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南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3.2017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4.民国成立后,以妇女运动为宗旨的社会团体,如女子参政协进会等接二连三出现。民初女子最高仅能就读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暑期北京大学开始正式招收女子入学。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A.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的地位 B.政治革命瓦解了传统伦理C.经济发展冲击了固有角色定位 D.思想解放形成了新的社会认知5.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宗旨是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6.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间,中国民主革命正孕育着新的“转机”。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A.新的革命力量——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B.新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新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D.新的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7.马克思认为,从殖民地源源不断流入西班牙的大量贵金属迅速扩散到欧洲,造成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意味着一方面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马克思所描述的这一现象在西欧的影响是A.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B.导致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C.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D.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8.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革命派几乎不注意此事,改良派反应也不热烈,甚至保守派都未表现出太多不满,农村地区的下层读书人虽然悲愤,却也无可奈何。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价值观念崩溃 B.公民意识尚未觉醒C.新式教育体系成型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9.“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其中“予以承认”的是A.《告各友邦书》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D.《联合国宪章》10.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1.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1948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金圆本位的“金圆券”,并且收缴民间的黄金和外币。这两次A.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B.利于抑制恶性通货膨胀C.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1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这段话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 B.强调了和平统一的价值C.阐明了“两种制度”的意义 D.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初的西汉人口不超过7000万,到1851年在清朝统治的范围内人口总数已突破4.3亿,增长了6倍。所幸中国传统农历的发明、完善和普及使农时的掌握变得简单易行,即使在边远偏僻地区的单独农户也能通过二十四节气做到“不失农时”。从中已能看出,他们拥有理性的、相对先进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的敬畏不可能没有消极的一面。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途径。特别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面前,生产更多的粮食成了头等大事,因此而造成的对生态入环境的破坏也只能听之任之。——葛剑雄《中国传统生存智慧与生态观》(1)材料一中作者对中国古代生态观持何种态度?主要依据是什么?材料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恩格斯的观点?试举一例,以西方近代化历程中的史实来说明你的结论。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实现物质文明的同时,逐步实现了生态文明,西方民众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然而,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带有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原罪”。它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它们拥有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却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胡连生《论西方资本主义的生态文明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阐述这一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及应对举措。(4)综上,谈谈你如何认识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14.(20分)材料1931年9月18日,日本置华盛顿体系和“巴黎公约”于不顾,悍然对华发动了侵略战争,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下,短短三个月占领了东北全境。事变发生后,美国虽然不愿意放弃在华传统利益和“门户开放”政策,但是当时其严重经济危机影响了其外交,束缚了胡佛政府的手脚;二是美国政界中还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在东北有“特殊利益”,不便干预过多;三是美国在中国东北直接利益不大,美国与日本贸易额却不小,犯不着太和日本为难。因此,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劝中国政府采取妥协步调”,不给日本民族主义煽动者以可乘之机,认为日本外相有可能实行“和解”外交。为此,美国姑息日本,迟迟不愿意采取行动。当国联就九一八事变探询美国态度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一方面表示愿与国联合作的诚意,另一方面对事件调查并未做出正面回答。——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第五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姑息日本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初期美国姑息日本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国都城九里、侯伯国都城七里、子男都城五里”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C项正确;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错误;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C和D项。2、A【解析】

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3、C【解析】

材料“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体现的是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选项符合题意。上合组织属于区域间政府合作组织,与联合国无关,A选项排除。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是为了反恐,经济合作只是上合组织的内容之一,B选项排除。上合组织成员国俄罗斯不属于发展中国家,D选项排除。4、A【解析】

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和民国成立后,女子参加社团、参与政治、接受高等教育等现象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当时的社会变革提高了女性地位,A选项符合题意;女子参加社团和接受教育,不能说明革命瓦解了传统的纲常伦理,B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经济发展对社会角色的冲击和改变,也没有体现出新的社会认知的形成,CD两选项不符合题意。5、D【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故排除ABC,所以选D。6、A【解析】

根据材料“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年间,中国民主革命正孕育着新的‘转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主革命最大的转机就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转机主要体现在阶级关系的变化上,A选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发展均属于变动的表现,但并非是实质性因素,因此BC选项排除;北伐战争开始时间是在1926年,与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7、D【解析】

材料“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所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引起的价格革命,结合所学可知,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加剧传统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此时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时期,应该是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A项;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项包含于D项中,故排除BC项。8、D【解析】

废除科举制是重大的政治改革举措,但是在清末并未引起较大反应,说明当时社会矛盾突出,不同的社会阶层关注点不同,D正确;A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时期矛头直指传统价值观,说明1905年价值观念并未崩溃,排除;废除科举与公民意识无关,排除B;废除科举并不意味着新式教育体系成型,排除C。9、D【解析】

材料中体现了新中要承认的是符合独立、平等的相关条约和协定,而《联合国宪章》的内容体现的正是尊重独立、平等、和平的原则,故新中国会承认的是《联合国宪章》,故D正确;《告各友邦书》是1912年孙中山以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表的,宣布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不符合“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排除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不符合“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排除B;《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新中国不会“予以承认”,排除C。10、B【解析】

根据“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11、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的金圆券改革,是因为国民党坚持打内战,军费开支庞大,赤字增加,这次改革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不断挤压民间经济,导致物价飞涨。两次改革,都由国民政府主导,客观上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故D项正确,B项排除;官僚资本的膨胀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故排除A、C两项。故选D。12、D【解析】

由“爱国者为主体”“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可得出承认、肯定一个中国是港澳高度自治的前提,故这段话设定了高度自治的底线,故D正确;港澳不是政治实体,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和平统一、两种制度,故B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态度: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生态观相对理性的、先进,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依据:中国是农业大国,节气使农民不误农时、遵循自然规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生态环境。但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落后及人口压力,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任意破坏。(2)同意。例如: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兴起,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了。但是由于煤炭及石油被大规模地开采和消费,环境生态遭到破坏。(3)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南北差距拉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举措: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意识。(4)关系:两者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认识:生态环境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解析】

(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中“他们拥有相对理性的、先进的生态观念”“对自然的敬畏不可能没有消极的一面”得出: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生态观相对理性、先进,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第二小问“依据”,依据材料中“通过二十四节气做到‘不失农时’”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是农业大国,节气使农民不误农时、遵循自然规律,客观上保护了自然和生态环境。依据材料中“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即使先知先觉的人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找不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的途径”“造成的对生态入环境的破坏也只能听之任之”得出:但是,由于科技和生产力落后及人口压力,也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任意破坏。(2)第一小问“是否同意”,理解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能善待大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据此得出态度即可。第二小问“史实”,结合所学围绕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会受到惩罚即可。如:工业革命,工业城市兴起,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开始了。但是由于煤炭及石油被大规模地开采和消费,环境生态遭到破坏。(3)第一小问“问题”,依据材料中“使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得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第二小问“时代背景”,依据所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