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园地六
18童年的水墨画
语文要素
阅读: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背诵《溪边》。
2.能展开想象,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
人文主题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难点: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江上和林中的画面。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墨、染”等6个生字。
2.初读诗歌,了解“组诗”。
3.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溪边、江上的画面。
4.背诵《溪边》。
5.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童年》,谈话导入: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我
们最美好的回忆。请大家简单说说自己童年中最有趣、最难忘的事。
预设:我最喜欢小时候在外婆家住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们在宽阔的草坪上做游戏,去爬树、吃
桑甚了。
2.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互相交流。
3.教师出示课题“童年的水墨画”,认读“墨”字。然后介绍水墨画。(出示几幅水墨画的图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读生字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把字音读准确,还要把声音放轻一些。
课件出示生字:
墨染碎浪溅爽
(1)交流难读、难认的字的记字方法并组词。
(2)师生共同正音,巩固生字。
注意读准:“碎”是平舌音,“染、爽”是翘舌音,“爽、浪”是后鼻音等。
2.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说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
理解。(出示课件)
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蔑夹油纸或箸竹的叶子等制成。
梳妆:梳洗打扮。
玉带:古代官员所用的玉饰腰带。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斗笠、梳妆、玉带”这几个词的意思。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几首儿童诗(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看看哪
些地方使你感到印象深刻,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
提示:注意句子的停顿,如: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三、初读诗歌,了解组诗
1.指名读诗,检查预习的情况,相互指正点评。
2.引导了解组诗:《童年的水墨画》写了三首小诗,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
叫“组诗”。
3.引导思考:三首小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让我们走进诗歌一探究竟吧!
四、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1.学生默读诗歌,填写“学习单”。
用小标题概括小我会画哪些内我不理解的地
诗题
诗容方
《溪边》溪边()图
《江上》
《林中》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诗歌,抓住诗中所写之事,训练概括能力。
2.组内交流,完善“学习单”。
3.全班交流,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完成表格第二列的填写。
板书:溪边垂钓图江上戏水图林中采蘑菇图
4.小结: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垂钓的乐趣;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水乡孩子
江中嬉戏的欢乐面画;漫步雨后的林中,结识了一群采蘑菇的小伙伴。童年生活,就是一幅幅生动的
“水墨画”!想象一下,如果要你将这些场景画下来,你会怎样画呢?
五、想象画面,感受诗意
1.导入: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这三首小诗各写了一个场景,接下来让我们仔细阅读,看
看三首小诗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细读《溪边》,体会垂钓之乐。
(1)指名读《溪边》。说说你在诗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颜色,在文中标注出来。
(2)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还有哪些句子是你比较难理解的?与同桌讨论交流,想一想:你会
用哪些方法去理解呢?
预设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有利于实现“赏画面——品语言——悟情感”的教学目标。可以让
学生回顾所学旧知,如:回忆贺知章的诗《咏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看到的垂柳的姿态以及颜色。
垂柳把溪水当作镜子,垂柳会照镜子吗?这里把溪水比作什么?把垂柳比作什么?又把山溪比作什么?通过这
种方法对山中景物进行描写,你体会到了山溪的什么特点?想象画面,朗读感悟。
预设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图片,思考:“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的理解。
提示: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溪边》第一行诗把“溪水”比作
“镜子”,说明这里的溪水很平静,第一行诗点明是“山溪”,就是说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
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如“绿玉带”了,所以才有“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想一想,溪水还把什么给染绿了?抓住“绿、红”体会画面的色彩美,抓住“立”体会画面的静
态美,边想象画面边朗读句子。
预设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想一想: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思考一下。引导从“钓
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孩子在这里钓鱼,再联系自己的钓鱼体验引导学生从“忽然扑腾一声
人影碎了”知道孩子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表现的就是孩子们钓
鱼的乐趣。带着愉快的心情读一读句子。
(3)多种形式朗读(赛读、配乐读等),试着背诵《溪边》。
3.学习《江上》,感受戏水之欢。
(1)指名读《江上》。
(2)引导学生交流:溪边钓鱼是快乐的,江上也藏着快乐呢,你能找一找吗?
预设1:一双双小手扇动拨动着浪花,你拨我溅笑哈哈。
重现情境。让学生演一演一群小朋友在江中玩耍,不停地拨动浪花,十分快乐的情景;再指导朗
读,读出一群人在水中嬉戏的欢乐情景。
预设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提问:“水葫芦”指的是谁?“两排银牙”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点拨:“水葫芦”本意是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
的水葫芦,而是指在水中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
的孩子,他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4.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水墨画,一起品读了诗中有趣的语言。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三幅画。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预设: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等。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溪边》《江上》。
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墨、染”等11个字,会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说出诗歌中描绘的林中的画面。
3.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引出下文
1.引导背诵《溪边》: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小诗,同学们还回家背诵了《溪边》。我
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2.引出《林中》: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垂钓的乐趣,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水
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那漫步在雨后的林中,你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二、朗读诗歌,感受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林中》。
2.引导思考:漫步林中,你又发现了乡村孩子的什么趣事?
预设:林中采蘑菇。
3.引导阅读: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采蘑菇吧。进入林中,我们会看到怎样的景
象呢?
出示《林中》,指名多位学生读诗。
4.体会林中采蘑菇的快乐。
引导交流:在林中,孩子们的快乐表现在哪里?赶快找一找吧。
预设1:欢叫。
引导想象:听,是谁在欢叫?为什么欢叫?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孩子们在松林里
发现了蘑菇,非常惊喜,忍不住快乐地喊了一声)
预设2: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出示蘑菇和戴斗笠的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斗笠”和“蘑菇”的相似之处。
引导理解:地上的蘑菇一个个从土里钻出来,像一顶顶斗笠;戴着斗笠的孩子呢,蹲在地上摘蘑
菇,远远望去,一个个斗笠又似一只只蘑菇。小雨沙沙,已经分不清哪个是斗笠,哪个是蘑菇了。
小结: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歌笑语。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发现诗中之事,再感悟诗中之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及时总结方法,突出
语文要素。5.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
出示句子:“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和“松树刚洗过澡一身
清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亮”。
(1)读句子,说说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预设:课文原句运用了叠词。
(2)引导学生体会叠词“清清爽爽”“明明亮亮”,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白,叠词不仅读起来朗朗上
口,富有音乐美,而且还能起强调作用。
(3)指名读诗句,读出句子的节奏感和其中蕴含的童趣。
6.小结。
提问: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预设:联系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诗歌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的特点,感受作者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欢乐画卷,
以及其带给人的无穷回味。
三、拓展阅读,感受趣味
1.拓展阅读《童年的水墨画》其他三首一一《街头》《花前》《树下》。
(1)明确要求:这三首诗歌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怎样的事呢?给每首诗拟个小标题,写在
小诗的旁边。
(2)指名读诗。
(3)交流,相机概括:
街头看书花前作画树下阳光
2.小结: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们发现作者用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几个有趣的
场景,用朴实自然、灵动鲜活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四、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相机提示重、难点。
墨: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笔画多而紧凑,“黑”的四点底要均匀铺开。
染: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九”的撇上不加点。
爽:先写横,再写左边的两组撇、点,然后写右边的两组撇、点,最后写竖撇和捺。
碎:两个“人”都要变捺为点;右下角“十”的悬针竖伸长,使整个字重心平稳。
2.学生练写。
3.教师提醒学生做到书写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4.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溪边静态:垂柳照镜钓竿立蜻蜓
动态:人影碎了蹦跳着鱼儿充满欢乐
江上比喻:像鸭群拍水戏耍
动作:拨动浪花笑哈哈
特点:两排银牙鲜明的形象感
林中比喻:蘑菇像斗笠
比喻:斗笠像蘑菇相映成趣七彩童年
欢乐如歌
教学反思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
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因此,我们不能轻
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
美。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己的
感受和体会。比如,“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
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感受到了山
里孩子们生活的无穷乐趣。
2.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
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由此带孩子们进入诗的美妙境界,一堂大
讲堂,很好地补充了空白,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3.读读写写:安排学生选取其中一首诗歌,仿写一段。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学生的创
造能力和写作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剃头大师
语文要素
阅读:
1.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人文主题
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难点: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预习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3个字,会写“大师、表弟”等15个词语,
理解“剃头大师、害人精”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课文第1至6自然段,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小沙剃头时的感受,品味
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过剃头的经历吗?你还记得你当时的表现吗?你还记得为你剃头的理发
师吗?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剃头”经历。
3.过渡: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剃头大师”。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相机正音:“剃”读第四声,不能读成第一声。
4.提问激趣: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大师”?
预设:技艺高超的人。
5.追问:那么“剃头大师”指什么样的人?
预设:“剃头大师”应该是理发技艺十分高超的人。
相机出示剃头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交流,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3)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执行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代替厘米摸耳朵
(4)相机提示:“仇、执”是翘舌音,“刑”是后鼻音。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课文讲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
(2)提问:哪个部分叙述了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哪个部分叙述了“我”给小沙剃头的
经过?
预设:第1至6自然段写的是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经过,第7至18自然段写的是“我”给
小沙剃头的经过。
3.过渡: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来比较一
下。
三、品读课文,学习第1至6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小沙的胆小。
(1)学生齐读,指名概括这句话的意思。(小沙胆小)
(2)出示下面的一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提示:第二个句子通过举例的形式,把小沙怎么胆小写清楚了。
2.出示第2至6自然段,启发思考:老剃头师傅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小沙有什么感受?
(1)学生交流讨论,明确: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
设计意图:
本环节达成了两个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意思,落实单元语文元素;二是结合年段
目标要求和文本特点,落实词语理解,感悟生动语言。
(2)引导理解:小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预设1:最痛苦的是,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缗头发不放,让小沙吃
尽苦头。
①点拨: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头发被咬住时的感觉。
②点拨:如果把句子中的“咬住”改成“夹住”,可以吗?
预设:“咬住”说明头发被死死夹住,更能表现这种痛苦。
预设2: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
①点拨: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碎头发掉到脖子里痒痒的感觉。
②小结: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我们读懂了小沙剃头跟受刑一样,很难受。
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
(3)引导:文中还有好几个地方也写出了小沙剃头时“受刑”一样的感受,默读第2至6自然段,
找出相关的句段,再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
以“受刑”一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思、悟,体会老师傅剃头时小沙的痛苦。其中,指导学生通过联系
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落实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引导学
生运用抓住关键词等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引导学生读出趣味。
(4)全班反馈交流,相机指导学习相关句段。
预设1:从第2自然段中发现了小沙剃头像受刑。
①点拨:哪些词语突出了这种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押进”“执一把木尺”“监督”“夺门而逃”这些词语体会。
②小结:抓住一些关键词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句意。
板书:理解关键词
预设2:从第4自然段中体会到小沙因为“程亮的剃刀”而规规矩矩。
预设3:从第3自然段中小沙骂给他剃头的人“害人精”,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可以
看出小沙不愿意理发。
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害人精”。
小结:通过想象这样的画面,我们也能感受到小沙剃头时的痛苦。
板书:想象画面
(5)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到
了小沙剃头时如受刑般的痛苦。可头发却又不得不理,怎么办呢?他请来了一位“剃头大师”,这位
剃头大师究竟表现怎么样?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设计意图:
将本课的会写字按结构分类,重点指导易错字,重点突出,指导有针对性,帮助学生迁移运用相应的
书写方法,使写字教学更高效。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表、胆”等13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把生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教师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4.教师范写易错字,提示书写要点:“表”上部的竖和下部的撇不能写成一笔;“鬼”要先写“白”,
注意不要把“白”的撇画写成刀字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抓住关键句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剃头过程的不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能说出课文以“剃头大师”为题的理由。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梳理第1课时内容:“害人精”指谁?为什么这么称呼他?
预设:“害人精”一一理发店的剃头师傅
2.过渡:为了既理好头发又摆脱这种痛苦折磨,小沙央求了一位“剃头大师”来给自己理发,
他是谁呢?是怎样理发的?效果怎么样?
板书:剃头大师
二、品析探究,学习第7至第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剃头大师”是谁?画出描写剃头大师理发的句段。
设计意图:
紧扣题目“剃头大师”进行教学,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语句,在交流中感悟“我”剃头动作的随
意和效果的糟糕,同时结合朗读感受生动有趣的语言,再在前后文比较中理解课文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
突破难点。
2.品读语段,理解句意,感受风趣幽默的语言。
(1)品读第10自然段。
①学生齐声朗读。
②引导交流:“我”是个剃头大师吗?说说理由。
预设1:从“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知道“我”不是理发大师。
预设2:从“摆出……架势”知道“我”是装模作样。
预设3:从“其实,不给钱……随便处置”知道“我”从没理过发。
预设4:从“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知道“我”剃头十分随意。
③引导学生深读体会:抓住关键的词句,细细体会,我们发现文中的“我”不是剃头大师,接下
来,我们像这样再品读其他段落。
(2)品读第12自然段。
①学生齐声朗读。
②引导交流:“我”是真的比老师傅还要熟练吗?说说理由。
③小结:“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我”理发毫无章法,完全是熟练地乱剪!
④指导朗读:请想象“我”给小沙理发的情景,再次朗读。
(3)品读第15自然段。
①学生齐声朗读。
②提问:“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预设:联系上文的“闯了祸”“随意乱剪”“长长短短”等,可以看出“我”完全不会剃头;''哎
呀”“坏了”连续两声惊叫体现出“我”的慌张,而“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
说明在年幼的小沙看来,“我”剪得非常流畅,不痛也不痒,而且没有伤到他的耳朵,比老剃头师傅
强太多了,小沙对头型是否漂亮是不太在意的,所以“我”才会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
客了。”
3.引导交流:“我”装模作样,随意乱剪,效果究竟怎样呢?
(1)出示第16、17自然段,学生齐读,寻找答案。(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2)梳理小结: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预设:从过程来看,老剃头师傅带给小沙的是痛苦,而“我”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从结
果来看,恰好相反,老剃头师傅可以给小沙理一个合格的头发,而“我”却害小沙剃了光头。
4.总结全文,探讨课题:课文为什么要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
小结:“剃头大师”其实是一种调侃,用它作为题目,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很有特点的人,从他们有趣的故事里,感受到童年的美
好。同时,还学到了理解句子的多种方法,阅读中用上这些方法,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课后习题。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3)课外阅读秦文君的《开心男孩》。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起因一一天生胆小什么都怕
经过押着去理发店持木尺监督受刑
求“我”理发大胆答应嚓嚓剪发
坑坑洼洼层层梯田
结果一一剃成光头睡衣上满是碎头发童年
童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突出以下四点:一是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大意;二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
活经验、想象画面、理解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落实了语文要素的学习。三是抓住重点词
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四是紧扣题目“剃头大师”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了解“我”为表
弟小沙剃头的过程,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语句,在交流中感悟“我”剃头动作的随意和
效果的糟糕,同时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感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如
何有效合作、合理拓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完善。
20肥皂泡
语文要素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2.能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3.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人文主题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难点: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发挥想象,说出肥皂泡还有哪些去处。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查阅冰心的相关资料。
3.完成本课“预习卡”。
厂第一课时二
课时目标
1.认识“廊、悠”等9个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第3自然段,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说说你当时的心情。冰心奶奶小时候也自己做过泡
泡水,而且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经过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
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她是怎样玩这个游戏的吧!(板
书课题)
2.结合“资料袋”,简介作家。
(1)学生默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圈画出反映冰心作品主题的三个关键词。
课件出示:冰心作品三大主题一一大自然、母爱、童真。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肥皂泡》,感受冰心笔下的童真。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导观察“皂”字的结构并书空。)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
2.指名一个小组轮读课文,一人读一段,随文正音,理解生字词。
(1)指导学习多音字“和”:读hub时表示动作。可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和弄和弄”。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走廊”“山巅”“婴儿”。
3.学生默读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方法一:概括段意,再把段意串起来。
范式:作者围绕肥皂泡,先写自己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是吹肥皂泡,再写做肥皂水和
吹肥皂泡的过程,然后写肥皂美丽奇妙的样子,最后写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
(2)指导方法二:寻找关键词,提炼小标题。
小标题:做肥皂水一吹肥皂泡一想象肥皂泡
(3)小结:课文围绕肥皂泡,先写作者童年最喜爱的游戏是吹肥皂泡,然后写做肥皂水和吹肥皂
泡的过程,再写肥皂泡的美丽样子,最后写由肥皂泡产生的美好想象。
三、学习第3自然段,复述吹肥皂泡的过程
1.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经过,把过程和体验说清楚。
2.过渡:冰心童年玩吹肥皂泡与我们有区别吗?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3.赏析句子,体会感情。
出示句子: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1)请学生找一找哪些词能表现冰心吹肥皂泡时的内心感受。
预设1:“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等动词,说明作者动作的轻柔与用心。
预设2:“轻圆的、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等词语,说明肥皂泡十分轻软,给作者带来了美的享
受。
(2)学生自由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提示:作者吹泡泡时动作是非常轻柔的,所以朗读的时候语速可以稍慢一些,温柔一些。
(3)全班齐读,读出感情。
4.指导复述。
(1)提出任务:读完这段文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过程吗?
(2)方法点拨:抓住关键词,梳理过程。
①找出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连接词,明确步骤。
预设:方法是……然后……再……若……
②找出每一步中描述事物形态的词语,明确变化过程。
预设:碎肥皂一肥皂水一泡儿、球儿
③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明确过程。
预设:放在、加上、和弄、蘸、吹、提、扇送
(3)小结学法:在介绍一个活动的时候,可以抓住事物的变化进行讲述,也可以抓住动作边表演
边讲述,还可以用连接词进行讲述,这样表达就会条理清楚,过程连贯。
(4)出示不完整的段落,学生填空,尝试复述。
设计意图:
复述课文容易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说得不完整、不连贯,碎片式复述;要么照课文说一遍,没有自己
的语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抓住关键词,按顺序串联起来,把过程说清楚。
()是把用剩的碎肥皂()一只小木碗里,()点儿水,(),使它溶化,()用一
支竹笔套管,()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
轻轻地一(),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用扇子在下面轻轻
地(),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四、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1.课件出示本课要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按字的笔画多少归类指导。
(1)皂、若、串、希:笔画较少,可以写得开阔一些。
(2)碗、廊、透、婴: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写前观察好笔画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遇到撇
和捺,要写得相对舒展些。
3.重点指导易错字。
(1)“碗”:右边宝盖头下面部分要写紧凑,左边是“夕”,右边是“口”,左右两边相呼应。
(2)“透”: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顺序,先写里面的“秀”,再写外面的走之底。
⑶“仰”与“迎”相近,但与“柳”不同。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订正《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预习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第4自然段,学习并运用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等方法理解难懂的
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由肥皂泡产生的丰富想象,并能展开想象进行仿说。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二、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难懂的句子
1.学生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
预设:这一段共有4句话,前3句写了肥皂泡的美丽,第4句写了小朋友们看肥皂泡的样子。
2.引导交流:这段话中有些句子不容易读懂,把你不懂的地方告诉大家,我们一起来弄懂它。
预设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1)结合生活体验和教材插图,理解“五色”“浮光”的意思。
预设:“五色”,原指青、黄、赤、白、黑5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浮光”在这里指肥皂泡
表面的光泽和颜色。
(2)运用拆解法,理解“轻清透明”的意思。
预设:“轻清透明”可以拆开成“轻+清+透明”来理解。“轻”是指分量很小,可以在空气中飘
游;“清”是指洁净、澄清;“透明”是指能透过光线。这个词语说明肥皂泡分量轻又透明干净的特点。
(3)小结:理解关键词,有助于理解难懂的句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插图体会这句话,
一边看图一边想象肥皂泡在阳光下飞起的样子,想象光在肥皂泡上流动的情景。
预设2: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一一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
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1)讨论:孩子们为什么会“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上文中“脆薄的球、扯成长圆、颤巍巍的、无声地散裂”等词语写出了肥皂泡脆薄、稍有
不慎就会在空气中破裂的特点。“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充分表现了孩子们在泡泡快要破裂时
的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
(2)讨论:为什么大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预设:孩子们看到肥皂泡破裂了,内心有点感伤。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吹肥皂泡时的心境。
提示1:“轻清透明”应读出肥皂泡在孩子们眼中的美丽与神奇。
提示2:“玲珑娇软”要读得轻柔愉悦,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4.小结学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仅读懂了作者独具个性化的文字,体会了冰心童年时对
吹肥皂泡的喜爱,也学会了借助图片、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三、学习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美好的想象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想象。
2.学生自读第5自然段,教师提出问题并相机指导。
(1)第一句中的两个“轻轻”分别体现了什么?
预设:第一个“轻轻”体现了孩子们吹肥皂泡时动作的小心翼翼,第二个“轻轻”写出了肥皂泡
飞起来时轻盈的状态,要读得轻一些,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
(2)第一句中最后连用了四个“那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了孩子们对肥皂泡无尽的喜爱,因为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孩子们小心地吹出来的,
又轻轻飞起,所以朗读时要读出他们内心的欣喜,重音、语势要层层加强。
(3)最后一句应怎样朗读?
预设:最后一句语速要稍慢,读出愉悦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心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1)启发想象: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被“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又会怎样?
预设:美丽的肥皂泡仿佛就是作者和小伙伴们的化身,带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自由自在地飞起
来。它们飞向蓝天,亲近明月;渡过天河,追逐太阳;飘过大海,飞越山巅……泡泡带着自己的好奇
和梦想,自由自在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2)深入理解:还有哪些人、哪些事物、哪些地方,需要我们送去温暖、光明与希望呢?假如你
就是肥皂泡,你会带着梦想和希望飞到哪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4.全班齐读,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出的自由、快乐和希望。
四、总结全文,把握主旨
1.过渡:玩吹肥皂泡是快乐的、幸福的,作者把童年时候这段美好的经历用文字表达出来,不
但让自己记住了童年的幸福,也让读者分享了幸福。她的这份幸福是谁带来的呢?
2.请学生再次齐读第2自然段。
3.小结:是啊!是母亲带给冰心童年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所以才有冰心作品中对母爱、对童真
的歌颂,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自主完成本课的课后习题。
2.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板书设计
肥皂泡总写一一小时候最爱玩吹肥皂泡
分写制肥皂水:放、力口、和弄
吹泡泡:蘸、吹、提、扇
赏泡泡:美丽、神奇
想象:快乐、骄傲、希望童年生活真快乐
回忆往昔更留恋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和学生进行了多次互动,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教学第4自然段时,我在学生有感
情朗读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学生体会到肥皂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从色彩和形态变化两个方面体
会。通过朗读、体会、画图、想象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感悟到泡泡的美丽、神奇,并让学生认识到这是
作者细致观察、多次实践的结果,进而教育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整堂课下
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21*我不能失信
语文要素
阅读:
能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
品质。
人文主题
感悟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结尾处宋庆龄的话,体会并学习人物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预习卡”。
3.查找宋庆龄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及成就。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激发兴趣
1.出示宋庆龄的照片,并介绍人物:宋庆龄(1893—1981),海内外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之一。她毕生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主要著作编为《宋庆龄选集》。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宋庆龄小
时候的故事。
设计意图:
介绍课文中的主人公,让学生了解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调动
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提问: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不能失信于谁?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21课一一《我不能失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宋耀如宋庆龄盼望叠花篮歉意
(2)相机正音:“庆”是后鼻音,“盼、歉”是前鼻音。
2.结合课题,整体感知。
(1)结合课题,引导学生梳理:“我”指的是谁?“我”不能失信于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
事?你知道吗?
讨论明确:“我”指宋庆龄,“我”不能失信于小珍。宋庆龄答应了教小珍叠花篮,为了遵守诺言,
放弃了去伯伯家看鸽子的机会,一直在家里等小珍。虽然最终小珍没有按时来,宋庆龄因为没有失信
而不后悔。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人物品质:结合课题和刚才的发言,你从中发现宋庆龄具有怎样的品格?
预设:诚实守信。
(3)过渡:接下来我们读一读人物的对话,具体感受宋庆龄守信的好品质。
三、合作交流,体会人物品质
1.请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默读课文,试着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
(2)思考: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宋庆龄守信的好品质?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1:“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体会:我可以从两个“不行”和“把手抽出来”感受到宋庆龄要留下来等小珍的坚定决心。
点拨:两个“不行”后面都是感叹号,要读出这种坚定。
预设2:“不,妈妈。您说过,做人要信守诺言。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见到她时向她道歉是可
以的,但我已经想起来了,就不能失信了!”庆龄坚定地说。
体会:我读第2句话的时候,感受到庆龄不仅是一个守信的人,还是一个诚实的人。
预设3:“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1)点拨:你从哪里看出她“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预设:我从“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
是弹不准”这句话知道她一个人在家很没意思。
(2)点拨: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体会句意。
(3)点拨:在家里这么没劲,如果去了伯伯家呢?
预设:在伯伯家能看到漂亮的鸽子,说不定还能收到伯伯送她的鸽子。
(4)点拨:在伯伯家是如此有趣好玩,而她却说一一(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并齐读句子)你从这句
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3.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句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
守信不易。正是这种不易让我们感受到守信的可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宋庆龄的话,体会这种品格的
可贵。
设计意图:
从小珍的角度来体会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和重要作用,渗透语言的人文性,升华学生的阅读体验
和感悟。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多种方法理解了宋庆龄说的话,体会到了宋庆龄为朋友坚守诺言的
坚定态度和美好品质。
2.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小珍知道了这件事,她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一写。
3.全班交流。
4.课件展示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
通过积累从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丰富学生的认知,对于诚实守信的品质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5.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进行积累、背诵。
6.总结: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诚信是
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临近;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植,就能开花结果,有所收获。希
望我们都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的“随堂练”。
2.查找其他的关于诚信的名人轶事,再讲给父母或者朋友听。
板书设计
我不能失信准备去伯伯家一一,心情喜悦
坚持留下来庆龄---怕小珍扑空
爸爸一一改天再教
妈妈——回来再解释
没等到小珍一一不后悔、做人要诚信履行诺言
诚实守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十分浅显,篇幅比较短小,非常适合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为此,在引
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紧扣住宋庆龄“诚实守信”的美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让他们通过与文本深度对话,聚焦到课文中宋庆龄的言行描写,从中逐步丰满对人物品质的准确感知。
在本课的教学中,一是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宋庆龄的资料。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宋庆
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利用老师带来的“资料袋”让学生再次认识宋庆龄,形成了第二印象。
这样不仅充分运用了“资料袋”,而且也加深了对宋庆龄的印象。三是将思想品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
学活动中,课堂中所传授的不仅仅是学文识字,而是将做人的道理融入了其中,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
础上进一步领会了宋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四是在教学中相信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
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
立木为信
商鞅在开始推行新法前,为了取信于民,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能将它搬到城门,
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史称
“徙木立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教学目标
1.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2.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人物特点介绍得生动有趣,写清楚、写具体。
厂第一课时二
课时目标
1.积累描写人物特点的词语。写一写身边有特点的人,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
2.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典型形象,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内外阅读,接触到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一定有
不少人物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想不想和老师玩“人物猜猜猜”的游戏?
2.课件出示。
(1)头戴紧箍咒,手持金箍棒,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孙悟空)
(2)手拿九齿钉耙,保护师傅去取经。(猪八戒)
(3)脚踩风火轮,手拿乾坤圈。(哪吒)
3.小结:文学作品塑造的这些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因为特点鲜明。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4.明确本次习作主题:写一写身边有特点的人。结合《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引导学生体会
怎样用一件事情写出人物的特点。
板块二围绕词语,自由联想
1.出示气球内“热心肠、小书虫、幽默王子”等词语,学生认读。
2.组内交流:
(1)借鉴表达提示,说一说上面的词让你想到了谁,为什么。
提示:学生认真思考想到的人,看看可以介绍哪些内容。(建议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
写突出人物特点。)
⑵你还想到了哪些这样的词语?请说说你熟悉的人有什么特点,也这样用上一两个这样的词语
概括。(如飞毛腿、旋球王子)
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外貌、品质、性格、爱好……)
4.具体指导怎么写。
(1)送出锦囊妙计一:如果能用上积累的好词,你的文章就会更吸引人。
(2)送出锦囊妙计二:抓特点、有顺序、要连贯。
(3)送出锦囊妙计三:小事例、要典型、重细节、写具体。
5.提示:学生认真思考想到的人,确定一个特点,围绕这个特点说几句话。
板块三修改例文,归纳写法
1.教师:找准一个人的特点之后,怎样写出他(她)的特点呢?咱们来读读例文,看看作者有没
有具体写出人物特点呢?出示例文片段:
旋球王亮亮
亮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长得很可爱。
亮亮喜欢打乒乓球,我们都叫他“旋球王”。“旋球王”的旋球那可是真“旋”!发的球很难接住。
和他打球,我们总是输。每次他赢了球,他都会高兴地大叫。
我真羡慕他。
2.交流:你读了这篇例文,你知道亮亮的特点是什么,作者写清楚了吗?
3.你觉得哪里可以写得更具体?学生共同修改。
4.出示修改后片段,对比品读。
旋球王亮亮
亮亮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他的脑袋圆圆的,浓眉毛,大眼睛,像卡通人物蜡笔小新。
亮亮喜欢打乒乓球,我们都叫他“旋球王”。“旋球王”的旋球那可是真“旋”!只要球一出手,
就像长眼睛似的,“躺躺”地直向你冲过来,可只要一落到桌面上就立刻改变了方向。你明明看着往
左,它却往右飞了。等你一接球,才发现扑了个空。这样你就输定了。每次赢了球,他都会张开他的
大嘴,大叫一声。
我真羡慕他。
(1)比较两个片段,从外貌和特点描写两方面交流:两个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种好,为什么?
提示:作者扣住亮亮的外貌和球技高超两个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将他带到读者眼前。认真
品读,借鉴例文,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并能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形象。
(2)根据学生交流,归纳写法:抓住人物特点,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物的特点;语言生动、有趣、
形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给习作取一个表现人物特点的题目。
2.明确写作方法,独立完成习作。
3.交流写作,修改习作,展示评价。
教学过程
板块一借鉴写法,练写片段
1.明确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挑兵点将”一一选材:写最真实、最新颖、最典型的特点。
让学生确定一个人物、一个特点,想想用哪件事写清楚他的特点。
3.学生抓住一个特点展开,自由练写作文片段。
4.选取一篇描写事例不清楚的文章,小组讨论。
(1)读:读一读这篇文章,看一看他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说:说一说小作者主要写了主人公一件什么事,这是一个怎样的主人公。
(3)画: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主人公特点的词句。
(4)议:交流精彩之处和不当之处。
(5)理: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餐饮区域装修合同
- 2024年度环保设备采购合同:某企业废气处理设备采购及安装
- 景区合作开发经营合同范本
- 矫正口腔合同范本
- 04版高速公路路基加固施工合同
- 工地女工人劳动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国际学校拆除及土地开发合同
- 个人代驾合同范本
- 非诉合同范本
- 鲍姆瓦尔夫模型课程设计
- 期末模拟考试03-【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含答案)
- GB 20052-2024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陶行知与乡村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丽水学院
- 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制作说明
- 手术切口感染PDCA案例
-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 烟雾病与麻醉
- 学生会团总支学期工作总结
-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 数字教育工具在智慧课堂中的创新应用
- 脊髓损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