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1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2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3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4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

PCJJXXXX-XXXX

备案号JXXX-XXXX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district

heatingsystem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districtheating

system

CJJXXXX-XXXX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xx年北京

刖百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

[2013]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监控中心;4、本地监控站;5、通信网

络;6、施工、调试与验收;7运行与维护。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

寄交主编单位。

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

A座,邮编:100026)、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二村37号楼,

邮编:100027)

本规程参编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

唐山市热力总公司

北京特衡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硕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市煤气热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博达兴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大连博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I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监控中心-----------------------------------------------------------------------5

3.1一般规定-----------------------------------------------------------------------5

3.2配置----------------------------------------------------------------------------5

3.3功能----------------------------------------------------------------------------6

4本地监控站---------------------------------------------------------------------9

4.1一般规定------------------------------------------------------------------------9

4.2热源厂--------------------------------------------------------------------------9

4.3一级管网-----------------------------------------------------------------------10

4.4中继泵站-----------------------------------------------------------------------10

4.5蓄热器和储水罐-----------------------------------------------------------------11

4.6热力站-------------------------------------------------------------------------12

5通信网络------------------------------------------------------------------------15

5.1一般规定-----------------------------------------------------------------------15

5.2通信协议-----------------------------------------------------------------------15

5.3通信方式-----------------------------------------------------------------------15

6施工、调试与验收----------------------------------------------------------------16

6.1一般规定-----------------------------------------------------------------------16

6.2施工---------------------------------------------------------------------------16

6.3调试---------------------------------------------------------------------------17

6.4验收---------------------------------------------------------------------------17

7运行与维护----------------------------------------------------------------------19

7.1一般规定-----------------------------------------------------------------------19

7.2运行---------------------------------------------------------------------------19

7.3维护---------------------------------------------------------------------------19

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21

附录B系统验收记录---------------------------------------------------------------34

本规范用词说明---------------------------------------------------------------------38

引用标准名录-----------------------------------------------------------------------39

条文说明---------------------------------------------------------------------------40

II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Centralizedmonitoringcenter-----------------------------------------------------------------------------------5

3.1Generalrequirements---------------------------------------------------------------------------------------------5

3.2Configuration--------------------------------------------------------------------------------------------------------5

3.3Function--------------------------------------------------------------------------------------------------------------6

4Localmonitoringstation--------------------------------------------------------------------------------------------9

4.1Generalrequirements----------------------------------------------------------------------------------------------9

4.2Heatingplant---------------------------------------------------------------------------------------------------------9

4.3Primarycircuit-----------------------------------------------------------------------------------------------------10

4.4Boosterpumpstation---------------------------------------------------------------------------------------------10

4.5HeatreservoirandwaterstoragetankSecondarycircuit--------------------------------------------------11

4.6Substation-----------------------------------------------------------------------------------------------------------12

5Comunictionnetwork-----------------------------------------------------------------------------------------------15

5.1Generalrequirements---------------------------------------------------------------------------------------------15

5.2Communicationprotocol----------------------------------------------------------------------------------------15

5.3Communicationmode--------------------------------------------------------------------------------------------16

6Construction>debuggingandacceptance---------------------------------------------------------------------16

6.1Generalrequirements---------------------------------------------------------------------------------------------16

6.2Construction-------------------------------------------------------------------------------------------------------16

6.3Debugging---------------------------------------------------------------------------------------------------------17

6.4Acceptance---------------------------------------------------------------------------------------------------------17

7Operationandmaintenance---------------------------------------------------------------------------------------19

7.1Generalrequirements---------------------------------------------------------------------------------------------19

7.2Operation------------------------------------------------------------------------------------------------------------19

7.3Maintenance-------------------------------------------------------------------------------------------------------19

AppendixASystemdebuggingrecord---------------------------------------------------------------------------21

AppendixBSystemacceptancerecord---------------------------------------------------------------------------34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8

Listofquotedstandards------------------------------------------------------------------------------------------------39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40

III

1总贝!I

1.0.1为保障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保证供热质量,提高城镇供热管理水平,节能降耗,保

护环境,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

1.0.3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包括监控中心、通信网络和本地监控站。

1.0.4系统供热面积超过40万m2或热力站超过10座的供热系统,应设置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

1.0.5城镇供热系统的监测与调控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城镇供热系统urbanheatingsystem

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

2.0.2热源厂heatingplant

以供热锅炉房为供热热源的综合体。

2.0.3热力站heatingsubstation

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

2.0.4一级管网primarycircuit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网。

2.0.5二级管网secondarycircuit

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网。

2.0.6管网关键点keypointofheat-net

在供热管网中对系统运行起重要作用的节点,包括:管网不利点、管网解裂点、管网重要

分支点、系统压力最高点和最低点等。

2.0.7检查室inspectionwell

地下敷设管线上,在需要经常操作、检修的管路附件处设置的专用构筑物。

2.0.8热力站一次系统primarysystemofheating-substation

热力站内热源侧的热媒循环系统。

2.0.9热力站二次系统secondarysystemofheating-substation

热力站内热用户侧的热媒循环系统。

2.0.10水力平衡hydraulicbalance

热水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数值的一致性。

2.0.11供热调节曲线regulationofheatsupplycurve

为保持供热量与需热量之间的平衡,对供热系统供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以及运行时

间等进行调节的曲线。

2.0.12监测与调控系统centralizedmonitorsystem

集中地对供热系统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出口、管网、热力站以及其他一些关键部位)的

主要参数实行远程监测与调控的系统。

2.0.13本地控制系统localcontrolsystem

对热源出口、热网、热力站以及其他一些关键部位的供热参数实行现场控制的系统。

分支点、系统压力最高点和最低点等。

2.0.14远程参数设定remoteparametersset

异地对供热系统的参数进行设定的方式。

2.0.14监控中心supervisorycenter

系统监测与调控的核心枢纽,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各本地监控站发来的信息进行采

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显示等,并将监控指令发往各本地监控站。一般由服务器、客

户机、集中显示设备、电源设备和通信网络设备等组成。

2.0.15本地监控站localmonitoringstation

本地监控站由控制器、现场检测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能独立完

2

成本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并通过通信网络为监控中心提供可靠的现场数据,同时也能接

受监控中心发来的控制和参数设定等指令。

2.0.16通信网络communicationnetwork

通过公共和专用通讯网络组成的具备对各种信息予以接收、存贮、处理、交换、传输并提

供决策支持能力的信息传输系统。

2.0.17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

通信网络系统(CNS)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

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连,确保信息

畅通。CNS应能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各个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

息服务。CNS应能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外的各种信息予以接收、存贮、处理、交换、传输

并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CNS提供的各类业务及其业务接口,应能通过建筑物内布线系统引至

各个用户终端。

2.0.18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protocol

是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

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

叫做链路控制规程。

2.0.19控制策略controlstrategy

在不同的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要采取的不同的控制规则或对策,这种规则或对策就叫

做控制策略。

2.0.20数据管理平台datamanagementplatform

数据管理平台是把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帮助各方管理数据,更方便

地使用第三方数据。

2.0.21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

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客户端安装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2.0.22工程师站engineerstation

维护工程师与监控系统的人机联系设备,用于调试、修改程序等。

2.0.23操作员站operatorstation

运行值班人员与监控系统的人机联系设备,用于监视与控制。

2.0.24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sensor

用于采集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

2.0.25压力传感器pressuresensor

用于采集水的压力并发出压力信号的部件。

2.0.26电动调节阀electriccontrolvalve

由电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成,通过电动方式控制阀门开度调节工作介质流量。

2.0.27变频调速装置frequencycontroldevice

通过改变电动机输入电压和频率来调节电机转速的装置。

2.0.28控制器controller

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参

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控制装置。

2.0.29液位传感器liquidlevelsensor

3

能感受液位高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2.0.30流量传感器flowtransducer

能感受流体流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2.0.31热量表heatmeter

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表。

4

3监控中心

3.1一般规定

3.1.1监控中心机房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的相关规定。

3.1.2监控中心宜根据热源分布、供热规模、管理需求等因素分级设置,一般可设置集中监

控中心和区域监控中心两级监控。

3.2配置

3.2.1监控中心硬件宜由服务器、客户机、集中显示系统、电源系统和通信网络设备组成。

3.2.2服务器配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服务器CPU占用率应在75%以内、内存占用率在75%以内、存储空间满足存储3

年。

2服务器的数量宜按照监控点数、数据处理量和速度等需求确定。

3服务器宜采用冗余设计,宜采用硬件冗余或虚拟化技术实现软冗余。

4应采用独立的服务器,不应与其他系统共享。

3.2.3客户机配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客户机配置应满足CPU占用率在75%以内、内存占用率75%以内。

2监控中心应设置2台或多台客户机分别作为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也可通过不同管

理权限来界定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

3.2.4集中显示系统应具备对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的集中(全貌)显示功能,宜采用液晶拼

接屏、DLP、投影、3D全息等形式。

3.2.5电源宜采用双回路供电,经UPS后送入监控中心;应配置不少于2h的不间断电源。

3.2.6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设备宜由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网络机柜等组成。应

支持VPN、专线、ADSL、DSLAM等接入方式,并宜采用冗余模式。

3.2.7监控中心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与应用管理软件组成。软件结构可参照图3.2.7

确定。

5

图3.2.7监控中心软件结构框图

3.2.8监控中心软件应成熟、安全、可靠、兼容性好;实时数据库点数应留有余量,不宜少

于10%o

3.2.9服务器的软件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应支持Web服务器;

2服务器应为客户机(操作员站)提供数据库访问,采集监测点数据,提供服务器配

置数据,存储用户定义数据的应用信息结构,生成报警和事件记录、趋势图、报表,提供系

统状态信息;

3.2.10监控中心网络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信网络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

2通信网络宜采用冗余设计,可设置备用通道;

3网络出口应使用硬件防火墙;

4应对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并对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进行审计;进行

身份鉴别。

3.3功能

3.3.1监控中心应具有下列功能:

1监控运行;

6

2数据分析;

3能耗管理;

4调度管理;

5故障诊断、报警;

6其他业务管理。

3.3.2监控运行模块应具备下列功能:

1工艺流程画面的组态、编辑配置参数;

2显示工艺流程图画面及动态运行参数,实时监测热网运行状态;

3采集数据信息,存储数据到历史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

4可通过网络浏览器在所需地点实现所有监控管理、远程访问与参数浏览;

5实时接收热力站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报警处理。记录报警信息,形成报警

日志;

6监控中心可设定运行参数,可设定热力站控制策略;

7提供对运行分析和参数预测所需的各种温度、压力和流量分配的图表,对同类参数

进行分析比较;

8监控中心可统一发送优化的室外温度指导热力站运行;

9形成日、周、月等多种报表格式,并对所有热力站重要参数汇总,定期生成报表;

10定期生成运行趋势曲线图;

11打印报表和曲线;

12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用户权限,对现场进行远程控制和参数设定调整;

13自动校时;

14支持各种开放数据接口协议,实现数据共享;

15采用Web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对外开放。

16宜具有巡检功能。

17宜能生成标准的水压图,监测热源出口、管网重要节点、热力站供、回水压力,监

测管网承压和节点资用压头;

3.3.3数据存储、统计及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监测运行状态数据、控制指令、运行故障信息、报警信息等进行存储,存储时

间不应少于3个采暖季。

2应对每日能耗、工况、供热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存储。

3.3.4运行数据分析模块宜具备以下功能:

1运行趋势分析;

2供热效果分析。

3.3.5数据共享应根据供热运行管理及其它应用系统的需求确定。

3.3.6能耗管理模块宜具备以下功能:

7

1能源计划功能,建立年度能源消耗计划,支持多次修改、保存和下发的功能,计划

宜细化到每天的能源消耗量;

2能耗统计功能,可按部门统计水、电、燃料的消耗量,建立管理台账;

3历年能耗分析功能,统计形成历年能源消耗量,生成报表和图表;

4能源考核功能,按部门进行能源考核,考核周期可设定、修改;

5成本分析功能;

6定期检测锅炉运行效率、水泵效率和管网的耗电输热比等,形成图表。

3.3.7调度管理模块宜具备以下功能:

1制订供热方案;

2管网平衡分析,计算失调度,进行全网平衡调节;

3预测供热负荷、制订供热计划,实施供热调度。

3.3.8故障诊断、报警处理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报警分为数据报警和故障报警;

2数据报警包括超温、超压或低温、低压、低水位等报警;

3故障报警包括水泵、变频器、阀门等设备故障报警;

4发生报警时,显示屏上应有报警显示,并设有语音或声、光报警。

5监控系统应能够直观显示各设备的通讯线路是否完好。

3.3.9其他业务信息管理模块宜包括以下内容:

1供热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和企业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

2视频监控功能,可实时查看设备的启停、检修等。

8

4本地监控站

4.1一般规定

4.1.1本地监控站的监测与调控系统应能独立运行。

4.1.2本地监控站应具备向监控中心上传参数的能力。

4.1.3本地监控站上传的参数应满足监控中心对监控参数的要求。

4.1.4本地监控站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硬件由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通信系统和显示屏或计算机组成。

2设置就地显示仪表。

3热源厂、中继泵站配备备用电源。

4.1.5本地热力站应配置与数据传输相匹配的数据传输终端、网络设备或通信载体。

4.1.6本地监控站通信系统软件配置要具有通用性,操作简便。

4.1.7本地监控站的通信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备符合国家通用标准的通信端口;

2支持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

4.1.8监控系统的仪器仪表的选型、等级、量程、精度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仪表选型应根据工艺过程、仪表特性、压力等级、测量范围、准确度等因素综

合考虑;

2选用的仪器仪表应为经国家授权部门认可、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合格产品;

3仪器仪表的等级、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

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的相关规定;

4仪表的防护类型应根据现行的有关规定确定;

5温度仪表宜选用测量和变送一体化的温度变送器,测量元件应选用分度号为PtlOO

的柏热电阻。热电阻允差等级和允差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工业拓、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JJG229中关于AA级或A级的相关规定。

6热量计的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量表》CJ128的相关规定。

4.1.9太阳能及热泵集中供热监控系统的设置参照本规程4.6节相关内容执行。

4.2热源厂

4.2.1热源厂本地监控站不宜进行远程控制。

4.2.2热源厂本地监控站应具有以下功能:

1全厂统一控制、统一管理;

2能连续、及时地采集和处理不同工况的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

3对相关热工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

9

4实现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及报表打印等。

4.2.3锅炉房本地监控站的监测、调节、控制、报警、连锁、保护等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K《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的相关规定。

4.2.4供热首站本地监控站应对以下参数进行监测:

1蒸汽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

2凝结水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

3一次水供水(外供高温热水)总管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压力;

4一次水回水总管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压力;

5汽-水热交换器蒸汽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蒸汽凝结水的流量(瞬时和

累计)、温度和压力,一次水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和热量(瞬时和累计)。(加条文说明。)

6自来水箱、软化水箱和凝结水箱液位,管壳式换热器内凝结水液位;

7自来水总管的流量、压力,软水器进、出水的流量,一次网补水的流量。

8换热首站的用电量。

4.2.5供热首站本地监控站宜实现以下控制功能:

1一次水供水温度的自动调节;

2一次水回水压力自动调节;

3一次水流量、压差的自动调节;

4蒸汽和一次水压力、温度过高、过低报警及自动保护;

5各类水箱液位过低、过高报警。

4.3一级管网

4.3.1宜对一级管网关键点进行监测。

4.3.2宜对下列参数进行监测:

1工作介质温度、压力和流量;

2保温管道外表面温度等。

3补偿器的位移量、工作状态;

4地沟和检查室环境的温度、水位。

4.3.3宜对直埋供热管网设置泄漏监测系统。

4.4中继泵站

4.4.1中继泵站本地监控站应具备下列功能:

1接收热源厂出口压力、流量、温度、管网末端最不利点压差值(或管网上的某个固

定点的供回水压差)等参数;

2根据指令远程自控、本地自控或本地手动控制中继泵;

10

3对中继泵站主要参数进行监测;

4对重要设备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和监测;

5上传中继泵站主要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息;

6存储中继泵站主要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和报警(对所有监测并显示的参数设置超限

报警),打印报表。

4.4.2应对中继泵站以下参数进行监测:

1泵站一级管网的温度及进、出口压力、压差;

2泵进、出口压力;

3配电柜综合电参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峰谷平电量);

4水泵间、变频柜间、变配电室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4.4.3应对中继泵站以下设备状态信号进行监测:

1主要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中继泵的转速;

2主要电动阀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

3变频器参数、电机线包温度、轴承温度、泵轴温、变频器柜内温度、液力耦合器液

力耦合器进出口油温、油压和转速。

4.4.4中继泵站的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

1泵站中继泵宜与电厂主泵联动运行,根据监测泵站中继泵吸入口压力值和管网末端

最不利点压差(或某个管网上的固定点的供回水压差)控制变频器的输出功率,调整水泵转

速,中继水泵的入口和出口应设有超压报警及保护装置;

2中继泵宜采用工作泵与备用泵自动切换的控制方式;

3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泵站循环冷却水泵应采用工作泵与备用泵自动切换的控制方

式;

4主要水泵和电动阀的控制与联锁动作应有相应信号传至中继泵站控制室;

5中继泵站安全运行须有必要的温度、压力、流量联锁报警及保护。

4.5蓄热器和储水罐

4.5.1蓄热器和储水罐本地监控站应具备下列功能:

1接收热源厂进出口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

2根据指令远程自控、本地自控或本地手动控制主要设备的开启和关闭;

3对蓄热器或储水罐主要参数进行监测;

4对重要设备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和监测;

5上传蓄热器或储水罐主要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息;

6存储主要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和报警(对所有监测并显示的参数设置超限报警),打

印报表。

4.5.2应对蓄热器系统以下工艺参数进行监测:

11

1热网供、回水压力,热网供、回水压差;

2蓄热温度、回水温度、水位、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热量、累积热量等;

3蒸汽发生器水位、温度、压力;

4蓄热器顶部蒸汽压力或氮气压力;蓄热器顶部温度;

5放热泵吸入口压力;蓄热泵吸入口压力;

6水泵间、变配电室等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4.5.3应对蓄热器系统以下设备状态信号进行监测:

1蓄热器蓄热运行、放热运行状态;

2蓄热泵、放热泵、喷射泵的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

3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水泵的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

4各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开度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

4.5.4蓄热器系统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蓄热器的安全运行应有温度、温差、压力、水位、流量联锁保护、报警;

2应根据工艺要求(如管网的压差、蓄热器温度)控制蓄热或放热泵的启停和蓄、放

热速度;

3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蓄热控制阀、放热控制阀、热网关断阀、蓄热泵旁通阀等设备

的运行;

4应根据工艺要求对给水、补水系统进行控制。

4.5.5应对储水罐系统以下工艺参数进行监测:

1储水罐液位高度;

3储水流量、放水流量(瞬时、累积);

3储水温度。

4.5.6应对储水罐系统以下设备状态信号进行监测:

1储水罐储水运行、放水运行状态;

2储水泵、放水泵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

3各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开度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

4.5.7储水罐系统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设置储水温度、液位联锁保护和报警;

2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储、放水泵的启停和储、放水速度;

3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各电动阀门等设备的运行;

4可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手动进行储、放水。

4.6热力站

4.6.1热力站本地监控站应具备以下功能:

1参数采集、监测、存储、处理及自动控制;

12

2能接受监控中心指令,向上传送有关数据;

3通信发生故障或监控中心发生故障时,能根据预定义的控制程序运行。

4.6.2应对热力站以下参数进行监测:

1一次系统总供、回水温度、压力;

2二次系统供水温度、压力;

3二次系统各分支回水温度,二次系统总回水温度、压力;

4采暖系统各分支回水压力,

5自来水箱和软化水箱高、低液位;

6蒸汽压力、温度、流量;

7各分支凝结水温度;

8室外温度;

9一次水流量、热量;

10各系统补水流量;

11热力站耗电量;

12凝结水流量;

13电动调节阀阀位。

4.6.3应对以下报警信号进行监测:

1水泵故障;

2一次回水温度超限;

3定压点压力超高、超低;

4自来水箱、软化水箱水位超高、超低;

5断电;

6二次供水超温、超压;

7蒸汽温度。

4.6.4宜对以下参数进行监测:

1二次供水或各分支流量、热量;

2一次系统回水各分支温度;

3变频器起、停状态;

4变频器频率反馈信号。

4.6.5宜对以下报警信号进行监测:

1入侵报警;

2地面积水

3烟感信号

4环境温度等

4.6.6宜在热力站的一次总回水管道上安装压差、流量调节装置或二者功能合一的调节装

13

置。

4.6.7采暖系统应设置二次供水温度自动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应根据气象条件(或室外平均

温度)和供热调节曲线,调节采暖系统一次水流量,保证采暖二次供水温度维持室外温度下

的给定值。

4.6.8采暖系统应设置二次循环水泵变频调速装置。

4.6.9采暖系统应设置二次水补水自动调节装置。

4.6.10空调、生活热水及游泳池系统应设置二次供水温度自动调节装置,二次供水温度为

定值调节。

4.6.11生活热水循环泵应能根据生活热水回水温度或时间控制程序自动启停。

4.6.12公建采暖系统宜具备分时控制功能。

4.6.13二级管网及用户监控系统宜与热力站本地监控站一起设置。

4.6.14宜对二级管网及用户以下数据进行监测:

1集中供暖住宅的入口热量表参数;

2户用热计量系统参数;

3户用热计量系统的报警信息;

4二级管网最不利点压差。

14

5通信网络

5.1一般规定

5.1.1数据通信应具备数据双向传输能力。

5.1.2数据通信应满足数据共享要求。

5.1.3数据通信应满足实时性要求。

5.1.4通信网络应由公共和专有网络共同构成,实现有条件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5.1.5数据通信应满足安全保密性要求,对于重要监测点数据,宜采用冗余方式。

5.1.6数据通信应具备时钟校准功能。

5.1.7监控数据的单位和有效位数应统一,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采集数值。

5.2通信协议

5.2.1监测与调控系统应采用统一的数据交换协议。

5.2.2本地监控站与监控中心之间应采用国际标准通用协议。

5.2.3本地监控站与热量表等智能设备之间应采用MODBUS标准协议。

5.3通信方式

5.3.1通信方式宜采用公共通信网络,监控中心与本地监控站应采用专有网络实现数据通

信。

5.3.2通信方式应采用主动发起模式。

5.3.3通信方式应采取加密措施。

15

6施工、调试与验收

6.1一般规定

6.1.1监测与调控系统应与供热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调试。

6.1.2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系统承包商进行系统监测与调控工

程施工图纸会审。

6.1.3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设备及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

6.1.4施工中出现工程变更、设备及材料代用或更换等时,应有原设计单位的文件确认并符

合相关程序。

6.1.5监测与调控系统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

量验收规范》GB50093、《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等国家现行有关标

准、规范的规定。

6.2施工

6.2.1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施工应按照《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

相关条文执行,同时符合以下规定。

6.2.2室外温度传感器应安装于建筑北墙背阴侧远离门窗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且宜

安装在空气流通的百叶箱内。

6.2.3热量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积算器安装应便于操作与读数,外接电源及联网通讯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线。

2流量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流量传感器两侧直管段长度应符合产品要求。

2)流量传感器前后连接管应在同一中心线上。

3)水流方向应与流量传感器上箭头方向一致。

3温度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应将配套提供的温度传感器拆散混用,不应将厂家预装的传感器电缆劈开、缩

短或延长。

2)宜使用厂家配套的保护套管及安装配件。

4热量表使用前,应对可拆卸部件铅封保护。

6.2.4地面积水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依据设计文件及产品安装要求确定。

6.2.5不间断电源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前应依据随机提供的数据,检查电压、电流、输入及输

出特性等参数,并应在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安装。

6.2.6电磁兼容装置和屏蔽接地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施工。

16

6.2.7根据设计文件所确定的通讯方案完成通信网络的搭建。CDMA、GPRS等公网信号必

须覆盖到热力站内,信号强弱达到专业技术要求。

6.3调试

6.3.1调试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且不应影

响正常供热。

6.3.2调试前应制订完整的调试方案。

6.3.3系统应按以下顺序调试:设备调试、本地监控站调试、通信网络调试、监控中心调试

及系统联调。

6.3.4设备调试:单项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设备自身性能的调试。

6.3.5本地监控站调试:设备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本地监控站的系统调试。

6.3.6通信网络调试:对通讯设备、通讯线路进行调试。

6.3.7监控中心调试:对监控中心所有硬件和软件进行调试。

6.3.8系统联调:整个控制系统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联网运行,进行相应的联机调试,并测

试相关软件功能。

6.3.9系统联调合格,记录完整,方可结束调试,系统调试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A表AO1~

表AO12的规定填写。

6.4验收

6.4.1验收应在72小时运行后进行。

6.4.2竣工验收应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回路模拟测试、下位机系统测试、上位机系

统测试、网络系统测试以及系统冗余测试等,并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B0.3的规定分

别填写《集中监控中心综合测试记录表》、《热源厂及通信网络综合测试记录表》和《热力站

及通信网络综合测试记录表》。

6.4.3验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技术方案、合同和有关规范进行,验收内容包括设备符合性、

安装规范符合性、工艺要求符合性和竣工资料符合性。

6.4.4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系统承包商、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货厂家等有

关单位参加。

6.4.5参与竣工验收各单位代表应签署竣工验收文件。

6.4.6新安装的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具备以下技术资料:

1设计单位提供已校正的设计资料(竣工原理图、竣工安装图、技术说明书、监控信

息参数表、设备和电缆清册等);

2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设备和软件的技术说明书、操作手册、软件备份、设备合

格证明、质量检测证明、软件使用许可证和出厂试验报告等);

3工程负责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合同中的技术规范书、设计联络和工程协调会议纪

要、工厂验收报告、现场施工调试方案、调整试验报告、监控信息准确度和监控信息正确性

及响应时间测试记录等)。

17

6.4.7正式运行的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具备下列图纸资料;

1设备的专用检验规程,相关的运行管理规定、办法;

2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

3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场安装接线图、原理图和现场调试、测试记录;

4设备投入试运行和正式运行的书面批准文件;

5各类设备运行记录(如运行日志、现场检测记录、定检或临检报告等);

6设备故障和处理记录(如设备缺陷记录簿);

7相关部门间使用的变更通知单和整定通知单:

8软件资料,如程序框图、文本及说明书、软件介质及软件维护记录簿等。

6.4.8运行资料、光和磁记录介质等应由专人管理,应保持齐全、准确,要建立技术资料目

录及借阅制度。

18

7运行与维护

7.1一般规定

7.1.1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在投入使用前调试正常,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控制柜内设备、设施工作正常;

2网络传输正常;

3电动阀门、水泵等设备控制正常;

4热表、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测温模块等仪表工作正常。

7.1.2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

7.1.3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系统和设备均应明确专责维护人员。

7.1.4运行维护、值班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7.1.5维护人员发现故障或接到设备故障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7.1.6系统变更时,应以经过批准的书面通知为准。

7.1.7监测与调控系统作重大修改,应经技术论证。

7.1.8监控系统的维护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88。

7.2运行

7.2.1供热期,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运行模式应满足供热运行的要求。

7.2.2监测与调控系统应根据供热需求、测温结果、运行参数等数据对控制曲线进行修正。

7.2.3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对运行参数进行分析比较,指导供热系统的运行及调节。

7.2.4在采暖期前和热网升温平稳后,应分别对监控系统的上传数据进行核查,并处理有明

显异常的数据。

7.2.5供热初期待热网升温运行平稳后,应对供热现场数据与远传数据进行准确性比对核

实。

7.2.6监测与调控系统报警时,应及时对报警信息核实并处理。

7.2.7应建立设备的台账(卡)、运行日志和设备缺陷、测试数据等记录。

7.3维护

7.3.1监控中心服务器机房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

7.3.2监控中心的硬件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9

1定期检查各硬件的工作状态。

2定期进行UPS电源断电保持测试。

3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应与监控中心物理隔离。

4根据维护计划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

5监控中心负责对本地站自控系统的供热数据远传进行日常监控与调度,发现问题及

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

6应做好维护记录并存档。

7.3.3监控中心的软件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定期检查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

2各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系统应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代码库升

级与病毒查杀,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排查;

3定期备份应用系统软件。

4定期维护和备份数据库等系统数据。

5系统新模块开发、调试及投入运行应不影响原系统稳定运行。

7.3.4本地监控站的硬件维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暖期内,本地站监控系统应处于良好的运行监控状态。

2应建立自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台帐,并确保其时效性与完整性。

3本地站自控系统所使用的温度、压力等就地指示性仪表宜两年进行一次校准。

4应对特殊环境下的自控系统进行重点保养与维护。

7.3.5应建立各设备使用的IP地址明细表,由专人管理,设备IP更新前应备案。

7.3.6发现通讯异常中断应及时处理。

7.3.7非采暖期停运设备应定期通电运行。

20

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

表A.0.1设备外观检查记录表

设备名称安装地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检查人:检查日期:

现场代表:

21

表A.0.2网络连通性测试记录表

设备名称测试节点测试手段及过程测试结果备注

测试人:测试日期:

现场代表:

22

表A.0.3路由器和交换机测试表

设备名称及编号测试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