起义局限性C.其失败源于中外联合的打击 D.根源于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中期,与金陵、“圣兵”、“天父”等相关的诗作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其宗教组织形式、斗争纲领落后和领导集团分散等,体现了旧式农夫运动的局限性,B项符合题意;粉碎列强瓜分中国支配的是1900年前后的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中外联合镇压只是其失败的客观缘由,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缘由在于清政府和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民族冲突只是诱因之一,ACD三项均是错误的。6.学者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动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A.确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 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 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这位学者的观点,新文化运动有“洗刷扫除之功”,将儒学重视社会责任和家国天下的特点展示在世人面前,“推动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有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儒学价值的再相识,C项正确;材料探讨的是新文化前后学问分子对儒学看法的变更,与西方思想的优越与否无关,也不是在指责新文化运动的急功近利,材料分析的是传统文化因新文化运动“现代化”,无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问题,ABD三项错误。7.1938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社论指出:保卫武汉的战斗,当然愈久愈好,但决不能在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尚未具备的今日,作孤注一掷的侥幸的尝试。这不仅对于保卫武汉并无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接着长期抗战是有害的。该社论表明A.武汉会战打破日本速战速决战略 B.国民党抗战策略须要做适当调整C.国民党由主动抗战走向消极抗战 D.武汉会战推动抗战走向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社论中的分析,保卫武汉是长期的斗争,当时不具备长期保卫武汉的条件,不能为了保卫武汉一城不计后果,孤注一掷,而是要调整策略,做好长期抗战最终达到保卫武汉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打破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是淞沪会战,材料中确定的是国民党抗战的进步性,但没有明确武汉会战与整个抗战进程的关系,ACD三项错误。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推动经济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相识不断成熟深化。其中对某一问题的相识大体经验了从“不行以”到“也可以”,再到“更可以”三个阶段。以下符合这一描述的是A.农夫拥有土地全部权和运用权 B.多样化城市发展的道路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知,经验了从拒绝、接受到深化发展的过程,即“不行以”到“也可以”,再到“更可以”三个阶段,C项正确;改革开放以来,对土地的经营权和运用权有所调整,使土地始终是集体全部,不是农夫的私有财产,城市发展道路的多样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的详细表现,ABD三项是错误的。9.在经验了伯罗奔尼撒斗争(前431年—前404年)之后,雅典公民人数锐减,土地转让、买卖、出租、抵押等状况日渐增多,第三、第四等级公民的生活日益恶化,很多人终日为工作、糊口而奔波劳碌。这一现象可以论证A.雅典民主制衰落的缘由 B.干脆民主制度存在弊端C.小城邦不利于抵挡威逼 D.城邦公民意识已经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分析,雅典与斯巴达争霸斗争后,公民人数锐减,很多人为生计奔波,无暇城邦公务和民主权利,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遭到破坏,这一现象可以论证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缘由,A项正确;材料分析的不是干脆民主忽视参政者素养,或仅适合人少事简的古代城邦,也不是在分析城邦小、人力物力弱小等不敌各种威逼,而公民忙于生计不能论证公民意识“已经消亡”,BCD三项说法错误。10.英国在19世纪的最终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增长了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这一变更主要得益于A.机械化生产的起步 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现代科学革命推动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后期的其次次工业革命,增加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提高,B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是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起步的,现代科学革命发生在1900年以后,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也是在20世纪初,ACD在项错误。11.早在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起先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一项大胆的支配,以避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的不稳定,力求复原到1914年以前的世界经济状态。该支配的深远影响是A.稳定汇率以促进经济发展 B.变更各国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C.复原英美主导的经济格局 D.形成了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二战后期,在美英等国的努力下,为“避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民族主义、贸易限制和货币的不稳定”,复原一战前的世界市场的自由主义,打破贸易限制和稳定货币,建立起了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形成了制度化的国际经济体系,D项正确;稳定汇率、变更贸易政策都是这一支配的内容,不是影响,AB两项错误。二战后建立起的经济格局是以美国为主导的,C项错误。12.法国的年鉴学派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获得广泛的影响。他们关注历史变更中的长时段因素,如人口、经济、气候、自然资源,将其中的政治降低为次要角色,而避开传统的“事务”叙述。他们也探讨过去一般人的生活,试图重建社会阶级的集体观点。据此可知,这种历史观念A.是对传统历史观的完全否定 B.促进历史学的文学化发展C.反映史学探讨的全面化趋势 D.重点关注社会发展的细微环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年鉴学派关注历史变更中除了政治以外的人口、经济、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探讨过去一般人的生活等可知,这种历史观反映了史学探讨的全面化趋势,C项正确;虽然有“政治降低为次要角色”等做法,但年鉴学派并不是对传统历史观的“完全否定”,不是历史学的文学化趋势,重点关注的是长时段因素,而不仅仅是细微环节,ABD三项是错误的。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记着航空工业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的巨大军事需求刺激世界航空工业的其次次大发展。美国、德国、英国、苏联、日本的飞机工业领先世界,其中美国飞机工业从规模和实力上均达到第一。“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确定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美国飞机工业在1960年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整合,重要飞机制造业企业从26家合并成为4家。从1950年头起先,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起先进行跨国整合。——摘编自赵长辉《从莱特兄弟突破到跨国整合——飞机制造业百年简史》材料二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1951年,一个中国工业代表团前往苏联寻求支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担当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斗争须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斗争。1953—1957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1958年,中国自行设计出第一款喷气式飞机——歼教1。1973年,中国订购了第一架波音707飞机。同时,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但1999年波音兼麦道关闭了MD——90的生产线,空客停止了与我国合作的AE100的项目,中国民航产业陷入了逆境。在民航产业遭受挫折的状况下,2000年,国家确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24年,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摘编自张静波《大国崛起,须要真正“中国制造”》(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学问,概括西方国家飞机制造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历史背景。(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有何不同,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飞机制造业体现了科技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为飞机制造业发展供应了机遇;美国的飞机制造业实力最强;二战后飞机制造业经验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型;飞机制造业曾是美苏冷战竞争的组成部分;航空制造业的资本和生产日益社会化,出现了跨国公司。背景:其次次工业革命时期产生,一战、二战期间得到发展、美苏冷战时期转型,当今世界全球化加快时期竞争与合作进一步加强。(2)不同:中国航空制造业起步晚;从仿制、自行设计到拥有自主学问产权,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的飞机制造业经验了落后、发展到领先世界,从国外引进技术、参加国际合作遭到服务国际市场。意义: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莱特兄弟于1908年创建了世界第一家飞机制造企业,并获得美国陆军订货,标记着航空工业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航空工业实现第一次大发展,全世界的企业数量达到约200家”,“‘二战’后,军用航空订货锐减,同时飞机由活塞动力向喷气动力跨越”,“在民用飞机领域,美国取得喷气干线客机领域的确定领先地位,把苏联远远地甩在后面”,“英、法、德等几个航空大国的航空制造业首先逐步实现了本国航空制造业的整合,并起先进行跨国整合”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从创立、发展、转型和竞争等方面归纳其特点。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一中供应的时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产生与其次次工业革命,其发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及全球化加深的今日的关系。(2)不同:依据材料二中“新中国的诞生为航空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担当了修理军用飞机以保障斗争须要的紧迫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斗争”,“,中国航空工业在引进苏联多型飞机后开展仿制工作,并在1954年成功首飞了初教5”,“美国民用飞机制造公司麦道也提出了和中国联合生产大型客机的提议”,“在民航产业遭受挫折的状况下,2000年,国家确定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涡扇支线飞机”,“2024年,具有自主学问产权的干线民用客机C919成功首飞”等信息,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国飞机制造业在起步、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参加竞争等方面的特点。意义:依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从中国工业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际竞争等方面,分析其意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其次次世界大战战火方熄,人类便又马上陷入了一场可以称作“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新战局。正如大哲学家霍布斯所说:“斗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斗争。”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明显是短促20世纪其次阶段的主调,正符合霍氏对斗争的定义。一整个时代的人,都在全球核大战的阴影下成长。随着时间消逝,政治上、科技上,一件又一件可能会出问题的事情纷纷出笼。客观而论,冷战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世界大战的马上威逼性其实并不存在。双方的行动准则,其实跟一般的想法以及冷战的词汇恰恰相反,都以为“长期和平共存”确有其实现的可能性。即使到了紧要关头,尽管在表面的官方言论上,两边快要甚至已经打起来了。事实上,彼此私下却依旧信任对方必能自我约束,有所节制。这种心照不宣,以“冷和”(ColdPeace)代“冷战”(ColdWar)的默契,始终到70年头都还颇行得通。冷战一举消退了其次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种种冲突和对立,往日的恩怨情仇,在非此即彼的美苏对立之下,全都黯然失色了。冷战也“稳定”了国际形势,并因此使国际间很多未决事务或临时性的支配,呈现一时定格的稳定现象。——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头1914—1991》上述料材关于冷战有着迥然不同的相识。请提炼出其中一种相识进行说明。(要求相识详细明确,说明史论结合)【答案】略【解析】【详解】依据上述料材,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明显是短促20世纪其次阶段的主调,正符合霍氏对斗争的定义,一整个时代的人,都在全球核大战的阴影下成长”和“冷战也‘稳定’了国际形势,并因此使国际间很多未决事务或临时性的支配,呈现一时定格的稳定现象”等信息中,可以归纳出关于冷战的两种迥然不同的相识,首先将材料观点进行归纳,再依据所学学问,详细分析冷战造成的国际局势的惊慌、危机或是在冷战的背景下,两个超级大国政治上制衡,经济上加紧发展,相互竞争并相互学习,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展和文明多样性等方面,进行说明。论证的观点要详细明确,说明过程须史论结合。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宋政府成立之初,官方医药机构只有太医署和尚药局。1142年,南宋政府在这两个机构之外又在临安建立了“太平惠民局”。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也相继建立惠民药局。惠民局内人员都是依据严格规定招募而来,所售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另外,如发生自然灾难和疾疫流行,惠民药局会依照官府的指示免费为百姓和军队供应药品。惠民局“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此外,朝廷常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如所收买的药材质量伪劣且有受贿行为,并依律治罪。药局还特地派遣公吏轮留宿值,若因失职“不即出卖”而影响了百姓购药,“从杖一百科罪”。此后,元、明两代均沿袭采纳,称惠民药局。——摘编自张宇《中国医政史探讨》(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中心到地方成体系;医药生产经营不以获利为主,有明显的福利特点;政府经营;重视质量,监管严格。(2)意义:通过惠民局对医药生产、经营和市场的规范,赈济灾民,缓解天灾,确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社会冲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对后世社会管理供应了借鉴。【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临安建立了‘太平惠民局’。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也相继建立惠民药局”知其建立了相关体系,由“惠民局内人员都是依据严格规定招募而来,所售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知其福利性特点,从“自然灾难和疾疫流行,惠民药局会依照官府的指示免费为百姓和军队供应药品”,“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得出政府在医药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的作用,由“朝廷常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药材质量伪劣且有受贿行为,并依律治罪。药局还特地派遣公吏轮留宿值,若因失职‘不即出卖’而影响了百姓购药,‘从杖一百科罪’”重视质量,重视监督等。(2)意义:依据材料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免费为百姓和军队供应药品”“朝廷常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状况”,结合所学学问,从当时的医药生产、市场经营和救济灾民,维护统治、及后世相关领域供应借鉴等方面说明其意义。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凡尔赛条约中,协约国曾宣布,严厉裁减德国军备的目的是“推动全部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同时依据国联盟约第8条,国联成员国承诺“为了维持和平求把国家的军备削减到足以保卫国家平安的最低限度”。在裁军领域中赢得的第一个成功是在华盛顿会议上,主要海军大国的海军吨位和比例为明确的数字支配所限制。它使国联能够在陆军编制的全部重要问题上运用同样的原则。“有效地促进国联盟约第8条规定的裁军”成为国联成员国加入国联的重要条件,依此规定,德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必需裁军。国联裁军会议最最终1932年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需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逝殆尽了。——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裁军背景。(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国联十多年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消逝殆尽”的因素。【答案】(1)背景:国际社会对一战残酷杀伤的反思,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一战后各国绽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因素: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冲突;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实行绥靖政策;德国对单独限制其军备剧烈不满。【解析】试题分析:(1)背景依据材料一中“协约国宣布,严裁德国军备目的是推动全部国家普遍限制军备成为可能”可概括出巴黎和会严厉制裁战败国,巩固战胜国的军事优势;联系所学学问可归纳出国际社会对一战残酷杀伤的反思,和平主义思潮的兴起,一战后各国绽开激烈的军备竞赛。(2)依据材料其次段中“德国代表团始终坚持其他国家必需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可概括出德国对单独限制其军备剧烈不满;从“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概括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争夺世界市场的冲突,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实行绥靖政策;结合所学学问可归纳出各国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难以达成裁军共识。考点:20世纪的斗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国际联盟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刘文典,国学大师、教化家。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得知他曾留学日本多年,精通日语,劝他到北大任教。劝告无果后日本人便抄了刘文典的家,刘与夫人“怒目而视,以示抗议”,并声称:“我以发夷声为耻!”1937年底,刘文典取道天津从海路到香港、越南。1938年,他抵达云南蒙自与西南联大会合时,禁不住泪流满面,对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戏言:“只剩这一身衣裳了!”1944年,抗战即将成功之际他在《云南日报》发文称:“论起仇恨来,我们中国之于日本,真是仇深似海,远在法国和德国的仇恨之上。但是中国和日本这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