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B/2D/wKhkFma-J-aAW7XCAAGNTpDXd_Y899.jpg)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B/2D/wKhkFma-J-aAW7XCAAGNTpDXd_Y8992.jpg)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B/2D/wKhkFma-J-aAW7XCAAGNTpDXd_Y8993.jpg)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B/2D/wKhkFma-J-aAW7XCAAGNTpDXd_Y8994.jpg)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1B/2D/wKhkFma-J-aAW7XCAAGNTpDXd_Y899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芪林间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黄芪林间生态种植的适生区域与种植环境、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贮藏的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黄芪林间生态种植。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525有机肥料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黄芪milkvetchroot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3.2林间生态种植eco-plantinginforest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清洁化生产、绿色防控等生态培育措施种植药用植物,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充分利用林分营养和空间层次的协调互补关系,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适生区域与种植环境4.1适生区域适宜种植在呼和浩特市海拔高度为1000m~2000m、无霜期≥90d、年平均气温3.5℃~6.7℃、年日照时数≥2500h、年平均降水量≥300mm的地区。4.2环境质量要求环境检测大气应符合GB3095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土壤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要求。播前准备5.1林地选择选择林地郁闭度在0.2~0.5,坡度在0°~28.6°的林地。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淡粟钙土或砂质壤土块进行种植。5.2林地清理种植前,清理林地杂草、石块等杂物,清除老枝、病枝及下部枝。5.3整地施肥在选好的林地内,结合主栽树种进行整地施肥。每667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kg~2000kg,或每667m2施用商品有机肥200kg~300kg,深翻土壤30cm以上,将肥料与土壤混匀。整平耙细,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肥料使用按照NY/T496的规定执行,有机肥料质量应符合NY/T525的要求。播种6.1种苗选择选择长度在40cm以上、无病害的黄芪种苗,移栽前注意保湿避风,不能在太阳下暴晒。6.2种苗移栽4月中下旬进行,林带间黄芪边行与主栽树种间距1m,选择平栽即卧栽的方式种植,人工或机械开沟,沟深8cm~12cm,行距40cm,黄芪芦头均朝同一方向,芦头间距离为株距,株距20cm,每667m2用种苗量50kg~60kg。田间管理7.1补苗注意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定苗的时候,对缺苗穴口要做好补苗工作,补上同等生长的健康幼苗。补苗时注意不要破坏原有种苗的根部,覆土后及时浇水。7.2荫蔽度管理及时剔除林木的下部侧枝,并剪除徒长枝、密生枝、枯死枝,使荫蔽度在0.2~0.5。7.3中耕除草苗高5cm左右时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苗高7—8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定苗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以保持土层疏松和田间无繁茂杂草即可,不要损伤根部。7.4适时追肥在黄芪苗上地后的10d-15d内,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然后每隔20d左右进行一次追肥,追肥选择农家肥,每667m2用量120kg~200kg,开沟施入或直接撒播,开沟后及时覆土。7.5灌溉与排水黄芪耐干旱,但在出苗期或补苗后,如果发现苗情不好,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之后不遇特别干旱不再浇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烂根。病虫害防治8.1主要病害黄芪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根腐病:主要危害根部。根尖或侧根先发病并蔓延至主根,染病植株叶片变黄枯萎,茎基和主根呈红褐色干腐,上有纵裂或红色条纹,侧根腐烂或很少,病株易从土中拔出,主根维管束变为褐色,湿度大时根部长出粉霉(分生孢子)。白粉病:初期叶两面生近圆形白色粉状斑;扩展后连接成片,呈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片或整株被一层白粉所覆盖;不仅为害叶片,也为害花蕊、荚果、茎杆等部位;后期白粉呈灰白色,霉层中产生无数黑色小颗粒,为闭囊壳。到秋天黄芪田块发病率达70%以上,严重时引起早期落叶,产量受损。锈病:发病部位为叶片。叶上病斑初为黄白色小斑点,后稍扩大和突起,不久表皮破裂,呈现红褐色夏孢子堆,周围环绕有一圈夏孢子堆,孢子堆外围呈现黄色晕圈,后期长出黑色冬孢子堆,多见叶柄及茎上。叶枯病:主要是危害黄芪的叶片,开始从叶尖端或叶边缘上向内延伸不规则分布的黑褐色病斑,迅速从叶尖向下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形病斑,严重时全叶干枯,致使植株整片枯死。8.1.1农业防控黄芪忌连作,轮作倒茬可有效降低根腐病发病率,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呼和浩特市常见大面积种植的禾本科有:饲用燕麦、玉米、荞麦、谷子、糜子。前茬若是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比如饲用燕麦),可根据收获时间进行伏耕或秋耕,深翻30cm以上,将土层表面病虫害遗留物掩埋土壤深层,然后进行晾晒,利用夏秋季紫外线和高温进行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可在深翻后施用微生物菌剂拌水喷灌,可有效降低传染性病害。不具备倒茬条件时,应施用腐殖酸和生物炭等土壤改良剂改善土壤状况,以降低连作障碍。8.1.2生物防治根腐病:发病初期可喷施50%托布津1000倍液。白粉病: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枯萎病:喷施枯草芽孢杆菌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锈病: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5%粉锈宁600~8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或用敌锈钠喷雾防治。8.2虫害8.2.1主要虫害黄芪主要虫害有:豆荚螟、芫青、蚜虫、地老虎。8.2.2物理诱杀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豆荚螟、芫青、蚜虫和地老虎等具有趋光性害虫的成虫。安插或悬挂黄板,诱杀趋黄性的害虫。8.2.3生物防治引入害虫的天敌,利用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草蛉、食蚜蝇等益虫控制害虫的数量。采收贮藏9.1采收2~3年为黄芪最佳采收年份。采收时先将地上部割掉,然后人工采挖或机械起苗。人工挖苗要注意根部保护,不要损伤黄芪根部。机械起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专业经销住宅合同
- 2025年住宅购买居间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年船舶涂料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加工盐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式
- 2025年水利设施开发管理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5年专业软件技术支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石膏行业诚信购销协议
- 2025年绝缘材料:绝缘套管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2025年人才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儿童监护权放弃协议范例
- 1.北京的春节 练习题(含答案)
- 抗震支架安装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 2025年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限公司中层干部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17145-2024废矿物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导则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按首字母排列)
- GB/T 45006-2024风电叶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板材
- 妇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
- 《银行案件防控培训》课件
- 炎症性肠病共识2024
- 《单片机应用技术》课件第1章
-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飞舞的彩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