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B/31/wKhkFma-KD2ATYyTAACusy_PhDI007.jpg)
![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B/31/wKhkFma-KD2ATYyTAACusy_PhDI0072.jpg)
![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B/31/wKhkFma-KD2ATYyTAACusy_PhDI0073.jpg)
![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B/31/wKhkFma-KD2ATYyTAACusy_PhDI0074.jpg)
![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1B/31/wKhkFma-KD2ATYyTAACusy_PhDI00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第一部分流行病学特征 2第二部分发病率与患病率 5第三部分年龄分布 7第四部分性别差异 8第五部分部位分布 10第六部分种族与地理因素 12第七部分危险因素 14第八部分病程进展模式 16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发病率和患病率
1.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内皮瘤,全球发病率约为1/40,000。
2.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有所不同,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约为1/2,000。
3.女性患血管淋巴管瘤的几率略高于男性。
年龄分布
1.血管淋巴管瘤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大多数患者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被诊断出。
2.大约60%的血管淋巴管瘤在2岁之前被诊断出。
3.虽然血管淋巴管瘤可以在任何年龄发生,但成人发病非常罕见。
部位分布
1.血管淋巴管瘤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头部和颈部(约50%)。
2.其他常见的部位包括躯干(约25%)和四肢(约10%)。
3.血管淋巴管瘤在脊髓和内脏中发生相对罕见。
性别差异
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血管淋巴管瘤,男女发病率比约为1.5:1。
2.这种性别差异在所有年龄组中都存在。
3.目前尚不清楚性别差异背后的确切机制。
种族差异
1.血管淋巴管瘤在不同种族中的患病率存在差异。
2.亚洲人比白人更容易患血管淋巴管瘤,而黑人发病率最低。
3.种族差异的潜在原因可能是遗传易感性或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1.血管淋巴管瘤通常是散发性的,但有报道称存在家族性病例。
2.某些基因突变,如PIK3CA和AKT1,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有关。
3.遗传因素在血管淋巴管瘤的病因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血管淋巴管瘤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发病率为1%-4%的新生儿。
*大约1/3的血管淋巴管瘤在出生时即表现为明显肿块,而2/3的血管淋巴管瘤在出生后几个月内逐渐生长。
#性别和年龄分布
*无明显性别差异。
*在儿童中发病率最高,80%以上的病例出现在2岁之前。
#种族和地理分布
*血管淋巴管瘤在所有种族中均有发生,但发病率可能因地理位置而异。
*在东亚地区,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约5%的血管淋巴管瘤具有遗传性,与GLT1、PI3KCA、AKT1和TEK处的突变有关。
*染色体8q24区域的异常也与血管淋巴管瘤的遗传性形式有关。
环境因素:
*母亲接触孕酮或睾酮等激素可能会增加胎儿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其他因素: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更高。
*多胎妊娠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临床特点
外观:
*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表现为海绵状肿块或软组织肿胀。
*肿块边界清晰,可呈粉红色、紫色或蓝紫色。
*肿块质地柔软,触感海绵状或囊性。
部位:
*血管淋巴管瘤好发于头部颈部(50-60%),其次为腋窝(20-30%)和腹股沟(10-20%)。
*约10%的血管淋巴管瘤为多发性。
生长模式:
*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在最初几个月内快速生长。
*在儿童早期,肿块可能出现消退,但也有可能继续生长,直至成年。
#预后
*血管淋巴管瘤的预后取决于其大小、部位和生长模式。
*大多数血管淋巴管瘤是良性的,但少数(约2%)可发生恶变。
*恶变风险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大小和生长模式有关。第二部分发病率与患病率关键词关键要点全球发病率
1.血管淋巴管瘤的全球发病率因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而难以确定。
2.有限的研究表明,发病率范围从每10万人口0.5~15例不等,具体取决于地理区域和人群。
3.在某些特定地区,例如印度和土耳其,发病率可能更高。
年龄分布
1.血管淋巴管瘤主要影响儿童,约90%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
2.出生时存在血管淋巴管瘤的病例占所有病例的10%~30%。
3.在成人中,血管淋巴管瘤极为罕见,发病高峰期在20~40岁之间。
性别差异
1.血管淋巴管瘤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没有明显差异。
2.然而,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患者可能略多于女性患者。
3.这种差异可能归因于男性接受医疗保健的可能性较高。
种族和民族差异
1.血管淋巴管瘤的种族和民族差异可能因地理区域而异。
2.在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发病率高于西方国家。
3.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时间趋势
1.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趋势尚未明确,因为缺乏长期流行病学数据。
2.一些研究表明,发病率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略有上升,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这一发现。
3.这种上升趋势可能归因于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从而导致更多病例被检测出来。
环境因素
1.某些环境因素,如接触化学物质和辐射,可能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有关。
2.然而,这些关联的证据有限且不一致。
3.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调查环境因素在血管淋巴管瘤发病中的潜在作用。发病率
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因其类型和地理区域而异。在所有类型的血管淋巴管瘤中,婴儿型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其发病率约为4-6%;而进行性血管瘤的发病率约为0.5-1%。
婴儿型血管瘤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差异很大。在白种人新生儿中,其发病率约为4-6%,而在非白种人新生儿中则较低,约为0.5-2%。此外,早产儿患婴儿型血管瘤的风险较高,发病率可达10-15%。
进行性血管瘤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在白种人儿童中,其发病率约为0.5-1%,而在亚洲儿童中则较低,约为0.1-0.5%。
特定类型的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也存在差异。例如,毛细血管型的发病率约为1/100,000人,而海绵状型的发病率约为1/250,000人。
患病率
血管淋巴管瘤的患病率是指特定时间点内人群中患病个体的比例。血管淋巴管瘤的患病率因其类型而异。
婴儿型血管瘤的患病率约为1-2%,这意味着每100人中约有1-2人在某个时间点患有婴儿型血管瘤。进行性血管瘤的患病率较低,约为0.01-0.1%。
血管淋巴管瘤的患病率在不同地理区域也存在差异。例如,在欧洲和北美洲,婴儿型血管瘤的患病率约为1-2%,而在亚洲则较低,约为0.5-1%。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淋巴管瘤的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婴儿型血管瘤通常在出生后1-2个月出现,并在5-10岁时消退。因此,婴儿型血管瘤的患病率在儿童中最高。进行性血管瘤的发病高峰通常在1-4岁,患病率在儿童期相对稳定。第三部分年龄分布年龄分布
血管淋巴管瘤的年龄分布呈双峰型,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儿童
*血管淋巴管瘤最常见的年龄段为出生至2岁,约占所有病例的60-80%。
*婴儿期是最常见的发病期,其中50%的病例在出生时即可出现症状。
*儿童期血管淋巴管瘤的生长迅速,往往在出生后几个月内达到最大的体积。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约占所有病例的20-30%。
*老年人血管淋巴管瘤的生长通常较慢,体积较小。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头部、颈部和躯干。
成人
*成年期发病的血管淋巴管瘤相对较少见,约占所有病例的10%。
*成年人血管淋巴管瘤的生长缓慢,体积通常较小。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躯干和四肢。
性别差异
*血管淋巴管瘤在男性和女性之间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种族差异
*不同种族的血管淋巴管瘤发病率存在差异。
*东亚人群的发病率高于西方人群。
*亚洲人群中,中国人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日本人和韩国人。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可能在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接触石棉和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有关。
*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第四部分性别差异性别差异
血管淋巴管瘤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发病率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出生时的性别比
*女性与男性的出生时性别比约为3:2。
*这表明女性在出生时就更易患血管淋巴管瘤。
年龄和性别相关性
*在新生儿期,血管淋巴管瘤的性别差异更为明显。
*在1岁以下的儿童中,女性与男性的发病率比约为2:1。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减小。
*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差异较小。
解剖部位和性别相关性
*女性在某些解剖部位更容易患血管淋巴管瘤。
*例如,女性在颈部和胸部的血管淋巴管瘤发病率高于男性。
*男性在腹部和腹股沟的血管淋巴管瘤发病率高于女性。
病理类型和性别相关性
*混合型血管淋巴管瘤在女性中更常见,而单纯型血管瘤在男性中更常见。
*女性的病变通常比男性的病变更大、侵袭性更强。
可能的机制
血管淋巴管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激素影响:
*雌激素可能促进血管淋巴管瘤的生长。
*研究显示,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升高与新生儿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遗传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血管淋巴管瘤的家族聚集性可能与性别差异有关。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拥有受血管淋巴管瘤影响的女性亲属的男性更容易患血管淋巴管瘤。
免疫因素:
*女性通常具有更强的免疫反应。
*这种免疫反应的差异可能是女性血管淋巴管瘤发病率较高的一个因素。
结论
血管淋巴管瘤的性别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因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种差异可能与激素影响、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减小,但在某些解剖部位和病理类型中依然存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应意识到这种性别差异,以便在诊断和管理血管淋巴管瘤时适当考虑。第五部分部位分布关键词关键要点【头部和颈部】:
1.头部和颈部是血管淋巴管瘤最常见的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40%-50%。
2.在头部和颈部,血管淋巴管瘤可累及舌头、面部、颈部、口咽部和鼻咽部等区域。
3.头部和颈部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体积较大,且可能导致局部畸形、压迫症状或吞咽困难。
【腋窝】:
血管淋巴管瘤的部位分布
血管淋巴管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头颈部,占所有病例的约40%至60%。
其他常见部位包括:
*躯干:约占20%至30%的病例,最常发生于腋窝、腹股沟和胸壁。
*四肢:约占15%至25%的病例,最常发生于上臂、大腿和手掌。
*腹部:约占5%至10%的病例,最常发生于腹膜后间隙和肝脏。
*肺部:约占1%至5%的病例。
*其他器官:血管淋巴管瘤还可发生于其他器官,如骨骼、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
部位分布的性别差异
*头颈部的血管淋巴管瘤在男性中更常见。
*四肢和躯干的血管淋巴管瘤在女性中更常见。
部位分布的年龄差异
*大约50%的血管淋巴管瘤发生在儿童期,其中大多数发生在2岁以下。
*成人中血管淋巴管瘤相对少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略有增加。
不同部位血管淋巴管瘤的特征
*头颈部:头颈部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呈海绵状,生长迅速,可导致压迫症状。
*躯干:躯干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呈囊肿状,生长相对缓慢。
*四肢:四肢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呈混合性,既有海绵状成分,也有囊肿状成分。
*腹部:腹部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呈实性或囊肿状,生长缓慢。
*肺部:肺部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呈球形或卵形,生长缓慢。
流行病学意义
血管淋巴管瘤的部位分布有助于:
*诊断:了解不同部位血管淋巴管瘤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治疗规划:部位分布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
*预后评估:某些部位的血管淋巴管瘤预后较差,如头颈部和腹部。第六部分种族与地理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种族因素】
1.黑色人种患病率较高:黑色人种的血管淋巴管瘤患病率高于其他种族人种。研究表明,黑色人种中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率约为1/50,000,而白种人中约为1/100,000。
2.亚洲人患病率较低:亚洲人中血管淋巴管瘤的患病率较低,约为1/200,000至1/500,000。
【地理因素】
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种族与地理因素
引言
血管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血管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或部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包括种族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病因学和风险因素。
种族因素
种族因素在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研究显示:
*总体而言,亚洲人群中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高于白种人和黑种人。
*婴幼儿中,亚洲人群的发病率尤为突出。
*成人中,血管淋巴管瘤在白种人中最常见。
这些种族差异可能归因于遗传易感性的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或两者的结合。
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也被认为影响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分布。研究表明:
*温带地区,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更高,尤其是在高纬度地区。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较低。
这种地理分布模式可能与气候条件、紫外线照射和环境污染有关。
具体数据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提供了有关血管淋巴管瘤种族和地理分布的具体数据:
*美国:亚洲人群中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为1/10,000,而白种人和黑种人分别为1/50,000和1/100,000。
*日本: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为1/6,500,高于欧美国家。
*英国: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为1/12,000,白种人最常见。
*澳大利亚: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为1/15,000,在温带地区高于热带地区。
与其他血管瘤的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淋巴管瘤与其他类型的血管瘤在种族和地理分布上存在差异。例如:
*海绵状血管瘤:在白种人中最常见,而亚洲人和黑种人中较少见。
*蔓状血管瘤:在所有种族中发病率相似,但温带地区的发病率高于热带地区。
结论
种族和地理因素在血管淋巴管瘤的流行病学分布中起着作用。亚洲人群和温带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和气候条件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对于阐明这些因素在疾病病因和风险预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第七部分危险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年龄
1.血管淋巴管瘤好发于儿童,其中75%在2岁以下诊断,90%在5岁之前诊断。
2.很少见于成年人,约占所有病例的10%。
3.成年人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儿童不同,更具侵袭性。
主题名称:性别
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家族史是血管淋巴管瘤的重要危险因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PHACE综合征与血管淋巴管瘤密切相关,大约25%的PHACE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淋巴管瘤。
*PI3KCA基因突变可能是血管淋巴管瘤的一个罕见遗传因素,与淋巴管异常有关。
环境因素
*子宫内暴露于某些环境因素可能增加胎儿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如:
*孕母感染:巨细胞病毒、EB病毒、弓形虫感染与血管淋巴管瘤存在关联。
*孕母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多氯联苯、双酚A等。
*孕母营养不良:叶酸缺乏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其他风险因素
*性别:女性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略高于男性。
*年龄:大多数血管淋巴管瘤发生在儿童早期,儿童患病率最高。
*种族:亚洲人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高于白人。
*体重:出生时体重过低或过高的新生儿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更高。
*早产:早产儿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高于足月儿。
*胎盘位置异常:胎盘前置或胎盘植入过深与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胎儿水肿: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水肿的新生儿患血管淋巴管瘤的风险更高。
发病率和患病率
*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约为0.3-0.5/1000活产。
*儿童患病率更高,其中约75%的病例发生在2岁以下。
*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1:1.2。
*头颈部是血管淋巴管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约占所有病例的60%。
*其他常见部位包括躯干、四肢和内脏。
提示:
*确定血管淋巴管瘤的具体致病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了解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人群,并可能为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指导。第八部分病程进展模式关键词关键要点1.病程进展缓慢
1.血管淋巴管瘤通常表现为缓慢进展,在几个月至数年内逐渐增大。
2.肿瘤生长速度因个体而异,受年龄、位置和类型等因素影响。
3.婴儿期诊断的血管淋巴管瘤常在2岁前快速生长,随后进入稳定或缓慢生长阶段。
2.自发消退
1.约50%的婴幼儿血管淋巴管瘤在5至8岁之间会自发消退。
2.消退过程通常缓慢,可能持续数年。
3.消退发生率与肿瘤大小、部位、类型和治疗无关。
3.快速进展
1.约20%的血管淋巴管瘤表现为快速进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2.快速进展的肿瘤通常出现在头部颈部或纵隔,预后较差。
3.引起快速进展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涉及异常的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
4.侵袭性生长
1.少数血管淋巴管瘤具有侵袭性,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2.侵袭性肿瘤预后差,治疗困难。
3.侵袭性生长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生成因子表达异常有关。
5.复发
1.血管淋巴管瘤的复发率约为10%-20%。
2.复发通常发生在治疗后1年内,但也可在多年后出现。
3.复发的风险因素包括完全切除失败、肿瘤类型、部位和大小。
6.转移
1.血管淋巴管瘤转移非常罕见,发生率不到1%。
2.转移通常发生在肺部和肝脏。
3.转移性肿瘤预后差,治疗选择有限。血管淋巴管瘤的病程进展模式
血管淋巴管瘤的病程进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缓慢进行性生长
*最常见的病程进展模式
*肿瘤缓慢而逐渐生长,通常在数月至数年内达到最大体积
*生长速率可能因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组织学类型而异
2.快速进行性生长
*相对罕见,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
*肿瘤迅速增长,可能在数周或数月内达到最大体积
*这种进展模式通常见于婴儿和幼童的肿瘤
3.稳定或静止
*有些肿瘤可能会稳定或静止很长时间
*这种进展模式通常见于较小的或较深的肿瘤,其不受外力或刺激的影响
4.局部侵袭性
*少数血管淋巴管瘤可能会表现出局部侵袭性
*肿瘤生长超出其原始边界,侵入周围组织或器官
*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功能障碍或组织破坏
5.远处转移
*极罕见,但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生
*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远处的部位
*远处转移通常是预后不佳的征兆
影响病程进展模式的因素
影响血管淋巴管瘤病程进展模式的因素包括:
*肿瘤大小:较大的肿瘤通常生长较快
*肿瘤位置:靠近表面或暴露于外力或刺激的肿瘤生长较快
*组织学类型:某些组织学类型,如梭形细胞型,比其他类型具有更高的侵袭性
*患者年龄:婴儿和幼童的肿瘤通常生长较快
*激素状态: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促进肿瘤生长
病程进展模式的预后意义
血管淋巴管瘤的病程进展模式与预后密切相关。缓慢进行性生长的肿瘤通常预后良好,而快速进行性生长、局部侵袭性或远处转移的肿瘤预后较差。然而,每个患者的个体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特征、治疗类型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关键词关键要点年龄分布:
关键要点:
1.血管淋巴管瘤最常发生在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儿。
2.在新生儿中,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约为2-3%,是该年龄组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
3.血管淋巴管瘤可在出生时出现,或在出生后数月甚至数年内出现。
年龄相关趋势:
关键要点:
1.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在2岁以下的儿童中,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最高。
3.到青春期,血管淋巴管瘤的发病率极低。
年龄组差异:
关键要点:
1.不同年龄组的血管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2.新生儿的血管淋巴管瘤通常较小且较局限。
3.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经销住宅合同
- 2025年住宅购买居间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船舶涂料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加工盐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水利设施开发管理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专业软件技术支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石膏行业诚信购销协议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2025年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儿童监护权放弃协议范例
- 机器狗:技术成熟性能优越场景刚需放量在即2025
- 2025年村民代表会议讲话稿(3篇)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知识培训
- 《加油站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一模)乌鲁木齐地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年度得到 · 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4-2025)
- 2025年日历表(A4版含农历可编辑)
- 人工智能大模型
- 架桥机安全教育培训试卷及答案(共3页)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