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洛南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干脆生活的环境,又叫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所以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丁是细胞内液。【详解】A、丁是细胞内液,甲、乙、丙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A错误;
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多,引发组织水肿,B错误;
C、酶发挥作用时须要相宜的温度和pH,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精确推断图中甲、乙、丙和丁所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其次要求考生理解和驾驭内环境个成分的关系,能对选项作出精确的推断。2.若给人静脉注射肯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复原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复原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复原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复原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变更的,A、D错误;但正常状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复原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驾驭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神经纤维上的刺激位点,甲、乙分别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的电位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引起A的收缩,不属于反射活动B.图中D代表的结构为传入神经C.若刺激E,A不发生反应,说明E被破坏D.刺激b点后,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更【答案】C【解析】【详解】A、用a刺激神经是刺激的传出神经,骨骼肌接受到刺激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是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B、图中D由一个神经节,因此D为传入神经,B正确;C、刺激E,A效应器不发生反应,只要EDCB其中一个被破坏,兴奋都不传导A,C错误;D、刺激b点,兴奋能传导到A,因此甲、乙电位计读数都有变更,D正确。故选C。4.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赐予细胞一个相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短暂性的电位变更,这种膜电位变更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视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上升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答案】D【解析】【详解】静息电位外正内负,由钾离子外流维持,所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变更对静息电位无明显影响,动作电位是神经受外界刺激之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所以当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时,钠离子内流的量减小,动作电位就减小,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故选D。5.某同学将某种激素注射到金鱼的鳃部,金鱼很快失去平衡,浮在水中。此时某同学将葡萄糖加入到水中,不久金鱼便复原正常,下列缘由中正确的是()A.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使血糖浓度过分降低B.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过分上升C.注射的是胰岛素,使血糖浓度过分降低D.注射的是醛固酮,使血钠过分降低【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某同学将某种激素注射到金鱼的鳃部,金鱼很快失去平衡,浮在水中,此时某同学将葡萄糖加入到水中,不久金鱼便复原正常,表明该激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动物体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是胰岛素,C正确。故本题选C。6.下面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a激素只到达甲状腺,c激素可到达全身细胞,但c只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过程C.d表示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加的a、c、d调整过程均存在反馈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A.据图分析,a是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其分泌更多甲状腺激素,由垂体分泌,故A错误。B.a激素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c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只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汲取,故B错误。C.d表示胰岛素,作用于组织细胞,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故C错误。D.a、c、d调整过程都是激素调整,都存在反馈调整,故D正确。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整的有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网络结构的实力。7.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上升,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上升,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上升,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上升,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激素调整及其实例(血糖调整)等相关学问。理清肾上腺素和性激素的功能、血糖调整过程、激素调整的特点是正确分析各选项的关键。【详解】人体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上升,给细胞传达一种调整代谢的信息,引起心律加快,增加心输出量,进而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为身体活动供应更多能量,可见激素不是高能化合物,而是信息分子,A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低,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更多的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与相应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促进靶细胞内的糖原分解,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酶的催化活性,B错误;进食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汲取导致血糖浓度上升,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及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等生理过程而降低血糖浓度,但其不能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C错误;青春期,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水平上升,性激素随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点睛】激素是一种信号分子,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供应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更。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限制作用的是A.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B.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C.意识丢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限制,意识复原后可限制D.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属于人脑的高级机能,与低级中枢无关,A错误;缩手反射是由脊髓限制的低级反射,与高级中枢无关,B错误;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丢失不能限制排尿,意识复原能够限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限制,C正确;人类语言活动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与低级中枢无关,D错误。故选C。9.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①B细胞,②病原体,A淋巴因子B.①传入神经,②肌细胞,A甲状腺激素C.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D.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①产生物质A,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该图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与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等。【详解】A、A淋巴因子是T淋巴细胞产生的,不干脆和②病原体等抗原接触,而是通过加强有关免疫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效应的,A错误;
B、①传入神经分泌的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神经中枢的神经元,不能作用于②肌肉,B错误;
C、①下丘脑分泌的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②垂体,C错误;
D、假如①是小肠黏膜,小肠粘膜分泌A促胰液素,促进②胰腺的分泌,D正确。
故选D。10.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更是A.血浆渗透压上升B.产生渴感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D.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值和温度,其中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水分的流失相当于无机盐与蛋白质含量增加。【详解】当人体失水过多时,血浆浓度上升,导致血浆渗透压上升,A正确;人体失水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加,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还会导致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增加,使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B、C正确;抗利尿激素含量的上升,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汲取,使肾小管对水的重汲取增加,D错误。11.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试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试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C.d图中假如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D.图中假如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答案】D【解析】【分析】a玻璃片阻碍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向光侧与背光测生长素的浓度相等,a直立生长,b生长素可以穿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匀称,使b向左侧光源弯曲生长;c左侧放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因此左侧生长的较快,右侧生长的较慢,c向右弯曲生长;d中有多种旋转方式,可依据选项逐个推断。【详解】依据分析,a直立生长,b向左光源弯曲,c向右弯曲,故A、B都错误;d假如只旋转纸盒,植株不动,只有当纸盒旋转至纸盒开口朝向光,植物才受到光,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d假如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那么只有纸盒开口部位受到单侧光照耀,因此植株会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故选D。【点睛】驾驭胚芽鞘在不同处理方式(如玻璃片、云母片、琼脂片阻碍,去尖端加含有生长素琼脂块、旋转等)下胚芽鞘弯曲生长方向推断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调整休戚相关。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调整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一部分B.植物激素干脆参加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整代谢的信息C.植物激素可以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整,其合成也受基因组限制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更的过程中,多种激素共同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调整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的,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内部因子(激素)的调整,也受外部因子(如光、温度、日照长度、重力、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这些化学和物理因子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详解】A、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动受到基因的限制,而激素调整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一部分,A正确;B、植物激素不干脆参加代谢,而是调整代谢,B错误;C、依据以上分析可知,植物激素能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整,其合成也受基因组限制,C正确;D、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更的过程中,调整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整的,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的学问点,要求学生驾驭植物生命活动主要受到激素的调整,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过程是突破该题的关键。13.中国科学院的植物生理学家探讨的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更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生长素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上升的激素有乙烯和脱落酸D.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协调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在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A正确;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各种激素共同起作用,B错误,D正确。在果实成熟时乙烯和脱落酸含量上升,C正确。故选B。14.生长素及其类似物能够调整植物的生长发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B.给果树相宜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C.用相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大量正常的番茄种子D.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简洁生根,是因为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一般状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等。【详解】棉花栽培过程中去除顶芽可降低侧芽的生长素含量,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提高棉花产量,A正确;给果树相宜喷施适量的NAA有利于保果,提高果实产量,若浓度过高会造成落果,B正确;用相宜浓度的IAA处理未受粉番茄雌蕊,可得到无子番茄,C错误;芽和幼叶均能产生IAA,可以促进生根,因此带有芽和幼叶的柳条扦插时简洁生根,D正确。故选C。15.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确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C.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垂直结构D.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确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是预料种群密度,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表现垂直方向上的分层性,其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确定了动物的垂直分层‘(2)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详解】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可以对农林灾难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A正确;
诞生率和死亡率是确定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B正确;
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而呈现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
水生群落因光的穿透、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而分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驾驭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明确森林植物、海洋植物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高山植物群落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1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削减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青蛙数量增加可削减病毒的传播,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得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学问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17.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更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D.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详解】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不断减小,因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t1时刻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为K/2。t2时刻后,种群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值(K),B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之后,使捕获后该鱼的数量维持在K/2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在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0,种群数量上升,不会下降,D错误。故选B。【点睛】解题思路:一、分析题中的曲线图,推断曲线描述的是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二、将曲线中标记的时刻与“S”型曲线中各参数对应,进行分析推断各个选项。18.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困难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整实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建了相宜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验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困难;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养分结构困难度加强,自我调整实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建了相宜环境,D正确。19.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变更害虫的性别比例可干脆影响害虫的诞生率和死亡率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的物种丰富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种群诞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由于温室气体CO2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低碳生活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B正确;变更害虫的性别比例可干脆影响害虫的诞生率,C错误;丰富度指生物种类的多少,增加昆虫种类即增加了丰富度,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学问点,并能运用所学学问做出合理推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实力。20.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变更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鹰可以捕食黄雀,而黄雀是螳螂的天敌,黄雀削减螳螂会增加,而螳螂又是蝉的天敌,所以蝉的数量下降,所以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的天敌的数量,削减了蝉的数量,A错误。能量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不能反复利用,B错误。鹰的迁入又增加了养分级,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能量流淌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鹰的迁入并没有变更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方向,D错误。21.下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整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均由3个养分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整实力,反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A【解析】【分析】了解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淌、信息传递,其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之一是信息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图a和图b中动物的养分级不确定,故无法推断两图中有几个养分级,B错误。城市生态系统也具自我调整实力,只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较弱,反抗力稳定性低而已,C错误。图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其中人的生命物质总量明显多于植物的生命物质总量,由此可推知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主要来自外界现成的有机物的输入,D错误。故选:A。22.某人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鸡、鸭、猪,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若能量在流淌中的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要增重1kg体重,最多消耗绿色植物()A.150kg B.280kg C.500kg D.1000kg【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在解决涉及能量计算问题时,如遇到“至少须要”“最多运用”等字眼时,所选用的传递效率为20%,如在食物网中应选最短链;若遇“最大消耗”“最少利用”等字眼时,传递效率则选10%,选最长食物链。【详解】题目中,食物链已经固定,传递效率也已经固定,只须要计算就行了,人增加1kg体重,将这1kg体重分出1/2(0.5kg)是靠食用绿色植物增加的,按10%的传递效率,人的体重增加0.5kg须要食用植物5kg;同理人的体重还有1/4(0.25kg)是靠食用小型肉食动物增加的,人的体重增加0.25kg须要运用小型肉食动物2.5kg,这2.5kg小型肉食动物须要食用小型植食性动物25kg,25kg的植食性动物须要食用绿色植物250kg;同理人的体重增加1/4(0.25kg)是靠食用鸡、猪、猪来增加的,它们损失的体重为2.5kg,绿色植物损失25kg;一共消耗植物5kg+250kg+25kg=280kg,故答案为280kg。故选B。23.如图表示反馈调整的模式图,下列所述与图示模型不符的是()A.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C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增多D.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答案】C【解析】【详解】图示模型是一个负反馈调整模型。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但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削减,属于负反馈调整,A正确;若种群数量增多,必定导致种内斗争加剧,种内斗争加剧,则一部分老弱病残个体会遭到淘汰,种群数量会削减,属于负反馈调整,B正确;水体污染加剧,鱼虾死亡数量增多,而鱼虾死亡增多,会导致水体进一步污染加剧,属于正反馈调整,C错误;被捕食者数量增多,捕食者数量因食物来源丰富而增多,但捕食者数量增多,会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削减,属于负反馈调整,D正确。故选C。【点睛】反馈调整分正反馈和负反馈,二者区分在于系统中某个效应经反馈调整之后,假如表现越来越多或者越来越少,则是正反馈;假如表现为原来多,后来少或者原来少,后来多,总之效应在肯定范围内维持平衡的效果则为负反馈。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复原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养分结构越简洁,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小,反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中各个养分级的生物种类越多,养分结构越困难,自动调整实力就越大,反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一般呈相反的关系。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可能会使杂草等其他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削减,导致反抗力稳定性降低。故选B。2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到成都、北京等地属于就地爱护B.森林能调整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C.爱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爱护区【答案】D【解析】【详解】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到成都、北京等地属于易地爱护,A错误;森林能调整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爱护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C错误;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爱护区,D正确。故选:D。26.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 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答案】C【解析】【分析】①作用于氢键、②作用于磷酸二酯键、③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详解】解旋酶破坏氢键,限制酶破坏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酯键。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7.下列关于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须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必需在细胞内进行C.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 D.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须要用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A正确;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在细胞外进行的,B错误;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作为标记基因,C正确;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有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D正确。故选:B。28.基因工程技术也称DNA重组技术,其实施必需具备的4个必要条件是A.工具酶、目的基因、运载体、受体细胞B.重组DNA、RNA聚合酶、内切酶、连接酶C.模板DNA、信使RNA、质粒、受体细胞D.目的基因、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运载体、体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工程的工具:
(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
(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2、基因工程的实质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中,因此须要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详解】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属于工具酶,另外运载体、目的基因和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中的必需具备的条件,A正确;
B、重组DNA是由目的基因和质粒重组形成的,RNA聚合酶是转录须要的酶,细胞中具有该种酶,因此不是基因工程必需的条件,B错误;
C、mRNA是基因转录的产物,基因工程中不须要供应该物质,质粒是运载体中的一种,除了质粒还有动植物病毒和噬菌体衍生物,因此质粒不是基因工程中必需的,C错误;
D、目的基因、限制酶、运载体、受体细胞是基因工程必需具备的条件,此外还须要DNA连接酶,D错误。
故选A。29.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p,用KpnⅠ单独酶切得到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分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by,由此可推知该DNA分子为环状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4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和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知答案D符合要求。【详解】A、A选项中的DNA用Kpnl单独酶切会得到6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A错误;
B、B选项中的DNA用EcoRI单独酶切会得到800by和2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B错误;
C、C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200by和8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不符,C错误;
D、D选项中的DNA用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是1000by,用Kpn1单独酶切得到4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I、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y和600by两种长度的DNA分子,与题意相符,D正确。
故选D。30.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②的构建须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参加B.③侵染植物细胞的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全部的植物C.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农杆菌特点: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大部分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Ti质粒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须要进行检测和鉴定,才能确定其是否导入或胜利表达。【详解】A、②重组质粒的构建须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参加,DNA聚合酶一般用于DNA复制过程,A错误;
B、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质粒上的T-DNA整合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上,农杆菌易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大部分单子叶植物没有感染力,B错误;
C、假如受体细胞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含抗虫基因但不代表该基因就肯定胜利表达,因此不能确定⑤是否表现出抗虫性状,C错误;
D、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基因工程操作胜利,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二、非选择题31.图Ⅰ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图Ⅱ是图Ⅰ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Ⅲ表示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荷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1)图Ⅰ中①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图Ⅱ是图Ⅰ中________(填数字)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Ⅱ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膜或________膜。(2)如图Ⅰ,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_______(快、慢)得多。(3)图Ⅲa、b中,未兴奋部位是_______,静息时,细胞膜对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该离子_______,从而产生静息电位。【答案】(1).感受器(2).⑥(3).树突(4).胞体(5).慢(6).a(7).K+(8).外流【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Ⅰ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⑥为突触结构。图Ⅱ中A为突触小体,B为突触后膜。图Ⅲ中,ac为未兴奋区域,b为兴奋区域。【详解】(1)依据神经节的位置可推知,图Ⅰ中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为效应器。图Ⅱ为突触结构,是图Ⅰ中⑥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图Ⅱ中的B是突触后膜,由于突触包括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因此突触后膜为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2)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存在延搁,因此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得多。(3)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则相反,因此图Ⅲa、b中,未兴奋部位是a;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该离子外流,从而产生静息电位。【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解题关键是识记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驾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32.将幼小植株在相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结果如图中的图Ⅰ所示。图Ⅱ是生长素浓度对该植株不同器官的作用图解,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生长素的本质是_______。(2)现已测得图Ⅰ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Ⅱ中的4个点),其中b、c两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Ⅱ中的______、_____点(填数字标号)。(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_____________(填“受”或“不受”)光照影响,极性运输是细胞的_________。(4)图Ⅱ所示生长素表现出__________性,茎的背地性生长_________(“能”或“不能”)体现这个特点。【答案】(1).吲哚乙酸(2).2(3).3(4).不受(5).主动运输(6).两重性(7).不能【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Ⅰ中,由于重力作用影响,b侧的生长素浓度较a侧高,但是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高,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根的生长,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因此根表现出向地性生长;茎的d部位生长素含量较c侧高,d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因此茎表现出背地性生长。图Ⅱ中1促进根的生长,2抑制根的生长,3、4均促进茎的生长,且4促进效果更明显,曲线图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物吲哚乙酸。(2)现已测得图Ⅰ中a、b、c、d四点生长素浓度(见图Ⅱ中的4个点),依据b侧生长素浓度高反而抑制根的生长,茎的d部位生长素含量较c侧高,d侧生长素对茎生长促进较大,故其中b、c两点生长素浓度应分别对应于图Ⅱ中的2、3点。(3)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光照、旋转等因素影响;极性运输能将生长素从低浓度顶芽运输到高浓度的侧芽,是细胞的主动运输。
(4)图Ⅱ所示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表现出两重性;茎的背地性生长中,d部位生长素含量较c侧高,但c、d两侧生长素对茎生长均起促进作用,d促进作用较大,故不能体现这个特点。【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和两重性的相关学问,解题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得有效信息。33.随着海拔上升,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鹿的种群密度可采纳_______________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纳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纳__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3)在资源不受限制的志向条件下,鹿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增长。(4)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渐渐被灌丛取代,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变更”、“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变更”或“未发生变更”)【答案】(1).标记重捕法(2).随机取样(3).取样器取样法(4).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5).“J”(6).变快(7).未发生变更【解析】【分析】1.对于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相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实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2.物种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确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诞生率和死亡率,当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详解】(1)调查种群密度时,由于鹿等很多动物活动实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动物种群密度,一般采纳标记重捕法;对于植物而言,一般采纳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若要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采纳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2)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在资源不受限制的志向条件下,鹿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增长。
(4)依据题干:近5万年以来的自然演替与近50年来相比,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表明:人类的开垦活动加快了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依据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渐渐被灌丛取代可知,该群落演替的方向未发生变更。【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物种丰富度以及群落的空间结构等相关学问,易错点是该演替过程中,人为因素未变更群落演替的方向。34.某岛屿栖息着狐和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面临灭亡,但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_____(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兔种内斗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状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增加、减弱、不变)(5)羔羊和狐相互制约,维持其数量相对稳定,其调整机制是___________。兔可依据狐的气味躲避敌害,狐可依据兔的气味捕获食物,说明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捕食、竞争(2).寄生(3).(4).增加(5).减弱(6).负反馈调整(7).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分析】本题是考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生物的种间关系,先依据题干信息写出食物网,然后依据食物网分析生物的种间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详解】(1)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人捕食狐,此时人与狐是捕食关系,人与狐都可以以羊为食物,此时人与狐是竞争关系,即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竞争;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金属筛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混合绣刺绣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框架木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振动时效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原花粉粉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虚拟专用网服务合同》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综合练习((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培训课件】形势与政策中国房地产业去向何方
- 钢结构工程冬季施工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度假酒店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经营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安防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权威版
- ktv营销业绩提成合同模板
- 英语-重庆市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1月调研试卷(康德卷)试题和答案
- 桩基及基坑支护工程技术施工方案(三篇)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安徽理工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有限空间应急演练专项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演艺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