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压力概述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压力
第三节压力应对的方法第一节压力概述一、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产生于个体无能力、无资源应对“外在需求”的一种非特定的生理反应。压力在西方文献中也被称为应激,压力是一般意义上使用的概念,应激则是临床使用的概念。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可以避免。从人类文明起源到现在,每一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属于自己的压力。不管喜欢与否,压力每天都会伴随着每个人,它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体验。所谓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情境,而是指个体对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某个人或某件事情所做出的情绪与生理的紧张反应。当人产生压力的时候,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等激素通过血液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就会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压力也可以被定义为当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或超过其应对能力时个体的反应模式。汉斯·赛利认为压力就是当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经验与现实生活的要求不一致时,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也称为“应激状态”。他描述了几种基本压力差异,每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能对个人成长起到激发作用的为良性应激或有益的压力;高度应激或过量的压力发生在事件(包括积极事件)堆积在一起超过了人们的适应上限时;弱应激或者压力不足常发生在人们缺乏刺激的时候,单调的工作特别容易引起弱应激。二、压力的产生与反应压力的产生与反应过程包含了三个基本因素,即压力源、中介因素、压力反应。首先要有压力源,其次还存在着很多中介因素,压力源与中介因素相互作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个体的最终反应及结果。(一)压力源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通常将导致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刺激(事件、情境或环境)等称作压力源,简单来说就是压力产生的来源,即指任何会使个体产生压力的刺激情境或环境。根据心理学家对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进行的系统分析,将压力分为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四种。(1)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例如,躯体病变、躯体外伤、微生物或致病菌入侵等,这一类压力源一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预防性的应对措施来加以控制及消解。(2)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感,不切实际的期望,工作、学习、生活相关的压力与紧张等,而这类压力源的影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自身对于压力的感受,如果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暗示,从而畏惧压力,并极有可能转化为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3)社会性压力源:是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变化,大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中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另一种语言环境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若不改变习惯来适应新的变化常常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甚至积郁成疾。(二)中介因素在压力源和产生心理生理反应之间还有很多的中介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个体在受到压力后表现在心理生理上的反应程度。主要包括个体的以往经验、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个性特征以及个人的社会支持状况等。1.以往经验个人在其生活中对环境中的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会影响个人对当下压力的判断和反应。例如,一帆风顺的人一旦遇到打击常常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而对于人生坎坷的人,同样的打击却不会引起重大伤害。因此,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当面对同一事件或情境时,经验会影响人们对压力的感受。2.认知评价压力事件能否影响身心健康问题,除了取决于压力事件的性质、强度和频度外,还受制于个体对压力事件的认知和评价。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压力来自人类的内部认知系统,压力源与个人的认知系统、价值系统有关。因此,同样的失败,积极的人认为排除了错误,消极的人认为丧失了机会,可见认知评价在增加压力感或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3.应对方式面对压力时,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应对处理方式,有的人分析问题、积极解决,有的人隐忍接受、退缩回避。研究表明,人在遇到压力后,采用积极应对压力的方式往往能促进心理健康,采用被动的应对方式会导致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而被动的应对方式主要包括认知和行为的回避、社会退缩、顺从接受、情感宣泄或发脾气、愿望性思考、自责或自我批判等。4.个性特征不同个性特征的人对压力的感受也会不同。心理学家将那些竞争意识强、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成就动机高的人称为A型性格;将个性随和、生活悠闲、对成败得失看得淡薄的人称为B型性格。研究发现,在面对同样的压力时,B型性格的人会更加具有耐受力,而A型性格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有数据显示A型性格者患心脏病的人数是B型性格者的2~3倍。5.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常常被认为是个人处理紧张问题或压力事件时的一种潜在资源。压力事件能否影响身心健康,与个人能否获得社会支持有关,社会支持能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三)压力反应与心理防御机制压力伴随着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避免。在众多压力面前,有的人积极乐观、越挫越勇,并不断成长,最终走向了成功;有的人却无所适从、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惶惶然中一事无成。因此,当压力来临时,人们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在早期的压力研究理论中,加拿大心理学家汉斯·赛利于1930年提到当人们面对压力时会产生一个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的反应,即压力反应的过程,这一反应包括三个主要阶段。(1)警觉期(AlarmStage):这个时期令整个人进入一种压力备战状态。(2)反抗期(ResistanceStage):这个时期是人抵抗压力的时期,成功的话身体状态良好,从而回到(1),能够重新面对新的压力,否则进入(3)。(3)衰竭期(ExhaustionStage):心理压力最终引起身体能力逐渐丧失,进入亚健康状态,甚至严重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DefenseMechanism)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个体面临挫折、压力或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其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其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人类的心理防御机制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压抑(repression)压抑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不被意识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2.否认(denied)否认指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从未发生过一样。3.转移(displacement)转移又称置换,是因为某事物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向发泄到另外的对象上去,即找“替罪羊”。4.升华(sublimation)升华指把不为社会、超我接受的受压抑的欲望、冲动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5.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反向形成指把潜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行为。6.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而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接受。它有两种表现: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把已经接受了的不好的东西说成是好的。7.投射(projection)投射指把不被超我接受的动机、意念、情绪等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8.补偿(compensation)补偿指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补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或一方面的缺陷通过发展其他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9.幽默(humor)幽默指用一种带有诙谐的幽默方式对付困境,既保护自尊,又不伤和气。三、适度压力与过度压力(一)适度的压力很多人一提到“压力”就会恐惧反感,但是在应用心理专家眼里,压力是正常的,适当的压力有利于健康。积极的压力会成为“推动力”,成为磨炼意志、锻炼才能的催化剂。适当的压力可以加深人们的意识,提高警觉,还经常会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上的表现。压力会给个体提供创造性完成一项工作的唤醒水平,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除了提升工作效率,轻度的压力能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从中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等。(二)过度的压力过度的压力会成为“破坏力”,挫伤一个人的自尊,使人沉沦、消极,甚至影响到其健康成长。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但压力过大过久,则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板动作、暴饮暴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对生理、心理和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对生理的影响压力和负面的情绪对人类生理是否会造成伤害,是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日本临床医学家春山茂雄发现:一个人生活紧张或发怒时,脑内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感到恐惧时,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若经常感受强大压力或经常生气时,会因为大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毒性荷尔蒙而生病,这些毒性荷尔蒙会造成毒化,最终造成生理器官的退化或早死;反之,如果随时能化解压力,保持积极思考,心情愉快,人体会分泌出多巴胺、五羟色胺等快乐荷尔蒙,这些荷尔蒙可以击退癌细胞,获得长寿。压力带给生理上的反应极为复杂,常出现下列现象:神经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的变化、免疫系统的变化、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变化等。2.对心理(认知)的影响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外部信息输入,在内部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输出的过程,涉及人的注意、知觉、记忆、推理等心理过程。压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取决于个体怎样解释外部环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提出了个人建构理论。凯利认为:建构并非现实世界的一部分,相反,我们把建构加在现实之上来赋予现实意义。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立了图式理论。皮亚杰认为:大脑改变了感觉输入,使之能符合以前发展起来的图式。这一过程被称作同化。随着新信息的得到,图式变得更精细而复杂。在发生压力的生活事件的时候,消极的自我图式会使人更易于陷入沮丧。个体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对压力的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3.对行为的影响很多心理学家努力去探讨人类的行为反应,发现人类行为的发生来自多方面的因素。罗杰斯提出人类有自由的意志,不加以干涉会表现积极向善的本质。斯金纳提出人类行为是受外在环境的制约而形成的,外在给予怎样的诱因或给予怎样的惩罚就会产生怎样的行为。荣格提出人类有自卑的情绪,凡是遭遇困难都会努力去争取上游或超越极限。弗洛姆提出人类有嫉妒的心理,凡是超越自己的都会努力将他破坏。弗洛伊德提出人类行为受早期行为的心理影响,早期愉快的经验或痛苦的经验会影响他未来行为表现的方式。比如早期承受困苦环境折磨的人长大后更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等考验。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压力一、大学生压力产生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心理上产生种种压力的原因,一方面与其自身的心理发展、心理特点、性格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他们所处的客观环境密不可分。总体可以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社会环境因素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社会的变革、思想文化的变迁以及就业难的情况是引发当前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腾飞以及网络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矛盾愈加复杂,社会紧张性刺激因素增多、加剧,这种竞争的危机感和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造成大学生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高校扩招和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就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考验着每一个大学生。(二)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关系、氛围,父母的文化程度、言谈举止、教育态度和方式、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子女的压力感知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三)学校环境因素大学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它本该具有文明优雅、催人奋进、给人以美的熏陶、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但当下大学已经不再是静谧的“象牙塔”,它不断地和世俗世界接轨,社会上庸俗和功利的内容已经渗透到了大学校园中,使得原本圣洁无比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受到污染。同时,一些高校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措施并不得力,原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然而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以及诸多企业仅仅关注大学生所带来的实际效益,这就导致高校从现实利益出发,偏向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实现较高的就业率,而弱化了对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及时有效引导。(四)自身主体因素大学生自身不良性格品质、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观是促成其产生压力的主体因素,也是最根本因素。良好的个性对于环境的变化和外界带来的压力具有良好的耐受力、应变力和应对能力;而不良的个性则容易感受到环境变化和外界压力而产生脆弱、敏感、消极的情绪,其主要表现为个性中消极、不好的一面,如冷漠、孤僻、固执、刻薄、虚荣、极端、嫉妒、敏感、自卑、自负、抑郁、多疑等。具有这些不良性格品质的学生对挫折、困难、矛盾的耐受力差,容易明显地或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来自学习、就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总之,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主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大学生心理压力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大学生常见的压力类型(一)学业压力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宽松,但课程多,难度大,内容复杂,众多学业变化使得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同时,大学里的各类等级考试是大学生面临的重要压力因素,虽然多数高校取消了英语、计算机等级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但为了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并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一些大学生废寝忘食,积极给自己充电,忙于各种等级考试、资格考试、辅修课程。(二)适应压力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断乳期”,对父母依赖性强,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不高,当离开家庭庇护,开始独立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琐事时,没有心理准备的大学生容易对新生活感到迷茫和胆怯,甚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缺乏自信,焦虑不安,从而产生严重的适应压力。(三)就业压力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的日趋饱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意向和期望值普遍偏高,不考虑实际情况而一味要求高薪、高职,希望到发达地区、大城市,享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待遇,而现实的反差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另一方面,在就业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会长时间地处于等待与观望之中,常常为能否找到工作感到苦恼,长时间心理得不到放松,容易被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缠绕,产生就业心理压力。(四)人际压力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性格、个人喜好等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较为复杂,在共同生活中难免产生摩擦和冲突。同时,大学生朝气蓬勃,渴望学习新东西、交往新朋友,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却表现为人际关系意识淡薄、人际交往技能不足以及个性中存在影响人际关系的消极因素。受这些问题影响,大学生产生了既渴望交往又害怕交往的矛盾心理,因此,大学生很容易产生一定的人际交往压力。(五)经济压力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约20%是贫困生,其中5%~7%是特困生,对于贫困生家庭来说,学费、生活费是一项相当沉重的经济负担,贫困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心理上就一直在承受着不同寻常的经济压力。而当今的大学校园攀比消费现象也强烈地刺激着部分贫困生,物质条件的窘迫使部分贫困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惭形秽,内心充满矛盾,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三、大学生压力的特征 (一)压力来源的多元性一般说来,如果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风气优良,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思想相对简单,除了学习上的压力以外,其他方面应该不能给大学生带来太多的压力,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环境适应压力和学业压力紧随其后,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交往能力、感情相处方面的压力对于不同人产生的压力强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都不同程度地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有些因素甚至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二)压力内容的复杂性大学生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也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一段时间内,它们之间表现出叠加性和传递性的特征。单种压力来袭大学生可以抗拒,但如果多种压力叠加在一起,它就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三)压力影响的强大性人们需要一定的压力,适度的压力不但不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反而会激发斗志,使大学生将这种压力转变为动力,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办事效率。但如果压力超过了人的承受能力,压力感过强、过大,时间过长,人便会焦虑、抑郁。(四)压力后果的严重性当大学生遇到外界的刺激与自己的内心发生冲突时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暴躁等不良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一旦压力消除,心理便会恢复平衡,但如果压力过于持久,可能会在压力事件消除后,心理仍无法平静,这便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目前我国频繁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并且大学生因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在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笼罩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深深地感到这些压力已经让他们的心理负荷与心理承受力之间失去了平衡。因此,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都可能使大学生心理偏离正常发展的方向,出现心理异常现象甚至发生自虐、自杀等异常行为。四、压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1)心理压力影响生理健康。(2)心理压力妨碍正确认知,影响意志力。(3)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障碍、行为不当。(4)心理压力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节压力应对的方法一、压力应对的几种心理学观点谈到压力,必然要提到如何应对压力。莫斯提出,应对行为可分为:功能性应对(functionalcoping),即对问题采取行动去学习、求助,设法面对困难及压力,并加以解决;非功能性应对(unfunctionalcoping),即面对工作压力有反向的行为,如攻击无辜、责骂他人、孤立自己或吃东西消除紧张。如果选择不具功能性的应对行为,可能使自己更容易陷入孤独疲惫的状态,不敢正视问题,进而服用镇静剂,终至不能自拔的地步。这样可能会引发出更多的压力。总之,应对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当面临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压力而为了重新建立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处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应对方式有效,则可以减轻或免除压力困扰;反之,如果应对方式无效,不但不能克服压力,反而可能引起生活上的种种困扰,造成身心疾病或引发各种偏差行为,从而又形成新的压力来源。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对应对行为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源于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卫机制理论,认为个体面临压力事件时会无意识地运用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防御机制来应对问题。这一观点强调了应对是在无意识层面上进行的。目前,应对领域研究的防御机制已不再是弗洛伊德意义的概念,而是更倾向于强调个体对环境、社会的适应性应对及实证研究,并注重意识领域的研究。(二)人格功能理论人格功能理论认为个体广泛而稳定的人格特质决定其应对方式,每个个体都处于和应对有关的几种人格维度上。因此,不同个体的应对方式由于人格特质而具有个体差异,不同情境下同一个体的应对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该理论过分强调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的影响,而忽视了具体应激情境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三)情境理论情境理论强调情境因素在个体应对方式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应对是对特定情境的反应,注重不同情境下个体应对方式的研究。与人格功能理论截然相反,它忽视人格特质、个体差异对应对的作用,因此不能说明同一压力情境下个体应对方式的差异,也不能说明在不同时间,同一个体在同一压力情境下应对方式的差异。此外,也不能对客观情境的压力与主观体验到的情境的压力做出区分。因此,对应对缺乏一定的解释效力。(四)相互作用理论相互作用理论强调具体的人、具体的环境、具体的时间对具体应对方式的影响,认为应对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它既承认应对的个体差异性,又承认情境的变化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人格功能论和情境论的缺陷,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全面的应对理论。二、压力管理压力管理,就是个体运用有效的方法应对在压力情况下的生理、心理唤起。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呢?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与压力相处需要解决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的问题。(一)生理层面生理层面就是通过放松训练、体育运动、呼吸调整等达到身体上的放松。既然压力会影响到大学生的生理健康状况,学会及时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就成为必要。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有足够的能量和体力去应对每天的生活、学习。(二)心理层面心理层面就是改变认知,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知。类似的认知差异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大家往往因为一些不恰当的非理性的认知而导致压力过大。大学生应该如何调整认知,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呢?1.调整归因风格归因风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不同归因风格的人面对同样的遭遇所承受的压力也有差异。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能力:个人评估自己对该项工作是否胜任。(2)努力程度:个人反省检讨在工作过程中是否尽力而为。(3)工作难度:凭个人经验判定该任务的困难程度。(4)运气:个人认为此次成败是否与运气有关。(5)身心状况:工作过程中个人当时身体及心情状况是否影响工作成效。(6)其他因素:个人认为此次成败因素中除上述五项外,其他相关的人对该事的影响因素(如别人帮助或评分不公等)。进一步,韦纳把上述六项因素按各自的性质,分别纳入以下三个维度。(1)控制点(因素来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个人条件(内控),抑或外在环境(外控)。在此纬度上,能力、努力程度及身心状况三项属于内控,其他各项则属于外控。(2)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在此纬度上,六因素中能力与工作难度两项是不随情境改变的,是比较稳定的,其他各项则均为不稳定者。(3)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为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由个人意愿所决定。在此纬度上,只有努力程度一项是可以凭个人意愿控制的,其他各项都是个人无能为力的。2.巧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当遭遇困难或挫折时,可采用下列心理防御措施来缓解压力、调整心态。1)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方法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大脑里往往会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新的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眼不见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此外,还可采取主观回避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的本能的潜在机制,努力忘掉或压抑自己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痛苦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帮助自己走出心理困境。2)自我安慰法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校园安全监控设施升级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智慧城市配套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2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化机场自动售货机租赁项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防雷保护设施建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施工监理单位招标投标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版古籍文献储藏室修复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高品质腻子施工服务供应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导游人员旅游安全责任合同3篇
- 小区车子棚施工合同(2篇)
- 2025年度新能源项目财务监督出纳人员担保合同2篇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章节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安培力洛伦兹力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等)
- 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套
-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一次网的调节方法
- GB/T 41095-2021机械振动选择适当的机器振动标准的方法
- MRP、MPS计划文档教材
- 甲状腺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安全安全带检查记录表
- GB∕T 26520-2021 工业氯化钙-行业标准
- 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 Listen-to-this-3-英语高级听力-(整理版)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项目评价导则(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