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解析_第1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解析_第2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解析_第3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解析_第4页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件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童生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及格者称为秀才,即可入学为生员。第二阶段是乡试。三年一次,取录后称为举人,即准备会试。第三阶段是会试。亦三年一科。及格称为贡士,经过殿试及格始称进士。殿试算是皇帝亲自主持。进士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八股取士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前四方面宜虚不宜实。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明清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利玛窦(1552年—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徐光启(1562-1633),松江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利玛窦合作将《欧几里得原本》译为中文。明清时期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经济:政治:文化: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腐化,阶级矛盾尖锐。以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李贽故居(位于福建泉州)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泉州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后辞官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是指某些少数的宗教团体,他们的信仰不是正统的,离弃了已经广被接受的信条。异端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不曾低。”“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挑战正统教条,反对绝对权威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探讨世界本原,根本上否定天理存在李贽所谓“异端”思想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李贽思想的特点: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是怎样批判程朱理学的?

程朱理学

王夫之世界本原方法论天理与人欲的关系道在气先理在气中格物致知唯心主义先验论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君主敲诈剥削人民,导致人民生活悲惨,君主专制是社会诸多弊病的根源。“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宗羲批判君主的理由是什么?“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顾炎武黄宗羲:提出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是非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是内阁,另设监督和咨询机关(即“学校”),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

他们主张如何限制君权?带有怎样的色彩?倡导言论自由,以众治取代独治,以法治取代人治,设立最高权力机构和监督机关限制君主权力。带有反封建的民主色彩。“有亡国,有亡天下。……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在顾炎武看来,“亡国”与“亡天下”有何区别?“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顾炎武认为怎样才能保天下?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何谓“经世致用”

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炎武学有本原,博赡而能贯通。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顾氏之后,乾嘉诸儒接踵继起,对各门学问进行了专门而精深的研究,使清代学术门类发生了明显的分化。

——《顾炎武与乾嘉学派》注:乾嘉学派是中国清代的学术流派。称汉学、朴学、考据学派。因其在乾隆、嘉庆两朝达于极盛,故名。

清代考据学者不仅对传统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而且还对诸子百家、史部、集部等更大范围内的传统文化典籍进行了清理和爬梳。他们通过校勘、辨伪、辑佚、注疏、考订史实等多种手段,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典籍做了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工作,使许多面目全非、久已散佚、真伪混杂的文献基本恢复了本来面目。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服务于经学的辅助学科文字学、音韵学、历史学、地理学、历算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等传统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代考据学不仅对传统学术有清理总结之绩,而且对近代学术发展有开启之功”。

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中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1、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明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意义内容: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否定伦理纲常强调个性发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否定“天理”的存在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学以致用;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意义: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深刻地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