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C/27/wKhkGWa-yjKAU-ueAAFcw4bx7CY653.jpg)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C/27/wKhkGWa-yjKAU-ueAAFcw4bx7CY6532.jpg)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C/27/wKhkGWa-yjKAU-ueAAFcw4bx7CY6533.jpg)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C/27/wKhkGWa-yjKAU-ueAAFcw4bx7CY6534.jpg)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1/0C/27/wKhkGWa-yjKAU-ueAAFcw4bx7CY65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版新高考新教材版选考总复习生物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专题19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人与环境五年高考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1.(2024全国甲,5,6分)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C.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D.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也可能是丙→乙→甲2.(2023全国甲,5,6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C)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3.(2023广东,13,4分)凡纳滨对虾是华南地区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种类。放苗1周内虾苗取食藻类和浮游动物,1周后开始投喂人工饵料,1个月后对虾完全取食人工饵料。1个月后虾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见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1周后藻类和浮游动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会减轻B.1个月后藻类在虾池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仍处于主要地位C.浮游动物摄食藻类、细菌和有机碎屑,属于消费者D.异养细菌依赖虾池生态系统中的沉积物提供营养4.(2022广东,6,2分)图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归类正确的是(C)A.a、c是生产者B.b、e是肉食动物C.c、f是杂食动物D.d、f是植食动物考点2生态系统的功能考向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5.(2024山东,12,2分)某稳定的生态系统某时刻第一、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量分别为6g/m2和30g/m2,据此形成上宽下窄的生物量金字塔。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能量不能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一营养级B.根据生物体内具有富集效应的金属浓度可辅助判断不同物种所处营养级的高低C.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D.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6.(不定项)(2024黑、吉、辽,16,3分)如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A.E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B.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C.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D.E3的产生过程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7.(2022湖南,8,2分)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的生态种养模式,常使用灯光诱虫杀虫。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种养模式提高了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采用灯光诱虫杀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C.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D.该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8.(多选)(2022河北,18,3分)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D)A.林、藤、草和真菌等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该模式改变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渠道C.该模式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该模式利用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9.(2023新课标,33,10分)现发现一种水鸟主要在某湖区的浅水和泥滩中栖息,以湖区的某些植物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湖区的植物、水鸟、细菌等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能量流经食物链上该种水鸟的示意图如图,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其中①是水鸟同化;②是呼吸作用;③是分解者利用。
(2)要研究湖区该种水鸟的生态位,需要研究的方面有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答出3点即可)(答出3点即可)。该生态系统中水鸟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
(3)近年来,一些水鸟离开湖区前往周边稻田,取食稻田中收割后散落的稻谷,羽毛艳丽的水鸟引来一些游客观赏。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看,游客在观赏水鸟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不要近距离接触水鸟、不能伤害水鸟、不能乱扔垃圾、不能破坏水鸟栖息地、保护水鸟生存空间(答出1点即可)(答出1点即可)。
10.(2022湖北,22,14分)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分解者;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措施为防控虫害(降低植食性动物的取食),理由为减少能量流向取食者(让更多的能量保留在生产者中);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措施为增加通风透光(合理密植),理由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考向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1.(2024湖北,7,2分)研究发现,某种芦鹀分布在不同地区的三个种群,因栖息地环境的差异导致声音信号发生分歧。不同芦鹀种群的两个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相较于其他鸣唱特征有明显分歧。因此推测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在芦鹀的早期物种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芦鹀的鸣唱声属于物理信息B.求偶的鸣唱特征是芦鹀与栖息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芦鹀之间通过鸣唱形成信息流,芦鹀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受体D.和求偶有关的鸣唱特征的差异,表明这三个芦鹀种群存在生殖隔离12.(2024山东,11,2分)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B.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C.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D.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13.(2024广东,8,2分)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B)A.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应是化学信息B.3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C.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D.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14.(2023河北,11,2分)气候变暖使某地的欧洲白头翁提早开花,而为其传粉的蜜蜂并未提前孵化,且成年蜜蜂也未开始采蜜,造成该植物主要传粉途径受阻。幼年蜜蜂的采蜜技巧须向成年蜜蜂学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幼年蜜蜂学习采蜜技巧,依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该地欧洲白头翁的提早开花促使其种群数量增加C.蜜蜂采食花蜜过程中发生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调查欧洲白头翁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15.(2023湖北,9,2分)胁迫是指一种显著偏离于生物适宜生活需求的环境条件。水杨酸可以减轻胁迫对植物的不利影响。在镉的胁迫下,添加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激活苦草体内抗氧化酶系统,降低丙二醛和H2O2含量,有效缓解镉对苦草的氧化胁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水杨酸能缓解H2O2对苦草的氧化作用B.在胁迫环境下,苦草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下降C.通过生物富集作用,镉能沿食物链传递到更高营养级D.在镉的胁迫下,苦草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维持稳态16.(不定项)(2023辽宁,17,3分)磷(P)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湖水中P会随生物遗体残骸、排泄物等沉入底泥。当遇到风浪扰动时,浅水型湖泊底泥中的P会进入上层水体而被生物重新利用;深水型湖泊因水体过深,底泥中的P无法被风浪扰动进入上层水体。若仅考虑P循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A.水中P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B.定期清除底泥对减缓两种类型湖泊富营养化具有同等效果C.减少外源P的输入是控制深水型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措施D.相同条件下,浅水型湖泊比深水型湖泊更易发生富营养化17.(2021河北,22,9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群落的物种组成,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次生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S”型(形)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K值)。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升温可能降低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少,或者升温提高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呼吸作用速率,使二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减少,最终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总生物量降低。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流动,大气中的CO2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考点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8.(2022河北,12,2分)关于生态学中的稳定与平衡,叙述错误的是(A)A.稳定的种群具有稳定型年龄组成(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为1∶1,数量达到K值B.演替到稳定阶段的群落具有相对不变的物种组成和结构C.相对稳定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D.资源的消费与更新保持平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19.(2022天津,4,4分)天津市针对甘肃古浪县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落实国家“药肥双减”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项目需遵循一定生态学原理。下列原理有误的是(B)A.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B.项目实施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C.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D.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水肥20.(2022海南,5,3分)珊瑚生态系统主要由珊瑚礁及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丰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珊瑚虫为体内虫黄藻提供含氮物质,后者为前者提供有机物质,两者存在互利共生关系B.珊瑚生态系统具有抵抗不良环境并保持原状的能力,这是恢复力稳定性的表现C.对珊瑚礁的掠夺式开采会导致珊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D.珊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1.(2023海南,19,10分)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是海洋低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海洋牧场实现了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人工鱼礁投放海底一段时间后,礁体表面会附着大量的藻类等生物。藻类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能有效降低大气中CO2含量,其主要原因是大量藻类可以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3)在同一片海域中,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和未投放人工鱼礁的区域出现环境差异,从而引起海洋生物呈现镶嵌分布,这体现出海洋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4)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是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该牧场某年度重要经济鱼类(A鱼和B鱼)资源量的三次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分析,12月没有调查到A鱼的原因可能与其喜温(洄游)的生活习性有关,4月、8月和12月B鱼的平均资源量密度呈上升趋势。
(5)三亚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与邻近海域主要消费者的群落结构指标见表。与邻近海域相比,该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是与邻近海域相比,该牧场的NR、CR和CD均较高,说明其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较高。
群落结构指标营养级长度(NR)摄食来源多样性水平(CR)平均营养级多样性(CD)不同区域三亚蜈支洲岛7.606.361.92南海中西部4.913.491.20陵水湾4.664.451.49南沙群岛西南部4.303.401.00考点4生态环境的保护考向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2024黑、吉、辽,4,2分)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B.在近海中网箱养鱼不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C.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D.水泥生产不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唯一原因23.(2024湖北,3,2分)据报道,2015年到2019年长江经济带人均生态足迹由0.3212hm2下降至0.2958hm2,5年的下降率为7.91%。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607hm2下降到0.4498hm2,5年的下降率为2.37%。结合上述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长江经济带这5年处于生态盈余的状态B.长江经济带这5年的环境容纳量维持不变C.长江经济带居民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利于生态足迹的降低D.农业科技化和耕地质量的提升可提高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承载力24.(2023湖北,7,2分)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某湖泊早年受周边农业和城镇稠密人口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湖泊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低碳生活和绿色农业可以减小生态足迹B.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C.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D.在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度提高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有助于碳的固定25.(2022辽宁,2,2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A)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26.(2022湖北,2,2分)从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叙述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C)A.工业生产应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B.减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发展绿色农业C.经济和社会发展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D.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和自然资源的稳定性考向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27.(2024贵州,12,3分)孑遗植物桫椤,在贵州数量多、分布面积大。调查发现,常有害虫啃食桫椤嫩叶,影响桫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桫椤的植株高度不属于生态位的研究范畴B.建立孑遗植物桫椤的基因库属于易地保护C.桫椤有观赏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能量从桫椤流向害虫的最大传递效率为20%28.(2024广东,1,2分)“碳汇渔业”,又称“不投饵渔业”,是指充分发挥生物碳汇功能,通过收获水产品直接或间接减少CO2的渔业生产活动,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践行“大食物观”的举措之一。下列生产活动属于“碳汇渔业”的是(A)A.开发海洋牧场,发展深海渔业B.建设大坝鱼道,保障鱼类洄游C.控制无序捕捞,实施长江禁渔D.增加饵料投放,提高渔业产量29.(2024湖北,2,2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武夷山国家公园时指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就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以上精神,结合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在国家公园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B.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能够更好地对濒危动植物进行就地保护C.规范人类活动、修复受损生境,有利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稳定D.在破碎化生境之间建立生态廊道,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措施30.(2023湖北,1,2分)栽培稻甲产量高、品质好,但每年只能收获一次。野生稻乙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多年,但产量低。中国科学家利用栽培稻甲和野生稻乙杂交,培育出兼具两者优点的品系丙,为全球作物育种提供了中国智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该成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也可培育出品系丙C.该育种技术为全球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D.品系丙的成功培育提示我们要注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31.(多选)(2023河北,17,3分)20大报告指出,需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塞罕坝分布着大面积针叶纯林,现计划引入多种阔叶树种,把部分纯林改造成异龄复层混交林,增加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固碳等生态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D)A.改造后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B.营造复层混交林可以提高该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纯林改造为混交林,可增强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D.人为改造森林应遵循森林群落的自然演替规律32.(2022辽宁,13,2分)采用样线法(以一定的速度沿样线前进,同时记录样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对某地城市公园中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城市公园类型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物种数量41526338A.植物园为鸟类提供易地保护的生存空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鸟类物种多样性B.森林公园群落结构复杂,能够满足多种鸟类对栖息地的要求,鸟类种类较多C.湿地公园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及相对隐蔽的栖息场所,鸟类种类最多D.山体公园由于生境碎片化及人类活动频繁的干扰,鸟类物种数量最少33.(2022湖北,3,2分)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B)A.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B.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C.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D.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和保种34.(2023辽宁,23,11分)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辽东半岛滨海湿地资源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通道中鸟类的重要停歇、觅食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迁徙鸟类对迁徙途中停歇、觅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每年春季,数量巨大的迁徙水鸟在辽宁滨海湿地停歇、觅食,形成“鸟浪”奇观。此时,该地生物群落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决定该地生物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物种组成。
(3)该地区迁徙水鸟还停歇、觅食于由自然滩涂改造形成的水田和养殖塘等人工环境,这说明保护迁徙的候鸟,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滩涂,适度的人类生产活动会提高(填“提高”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在鸟类迁徙通道的觅食地,影响各种鸟类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生物因素是湿地中的食物和天敌。
(5)为稳定发挥辽宁滨海湿地在鸟类迁徙过程中重要节点的作用,应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及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答出两点即可)等措施,对该区域湿地进行全面的保护。
35.(2023湖北,19,16分)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雪豹分布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是山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随着社会发展,雪豹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因素,如栖息地丧失、食物减少、气候变化以及人为捕猎等。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动物。气候变化可使山地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程度加剧。模型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影响雪豹潜在适宜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两种气候变量(年平均气温和最冷月最低温度),两种地形变量(海拔和坡度)和一种水文变量(距离最近河流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植物→岩羊(牦牛)→雪豹。
(2)如果气候变化持续加剧,雪豹种群可能会面临灭绝的风险,原因是栖息地丧失和生境破碎化导致雪豹种群间基因交流中断,造成近亲繁殖。
(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回答一点即可)。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对雪豹物种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有就地保护和建立基因库等。
36.(2022河北,22,9分)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表。栖息地类型沼泽地盐田栖息地面积(km2)1995年150211552005年91611052015年7521026斑块数(个)1995年427982005年4262142015年389287斑块平均面积(km2)1995年3.5111.792005年2.155.172015年1.933.57回答下列问题:(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栖息地面积显著减小,斑块数变化不显著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栖息地面积变化不显著,斑块数显著增加导致的。
(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直接价值。
考点5生态工程37.(2024贵州,11,3分)在公路边坡修复过程中,常选用“豆科—禾本科”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B.“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C.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38.(2024黑、吉、辽,5,2分)弗兰克氏菌能够与沙棘等非豆科木本植物形成根瘤,进行高效的共生固氮,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强其对旱、寒等逆境的适应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沙棘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的修复树种B.在矿区废弃地选择种植沙棘,未遵循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二者共生改良土壤条件,可为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D.研究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沙棘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39.(2023辽宁,5,2分)人工防护林具有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等作用,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防护林通过自组织、自我调节可实现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协调B.防护林建设应选择本地种,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C.防护林建成后,若失去人类的维护将会发生初生演替D.防护林的防风、固沙及保护农田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40.(不定项)(2023湖南,13,4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一体化保护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一体化保护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C.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助于协调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D.运用自生原理可以从根本上达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41.(2022辽宁,23,11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回答下列问题:(1)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2)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主要原因是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缺氧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低。
(3)为促进受损湿地的次生演替,提高湿地蓝碳储量,辽宁省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该工程应遵循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答出两点即可)(答出两点即可)生态学基本原理,根据物种在湿地群落中的生态位差异,适时补种适宜的物种,以加快群落演替速度。
养殖圩光滩翅碱蓬阶段芦苇阶段图1(4)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kg·hm-2、芦苇阶段为3367.2kg·hm-2,说明在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
(5)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蓬、芦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芦苇,原因是芦苇的根系比翅碱蓬发达,会拦截水中更多的泥沙及积累更多的土壤有机质。
图2
三年模拟综合基础练1.(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14)研究人员对某地“草→田鼠→鼬”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得到能量金字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能量金字塔以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为指标来绘制B.该能量金字塔可以显示各营养级之间的食物关系C.由图可知,鼬既能从田鼠获得能量,也能从草获得能量D.由图可知,田鼠的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呼吸量和热量之和2.(2024河北衡水一模,10)我国多地出现“怪鱼”鳄雀鳝,它和恐龙同一时代,是鱼类中的活化石之一。该鱼为入侵物种,是肉食性鱼类,食性广泛,缺乏天敌,被称为“顶级淡水鱼杀手”,鳞片坚硬,可抵挡利刃,肉质粗糙,不具备经济价值,内脏和鱼卵都有剧毒,其内脏污染物富集程度很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鳄雀鳝进入天然水域会导致该地水生生物的多样性降低B.鳄雀鳝同化能量的绝大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进入分解者的体内C.鳄雀鳝至少处于第三营养级,在所属食物链中富集的污染物最多D.鳄雀鳝的入侵可能会改变自然环境下群落演替的方向3.(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11)利用土壤微生物制作的催腐剂能够将小麦秸秆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等物质降解成单糖和无机盐等水溶性物质。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微生物催腐剂对小麦秸秆的降解作用,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催腐剂名称秸秆降解率水溶物比率对照(CK)—10.28木霉20.8112.33沃土14.919.43巨景13.6212.81A.催腐剂中的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三种催腐剂处理的土壤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最多营养的可能是巨景C.沃土组水溶物比率比对照组低的原因可能是部分水溶物用于微生物生长等生命活动D.使用微生物催腐剂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4.(2024九省联考甘肃卷,14)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摄入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大B.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5.(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22)河流不仅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还是生态系统中连通山、水、林、田、湖的重要纽带,对维持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当过多的N、P等元素从陆地生态系统进入河流水体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现象。
(2)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物质与能量的关系表现为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河岸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生态过渡区。①随着降雨量的季节性变化,河岸带植被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
②河岸带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还体现在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协同进化等方面。
③生态修复工程是重新恢复生态功能的技术。如图是河岸修复常见的两种模式,根据河岸生态特点和其生态功能,应选择模式A,其理由是与模式B相比较,能够更好地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的种类较多,营养结构较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6.(2024河北保定一模,21)某湖泊由于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N、P含量过高而出现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水体中也存在很多重金属有害物质,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当地相关部门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修复效果如图1所示,夏季和秋季浮床植物对投放水域的总氮(TN)、总磷(TP)指标的去除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进行生态修复时,植物的引种一般会选择本地物种,不选外来物种。原因有二:一方面,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在利用同一资源时二者之间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导致种间竞争;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容易呈现J形增长,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打破生态平衡。据此可知,引种时遵循了协调的生态工程原理。
(2)水体富营养化后,当地相关部门最终引入了苦草和睡莲等植物,这些植物主要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并有良好的观赏性,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和直接价值。在该湖泊的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3)富集镉的浮床植物必须及时收割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是因为镉等重金属能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富集。二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使得镉等重金属又回到水体造成对水体的二次污染。
(4)据图2分析,夏季和秋季氮磷的去除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相对于秋季,夏季阳光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氮、磷吸收能力更强。
综合拔高练11.(2024东北三校二模,14)总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固定的能量。总次级生产量是指被次级生产者所同化的总能量。生物量是指每个营养级所容纳的有机物的总干重。下列关于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C)A.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呼吸量B.净初级生产量会部分转化为次级生产量C.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D.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2.(2024T8一联,10)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将某水稻田均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等密度的水稻苗和3种杂草,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对照小区除外)。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狐尾草固定的能量不能直接流入福寿螺体内B.低密度小区中水稻种群最可能呈“J”形增长C.若去除杂草,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减弱D.与高密度小区相比,对照小区中水花生和鸭舌草的种间竞争可能更强3.(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5)研究人员对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J·m-2·a-1)。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分解者流入能量9.8×1081.5×1082.1×107—呼吸作用6.1×1088.1×1071.6×1071.7×108根据表中信息,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D)A.肉食性动物处在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B.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都相同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总能量是1.5×108J·m-2·a-1D.该生态系统未利用的能量为1.03×108J·m-2·a-14.(2024九省联考黑龙江、吉林卷,6)生境丧失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如图显示一个爬行动物种群(图1)被设计中的高速公路和铁路隔离成相互孤立的a、b、c、d4个小种群(图2)的变化情况,道路不改变原生境和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生境破碎是该物种生存面临的主要威胁B.隔离可导致每个小种群内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道路设计应考虑为野生动物预留迁移的通道D.与原种群相比,每个孤立小种群的数量特征不变5.(2024九省联考甘肃卷,13)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可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且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受到外界干扰时能够较快地恢复到平衡状态。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C)A.生态系统达到平衡时,其结构基本不发生变化B.处于平衡的生态系统生产量和呼吸消耗量基本相等C.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D.物种间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6.(2024山东济南一模,12)某地规划了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种植业收获的农作物可以经加工供应给畜牧业和人,加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和作物秸秆可以通过废弃物产业链生产加工为饲料、肥料及其他再生产品。畜牧业产生的粪便经沼气池发酵既可以产生能源,沼渣又可以肥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B.该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得到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C.由于畜牧业产生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多于沼渣,因此粪便肥田的效果更好D.废弃物产业链的设计主要是利用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生产力7.(多选)(2024河北保定一模,17)玉米螟是玉米田中的常见害虫,引入步行虫能有效地治理玉米螟。科研人员研究了一块玉米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玉米、玉米螟和步行虫之间进行B.步行虫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玉米螟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种植玉米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除草,可以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该玉米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约占太阳输入总能量的5%8.(2024河北衡水一模,21)某湖泊受周围工厂排污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导致水质变差,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河蚬以水中微小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使水质变清。科研人员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放入不同密度的河蚬,一段时间后统计水体总氮量(TN)和总磷量(TP),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后,调查蓝细菌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3)河蚬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消费者和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河蚬等各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4)治理后,该湖泊水质得以恢复,水清鱼肥,不仅能涵养水源,还为渔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如表表示能量流经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情况(表中数值代表能量,单位kJ),表中①的数值为888.99kJ,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及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散失的能量之和。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流入分解者未利用第二营养级①223.535532.09第三营养级367.4134.586.6210.54(5)运用所学知识解读下列诗句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原理,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BD。
A.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群落的次生演替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D.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种间捕食关系
1.(2024河北唐山一模,11)在稻田中引入河蟹是一种种植与养殖相结合的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如表为某稻田中主要生物的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生物种类稻螟稻飞虱蜘蛛河蟹胃中食物水稻、杂草水稻、杂草稻螟、稻飞虱杂草、稻螟、稻飞虱、饵料A.水稻参与形成4条食物链,蜘蛛位于第二营养级B.流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水稻、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C.引入河蟹一定能使稻田营养结构变得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D.稻—蟹等立体农业生产模式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Y/T 3418-2024林草电子公文处理流程及系统运行管理规范
- 四年级数学上听评课记录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3.2《提多项式公因式》听评课记录
- 生活保障信托协议书(2篇)
- 环保工程承包协议书
- 新版湘教版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数课题实数的运算和大小比较听评课记录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师生交往》听课评课记录1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2 平移》听评课记录
-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阅读材料 杨辉三角与两数和的乘方》听评课记录2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室》听评课记录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中国律师学完整版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 守纪律讲卫生懂礼仪
- 脑控受害者解救方法
-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计算机应用基础类优秀作品-:处理数据说课课件(35页PPT)
- 滁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保理业务解决方案
- 图纸会审答疑
- PCCP安装与水压试验
- 招标工作手册
- 信访事项听证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