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绪论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背景近些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二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和居民消费持续不足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间,住宅商品房均价涨幅超90%,可以说房地产市场是影响我国经济走势的主导力量之一。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家庭购房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导致很多家庭把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来支付住房消费,房屋资产是很多人选择的一项重要投资,变为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影响居民日常消费决策的一个重要考量。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致力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经济进入深水区,怎么样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显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实际上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很多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依旧保持。在政府频繁调控房产行业的背景下,一个关键所在就是去理解房价波动和居民消费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房价的波动存不存在所谓的房地产财富效应或者是消费挤出效应,然后对居民消费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通过什么样子的途径实现的,哪些因素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研究意义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GDP之外的很多其他经济指标也出现下滑,传统产业大多呈现疲弱走势,中美贸易战使我国的国际贸易也受到影响,进出口和投资都表现出增长动力不足的态势,与此同时,在以推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对于提振当前中国经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不难观察到,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增速整体下行的的同时,房地产市场却依旧维持高热,也出现了消费区域性结构的变化。由于买房是中国传统家庭必需的消费,因此从研究消费需求及结构出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住房问题对于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便可以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帮助政府采用相应的政策来调控住房市场,与此同时,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扩大内需,经济发展方式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转变,结合研究结论也能在消费层面找到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思路去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并且快速的增长。除此之外考虑到家庭消费行为是微观个体行为,即不同类型家庭对购房和其他消费的态度一定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微观家庭的差异有很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微观数据层面研究房价对居民的消费影响问题。1.2文献综述1.2.1房价影响消费的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综述Friedman(1957)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Modigliani等(1963)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是也涉及了有关房屋价格增长与消费的关系有关理论。他们普遍认为,家庭的财富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决策,为了达到自己的长期利益最佳,理性人会选择对自己的消费进行分配,根据不同时期的收入来进行消费决策。因此,张志新和邢怀振(2020)在研究中指出,对于目前而言,房产价格是房屋价值增长的主要来源,房屋价格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这一现象就被称为“财富效应”。但是这种效应并不是完美的,其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的后果,消费者的消费约束会被拉高,所以消费意愿会变得更强,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结构的完善以及消费总量的增加[[]张志新,邢怀振.房价变动、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4):64-67.]。黄詹媛(2020)在研究中指出,房价上升代表着房屋价值的上升,就会带来“抵押效应”,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拿房子抵押获得更多可支配收入,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一些家庭的信贷,因而促进了消费总量[[]张志新,邢怀振.房价变动、收入差距与消费结构升级关系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0(04):64-67.[]黄詹媛.房价上涨与消费结构升级:基于消费和区域双重异质性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0(14):70-73.近年来,房价上涨速度在不断的加快,我们看到国内扩大内需经济需要也迫在眉睫,房价上涨的消费“挤出效应”也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周利和易行健(2020)认为,由于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不是很发达,无法及时地转让和转移房产让房主及时评估财富,由房屋增值实现财富增值也变得很困难[[]周利,易行健.房价上涨、家庭债务与城镇居民消费:贷款价值比的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80-89.]。张娜和吴福象(2020)在研究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家庭对住房仍然属于刚性需求,他们买房主要是自己家庭用来居住,而不是投资。因此对于大部分有房家庭而言,房价即使上涨,整个家庭可支配资产却不能有实质性的增加。对于无房家庭而言,房价上涨使他们的压力增加很多,不得不为了住房的购买压缩其它方面的花费开支[[]张娜,吴福象.房价波动、区域差异与城镇居民消费的SYS-GMM估计[J].统计与决策,2020,36(10):109-113.]。曹静等(2020)认为,只有消费者在对房屋的投资上的花费多于在消费上的花费的时候,房价如果上涨才会表现整体的财富效应,[]周利,易行健.房价上涨、家庭债务与城镇居民消费:贷款价值比的视角[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80-89.[]张娜,吴福象.房价波动、区域差异与城镇居民消费的SYS-GMM估计[J].统计与决策,2020,36(10):109-113.[]曹静,李智鑫,胡文皓.住房价格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影响——来自多期微观面板数据的证据[J].经济学报,2020,7(02):113-房价影响消费的异质性综述住房是有自己的价值的,所以住房不仅仅可以被购买者拿来居住与消费,其价值依旧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所以在研究房价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特点,并全面分析,把不同消费群体对不同价值的住房的消费理念进行归类,找到本质性的区别。国外学者Attanasio(1995)也认为应该对这种房价上涨的情况,进行不同群体的差异化研究,并不能一概而论[[]OrazioAttanasio,AndrewLeicester,MatthewWakefield.DOHOUSEPRICESDRIVECONSUMPTIONGROWTH?THECOINCIDENTCYCLESOFHOUSEPRICESANDCONSUMPTIONINTHEUK[J].Journalofthe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11,9(3).]。梁作鹏等(2014)进行了大量实验,也承认了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并且这种差异化会对研究结果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梁作鹏,葛扬,贾春梅.江苏房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11):9-11.]。安勇和王拉婵(2016)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基于不同城市的消费者,对房产的财富效应的差异以及特有的形成原理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研究表面,大大多城市具有正向的财富效应,这种效应也会因为不同城市而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安勇,王拉娣.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城市差异——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02):65-71.]。王勇等(2020)运用了大量数据,构建了相关模型,实证分析了许多省份的房价上涨对当地居民消费是否存在影响。文章还对消费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最基础的生存型消费需求,这种消费大多存在于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其次是享受型消费需求,这种多存在于经济发达的城市里;最后是发展型消费需求,这种多存在于经济处于上升状态的发展城市;而房价的上涨对一些基础生存需求的城市多呈现出财富效应,但对于享受型就呈现出挤出效应[]OrazioAttanasio,AndrewLeicester,MatthewWakefield.DOHOUSEPRICESDRIVECONSUMPTIONGROWTH?THECOINCIDENTCYCLESOFHOUSEPRICESANDCONSUMPTIONINTHEUK[J].Journalofthe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11,9(3).[]梁作鹏,葛扬,贾春梅.江苏房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区域差异性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4(11):9-11.[]安勇,王拉娣.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城市差异——以中国35个大中城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6(02):65-71.[]牛静敏,叶蕴盈,王勇.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对佛山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20(29):29-30.其次,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可以体现为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以及不同家庭的消费的影响不同,Chamon等(2010)发现我国的数据与生命周期理论相悖,因为数据表明,在1999-2005年之间,中国的不同年龄的群体中,储蓄率均出现了上涨并且老年人的储蓄率高于年轻人,出现了高储蓄地消费的现象,并且把居民之所以增加预防性储蓄归因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制度不完善的现状[[]BergerD,GuerrieriV,LorenzoniG,VavraJ.HousePricesandConsumerSpending[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5.]。李剑(2015)对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层研究,使用现代化面板微观数据,他看到房地产价格上涨对消费有积极影响,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不同,其中包括具有不同影响的高收入群体,由于房价上涨,消费没有变化。中等收入群体表现财富效应增加短期消费,而低收入群体则意识到减少短期消费的诸多影响,整体效应表示为财富效应[[]李剑.住房资产、价格波动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传导渠道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5,41(08):90-104.]。张甜甜和孙浦阳(2019)利用2001-2012年我国136个省级城市的宏观和微观数据,从关税传导的角度看房价变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在第一线城市找到一席之地,更高的价格和更高的房价阻碍了定价机制,对消费的影响小,价格波动的影响因城市而异[[]张甜甜,孙浦阳.关税传导、房价与市场消费价格——基于微观价格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9,45(10):46-58+72.]。徐妍(2019)基于2010年、2012年CFPS数据,实证发现房价上涨对没有住房或一套房的家庭影响不明显,而对拥有多套房的家庭消费支出也仅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徐妍,安磊.中国房价上涨抑制了家庭消费吗?——房价影响消费的多渠道机制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12):90-105.]。李铠延(2019)利用2013年CFPS数据,实证分析发现预期房价与家庭消费中的食品、日用品、娱乐文化等消费呈负相关性[[]周利.高房价、资产负债表效应与城镇居民消费[J].经济科学,2018(06):69-80.]。安磊(2019)从消费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BergerD,GuerrieriV,LorenzoniG,VavraJ.HousePricesandConsumerSpending[J].SocialScienceElectronicPublishing,2015.[]李剑.住房资产、价格波动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基于传导渠道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5,41(08):90-104.[]张甜甜,孙浦阳.关税传导、房价与市场消费价格——基于微观价格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9,45(10):46-58+72.[]徐妍,安磊.中国房价上涨抑制了家庭消费吗?——房价影响消费的多渠道机制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12):90-105.[]周利.高房价、资产负债表效应与城镇居民消费[J].经济科学,2018(06):69-80.[]高波,王辉龙.长三角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1):5-14.1.3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3.1研究内容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重要要素,出口萎缩、投资放缓的现状使得消费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如今我们将内需消费视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极点时,也需要考虑高房价对居民家庭消费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有关研究主题“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的背景及意义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的简介以及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的传导机制。第三章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介绍,包括理论分析、数据来源、变量说明、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模型构建等内容。第四章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部分。本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数据库对我国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稳健性检验。具体包括房价上涨对居民家庭消费整体的基准回归,收入和相对房价水平在房价影响消费的机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最后基于三个不同视角分别对房价影响消费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研究展望。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几点研究结论,即:第一,房价上涨会带来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第二,收入和相对房价水平在房价影响消费的机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第三,房价上涨对居民家庭消费影响具住房数量、消费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区域消费差异。所以如何从房价端释放居民消费活力:一是发展住房市场和金融市场体系。二是实施差异化政策,根据不同的区域出台不同的政策方案,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三是要引导居民消费理念转变,更好的发挥财富效应。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1.3.2研究框架图1-1研究框架图2房价影响消费的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
2房价影响消费的理论基础与传导机制2.1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基础2.1.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1930年前后,著名经济学家凯因斯就曾经表示,居民总消费与总收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公示可以表示为:C=a+bY(2-1)其中,C代表当期的消费总额;Y代表特定时期消费者的总体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相关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量与收入之间确切地存在某种关系,就这一段时间内,当前影响消费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绝对收入。绝对消费收入理论将消费总额的变化量与总体收入两者的比值记为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是会随着收入的变化变化的,但是收入增大幅度大的时候,消费尽管也会增加,但其所占比例可能会有所下降。凯恩斯的假说在早期对当代的经济理论有着极大的影响与指导意义,但它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缺陷的,因为它忽略了财富变动与消费的影响效应关系,只是个即期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推测,缺乏合适的微观基础。随后,1940年前后,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也发表了有关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当期消费在根本上取决于收入,而且是由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一起影响自己的消费理念,由于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由于社会示范效应的存在,人们之间的观念的相互影响会对消费起到很强的影响力。在一般情况下,个人消费尽管会随着个人的收入增长,但由于这种习惯的社会影响,收入如果减少,消费水平并不会改变。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间接的表明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但其并未将财富因素纳入理论中,因此也为后续消费函数理论的继续发展提供了研究重点。2.1.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1950年前后,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发表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假说。人在消费上是有理性的,是会尽可能的长远规划,以取得能够对自己更好的消费体验,在不断对比中规划出生命周期中最合理的方案,使得自己能够一直受益于该方案。假说表明,人的消费量不仅仅收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这阶段整体生活水平与的长期收入的影响,一个想要长期受益的人就需要根据自己一生的收入与储蓄来做消费做合理的安排,使得自己在整个人生中的收支持平,家庭的消费函数是:C=aWR+cYL(2-2)式中,C为消费支出,WR为财产收入,Yct=(b1+b2∙β)∙Yt+b3∙A在每一个的特定阶段里,消费都会充斥着人的一生。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人们往往会早早的开始储蓄,努力赚钱,以维持在老年的时候养老所需要支出的消费。随着整个人生中总体财富的累积,人的消费水平才会整体提高。在我国,房产是一个重要的财产,其价值的增幅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消费。房产价格持续上升,就意味着消费支出量的持续增长。2.1.3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在1950年前后提出著名假说——收入持久假说,即消费者的消费并不单单只取决于现有收入,而是纵观一个持久性的阶段收入,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消费决策。我们将一个消费者的收入氛围暂时性收入与持久性收入,那么决定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就是两者之和,即消费者总收入,如果说消费量能够等于消费者总收入,那么就说明消费能够长远进行,两者存在稳定的关系。即:Ct=cYtp=cθYt目前,我国房产市场持续上行,人们对房产价格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而消费者是否决定购买住房就取决于消费者当前的收入以及可预期到的这一阶段的持续性收入,房价的持续上升Ytp会刺激长期消费,持久性收入的增加,信心指数增大,居民信心效应增强,2.2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2.2.1房价波动对消费产生财富效应的机制分析对于财富效应,我们给予定义: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决策会受到货币余额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实际余额效应。货币余额其实说的就是人们的资产,包括有两种,一种是金融资产,就是我们拥有的能够流通的资金;另一种是非金融资产,就包括我们拥有的实物以及房屋,也就是说现有资产余额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消费的决策。财富效应指房价上涨,促使房屋所有者的财富增加,进而产生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社会财富的增长,因为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需求,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房地产财富效应的传导过程,其主要的传导渠道有两种:一种为实现的的财富效应,另一种为未实现的财富效应。实现的财富效应表现在拥有多套住房住房的家庭中,在已经满足自身住房的需求后,就会将多余的房屋进行投资,即将多余的房屋也用来租或卖。在多数情况下,房价上涨的时候,其对应的价值也有所上升,许多筹划者会选择将多余的房屋进行抵押以换取在银行的贷款,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以此进一步促进消费。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是指那些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住房需求也没有近期购买房屋的需求的消费者。对这类消费决策者来说,房价上涨时期,会因为自身需求,不会售卖或者抵押房屋以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所以这类消费者并不会收到房价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消费。一般来说,房价的上涨对房屋本身带来的增值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能够体现这个增值,房屋相比金融资产,其可流动性远远小于证券、股票等等,如果在一些经济条件并不发达的地区,或是信贷不发达的地区,这种房价上涨可能也不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作用。因此,房价上涨这种财富效应的影响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而且其作用的程度也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影响。2.2.2房价波动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的机制分析“挤出效应”这个概念是宏观经济学上的,它指的是政府支出增加,使得民间对投资的信心减少,进而引起私人投资进一步下降,这些原因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的减少。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同样产生了类似的“挤出效应”。房价波动对消费具有重要的挤出效应,会挤出居民的消费。例如,当房价上涨时,居民往往牺牲其他消费来买房。而且房价上涨越快,居民为了买房需要的支出越来越多,挤出对居民家庭花费支出的影响就更加突出。此外,还有一种“虹吸效应”伴随着挤出效应的存在而产生。虹吸效应在经济学中是指经济体中某个经济主体自身的优势突出,这种优势地位对周围的生产要素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吸引,别的要素倾向向其靠拢,别的经济体的发展基础受到影响就被削减至较低了。在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种“虹吸效应”。高收入者会购买更多的房子进行投资因为基本的居住需求已经被满足了,但对于没有房子、收入也比较低的人来说,住房是刚需,是生存的需要。随着房价上涨,没有房子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负担不起目前的房价,他们为了花钱买房子,甚至会用掉几代人的积蓄,因此很明显的,这部分人口对非房地产商品的消费将减少,也就是说购房需求挤出了消费支出。这方面造成居民财富与房地产公司之间的财富转移,同样的,非房地产公司与房地产公司之间也出现一定的利润转移。然而,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变得扭曲,很有可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形成房地产泡沫,最终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2.2.3双重效应的影响住房是有自己的价值的,所以住房不仅仅可以被购买者拿来居住与消费,其价值依旧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消费和投资在影响机制中的作用并不相似,双重作用共同作用于房价的波动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过程中,分析房价上涨对消费影响如果仅仅是单一的角度,其实都是非常片面失实没有意义的。很容易了解到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段,是否拥有自主产权的房产等对房价上涨都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不同特征的经济主体,其影响不尽相同,正是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共同作用,才能最终确定房价波动是促进还是抑制了消费,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拥有住房的家庭,在考虑投资房产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住房数量、家庭收入等的影响产生不同程度的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房价对消费是促进还是抑制最终取决于双重效应的合力效果的影响。3研究设计3研究设计3.1理论分析理论上,房价对家庭消费具有直接的财富效应,最直观的理解便是当房价上升时,房屋资产会增值,刺激家庭消费也将会随之增加。考虑到乐观预期效应存在,也就是看到房价上升,家庭居民对财富水平和经济形势的预期会更加乐观,实际生活中的收入水平可能并没有明显地提高,但心理预期的乐观使家庭更偏好增加他们的消费支出。除此之外,房价对家庭消费具有流动性约束效应,也就是当房价上升时,有房家庭可以借助信贷市场,其拥有的住房资产可以被用来抵押贷款,解决家庭的流动性约束问题就可以使用这笔贷款,房价上升对增加贷款额度是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促进有房家庭消费。依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房价对有房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家庭收入。高收入家庭在满足了基本住房需求后投资需求较大,但是对于低收入家庭,有房的家庭可能也会受到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影响,但房价上涨会明显使他们的预防性储蓄变多,使得整体上可能会不显著,所以本文提出假设2:收入在房价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中存在调节效应。不同地区,不同的家庭群体对买房和消费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在我国各地区发展现状不平衡的情况下,受到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体系的发展完善程度的影响,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同样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拥有不同住房数量的不同家庭,传导机制影响程度也会不同,微观家庭的差异代表着各家庭消费行为的差异,这些都是研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房价对消费的影响存在不同角度的异质性。3.2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宏观经济层面数据,即各省份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使用的微观家庭层面数据是来源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FamilyPanelStudies,CFPS)数据库。其样本覆盖25个省/市/自治区,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样本家户中的全部家庭成员都包含在调查对象内,共包括五个数据库。本文出于研究的目的,选取了2014年、2016年以及2018年CFPS的家庭样本构建一个三期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实证估计结果的精确性。为了使得实证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首先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缺失较为严重的样本数据,最终得到36133个样本数据作为本文的实证对象。实证分析部分的处理过程是使用Stata.15软件完成。3.3变量说明3.3.1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采用家庭消费,具体包括四种,分别是总消费(C)、基础消费(Basc)和高层次商品消费(Highlc)和其他消费(Others)。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分类标准,CFPS数据库中的家庭总支出可以分以下四大类:(1)消费性支出:主要是家庭日常的衣食住行用等生活开销,参照国家统计局的家庭支出项目统计,具体又分为8个子项目:日常消费支出(daily)、衣着支出(dress)、食品支付(food)、居住支出(house)、医疗保健支出(med)、交通通信支出(trco)、文教娱乐支出(eec)以及其他支出(other)。居民消费支出是家庭最主要的支出,构成了家庭总支出的85%以上。(2)转移性支出:主要指家庭对非同住亲戚、朋友的经济支持和社会捐助等。(3)福利性支出:主要指家庭购买商业保险、医疗保险及缴纳各类养老保险的支出。(4)建房及购房支出:家庭用于建房或购房的支出。借鉴黄隽(2018)的研究[[16]黄隽,李冀恺.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度量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4):94-101.[17]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12(04):1109-1140.[18]Andreetal.PietroCatte,.TheContributionofHousingMarketstoCyclicalResilience[J].OECDEconomicStud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2012,05–20[19]AtalayK,WhelanS.,YatesJ.,HousingPrices,WealthandConsumption:NewEvidence[J].Income&Wealth,2016,62(01):69-91.[20]叶菁菁,唐荣.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升级[J].财经科学,2021(03):83-93.[21]陈新娟,袁持平.房价波动、收入差距与消费异质性关联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3):49-51.[[16]黄隽,李冀恺.中国消费升级的特征,度量与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8,32(4):94-101.[17]林毅夫,陈斌开.发展战略、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经济学(季刊),2013,12(04):1109-1140.[18]Andreetal.PietroCatte,.TheContributionofHousingMarketstoCyclicalResilience[J].OECDEconomicStud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FinancialResearch,2012,05–20[19]AtalayK,WhelanS.,YatesJ.,HousingPrices,WealthandConsumption:NewEvidence[J].Income&Wealth,2016,62(01):69-91.[20]叶菁菁,唐荣.房价上涨、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升级[J].财经科学,2021(03):83-93.[21]陈新娟,袁持平.房价波动、收入差距与消费异质性关联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3):49-51.[22]刘颜,周建军.城市房价上涨促进还是抑制了城镇居民消费?[J].消费经济,2019,35(01):49-56.[23]薛晓玲,臧旭恒.房价变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的中介效应分析——基于家庭财富配置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6):102-112.[24]牛虎.住房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01):41-43.[25]张小宇,刘永富.货币政策的权衡:推高房价还是刺激消费[J].财经科学,2019(05):13-25.[26]杜莉、罗俊良.房价上升如何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基于两阶段家庭最优消费模型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7(3).[27]刘孝斌.中国房地产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D].深圳大学,2020.[28]叶云梦.房价对消费升级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20.[29]李江涛,孙启伟,纪建悦.住房价格、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率——基于我国34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8(12):23-27.[30]李维烨.房价上涨对升级型消费的影响[J].中国市场,2020(05):60-61.[31]周利,张浩,易行健.住房价格上涨、家庭债务与城镇有房家庭消费[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01):68-76.[32]郑宇航.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基于门限面板模型分析[J].营销界,2019(52):65-67.[33]葛正灿.房地产价格、居民杠杆率与消费挤出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19(12):24-31.[34]Barrell,Ray,Costantini,Mauro,Meco,Iris.Housingwealth,financialwealth,andconsumption:NewevidenceforItalyandtheUK[J].InternationalReviewofFinancialAnalysis,2015,42(DEC.):316-323.[35]BenEtheridge.HOUSEPRICESANDCONSUMPTIONINEQUALITY[J].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2019,60(4).[36]JohnY.Campbell,JoãoF.Cocco.Howdohousepricesaffectconsumption?Evidencefrommicrodata[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5,54(3).[37]何兴强,杨锐锋.房产财富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房价收入比的证据[J].金融学季刊,2019,13(04):208-232.[38]曾世宏,邹凭佑,牛皓翔.高房地产价格挤出了服务消费吗?——基于中国地区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研究[J].消费经济,2019,35(06):42-50.[39]陈鑫,任文龙,张苏缘.中等收入家庭房贷压力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2016年CFPS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2):71-81.[40]邱成峰.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9(07):180-182.[41]梁艳艳,杨巧,陈诚.收入分配、房价与居民消费[J].宏观经济研究,2018(12):79-92.[42]柳思维.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影响机理及调控思路[J].消费经济,2018,34(05):31-35+解释变量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住房价格lnhp和房价增速hpir,其中,住房价格为住宅商品房年平均销售价格,房价增速为本年本市的房价均值对上一年房价均值的增速。3.3.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本文的控制变量首先包括包括家庭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规模(familysize)和家庭住房数量(n);房子当前市价(marketprice),家庭收入(income),家庭现金及存款总额(savings),房贷支出(mortgage)。3.4描述性统计图1绘制了2010年至2019年我国住宅商品房年平均销售价格的折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我国房价正逐年上涨。图3-1:住宅商品房年平均销售价格变动表3-1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总消费的平均值约为82020元,其中包括消费性支出与其他支出两部分,在消费性支出中基础消费的平均值大约为39363元,在家庭总消费中的占比是很高的,高层次消费的均值约为17127元,在家庭总消费中是占比稍微较低的部分。房价的均值约为7598元/平方米,并且21.25%的家庭房价都比该平均值高一些,可以看到我国目前核心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现状。从家庭内部来看,家庭人口规模的平均值为3.75,说明三口之家是典型的家庭模式,住房数量的均值为1.215,表明大部分家庭仅拥有一套住房。表3-1相关变量及描述性统计类型变量名称符号样本数均值标准误差最小值最大值被解释变量总消费C3486382019.33916225.601.00e+08基础消费Basc3431239362.9863046.504580380高层次消费Highlc3502417127.3426875.6701312000其他消费Others3537310726.2929048.9602066004核心解释变量住房价格hp360487597.985451.635369437420.19lnhp360488.7500640.4648.21410.530房价增速hpir360480.0870.157-0.7901.143表3-1(续)类型变量名称符号样本数均值标准误差最小值最大值控制变量家庭人口规模familysize361323.7491.905121家庭住房数量n361321.2150.50817家庭收入income3554274435.33188369.301.14e+07房子当前市价marketprice36132250.227144.7181453家庭现金及存款总额savings36132120.895137.9731420房贷支出mortgage36012264.5754345.82605600003.5模型构建上文的理论分析让我们得知,一方面,房价上涨可能提升家庭的财富水平,因为又房屋的财富效应以及家庭流动性约束效应等传导渠道的作用,家庭消费也会被刺激从而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房价上升也会抑制家庭的消费,比如存在着预算约束效应、替代效应等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些传导渠道互不相同又相互联系,表现着一种错综复杂的路径,在这个基础上,房价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合力决定了房价对消费到底是促进作用或是抑制作用。本文为了更深入地对房价与不同家庭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非平衡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将基准模型设为:LnCi,t=β其中,t代表时间,i代表各个家庭,被解释变量为家庭消费Ci,t取对数,核心解释变量P为房价取对数lnhp或房价增速hpir,为避免微观个体差异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向其中加入了控制变量controli,t,u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vLnCi,t=β进一步地,考虑到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中,他们的消费行为必定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比如收入较高的家庭已经满足了基本的住房需求,实际上是不太可能还向低收入的家庭一样为了买房而省吃俭用,将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来储蓄预防而不用来消费。ChamonandPrasad(2010),陈斌开等(2013)的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收入越低的家庭,房价对储蓄率的影响对收入低的家庭是更大更明显的,家庭如果收入较高则相对较小[],本文通过加入家庭收入Yi,t与房价变量的交互项,来检验收入在房价波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中所起到的调节效应,CFPS数据库中的收入数据包括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工资性以及其他收入这五种,家庭收入就是这五种收入的总和。4房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4房价上涨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4.1房价影响消费的基准回归分析为了验证房价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本文考虑将家庭总消费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住房价格的对数和房价增速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回归。表4-1即为房价影响消费的基准回归结果,其中,列1和列2表示以房价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列3和列4表示以房价增速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分别再依次加入控制变量后的结果。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房价对家庭总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房价每上涨1%时,家庭总消费也会上涨0.04%,与此同时,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住房数量、家庭收入、房贷支出和房子当前市价都对家庭总消费有显著的影响,房价增速对总消费的影响在10%的水平上显著,我们看到房价增速总体呈现先上涨后下降的态势,属于市场正常的调节。一方面,随着房价上涨,有房家庭可通过住房变现收益等降低家庭的流动性约束,提升家庭的财富水平,另一方面,房价上涨提升家庭财富在某种程度上是家庭预防性储蓄的一种替代形式,因此家庭倾向于选择降低储蓄,提高消费水平,这也表明,综合考虑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总体消费存在促进作用。表4-1房价影响消费的基准回归变量名称(1)(2)(3)(4)lnClnClnClnClnhp0.034**0.041***(2.81)(3.68)hpir0.026*0.023*(1.19)(1.16)familysize0.063***0.062***(11.07)(10.91)n0.116***0.116***(8.57)(8.57)lnincome0.212***0.212***(21.46)(21.58)lnsavings-0.003-0.003(-1.25)(-1.24)lnmortgage0.068***0.068***(9.47)(9.49)lnmarketprice0.039***0.039***(5.43)(5.48)_cons10.314***7.743***10.613***8.090***(96.93)(54.86)(2495.70)(73.29)表4-1(续)变量名称(1)(2)(3)(4)lnClnClnClnC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YESYESR-sq0.01540.39480.00870.3901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4.2收入在房价影响消费中的调节效应分析在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中,他们的消费行为也表现不同,对于收入较高的家庭来说,他们其实不太可能为买房而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毕竟已经满足来基本的住房及生活需求,而对收入较低的家庭来说,住房的需求会大大影响他们的消费支出决策。我们接着进一步分析房价影响消费的路径,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两种传导渠道,直接和间接,直接的传导指的是房价上涨直接促进家庭消费的增加,间接传导路径指房价可能通过财产性收入变动从而间接影响消费。因此本文通过加入家庭总收入与房价变量的交互项,来检验收入在房价波动对家庭消费影响的传导机制中所起到的调节效应。表4-2收入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变量(1)(2)(3)lnClnClnClnhp0.029**0.035***0.111***(2.59)(2.86)(11.37)lnincome0.234***0.487***(23.33)(23.05)Lnproperty0.008***(3.25)Lnhp×lnincome0.045***(6.00)其他变量控制控制控制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YESR-sq0.37050.02330.3804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检验结果如表4-2所示,模型(1)和(2)仅包括了控制变量,模型(3)引入了中心化后的家庭收入与房价对数的交互项,结果显示收入与房价的交互项系数为正向且显著(τi=0.045,p<0.01),即家庭总收入在房价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房价的上涨会通过收入分层渠道影响家庭消费支出以及消费结构调整进一步地,考虑到不同地方的房价和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房价和收入的相对比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对房价水平的真实感受,因此本文引入新的变量用房价和收入的比值来作为新的指标衡量房价的相对水平(rehp),该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由于相对房价水平对居民消费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进一步分析相对房价水平对住房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影响。表4-3相对房价水平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变量(1)(2)lnClnClnhp0.026**0.025**(2.28)(2.28)lnincome0.265***0.267***(30.46)(30.83)rehp0.0009**0.001***(2.12)(3.94)Lnhp×rehp0.002**(2.21)其他变量控制控制个体固定效应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R-sq0.39010.3910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检验结果如表4-3所示,模型(1)仅包括了控制变量,模型(2)引入了中心化后的相对房价水平与房价对数的交互项,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为正向且显著(τi=0.002,p<0.05),相对房价水平高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相对较弱,此时住房购买意愿会减弱,储蓄率减小,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同时相对房价水平的提高也会通过增加住房相关收入来增加消费,因此相对房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房价通过家庭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即相对房价水平提高会促进住房财富效应的发挥4.3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的异质性分析4.3.1基于住房数量的异质性分析拥有不同住房数量的家庭,房价变动对其家庭消费也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一个家庭现阶段拥有一套房,那么有一种情况是它还有买房动机,此时这个家庭就会为了买房把收入的大部分进行储蓄,消费也相应的降低来,另外一种情况是这个家庭没有买房动机,此时因为财富效应,家庭可能会增加花费。此外,拥有多套房的家庭没有什么需要改善住房的基础要求,应该拥有较强的投资动机,因为没什么流动性约束,也能比较容易的获得资产收益从而促进其消费水平。因此,房价对消费产生的影响可能在有一套住房和有多套住房的家庭之间存在异质性。本文根据住房数量(n)将样本分为两组,即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和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同时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删除住房数量(n)变量,再对其按照住房数量进行分组回归。从结果中可以看到,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对一套房的家庭和多套房的家庭促进作用都是显著的,在房价上涨1%的情况下,居民家庭消费分别提高0.027%和0.062%,明显的看到房价的财富效应对拥有多套房家庭的消费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具有多套房的家庭而言,他们可以将房产抵押、出租,也可以售卖,通过多种投资方式获得住房资产的变现收益,所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也更强。表4-4基于住房数量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名称(1)(2)一套住房两套及以上lnhp0.027*0.062**(1.77)(2.45)familysize0.063***0.060***(12.89)(4.43)lnincome0.202***0.214***(33.99)(12.13)lnsavings-0.003-0.010*(-1.77)(-1.72)lnmortgage0.080***0.038***(13.53)(5.23)lnmarketprice0.034***0.055***(5.42)(2.98)_cons7.782***7.384***(53.32)(23.62)N281316101个体固定效应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R-sq0.36100.3373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4.3.2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完善程度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等都不平衡,不同地区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各个地区的房价水平和家庭的消费水平也具有很大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东部城市相对较为发达,城市房价也相对较高,而西部相对落后,房价水平也较低。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标准,本文将家庭样本划分为三组,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进行分样本回归,分别考察房价上涨对不同地区家庭消费的差异性影响。表4-4的回归结果显示,房价波动对东部地区家庭的消费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对中部家庭的回归系数为正值,而对西部家庭的系数为负值,即房价每上涨1%,中部地区的家庭消费上升0.336%,西部家庭的消费将下降0.358%,表明中部地区城市房价对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财富效应,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的挤出效应。可能的原因有;东部区域经济较为发达,房价较高;而西部地区居民家庭生活水平较低,大部分人缺乏购房能力,考虑到东、西部无房家庭样本较多,房价的挤出效应较明显,家庭倾向于增加购房储蓄而减少消费支出,而中部地区房价和收入都较为适中,居民家庭购房压力相对小,财富效应较明显。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几年东部城市土地开发迅速,导致房价越发偏离房屋真实价值,造成居民购房压力不断增大,一方面对东部地区部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起到挤出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购房及生活的压力东部地区家庭人口流动性较大,很多居民家庭选择放弃未来购房定居在东部城市,房价的上涨对他们的消费并未体现出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导致东部区域城市房价对居民家庭的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表4-5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名称(1)(2)(3)东部中部西部lnhp-0.1730.336***-0.358***(-1.04)(3.66)(-3.53)familysize0.070***0.070***0.059***(9.71)(8.97)(6.20)n0.079***0.123***0.183***(4.98)(6.41)(6.82)lnincome0.234***0.212***0.172***(26.86)(20.91)(14.96)lnsavings-0.0020.001-0.012***(-0.64)(0.36)(-2.87)lnmortgage0.074***0.061***0.083***(10.42)(6.65)(9.42)lnmarketprice0.031***0.024**0.048***(3.25)(2.27)(4.23)_cons7.852***4.960***11.079***(43.50)(6.38)(12.76)N14471104769110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YESR-sq0.44040.39290.2557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4.3.3基于不同消费结构的异质性分析除了拥有不同住房数量和处于不同地区的家庭消费支出受到房价的影响不同,不同消费结构视角下仍然存在异质性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房价对消费的影响,本文将家庭总消费划分为基础消费、高层次消费和其他消费三个层次,分别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异质性检验。表4-5结果显示,基础消费与高层次消费中lnhp的系数为正值,即消费性支出会随着房价的上涨而增加,其他消费lnhp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包括转移性和福利性等支出随着房价上涨而减少,与此同时,房价对基础消费的敏感系数为0.074,而对高层次消费的系数为0.028且只在10%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房价的财富效应对基础消费的促进效果更强一些,可能的原因是像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等必需品消费需求弹性较小,伴随着房价的上升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必需品的消费支出也会上升,而像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文教娱乐支出等高层次消费支出需求弹性较大,且房价较高的地方居民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高层次消费受房价影响较小,所以房价上涨对高层次消费的促进效果会减弱。表4-6基于家庭消费结构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变量名称(1)(2)(3)(4)lnClnBasclnHighlclnOtherslnhp0.041***0.074***0.028*-0.112**(3.68)(5.86)(1.73)(-2.54)familysize0.063***0.038***0.135***0.100***(11.07)(6.14)(17.55)(5.20)n0.116***0.099**0.067***0.245***(8.57)(6.86)(4.04)(6.05)lnincome0.212***0.194***0.184***0.368***(21.46)(20.12)(13.06)(14.36)lnsavings-0.003-0.002-0.0010.041***(-1.25)(-0.73)(-0.20)(5.60)lnmortgage0.068***0.032**0.019***0.198***(9.47)(5.58)(3.03)(19.40)lnmarketprice0.039***0.056***0.032***0.014(5.43)(7.10)(3.27)(0.60)_cons7.743***7.001***6.277***4.353***(54.86)(46.28)(31.68)(8.96)N34232339033459534815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YESYESR-sq0.39480.35360.23360.1621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4.4稳健性检验由于本文采用微观家庭面板数据,而现实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实际是非常复杂的,模型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遗漏变量等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考虑如下的稳健型检验。首先,考虑到模型的拟合可能受到部分极端值的影响,对模型中所用连续变量进行1%的winsorize缩尾处理,再进行回归分析检验核心解释变量回归所得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第二,考虑到回归结果中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问题,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年的数据,即利用前一期的房价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并使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回归检验。第三,采用更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用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即用家庭年度总消费与总收入的比值来代替居民家庭总消费进行新的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房价lnhp的回归系数在符号与显著性水平上都与基准回归保持一致,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房价上涨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这一回归结果的稳定性。表4-7稳健性检验结果变量名称WinsorizeLagMPC(1)(2)(3)(4)lnhp0.034***0.118***0.025**(2.84)(4.68)(4.72)hpir0.025(1.11)_cons10.327***10.616***9.600***9.343***(100.99)(2652.74)(44.31)(56.25)其他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个体固定效应YESYESYESYES年份固定效应YESYESYESYESR-sq0.01580.00900.03600.0240注:(1)***、**、*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2)括号内为统计量t的值。5结论与展望
5结论与展望5.1主要结论消费不足已成为新常态下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伴随着长期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同时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着继续依靠短期投资拉动和转向长期消费提升经济的两难抉择中。本文认为,首先,虽然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检验“财富效应”和“挤出效应”,但微观数据层面的分析显然使得进一步去考察个体家庭的消费和居住情况、现有财富能力和整体消费结构更具说服力。其次,房地产资产不同于普通商品,它兼具消费品、投资品的双重属性,运用理论模型分析时应分别予以考察,研究不同的作用机制,再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不同效应的合力效果,使结论更加精准。同时,选用个体样本便于区分房价影响消费在异质性主体中发挥的不同作用,提高结果的稳健性。因此本文基于上述考虑展开研究,采用家庭微观样本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中2014年、2016年、2018年共3期的数据,来研究分析房价对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得出三条主要结论如下:总体上房价上涨对居民家庭消费呈正向影响,分层消费视角下,高层次消费的弹性系数比基础消费的要小一些,说明房价对基础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房价上升带来一定程度的家庭消费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工作总结精准营销客户频频
- 激励员工的创新方式计划
- 电子商务行业管理顾问工作总结
- 《浅水湾拉斯维加斯》课件
- 2022年湖南省永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淮安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2卷含答案
-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燃气掺混设备项目提案报告模式
- 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2024年居间服务合同:律师事务所合作与业务推广
- 大型活动音响设备保养方案
- 安全生产专(兼)职管理人员职责
- 公检法联席会议制度
- 成都大学《Python数据分析》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保险理赔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期末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护理安全警示教育-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