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1页
2.1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2页
2.1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3页
2.1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4页
2.1钠及其化合物练习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钠及其化合物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1.下列化学生活常识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切开后过一段时间表面变黑,说明苹果发生了氧化反应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铅C.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病人可以服用医用D.家用碱性洗碗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2.取某物质做焰色试验时,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火焰呈紫色。可以判断该物质中含A.铜元素 B.钾元素 C.钡元素 D.钙元素3.下列关于Na2O和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B.Na2O与Na2O2分别与CO2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C.Na2O与H2O的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的反应为置换反应D.在呼吸面具中,Na2O2常做供氧剂,而Na2O不能4.在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物,是因为金属钠置换出金属铜B.过氧化钠加入到含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再变无色,可能有强氧化性物质生成C.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再变澄清,说明最终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盐D.在氯化亚铁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先有白色沉淀,随后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说明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5.化学无处不在,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6.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有着广泛的用途。以下不属于碳酸钠用途的是A.纺织 B.焙制糕点 C.制皂 D.制玻璃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酸式滴定管注入Na2CO3溶液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除去Fe(OH)3固体中少量的Mg(OH)2,加入足量饱和FeCl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8.焰色试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铂丝也可用稀硫酸来清洗B.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则表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C.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9.某实验小组设计下列装置验证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可用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氧气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中主要仪器名称为锥形瓶、分液漏斗B.装置B中应加入饱和NaHCO3溶液以除去CO2中的其他酸性气体,以免干扰实验C.装置C中Na2O2若放太多,容易堵塞,可在装置B橡胶塞上插入一根浸入溶液的长导管D.装置D中应加入浓硫酸,目的是干燥O210.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绚丽多彩的烟花是源于金属元素的焰色B.早上透过云层看到的“金光万缕”是因为丁达尔效应C.《神农本草经》中提到:“白青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碱D.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主要考虑原料便宜易得11.将一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表面迅速变暗→“出汗”→变成白色固体粉末。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 B.“出汗”是因为表面形成了NaOH溶液C.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 D.以上三个过程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12.物质性质往往决定物质用途,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A.氯化钠——调味剂 B.过氧化钠——供氧剂C.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D.小苏打——制作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13.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金属钠比金属铜活泼,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CuSO4+2Na=Cu+Na2SO4C.钠与FeCl3溶液反应,有黑色固体析出:Na+Fe3+=Fe+Na+D.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14.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错误的是A.铁红(FeO) B.苏打()C.生石灰(CaO) D.磁性氧化铁()15.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①C→CO2→CO

②Cu→Cu2(OH)2CO3→CuO③Na2CO3→NaOH→NaNO3

④CaCO3→CaO→CaCl2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6.下列有关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A.Na2O2属于碱性氧化物B.Na2O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C.将Na2O2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最终呈红色D.Na2O2与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和参与反应的Na2O2的个数比为1∶117.下列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一定含有CO32B.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该溶液一定含有Na+C.用洁净铂丝蘸取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的火焰,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有K+D.向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一定含有Al3+18.钠及其化合物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室里Na保存在煤油中 B.NaH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C.①~④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属于碱性氧化物19.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①过量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②过量Ba(OH)2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中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⑤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A.全部 B.①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20.目前我国有近一半的纯碱是由氨碱法制得。氨碱法中不会涉及的离子反应是A.产生NaHCO3:Na++HCONaHCO3↓B.母液处理:NH+OH→NH3↑+H2OC.母液处理:Ca2++OH+HCO→CaCO3↓+H2OD.母液处理:NH3+HCO→NH+CO2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收集氢气B.检验溶液中的K+C.从食盐水中获取氯化钠D.用盐酸制取蒸馏水22.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焰色反应鉴别氯化钠和硫酸钠B.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氯化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C.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D.用氯化钙溶液鉴别碳酸钙和碳酸氢钙23.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符合:“”的组合是①Na→NaOH;②Cu→Cu(OH)2;③S→H2SO4;④NH3→HNO3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全部24.某同学探究与能否反应,设计装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不可以用于与反应制氧气B.装置B中的药品可以选择碱石灰C.应先打开,且在D装置末端收集到较纯的后再点燃装置C中的酒精灯D.装置D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25.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盐酸,测得溶液中CO、HCO、AlO、Al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H2O=Al(OH)3↓B.原混合溶液中的CO与A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V1∶V2=l∶5D.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二、填空题26.完成下列表格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加热碳酸氢钠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热碳酸钠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实验结论碳酸钠很稳定,受热不易发生分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27.按要求填空:(1)氢化钠中氢的化合价;高铁酸钠(Na2FeO4)中铁的化合价。(2)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方程式。(4)将钠投入到氯化铁溶液中发生的现象:钠熔化成小球,不断转动并发出嘶嘶的声响,、。28.浩瀚的大海具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可以开发和利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纯碱是人类最早制取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之一,其属于(填“酸”、“碱”、“盐”或“氧化物”)。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制取方法是向饱和食盐水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过量CO2,得到(填化学式)晶体,过滤,再由该晶体制得纯碱的实验操作方法为。(2)目前很多自来水厂使用ClO2来消毒、杀菌。工业制取ClO2的反应:2NaClO3+H2O2+H2SO4=2ClO2↑+O2↑+Na2SO4+2H2O,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若制得33.75gC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金属钠可用于生产汽车安全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剂NaN3.某汽车安全气囊中含NaN3.Fe2O3和NaHCO3等物质。①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NaN3受热分解为Na和N2,其化学方程式为。②气囊中产生的NaN3立即与Fe2O3反应生成Na2O与另一种单质,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③NaHCO3是冷却剂,分解时会吸收产气过程释放的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考答案:1.A【详解】A.苹果切开后容易被空气的氧气氧化,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是铅,B错误;C.碳酸氢钠能和胃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胃溃疡的病人容易造成胃穿孔,所以不能使用,C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碱性洗碗剂不能是氢氧化钠,D错误;故选A。2.B【详解】A.铜元素焰色为绿色,不符题意;B.钾盐中常混有钠盐,焰色反应有钠元素黄色焰色干扰,故需使用蓝色钴玻璃观察紫色焰色,描述正确,符合题意;C.钡元素焰色为黄绿色,不符题意;D.钙元素焰色为砖红色,不符题意;综上,本题选B。3.D【详解】A.Na2O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O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氧气和水,A项错误;B.Na2O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化合生成Na2CO3和氧气,B项错误;C.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为化合反应,Na2O2与H2O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氧气,不是置换反应,C项错误;D.在呼吸面具中,Na2O2与CO2发生反应生成Na2CO3和氧气,可作供氧剂,而Na2O与CO2发生化合只生成Na2CO3,D项正确;答案选D。4.A【详解】A.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黑色沉淀物不是生成氢氧化铜,应为氧化铜,故A错误;B.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变红色,同时生成氧气氧化有色物质为无色,所以出现溶液变红再变无色,故B正确;C.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变浑浊,后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变澄清,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说明最终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盐,故C正确;D.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先有白色沉淀,随后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是因为乙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故D正确;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主要是混合物性质和反应现象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5.C【详解】A.根据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可表示为NH3+H2O+CO2=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2NaHCO3Na2CO3+CO2↑+H2ONH4Cl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故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A正确。B.氨气可以与浓盐酸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晶体颗粒),B正确;C.碘是人类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所以要适当食用含碘元素的食物,但不是含高碘酸的食物,C错误;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按一定比例组成,D正确。故选C。6.B【详解】碳酸钠又叫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轻工日化用于制皂、建材与二氧化硅制玻璃、化学工业、冶金、在纺织过程做软化剂、医药等领域;用作制造其他化学品的原料、清洗剂、洗涤剂;也用于照相技术和分析领域;用于食品工业,作中和剂、膨松剂,如制作馒头等;碳酸氢钠用于制作糕点,故答案为:B7.D【详解】A.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A项错误;B.浓硫酸密度大,混合时放热,顺序是浓硫酸加入到密度小的溶液中,B项错误;C.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C项错误;D.FeCl3水解显酸性,能将Mg(OH)2溶解而除去,D项正确;故选D。8.B【详解】A.铂丝要用盐酸来洗涤,因为HCl沸点低,易挥发,故A不符合题意;B.钠元素的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钾元素焰色试验的颜色为紫色,但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火焰的黄光才能观察到,故B符合题意;C.焰色试验,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并非所有金属元素都有焰色,如铂、铁等灼烧无焰色,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9.D【详解】A.装置A中主要仪器名称为锥形瓶、分液漏斗,A正确;B.制备CO2使用大理石与稀盐酸,B中饱和NaHCO3溶液用来除去气体杂质HCl,以免干扰实验,B正确;C.在装置B橡胶塞上插入一根浸入溶液的长导管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防止出现堵塞后压强变化过大,C正确;D.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之前不需要干燥,D错误;故选D。10.C【详解】A.不同金属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不同,向烟花中加入特定元素使焰火绚丽多彩,利用的是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B.空气中的尘埃在空气中形成了胶体,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产生我们看到的“金光万缕”,即发生了丁达尔效应,B正确;C.“白青得铁化为铜”,其中白青属于碱式盐,C错误;D.食盐为原料,价格便宜且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NaOH,D正确;故选C。11.D【解析】钠单质性质不稳定,在室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易发生潮解。【详解】A.钠表面迅速变暗,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A正确;

B.“出汗”是因为氧化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氢氧化钠固体,固体易发生潮解,表面形成了NaOH溶液,B正确;C.表面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产生碳酸钠,即白色固体粉末是碳酸钠,C正确;D.以上三个过程中除氧气与钠单质反应外,其余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为D。【点睛】金属钠性质活泼,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氧化为氧化钠,颜色变暗,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该物质具有吸湿性,表面易潮解,形成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晶体,风化失水后得到碳酸钠白色固体。12.C【详解】A.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以用作调味剂,故A不符合题意;B.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所以过氧化钠可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故B不符合题意;C.烧碱其溶液呈碱性,腐蚀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碳酸氢钠,故C符合题意;D.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用作制做馒头和面包的膨松剂,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3.D【详解】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变为氧化钠:4Na+O2=2Na2O,故A错误;B.金属钠比通金属铜活泼,金属钠放入CuSO4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沉淀:CuSO4+2Na+2H2O=Cu(OH)2↓+Na2SO4+H2↑,故B错误;C.钠与FeCl3溶液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其离子方程式为:6Na+2Fe3++6H2O=2Fe(OH)3↓+6Na++3H2↑,故C错误;D.将Na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和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14.A【详解】A.铁红是氧化铁,化学式为Fe2O3,选项A错误;B.苏打是碳酸钠,化学式为,选项B正确;C.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选项C正确;D.四氧化三铁具有磁性,俗称是磁性氧化铁,选项D正确;答案选A。15.D【详解】①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共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②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③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④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一定条件下题给物质均能一步实现,故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16.D【详解】A.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与酸反应还生成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B.Na2O2中存在Na+和O,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1∶2,故B错误;C.将足量的过氧化钠加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最终褪色,故C错误;D.Na2O2与CO2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中O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升高到0价,转移2个电子,转移的电子数和参与反应的Na2O2的个数比为1∶1,故D正确;故选D。17.B【详解】A.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为CO2、SO2,因此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HCO3、SO32或HSO3中的一种或几种,错误;B.钠离子的焰色反应呈黄色,正确;C.透过蓝的钴玻璃才能看出比较明显的紫色,错误;D.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有镁离子、铝离子等,不一定是铝离子,错误。18.C【详解】A.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实验室常将Na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NaH中Na为+1加,则H的化合价为1价,B正确;C.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D.氧化钠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故选C。19.C【详解】①过量Na2O2投入到CuCl2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CuCl2+2NaOH=Cu(OH)2↓+2NaCl,所以最终有蓝色沉淀生成,故错误;②过量Ba(OH)2溶液和硫酸铝溶液混合,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2SO42+2Ba2++4OH=2BaSO4↓+AlO2+2H2O,最终有白色硫酸钡沉淀,故正确;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Ca(OH)2+2NaHCO3=CaCO3↓+2H2O+Na2CO3,碳酸钙是白色沉淀,所以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正确;

④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正确;⑤CaCl2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先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当二氧化碳过量时碳酸钙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所以最终没有沉淀生成,故错误;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②③④,故选C。20.D【分析】氨碱法生产纯碱流程图,。【详解】A.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二氧化碳生成NaHCO3,涉及反应Na++HCONaHCO3↓,故不选A;B.母液中含有氯化铵,母液中加入氧化钙,有反应NH+OH→NH3↑+H2O发生,故不选B;C.母液中含有碳酸氢钠,母液中加入氧化钙,有反应Ca2++OH+HCO→CaCO3↓+H2O发生,故不选C;D.母液中含有氯化铵,母液中加入氧化钙,有氨气放出,不能发生NH3+HCO→NH+CO反应,故选D;选D。21.A【详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从长导管进入,故A正确;B.黄色可遮挡紫光,则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故B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避免局部过热而导致液体飞溅,故C错误;D.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温度计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且冷凝水从下端进入,以充分冷凝,故D错误;故答案为A。22.A【详解】A.两种物质均含钠元素,焰色反应相同,不能鉴别,A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镁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C.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D.碳酸钙难溶于氯化钙溶液,碳酸氢钙可溶于氯化钙溶液,可以鉴别,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B【详解】试题分析:①Na与氧气反应形成Na2O,Na2O与氧气反应形成Na2O2,Na2O2与水发生反应形成NaOH和氧气,符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②Cu与氧气反应形成CuO,CuO不能再与氧气发生反应,因此不符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错误;③S点燃产生SO2,SO2与O2在催化剂存在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SO3,SO3被水吸收,形成H2SO4,符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④NH3在催化剂存在时在加热时发生反应形成NO,NO与氧气反应形成NO2,NO2被水吸收形成HNO3,符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正确。因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是①③④,故选B。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相关知识。24.D【详解】A.装置A是简易的启普发生器,是粉末与水反应剧烈,不能达到随用随停,故不可以用于与反应制氧气,故A正确;B.装置B中的药品可以选择碱石灰除去挥发出来的HCl和水蒸气,故B正确;C.是可燃性气体,应先打开,同一段时间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且在D装置末端收集到较纯的后再点燃装置C中的酒精灯,故C正确;D.无水硫酸铜吸水能力比较差,主要用于检验水,装置D的目的是检验C中产物是水,故D错误;故答案为D;25.A【解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首先,发生反应AlO+H++H2O═Al(OH)3↓,a线表示AlO,由图可知AlO反应完毕,加入盐酸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AlO)=n(H+)=0.05L×1mol/L=0.05mol,第二阶段,AlO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H+═HCO,b线表示CO,c线表示HCO,由图可知CO转化为HCO完毕,该阶段加入盐酸100mL5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CO)=n(H+)=0.05L×1mol/L=0.05mol,第三阶段,发生反应HCO+H+═CO2↑+H2O,d线表示HCO,由图可知HCO反应完毕,该阶段加入盐酸150mL10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HCO)=n(H+),第四阶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e线表示Al3+,由图可知Al(OH)3反应完毕,根据方程式可知n(H+)=3n[Al(OH)3]=3×0.05mol=0.15mol,该阶段加入盐酸体积为=0.15L=150mL,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H2O=Al(OH)3↓,故A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的与A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5mol:0.05mol=1:1,故B错误;C.原溶液中n()=0.05mol,V1时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等于碳酸根离子为0.025ml,由反应可知,需要盐酸为0.025mol,盐酸的体积0.025mol1mol/L=0.025L=25mL,故V1=50mL+25mL=75mL,由上述分析可知,V2=150mL+150mL=300mL,故V1:V2=75mL:300mL=l:4,故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M点时溶液中完全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