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_第1页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_第2页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_第3页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_第4页
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把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掌握原始社会时期古老的居住传统和进入氏族社会时期的几种代表性营建方式;掌握奴隶社会主要的建筑类型、建筑技术以及相关的建筑文化;对封建时代的建筑发展史进行分阶段把握,封建社会前期以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为重点,中期以唐、宋为重点,后期以明、清为重点。主讲:赵兵兵教授知识结构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城市1、齐都临淄城(山东淄博临淄区)“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战国策·齐策一》)一、战国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根据考古发掘得知,战国时齐都临淄城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大城内散布着冶铁、铸铁、制骨等作坊以及纵横的街道。大城西南有小城,其中夯土台高达14米,周围也有作坊多处。推测是齐国宫殿所在地。战国时齐都临淄城平面图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2、燕国的下都东西二部分组成,东部——宫室陵墓所在,西部是经扩建而来。3、赵国的邯郸。齐故都“临淄”与赵国的邯郸相似,宫城都位于大城的西南角。高台建筑仍很盛行。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二)战国时期秦咸阳宫殿遗址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时期秦咸阳宫殿遗址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三)棺椁与墓1、筒、板瓦广泛使用,瓦上涂朱色。2、地下墓室已用大块空心砖。3、铁器,精制的榫卯,统治阶级一般仍用木材做墓室。4、战国中山王墓“兆域图”,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建筑总平面图实物(也是世界上发现得最早的铜质建筑平面设计图)。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平山中山王陵复原鸟瞰图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出土的《兆域图》(金银错铜板)错银兆域图:在铜板上用镀银法画的陵区平面图。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经整理的《兆域图》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二、秦(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统一(二)秦汉时期的建筑高潮筑长城,建宫殿,修驰道,建陵墓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三)秦都咸阳城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四)阿房宫清袁耀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阿房宫一号殿遗址复原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秦始皇陵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一)城市三、汉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二)建筑、宫殿1、两种主要木结构:抬梁式,穿逗(斗)式,已经成熟2、从流行的高台建筑,转而建造高阙、高楼阁抬梁式穿逗(斗)式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住宅画像砖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西汉明堂辟雍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3、斗拱作用明显作用:斗拱已经产生,结构作用明确──为保护土墙、木构架和基础,而用以出挑屋檐,遮挡雨水。形式:斗栱形式有多种,一斗二升,一斗三升,重叠挑出。束竹柱,八角柱,圆柱等等。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三)陵墓、阙1、制砖技术砖石结构发展:──西汉时创造了楔形砖和有榫的砖,用于墓室、水道中。2、拱券技术有纵联砌法与并列砌法两种,东汉时纵联成为主流。3、石建筑的发展:石墓形式:岩墓、梁板式墓和拱券式墓。墓阙、墓祠、墓表、石兽、石碑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墓祠两坡悬山顶,有正脊,用筒瓦、板瓦;正面两开间,中立八角柱,柱上下各有一斗。该建筑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式房屋建筑。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阙——四川雅安高颐墓石阙阙,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官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阙的用途表示大门,城阙还可以登临瞭望,因此也有把“阙”称为“观”的。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四川雅安高颐墓阙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汉画像砖上的阙门形象沛县仿古汉城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四、三国、晋、南北朝(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治不稳定、战争、分裂。中原人口南迁。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丰富了我中华建筑的形象。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二)城市1、邺城2、洛阳3、建业(建康)三国时的曹魏邺城是已知中国最早的轮廓方正的都城,后来的隋唐长安很可能就是以它作为蓝本进行设计的。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三)佛寺1、佛教与佛教建筑的初兴2、白马寺(鸿胪寺)(公元67年)3、永宁寺——廊院式布局(1)北魏最大。(2)廊院式布局,塔为主,佛殿为辅,日本法隆寺。(3)佛寺布局形式可以概括为三种形式:廊院式、纵轴式(亦称“伽蓝七堂”式),藏式(亦称“都纲法式”)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南北朝时,一些新建的大寺院,如北魏洛阳永宁寺,仍采取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这一时期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第宅改建为佛寺。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日本奈良法隆寺-廊院式布局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4、舍宅为寺(1)前堂——大殿,后堂——讲堂(2)结果:佛寺中国化;庭院式木架建筑用于佛寺;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一部分;佛寺成为市民游览的场所。民间——公建。5、《洛阳伽蓝记》,著书人杨衒之,成书于北魏,属于纪实性著作,书中详细记录了北魏洛阳城、北魏最大佛寺洛阳的永宁寺,佛教传入初期“舍宅为寺”建筑文化现象的情况。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四)佛塔1、塔(浮图)的传入;“塔”是梵文Stūpa的音译的简称,意为“高显处”或“高坟”,原是印度的一种纪念性坟墓的通称。它的造型简单一致:覆钵形,上立长柱形标志“刹”。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2、分类: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木塔、砖塔、石塔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3、我国现存最早的塔:我国现存最早的塔是公元520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面正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此一座,塔身有用莲瓣作柱头(希腊风格)和柱基的八角柱,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波斯风格),有火焰形的券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美。它的艺术处理虽十分成功,但却不是南北朝时期的代表塔型。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五)石窟建筑与雕刻1、石窟三世纪开凿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现有235窟三世纪开凿新疆拜城库木吐喇洞,现存99窟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开凿甘肃敦煌莫高窟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初年),开凿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开凿洛阳龙门石窟公元502年(北魏景明二年),开凿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公元551年(北齐天保二年),开凿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公元568年(北齐天统四年),开凿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2、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三种(1)塔院型,印度称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这种窟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3)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之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敦煌第285窟即属此类。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六)住宅与园林1、住宅庑殿顶,人字栱,鸱尾;多为席地而坐,架空地板,直棂窗,竹帘、幕。围墙上有成排的直棂窗,可能墙内有廊。“舍宅为寺”、“舍宅为观”者贵族多,可见厅堂、院落、廊等多与住宅相同。家具变化。五胡内迁—坐姿—家具—房屋高度变化。唐—宋佛寺内部高度变高。宋以后废弃席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