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_第1页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_第2页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_第3页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_第4页
纺纱工艺试题库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工程学院

—纺织学院

配棉根据纺纱实际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技术工作

2.原棉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和各种成纱的不同要求,把适纺某类纱的原棉划为一类,组成该种纱线的混

合棉

3.原棉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相近有原棉排在一队中,当一批原

棉用完时,将同一队内另一批原棉接替上地去

4.主体成分配棉时选择若干队性质相近的原棉为主体成分

5.回花纺纱过程中的回花、回条、粗纱头、胶辑花等称为回花

6.再用棉包括开清棉的车肚落棉、梳棉杨的车肚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的落棉等

7.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棉中杂质重量的百分率

8.落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喂入原棉重量的百分率

9.落棉含杂率落棉中杂质重量占落棉重量的百分率

10.落棉率落棉重量占喂入原棉重量的百分率

11.棉气比被输送的棉块的重量与输送棉块所需空气的质量之比

12.统破籽率在开清棉联合机组中,各单机车肚落棉的总和(尘笼排除的纤维性尘杂不计)对喂入原料的

百分率

13.除杂效率落棉中杂质的质量与喂入原料中杂质重量的百分比

14.落棉率落棉重量与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比

17.尘棒安装角尘棒工作面顶点与打手中心连线的延长线和尘棒工作面的夹角称为-

18.落棉率:落棉重量与喂入原料重量的百分比

19.自由打击开松:棉块在自由状态下受到机件的打击作用,使棉块获得打击冲量而开的称为-

20.握持打击开松原料在握持状态下向机内喂入的同时,受到开松机件的作用称为一

22.刺辑分割度:每根纤维平均受到刺辑的作用齿数称为一

23.给棉板分割工艺长度指的是给棉板与刺辑隔距点以上的一段给棉板工作长度与给棉板鼻尖宽度之和

24.小梳理区指纤维受到连续梳理的时间较短,即两针面组成的梳理区的工作范围较小

2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给棉罗拉与给棉握持点到给棉罗拉(或给棉板)与刺辐的最小隔距点之间的距离

26.气流附面层当物体高速运动时,运动物体的表面因摩擦而带动一层空气流动,由于空气分子的粘滞与

摩擦,里层空气带动外层空气,这样层层带动,就在运动物体的表面形成气流层,称为-

27.锡林针面负荷纤维层在单位针面上的质量

28.大圈条棉条圈放直径大于条筒半径者称为-

29.小圈条棉条圈放直径小于条筒半径者称为-

30.钳板闭合定时上、下钳板闭合时分度盘指示的分度数称为-

31.精梳机梳理隔距锡林梳理时,下钳板钳唇下缘到锡林针尖的距离。

32.精梳机落棉隔距指钳板摆到最前位置时,下钳板钳唇的前缘与后分离罗拉表面间的隔距

33.精梳机的有效输出长度每一个工作循环分离罗拉实际输出长度为总顺转量与总倒转量的绝对值之差,

此长度称为-

34.实际牵伸倍数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喂入须条对输出须条的特数之比就可以得到实际牵伸倍数

35.机械牵伸倍数前罗拉的表面速度大于后罗拉的表面速度,两者速度之比称为机械牵伸倍数

36.握持力罗拉钳口对须条的摩擦力

37.摩擦力界在牵伸区内,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牵伸装置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所作用的空间称为一

38.牵伸力牵伸区内前钳口握持的快速纤维从慢速纤维中抽取出来时所克服的摩擦阻力的总和一

39.牵伸将须条抽长拉细的过程

40.牵伸效率实际牵伸倍数对机械牵伸倍数之比称为牵伸效率

41.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称为引导力,它是引

导浮游纤维由慢变快的作用力

42.控制力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作用于牵伸区内某一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称为控制力,它是阻

碍浮游纤维由慢变快的作用力

43.浮游区长度浮游区(自由区)长度是指皮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间的距离,为计算方便起见,常以上销

或下销前缘至前罗拉中心线间最小的距离表示

44.奇数法则条子从条筒中引出,每喂入一道工序时,纤维必然发生一次倒向,所以使喂入头道并条机的

条子中的纤维前弯钩居多,喂入二道并条机的条子中的后弯钩纤维居多。由于细纱机时伸直纤维的最后一

道工序,而且牵伸倍数最高,有利于消除后弯钩。为了使喂入细纱机的粗纱中后弯钩占大多数并得到伸直,

就要求在粗疏系统中,在梳棉与细纱机之间的工序道数应按奇数配置。这样有利于后弯钩纤维的伸直。这

个工艺原则为“奇数法则”

45.张力牵伸(弹性牵伸)当牵伸倍数很小时,须条中的纤维之间不产生相对的位移,而须条的伸长只是

因为须条中纤维的伸直,本质是属于须条的弹性变形,这种没有引起纤维间相对位移的牵伸,称为一

46.位移牵伸如果牵伸倍数较大,使纤维间产生相对移动,须条被抽长拉细,这种弓I起纤维间相对位移并

使须条呈永久变形的牵伸称为一

47.假捻暂时存在的捻回

48、假捻效应:在运动的纱条上设假捻点,使输入端有捻,而输出端无捻,这种现象称为-

49.粗纱纺纱张力纺纱段为纱条成形区,捻度小且不稳定,虽然纺纱段张力小,但却最容易伸长,因此,

习惯上把该段纱条的张力称为-

50.差动装置的不一致系数筒管的恒速与锭速之差对锭速比值的百分比,称为-

51.捻陷须条的喂入点A与加捻点C之间有一个机件B与纱条接触,由于B对纱条有摩擦阻力,在一定程

度上阻止了捻回自C向A的正常传递,结果使CB段捻度小于AB段捻度,B点的阻力越大,AB段的捻回

越少,这种现象称为-

52.捻度纱条相邻截面间相对回转一周称为一个捻回。单位长度纱条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53.自由端纺纱由喂入点到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断开的纺纱方法

54.非自由端纺纱指喂入点到加捻点之间的须条是连续的纺纱方法

55.捻回传递长度从剥离点开始捻回在凝聚槽中所传递的长度叫捻回传递长度

56.纤维的径向迁移纤维从纱的外层到纱芯有从纱芯到纱的表层的现象叫-

57.钢丝圈号数1000个同型号钢丝圈公称质量的克数

58.落棉差异纺制同批特纱各机台间落棉率和除杂率的差异,俗称台差

59.生条段纤维含量指生条中含16mm以下的短纤维百分比

60.捻幅单位长度的纱线加捻时,截面上任意一点在该截面上相对转动的弧长,称为一

61.D型牵伸指在原三罗拉双短皮圈牵伸装置的基础上,在主牵伸区的前方另加一列罗拉组成一个前牵伸

62.浮游区长度浮游区(自由区)长度是指皮圈钳口至前罗拉钳口间的距离,为计算方便起见,常以上销

或下销前缘至前罗拉中心线间最小的距离表示

63.过滤负荷除尘设备单位面积每小时可以过滤的空气量

64.喂棉系数把顶梳插入棉丛前的喂棉长度与给棉长度的比值称为

65.继续顺转量分离罗拉在分离结束后,继续顺转向前输出的棉丛长度,称为分离罗拉

的一

66.前段倒转量锡林末排梳针通过锡林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时分离罗拉的倒转量,称

为一

二、填空题

1.棉纺厂的主要原料是(原棉),其次是(化纤)。

2.原棉的主要性质(工艺性质)包括(长度)、(线密度)、(成熟度)、(强力)、(含杂)、

(含水)等。

3.配棉的目的是(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产品的质量要求)、(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

的相对稳定)、(节约用棉,降低原棉成本)。

4.原棉选配的依据是(棉纱的种类与要求)和(成纱的质量指标)。

5.棉纺厂常用的配棉方法是(分类罚£队法)。

6.原棉排队是将每一类原棉中性质接近的吱头排队,以便接替使用,在原棉排队中主

体原棉在配棉总成分中应占(70%),一般选用(5~8)队,每队原棉最大混用百分率控

制在(25%),同一天调换吱头不宜超过(2)个。

7.目前国内生产中,采用的原料混和方法有(棉包混和)、(条子混和)、(称重混

和)和(两步法混和)o

8.纺纱生产中回花可以与混合棉混用,但混用量不宜超过(5%)。

9.化纤选配的内容有(长度和线密度)(强度和伸长率)(与成纱有关的纤维性

质)、(热收缩性)、(色差)。

10.化纤选配的目的有(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用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善

可纺性能)、(降低产品成本)。

11.原棉分类应注意的问题有(原棉资源)、(气候条件)、(机械性能)、(原棉性能

差异)。

12.原棉排队应注意的问题有(主体成分)、(队数与混用百分率)、(交叉抵补)、

(勤调少调)。

13.混合棉中纤维的品级差异范围为(1~2级)。

14.开清棉工序的任务包括(开棉)、(混棉)、(清棉)、(成卷)。

15.抓棉机按运动特点可分为(圆环式)和(往复式)两大类。

16.A006B、C型自动混棉机的混合特点是(横铺直取),FA022多仓混棉机的混合特点是

(不同时喂入,同时输出),FA025多仓混棉机的混和特点是(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

17.开清棉联合机利用(凝棉器、配棉器)和(联动开关)将各单机相互联接,组成一套连

续的加工系统。

18.尘棒的“三面一角”是指(顶)面、(工作)面、(底)面和(尘棒清除)角。

6、影响自动抓棉机开松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打手伸出肋条的距离)、(抓棉小车每次下

降的动程和运行速度)、(抓棉打手速度)。

19.影响自动抓棉机混和效果的因素有(抓棉小车的运行效率)、(上包工作)。

20.自由打击开棉机的主要特点是(作用缓和,纤维损伤少,适于开松的初始阶段);握

持打击开棉机的特点是(作用剧烈,开松与除杂作用强,纤维损伤与杂质破碎严重)。

21.影响六辑筒开棉机开松除杂作用的工艺参数是(滚筒转速)、(滚筒与尘棒间隔距)和

(尘棒间隔距)o

22.开清棉联合机械的类型主要有(抓棉机械)、(混棉机械)、(开棉机械)和(成卷机械)。

23.开棉机械对棉块的开松打击方式主要有(自由打击)和(握持打击)。

24.开清棉机械的开车顺序是先开(前一台机器的凝棉器),再开(后一台的打手),最后逐台

开(给棉机件)。

25.开清棉机械联动的控制方法有(逐台控制)、(循序控制)和(连锁控制)。

26.开清棉的除杂工艺原则,一是(不同原棉不同处理),二是(早落、少碎、多松、少

打)。

27.开清棉纺化纤时,打手转速应比纺棉时(低)些,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距离应比纺

棉时(大)些,尘棒间的距离应比纺棉时(小)些,打手与尘棒间的距离应比纺棉时(大)

些。

28.豪猪式开棉机上,豪猪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由(纤维长度)决定;打手与尘棒

之间的隔距配置情况一般是从进口到出口由(小)变(大);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配置

情况一般是从进口到出口由(大)变(小);调节尘棒之间的隔距是由(机外手轮)通过改

变(尘棒安装角)来实现。

29.棉卷防粘的措施主要有(采用凹凸罗拉防粘装置)、(增大上下尘笼的凝棉比)、(增大

压紧罗拉的压力)、(采用渐增加压)。

30.锡林、道夫都是由(滚筒)和(梳理锯条)组成。

31.两个针面间的基本作用有(分梳)、(剥取)、(提升)。

锡林和刺辐间是(剥取)作用,锡林与道夫间是(凝聚)作用。

32.改善生条质量的措施包括(提高分梳效能)、(改善棉网清晰度)和(适当的张力牵伸)

三个方面。

33.给棉刺辐部分主要机件有(给棉罗拉)、(给棉板)、(刺辑)、(刺辑分梳板)、(除尘

刀)、(小漏底)。

34.自调匀整装置根据检测和控制的位置分为三种类型,即(开环)、(闭环)和(混合环)。

35.梳棉机的主要任务是(梳理)、(除杂)、(均匀混合)、(成条)。

36.梳棉机的“四锋”是指(锡林、道夫、盖板及刺辑锋利)。“一准”是指(机台高速

运转的条件下,相邻针面间的隔距紧而且准确)。

37.梳棉机给棉板的形式有两种,即(顺向喂入)给棉板和(逆向喂入)给棉板。

38.梳棉机的剥棉装置有(罗拉剥棉)和(皮圈剥棉)两种。

39.影响盖板除杂的因素有(盖板速度)、(盖板出口处罩板上口的高低)和(罩板与锡林

的隔距)。

40.盖板踵趾差的作用是(使蓬松的纤维层在锡林、盖板两针面间逐渐受到分梳)o

41.梳棉机针布分为(金属针布)和(弹性针布)两大类。

42.若前上罩板上口隔距增大,则盖板花数量(减少);若盖板速度增大,则盖板花数

量(减少)。

43.精梳机的每一工作循环(每一钳次)可划分为(锡林梳理阶段)、(分离前的准备阶

段)、(分离结合与顶梳梳理阶段)、(锡林梳理准备阶段)四个工作阶段。

44.精梳机在精梳锡林梳理阶段,钳板向(后再向前)摆动,分离罗拉处于(静止)状态。

45.精梳机的主要任务是(排除生条中所含的短绒,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从而改善成

纱的条干均匀度,提高纱线的强力,减少纱线的毛羽)、(清除生条中所含的棉结、杂

质和其它疵点,改善成纱的外观质量)、(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和分离度,从而

提高成纱的条干均匀度和强力,增加纱线的光泽)、(制成均匀的精梳棉条,以便后工

序加工)。

46.精梳机的分梳部件有(精梳锡林)和(顶梳)。

47.精梳机给棉罗拉的给棉方式有两种,既(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

48.精梳准备的工艺流程有三种,即(预并条—条卷)、(条卷一并卷)和(预并条—条并

卷联合)。

49.精梳准备工艺流程应符合(偶数)法则。

50.分离罗拉的运动方式是(曲线运动)。

51.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改善长片段均匀度)、(充分混合纤维)、(采用牵伸的方法

使条子抽长拉细,以改善内部结构)、(卷装成形,便于后到工序的加工)。

52.并条机上都装有(断条自停)装置,防止漏条。

53.并条机上压力棒的作用是(附加摩擦力界)o

54.棉条的条干不匀分为(短片段)条干不匀和(长片段)条干不匀。

55.皮辑压力越大,其摩擦力界的强度(大),长度扩展得就(长)。

56.牵伸区内纤维的伸直过程就是纤维(与纤维)间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

57.并条机上下压式压力棒的高低位置可通过(更换调节环直径)来调整,压力棒的位置

越低,对纤维的控制越(强);越高,对纤维的控制越(弱)。

58.化纤在并条工序应掌握工艺原则是(重加压)、(大隔距)、(通道光洁)、(防缠防堵)。

59.牵伸区的纤维按控制情况可分为(受控纤维)和(浮游纤维)两类,按速度可分为(快

速纤维)和(慢速纤维)两类。

60.工厂中对熟条质量控制主要有(条干定量控制)、(条干均匀度控制)和(重量不匀率)

三项。

64.并条机纺纯纺品种时一般采用(2)道,这是因为并粗工序的道数应遵循(奇数)法贝上

62.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有(倒牵伸)和(顺牵伸)两种。

63.罗拉牵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每对罗拉组成一个有一定握持力的握持钳口)、

(两个钳口之间要有一定的握持距,这个距离稍大于纤维的品质长度)、(两队罗拉钳口

之间应有速度差,前大于后)。

64.正常牵伸时牵伸力与握持力的关系是(握持力大于牵伸力)0

65.在牵伸过程中纤维伸直的条件是(弯钩与主体部分必须有相对运动即速度差)、(伸直

延续时间即速度差必须保持一定时间)、(作用力即弯钩纤维所受的引导力和控制力相

适应)。

66.粗纱工序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和(卷绕成形)。

67.粗纱加捻的目的是(是将纤维条或长丝束捻合成具有一定物理机械性质和不同结构

形态的单纱或股线)。

68.粗纱前集合器口径大小由(输出定量)来确定,中集合器的大小由(喂入定量)来确定。

69.在粗纱机上,将主轴的恒速和下铁炮的变速合成的装置是(差动)装置。

70.粗纱满纱自停应做到的“三定”是指(定长)、(定位)、(定向)。

72.目前常用的加压形式有(弹簧)加压和(气动功口压。

73.在粗纱机上,加捻点是在(锭翼侧孔),假捻点是在(锭翼顶孔)。

74.在粗纱机上,将差动装置合成的速度传给筒管的装置是(摆动)装置。

75.粗纱采用假捻器的作用是(使前罗拉到顶孔之间的纱条获得一定的捻度,减少意外

伸长和断头)。

76.粗纱机中,差动装置的作用是(将主轴传来的恒速和变速装置传来的变速合成后,

通过摆动装置传给筒管,以完成卷绕作用)。

77.粗纱机一般采用(管导)卷绕方式,即锭翼的转速(小于)筒管的转速。

78.粗纱机的加捻机构有(悬吊式)、(竖锭式)、(封闭式)三种型式。

79.为使粗纱卷绕成形符合要求,每当粗纱卷绕至筒管两端时,成形装置应迅速而准确

地完成下列三基动作(铁炮皮带位移)、(换向齿轮换向)、(龙筋升降动程缩短)。

80.在粗纱机由棉改为棉与化纤混纺时,罗拉隔距(放大),罗拉加压(增大),粗

纱捻系数(小),粗纱张力(低)。

81.细纱工序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和(卷绕成形)。

82.粗纱支持器的形式有两种,即(吊锭)和(托锭)。

83.为方便挡车工操作,单纱的捻向一般是(Z)捻

84.目前细纱机常用的加压形式有(弹簧)加压和(气动)加压。

85.罗拉表面设计沟槽的目的是(增加对纤维的握持力。

86.细纱机的前区欠伸是(位移)欠伸。后区是简单的(弹性)欠伸。

87.钢领有(平面)和(锥面)两种型式。

88.细纱一落纱中,一般断头分布多的是(小纱),断头少的是(中纱),断头多数

发生的部位是(前罗钳口至导纱钩之间)。

89.细纱机前区工艺采取(小浮游区长度)、(小罗拉中心距)、(小胶圈钳口隔距)

的三小工艺是发挥前区牵伸力,提高纺纱质量的重要措施。

90.在细纱机上用平面钢领,纺细特纱时用(高速平面钢领PG1/2);纺中特纱时用

(高速平面钢领PG1);纺粗特纱时用(普通平面钢领PG2)。

91.弹性支承的锭子目前有(分离式)、(连接式)两种。

92.管纱的卷绕形式为(圆锥形交叉卷绕);要完成细纱的管纱卷绕,钢领板的运动

应满足以下要求:(短动程升降,升慢、降快)、(钢领板每次升降后要改变方向,

还应有升级)、(管底成形阶段绕纱高度和升级由小逐层增大)。

93.新型纺纱的特点是(高速)、(高产)、(大卷装)、(短流程)。

94.新型纺纱按纺纱原理分(自由端纺纱)和(非自由端纺纱)两种。

95.自由端纺纱需经过(分梳牵伸)、(凝聚成条)、(加捻)、(卷绕)四个工

艺流程。

96.非自由端纺纱需经过(罗拉牵伸)、(加捻)、(卷绕)三个工艺流程。

97.转杯纺纱机主要由(车头)、(车身)、(车尾)机构组成。

98.转杯纺对前纺的质量要求为(纤维中的尘杂应尽量在前纺工序中去除)、(提高

喂入棉条中纤维的分离度和伸直平行度)。

99.转杯纱与环锭纱相比,其强力(低)、条干均匀度(好)、纱疵(少)、耐磨

度(好)、弹性(好)、捻度(小)、蓬松性(好)。

100.转杯纺纱须条的剥取分为(超前剥取)和(滞后剥取)。

101.转杯纺纱机排杂装置按其原理可分为(固定式排杂装置)和(调节式排杂装置)

两大类。

102.转杯纺纱机排杂装置的发展方向为(排气与补气互不干扰)、(放大排杂口与排

杂腔)、(排杂口的位置合理)。

103.转杯纺纱机的工艺流程为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送入(喇叭口),依靠(给棉罗拉)一与(给木帛板)

将条子握持并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辑)分梳成单纤维。由于

纺纱杯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将纺纱杯内的空气排出,在纺纱杯

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迫使外界气流从补风口和(输棉管道)中气流补入,被分梳后

的单纤维随同这股气流经(输棉管道)被吸入纺纱杯,纤维沿纺纱杯壁滑入(凝聚

槽)形成凝聚须条。引纱通过引纱管后进入纺纱杯与凝聚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

握持而加捻成纱。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

依靠卷绕罗拉回转卷绕成筒子。

104.现有喷气纺纱机加捻器的结构形式,根据喷嘴个数分为(单喷嘴)和(双喷

嘴)。

105.转杯纺纱机的纺纱杯分为(抽气式)和(自排风式)两大类。

106.牵伸装置中相邻罗拉间的距离有(中心距)、(表面距)、(握持距)三种表

示方法。

107.粗纱定量大,皮圈钳口隔距应该(大)。

108.钢丝圈的型号主要根据(钢领型号)选配,钢丝圈的号数主要根据(纺纱线密

度)和(纺纱品种)选用。

109.配棉时,混合棉中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每队最大混用百分比不能超过

(25%)。

110.纺化纤时的粗纱捻系数应比纺棉时的粗纱捻系数(小)。

111.细纱特数小,皮圈钳口隔距应该(小)。

112.细纱平面钢领主要有(PG2、PG1,PG1/2)三种类型,其中(PG2)适合纺粗特

纱,(PG1)适合纺中特纱,(PG1/2)适合纺细特纱。

113.梳棉机的“四锋一准”中的“四锋”是指(锡林)、(刺根)、(盖板)、

(道夫)四个主要部件的针齿要锋利。

114.纱机上使用集合器,前区集合器应与(输出定量)相适应;中后区集合器应与

(喂入定量)相适应。

115,纱线线密度越大,钢丝圈重量应该越(重)。

116、抓棉机打手抓取的棉块或棉束越(小),则纤维混合越精确、充分,密度差异

越(小)。

117.抓棉下车每圈下降的距离大,抓棉机产量(高),抓取棉块重量(大),开松效

果(差),抓棉机运转效率(低)。

118.棉包的排列原则是避免同一成分原料重复抓取,即排包时做到(轴向错开),

(周向分散)。

119.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棉原理为“时差混和”,时差混和的时差越大,混和效

果越(好)。

120.FA104六滚筒开棉机上,滚筒与尘棒间的距离设置是进口(大)、中间(小)、

出口(大)。

121.FA106型豪猪开棉机,打手与尘棒间隔距的配置是从进口到出口逐渐(增大)。

122.纺化纤时,开清棉工序应采取的工艺路线是(短流程)、(多梳少打)。

123.随着单机性能的提高和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清梳联已趋向(“一抓、一开、一

混、一清”)配多台高产梳棉机的新工艺流程

124.根据加工特点,梳棉机可以分为(给棉刺辐)部分,(锡林、盖板、道夫)部

分和(剥棉罗拉)部分。

125.梳棉机分梳效果的好坏,以棉层中的棉束的(重量百分率)来表示。

126.分梳工艺长度绝定了刺辐刺入棉层的(高低)位置。

127.以锡林针布为例,新型针布的特点主要为(尖)、(矮)、(小)、(细薄)、

(密)。

128.在实际生产中,对梳理隔距的调节是(调节最紧点隔距),最紧点隔距一般为

0.2-0.4mm

129.目前采用的精梳锡林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植针式针片锡林),另一类

(为整体锡林),其又分为(锯齿整体锡林)和(梳针整体锡林)。

130.弓形板定位是定(锡林针排)、(分离罗拉)与(钳板钳口)三者的相对关系,实

质是定(末排梳针通过与分离罗拉最紧隔距点的时间)。

131.弓形板定位主要是根据(加工的纤维的长度)和(分离罗拉顺转的时间)确定。

132.针面负荷由两种纤维量组成,一种是沉入针齿间隙不能参加分梳转移的(内层

纤维量);一种是握持在针齿的顶部,能够参加分梳转移的(自由纤维量)

133.锡林和道夫间的分梳作用常被称为(凝聚)作用。

134.(棉网清晰度)是反映棉网结构状态的一个总和性指标

135.开清棉除尘方法有(扩散沉降)、(旋风分离)、(滤料过滤)和(静电吸

附)。

136.自调匀整装置一般由(检测部分)、(控制部分)、(执行部分)三部分组

成。

137.精梳机的落棉多少,梳理质量的好坏与(给棉方式)、(落棉隔距)、(给棉

长度)、(喂棉系数)等因素有关。

138.增大分离棉丛的结合长度的办法,一是(增大分离棉丛长度),二是(减小有

效输出长度)。

139.粗纱定量过重,往往因中上罗拉打滑使上、下胶圈间速度差异较大而产生胶圈间

须条分裂或(分层现象)。

140.为了减少或消除粗纱前、后排纱条应捻陷而引起的意外伸长及前、后排伸长差异,

在粗纱机上采用(假捻)以降低细纱的重量不匀。

三、判断题

(F)1.通常所说的混纺纱线的混纺比是指湿重混纺比。

(T)2.在一个配棉成分中,队数多则混用的百分率可以低;反之,队数少则混用百

分率高。

(T)3.化纤选配时应断裂伸长率相近的纤维进行混纺。

(T)4.化纤多吱混用时,应选热收缩性相近的纤维。

(F)5.当棉与涤纶混纺时应采用棉包混和的混料方法。

(F)6.为管理方便,许多纯棉品种是由一种原棉纺成的。

(T)7.棉包混和适用于纯棉纺纱和纯化纤纺纱。

(F)8.为节约用棉和降低成本,回花和再用棉都可以本特回用。

(F)9.棉纺厂一般采用单一吱头纺纱。

(F)10.原棉的性质与棉花的生长条件、品种、产地有关,而与其他条件无关。

(F)11.纬纱配棉时应选择纤维较细、长,强力较高,成熟度适中,整齐度较好的

原棉。

(F)12.浅色布用纱,由于染色浅,可以混用成熟度较低的原棉。

(F)13.回花因为性能与混合棉接近,因此可以任意回用。

(T)14.再用棉只能经过处理后降支回用或用于副牌纱。

(F)15.化纤纯纺时,不可以用同品种不同批号的化纤进行纺纱。

(T)16.涤纶与棉混纺时,一般采用半制品混合的方法进行混合。

(F)17.成熟系数愈高的棉纤维纺纱时,其成纱强力愈高。

(F)18.胶辑花属于再用棉。

(F)19.自由打击开棉机对棉块打击作用较剧烈,握持打击开棉机打击作用较缓和。

(F)20.开清棉机的开车顺序是凝棉器吸风一打手运转一开始喂棉,由前向后车。

(T)21.开清棉加工化纤的原则是:多梳少打,多回收少排除,加强混合均匀,防粘

防绕,通道光洁。

(F)22.抓棉机打手的速度越快,对棉块的开松作用越好。

(F)23.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增加,开松作用也随着增加。

(F)24.自动抓棉机当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大时,抓取机会多,开松作用强。

(F)25.豪猪式开棉机开车时先开本机的打手,后开凝棉器的风扇。

(F)26.自动抓棉机当打手速度慢时,开松作用好。

(F)27.豪猪式开棉机对原棉既有握持打击,又有自由打击。

(T)28.尘棒间的隔距变化是通过调节尘棒安装角实现的。

(F)29.豪猪式开棉机开车时先开本机的打手,后开凝棉器的风扇。

(F)30.自动混棉机的混和原理是利用时间差进行混合。

(F)31.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合原理是同时喂入,不同时输出。

(F)32.六辐筒开棉机利用握持分梳进行开松。

(T)33.纺化纤时锡林和刺辐间的线速比比纺棉时大。

(T)34.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缩短则由刺辑转移给锡林的棉束百分率减少,但短绒百

分率增加。

(F)35.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间隔距变小,可使盖板花减少。

(F)36.小漏底与刺根间入口至出口的隔距逐渐变大。

(F)37.在生条中,前弯钩纤维所占的比重较大。

(F)38.生条的条干不匀率比熟条的条干不匀率小。

(F)39.分梳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T)40.分梳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的针齿式作面迎着

另一针面的针齿工作面,,两针面隔距很小。

(F)41.剥取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F)42.剥取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T)43.剥取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F)44.提升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的针齿工作面迎着

另一针面的齿背面,,两针面隔距很小。

(T)45.提升作用的条件是: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T)46.刺辑速度增加后可提高分梳效果。

(T)47.刺辑速度增加后可提高除杂效果。

(T)48.锡林与刺辑之间的速比调节方法是:所纺纤维越长,锡林与刺辑之间的速比应

增大。

(T)49.盖板踵趾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分梳效果。

(F)50.锡林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和盖板的针齿工作角有关。

(F)51.锡林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和盖板的隔距有关。

(F)52.锡林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和盖板的速度有关。

(T)53.刺辑锯齿工作角越大,越有利于杂质的去除。

(F)54.刺辑锯齿工作角越大,越有利于对纤维的分梳。

(F)55.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越长,越有利于刺辑对纤维层的分梳。

(F)56.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与刺辐对纤维层的分梳无关。

(F)57.精梳准备工艺流程采用偶数道数可使喂入精梳机的小卷中后弯钩较多。

(F)58.锡林梳理阶段,分离罗拉处于倒转状态。

(F)59.精梳准备工艺流程一般采用奇数道数。

(T)60.精梳机在锡林梳理阶段,分离罗拉处于基本静止状态。

(F)61.精梳机分离罗拉的倒转量和顺转量是相等的

(F)62.精梳机对棉层的梳理是连续性的。

(T)63.精梳落棉率高,成纱强力高。

(T)64.二道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是熟条。

(F)65.并条并合根数越多,牵伸倍数就越大,输出棉条的条干就越好。

(T)66.总牵伸倍数等于各部分牵伸倍数的乘积。

(T)67.在理想状态下,机械牵伸倍数等于实际牵伸倍数。

(T)68.牵伸倍数越大,前后弯钩纤维的伸直效果越好。

(T)69.并条加工化纤时,罗拉加压量应减小。

(T)70.牵伸区内浮游纤维的数量越少,牵伸效果越好。

(F)71.在一台并条机上,并合的根数越多,并合效果越好。

(F)72.在牵伸区内,同一长度的纤维其头端的变速在同一位置。

(F)73.为使牵伸顺利进行,牵伸力应大于握持力。

(T)74.其它条件不变时,牵伸倍数越大,牵伸力不一定越大。

(T)75.牵伸力随罗拉间隔距的增加而减小。

(T)76.在牵伸区内,罗拉的握持距应大于纤维的品质长度。

(T)77.在牵伸过程中,长纤维比短纤维变速位置总是比较靠近前钳口,而且比集中。

(T)78.当输出纱条的特数不变而改变喂入纱条的特数时,牵伸倍数越大,牵伸力越

大。

(F)79.当牵伸倍数超过3倍时,牵伸倍数越大,牵伸力越大,伸直前弯钩纤维效果

越好而伸直后弯钩纤维的效果越差。

(F)80.在梳棉与细纱之间工艺道数应按偶数配置。

(F)81.棉与化纤混纺时,并条机的工艺道数一般采用二道。

(T)82.粗纱筒管的回转速度由主轴恒速和铁炮变速两部分组成。

(T)83.筒管的卷绕速度和升降速度与粗纱的卷绕直径成反比。

(T)84.粗纱张力和粗纱伸长率的变化是一致的。

(F)85.粗纱机上只有假捻而没有加捻。

(F)86.粗纱和细纱的罗拉座都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T)87.粗纱纺化纤时,罗拉隔距应比纺棉时大。

(F)88.粗纱机一般采用管导的卷绕方式,即锭翼的转速大于筒管的转速。

(T)89.粗纱机的锭翼顶孔既是一个加捻点,也是一个捻陷点。

(T)90.粗纱机的卷绕转速等于筒管的转速与锭翼转速之差。

(F)91.为提高细纱机的牵伸能力,细纱机的后区牵伸倍数可以稍大些,如4.0左右。

(T)92.我们常用PG1/2型钢领纺细特纱。

(T)93.细纱线密度大时,所用钢丝圈的号数应大些。

(F)94.粗纱和细纱的罗拉座都与水平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F)95.经纱管全身有槽,纬纱管只是上端和下端有槽。

(F)96.锥面钢领最适合纺细特纱。

(F)97.锭子的高速回转轴是锭杆。

(T)98.钢丝圈的跑道是钢领。

(F)99.细纱一落纱过程中纺纱张力的变化规律是小纱〉中纱〉大纱。

(F)100.其它条件不变时,牵伸倍数越大,牵伸力不一定越大。

(F)101.细纱机钢领是短动程升降,上升慢,下降快,升降的动程逐渐变小。

(T)102.细纱一落纱中,一般小纱断头多,中纱断头少,大纱断头多于中纱。

(T)103.细纱机上,锭盘是锭子的传动件,锭胆是锭子的支承件。

(F)104.细纱断头多数发生在气圈段。

(T)105.转杯纺纱属于自由端纺纱。

(F)106.因转杯纺有除杂作用,所以转杯纺对所喂入条子的含杂要求不高。

(F)107.纺化纤时罗拉加压应比纺棉时轻。

(F)108.梳棉机的盖板速度纺棉时应比纺化纤时快。

(T)110.梳棉机纺化纤时,锡林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应该放大。

(F)U1.针织用纱要求强力高,所以细纱捻系数应大些。

(F)112.罗拉握持距主要根据纤维的手扯长度确定。

(F)113.新钢领上机,钢丝圈的重量应该偏重掌握。

(T)114.细纱线密度越大,钢丝圈的重量越重。

(T)115.加工化纤时,并条机的出条速度应该慢些。

(F)116.梳棉机的分梳工艺长度增加,分梳效果好。

(T)117.配棉时,主体成分应占70%左右,每只吱头最大混用百分比不应超过25%。

(F)U8.加工化纤时,开清棉工艺流程中开清点的数量应比棉多些。

(F)119.新钢领上机,钢丝圈的重量应该偏重掌握。

(T)120.机织用的经纱捻系数应大些,以保证强力。

(F)121.纺化纤时,并条罗拉握持距应比纺棉时小,以有效控制纤维。

(T)122.在直线牵伸中罗拉握持距与罗拉中心距是相等的。

(F)123.纺纱线密度较小时,钢丝圈的重量宜重些。

(T)124.加工化纤时,清棉机一般使用梳针打手。

(F)125.加工化纤时,在开清棉工序一般使用六辑筒开棉机。

(T)126.纺化纤时,为了减少纤维损伤或搓滚成团的现象,打手与尘棒间的隔距应

放大。

(T)127.当分梳工艺长度约等于纤维的主体长度时,分梳效果好,纤维损伤不显著。

(F)128.梳棉机高产后,除提高刺辐转速外,还应适当减小针齿密度。

(F)129.剥棉罗拉的表面线速度略低于道夫。

(T)130.梳棉机上压辑压力纺化纤时比纺棉时适当增加

(T)131.当所纺纤维越长时,要求锡林定提早为好。

(T)132.在分离过程中,分离罗拉的输出速度大于钳板及顶梳的进给速度,所以分

离过程也是一种牵伸过程。

(T)133.牵伸的实质是纤维沿须条轴向的相对运动。

(F)134.须条在牵伸过程中产生附加不匀的原因是,纤维全部在同一点变速。

(T)135.罗拉钳口必须具有足够的握持力来克服快速纤维和慢速纤维间的摩擦力,

牵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

(T)136.在主牵伸区放置压力棒,增加了牵伸区中部的摩擦力界,有利于纤维变速

点向前钳口靠近且集中。

(F)137.总牵伸倍数应与并合数及纺纱线密度相适应,一般应稍小于或接近于并合

数。

(F)138.并条机上,罗拉握持距必须小于纤维的品质长度。

(T)139.并条机牵伸系统中,重加压是实现对纤维运动有效控制的主要手段。

(T)140.对熟条的定量控制主要是对单机台的平均重量差异进行控制。

四、单项选择

I.为了减少混和棉成分的波动,混合棉中最大混合比例一般为(C)。

A10%左右B20%左右C25%左右D35%左右

2.配棉时,混合棉中的混合队数一般为(B)。

人3~5队85~8队C10~15队D15队以上

3.在纺下列品种的纱时,一般采用条子混和方法进行配棉的是(C)。

A纯棉纱B涤/睛混纺纱C涤/棉混纺纱D涤/月青/粘混纺纱

4.混纺纱的混纺比是指(A)。

A干重时的混纺比B公定回潮率时的混纺比

C实际回潮率时的混纺比D标准回潮率时的混纺比

5.化学纤维长度L(mm)和线密度Tt(dtex)的比值一般为(A)左右。

A23B13C33D43

6.FA022型多仓混棉机的混棉方式为(A)。

A时差混和B程差混和C夹层混和D翻滚混和

7.ZFA026型自动混棉机主要利用(A)的原理达到均匀混棉的目的。

A横铺直取,多层混和B横铺横取,多层混和

C横铺竖取,单层混和D随机混和

8.六辑筒开棉机属于(B)。

A握持打击开棉机B自由打击开棉机

9.豪猪式开棉机属于(A)。

A握持打击开棉机B自由打击开棉机

10.四刺辑开棉机属于(B)。

A握持打击开棉机B自由打击开棉机

11.单轴流开棉机属于(B)。

A握持打击开棉机B自由打击开棉机

12.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打手型式为(A)。

A矩形刀片B梳针辑筒C三翼梳针D锯齿辑筒

13.开棉机尘棒间的隔距增加,落棉率(C)。

A不变B减少C增加

14.如果棉卷重量要加重,则喂入棉层的标准厚度增加,天平调节装置的杠杆比应(B)。

A减小B增大C不变

15.将开棉机加工的原料通过(B)均匀分配给两台双棉箱给棉机。

A凝棉器B配棉器C金属除杂装置

16.下列机械属于握持打击开棉机的是(B)。

A六辐筒开棉机B豪猪式开棉机C四刺辑开棉机D单轴流开棉机

17.A006B,C型自动混棉机主要作用(C)。

A开松B除杂C混和D均匀

18.决定豪猪式开棉机的豪猪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隔距的主要因素是(A)。

A纤维长度B纤维线密度C棉层厚度D其他

19.下列机型属于混棉机械的是(A)。

AFA022型BFA002型CFA106型DA045B型

20.下列机型以开松除杂为主的是(D)。

AA062型BZFA026型CFA002型DFA106型

21.开清棉工序中打手和尘棒之间的隔距配置规律是(C)。

A逐渐放大B逐渐缩小C大一小一大D小一大一小

22.开清棉联合机的开车顺序是(A)。

A开凝棉器一开打手一开给棉罗拉,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B开凝棉器一开打手一开给棉罗拉,由后向前依次进行

C开给棉罗拉一开打手一开凝棉器,由前向后依次进行

D开给棉罗拉一开打手一开凝棉器,由后向前依次进行

23.下列机械属于握持打击开棉机的是(B)。

A六辑筒开棉机B豪猪式开棉机C四刺辑开棉机D单轴流开棉机

24.下面哪些纤维在生产中不容易产生静电(A)。

A棉纤维B涤纶纤维C丙纶纤维D睛纶纤维

25.在梳棉机上,棉卷放在(B)上并且由该回转件摩擦带动退解棉层。

A给棉罗拉B棉卷罗拉C棉卷架D给棉板

26.下面哪个部件的位置高低和与锡林的隔距影响盖板花(A)。

A前上罩板B前下罩板C后上罩板D后下罩板

27.给棉罗拉至给棉板的距离自入口至出口(B)。

A由小到大B由大到小C一样大

28.梳棉机输出的生条中以哪种纤维居多(B)。

A前弯钩纤维B后弯钩纤维C无弯钩纤维D两端弯钩纤维

29.对下列部件的动平衡要求最高的是(A)。

A锡林B道夫C给棉罗拉D棉卷罗拉

30.在刺辑下方,能切割气流附面层配合刺辑排除杂质的部件是(D)。

A小漏底B分梳板C导棉板D除尘刀

31.下列条件中(D)组条件能满足分梳作用。

A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D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的针齿式作面迎着另一针面的针齿工作面,两

针面隔距很小

32.下列条件中(D)组条件能满足剥取作用。

A两针面平行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B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D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33.下列条件中(A)组条件能满足提升作用。

A两针面平行配置,有相对运动且一针面针齿工作面越过另一针面齿背面,两针面隔距

很小

B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C两针面平行配置,但没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大

D两针面交叉配置,且有相对运动,两针面隔距很小

34.刺辐速度增加后,下列说法中(C)不正确。

A可提高分梳效果B可提高除杂效果

C可增加纤维向锡林转移D纤维损伤程度加大

35.盖板踵趾差的目的是(C)。

A为了盖板运动灵活B为了提高除杂效果

C为了提高分梳效果D上面三个方面都正确

36.与锡林盖板分梳作用有关的是(D)。

A锡林与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和盖板的针齿工作角大小有关

B锡林与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盖板的隔距大小有关

C锡林与盖板之间的分梳作用,只与锡林盖板的速度大小有关

D上面三种关系都正确

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刺辑锯齿工作角越大,越有利于杂质的去除

B刺辐锯齿工作角越小,越有利于杂质的去除

C刺辐锯齿工作角越大,越有利于纤维层的分梳

D上面三种说法都不对

38.给棉板分梳工艺长度增加,棉束重量百分率(A)。

A增加B降低C不变

纺化纤时锡林与刺辐间的速比比纺纯棉时应()

39.Co

A不变B减小C增大

40.纤维在锡林盖板工作区两针面间转移了二次,锡林转过两转,纤维才被锡林带出工

作区并随即转移给道夫,这种纤维称(C)。

A锡林一转一次工作区分梳B多次工作区分梳

C锡林多转一次工作区分梳

41.梳棉机前上罩板上口与锡林间的隔距增加,盖板花的数量(A)。

A减少B增加C不变

42.前进给棉和后退给棉,在相同给棉长度时,(B)梳理效果好。

A前进给棉B、后退给棉C一样

43.分离接合阶段,分离罗拉处于(B)状态。

A倒转B顺转C基本静止

44.当使用长给棉时分离罗拉顺转定时与使用短给棉时相比(A)。

A早B迟C一样D没有关系

45.牵伸过程中,两钳口的距离要大于纤维的(C)。

A主体长度B平均长度C品质长度D手扯长度

46.只有牵伸力(C)握持力才能实现牵伸。

A大于B等于C小于D二者没有关系

47.生产中,并条纺混纺品种时,一般采用(C)道混并,即可达到混和均匀的效果。

A—B二C三D四

48.在牵伸区中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全部快速纤维从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中抽引出来时,克服摩

擦阻力总和的力称为_0_。

A引导力B控制力C握持力D牵伸力

49.目前国产并条机的牵伸型式主要是」L。

A压力棒曲线牵伸B简单罗拉牵伸CV形牵伸E双胶圈牵伸

50.以下哪种牵伸形式牵伸效果最理想(C)

A三罗拉双短胶圈牵伸B三罗拉长短胶圈普通牵伸C三罗拉长短胶圈V型牵伸

51.双胶圈牵伸型式的特点是(C)

A加大胶圈中后部摩擦力界的强度B增加了浮游区的长度

C牵伸过程中牵伸力的变化比较稳定

52.在(A)情况下,粗纱捻系数应偏小掌握。

A纤维长度长,整齐度好B机织纱C针织纱

53.细纱导纱杆一般安装在距粗纱卷装下端(B)处为宜。

A1/2B1/3C1/4D1/5

54.以下哪种用纱细纱捻系数应大些(B)

A针织用纱B机织用经纱C机织用纬纱D捻线用单纱

55.使细纱上销和下销前端保持原始隔距的统一和准确的部件是(A)。

A隔距块B集合器C压力棒D钢丝圈

56.锭带传动锭子的部位是(D)。

A锭胆B锭杆C锭脚D锭盘。

57.钢丝圈的转速(B)锭子转速。

A大于B小于C等于

58.转杯纺纱属于(A)。

A自由端纺纱B非自由端纺纱

59.气流纺纱属于(A)。

A自由端纺纱B非自由端纺纱

60.摩擦纺纱一II型属于(A)。

A自由端纺纱B非自由端纺纱

61.(A)纺纱杯使用隔离盘。

A自排风式B抽气式

62.正常纺纱过程中转杯纺纱对须条的剥离(A)。

A超前剥离B迟后剥离

63.阻捻盘的作用是增加(C)的捻度。

A引纱管至引纱罗拉间的纱条B阻捻盘入口至引纱管出口纱条

C剥离点至引纱管入口间须条

64.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转杯纱的捻度损失(A)。

A增加B降低C为零

65.(A)是利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A喷气纺纱B转杯纺纱C摩擦纺纱D自捻纺纱

66.转杯纺纱机纺纱杯的转速增加,细纱断头率(C)。

A增力口B降低C不受影响

67.转杯纱的成纱结构为(B)。

A多数纤维呈圆锥螺旋线,内外层纤维相互缠结

B由纱芯与外包纤维组成,内层的纱芯比较紧密,外层的包缠纤维结构松散

C表层纤维头端呈包缠结构,纱线具有方向性

68.在纺纱过程中,当喂入端的须条与输出端纱条呈连续状态时称为(B)。

A自由端纺纱B非自由端纺纱

69.纺纱杯直径增加,转杯纱的张力增加,断头(A)。

A增多B减少C不受影响

70.纤维长度长,纺纱杯直径小时,包缠纤维的数量(A)。

A增加B减少C不受影响

五、多项选择

1.目前生产上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