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迪庆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家高尔吉亚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选择的,而合乎自然、无法选择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为正当和无可指责,那么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这一思想A.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B.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C.凸显了人性的重要 D.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3.1964年,新中国邮电部发行编号为特66的邮票《知识青年在农村》,分别表现知青在农村收获、种植、学习,科研的场景:该邮票A.客观反映了文革中的“左”倾错误B.表明农村已初步改变落后的局面C.记录现象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D.意在宣传知青建设农村的新风貌4.下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这种变化说明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5.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毛泽东的这些著作A.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 B.坚定了国人抗日必胜信心C.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之上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6.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B.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 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7.角抵一词来源于“以角抵人”,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相扑一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汉书》曾记载,公元前108年春,长安举行盛大角抵戏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的轰动效应。这折射出当时A.恢弘磅礴的时代气魄 B.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C.明礼修身的道德追求 D.雅致清谈的人生态度8.下表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时间结构1954年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1982年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这一变化表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9.下表为学者对1835年英国不同地区的动力使用情况统计地区工厂数量蒸汽动力(马力)水动力(马力)北部地区934265136094苏格兰12532002480密德兰地区54438约1200总数111330151约9774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A.蒸汽动力在各地占优势 B.棉纺织业发展极不均衡C.能源革命推动均衡发展 D.动力替代趋势不可逆转10.下图为刊载于法国《世界报》的一幅政治漫画,反映了某一时期欧洲与美国关系的变化。该漫画反映出()A.美国与欧盟的同盟关系破裂 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C.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 D.世界控制权的争夺日益激烈11.美国首都华盛顿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至上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州权平等观念D.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12.《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古代刑具)左趾,没入其器物”。此后历朝大都沿袭这一做法。这主要表明A.汉武帝的举措顺应时代潮流 B.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C.汉朝的经济措施为历代效仿 D.汉武帝成为历代君主的楷模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王阳明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材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1510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就不断提出修建铁路的主张。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用兵。而且不仅俄国想侵占西北,英国同样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否则中国将面临更加紧迫的局面。——摘编自雷颐《细说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一八七八年,唐廷枢开办开平煤矿时,为了解决运输问题,建议修筑开平至北塘的铁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而获批准。旋因守旧派的反对,清政府又收回成命。唐廷枢被迫改为开挖运河,由于开挖运河失败,再获批准。一八八一年六月,在英人金达指导下,铁路终于通车。但守旧派又群起攻击,清政府进以“震动皇陵”、“伤害庄稼’为由下令查禁,经李鸿章多方努力,铁路才得以保留。修一条九公里长的铁路,竟然几起几落,中国铁路产生之艰难,实难想象。——摘编自李开第《论中国近代铁路建设的几个问题》材料三2019年中国高铁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营最繁忙的国家。中国高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优化了出口贸易结构。中国高铁“走出去”,使中国进入“新陆权”时代,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海权与陆权格局的变迁,从而产生巨大的地缘政治效应,同时还推动了沿线国家在核心价值同一性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彼此尊重、交融、互相学习的“朋友圈”与“文化圈’。——摘编自徐飞《中国高铁的全球战略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铁路修建艰难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装起义不属于新的革命策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农村包围城市而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等,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C【解析】

材料中高尔吉亚认为人的本性是必然的,伦理规则、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等要适应人性的需要,从而凸显了人性的重要,故选C项;材料只是说“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属于人文思想的范畴,无法起到“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思想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民主政治有促进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C。3、D【解析】

邮电部发行编号为特66的邮票内容,表现知青在农村收获、种植、学习,科研的场景,可见其意在宣传知青建设农村的新风貌,D正确;1964年“文革”尚未开始,排除A;农村初步改变落后局面是在改革开放后,排除B;1964年农村生产关系尚未发生变革,排除C。4、A【解析】

材料图示可知,1986年工资性收入呈大幅上升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呈上升趋势,表明农户家庭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后,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而不是强调对外开放,故B选项错误;材料无锡农户家庭收入分类变化,没有体现农民生活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生产是否受冲击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5、C【解析】

1939年底至1940年初,中国共产党已经经历过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正在进行抗战,毛泽东正是对在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发表了这些重要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正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阶段性的理论创新过程,不同时期的新理论都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成部分,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以毛泽东思想为例,其最终提出是在中共七大,排除A;这些著作并非宣传抗日必胜,百团大战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B;这一时期尚处于革命阶段,排除D。6、B【解析】

据材料“……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的马车夫”,在世界贸易居于垄断地位,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并给荷兰带来的巨额财富,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是当时现实的反映,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明显体现印象派风格,即注意“光”和“色”,C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D错误。7、B【解析】

角抵本来是作战时手脚并用,争斗相搏的手段,后来演变为摔跤之类的两两较力的活动,角抵表演引发了“三百里内皆观”,说明人们对角抵活动的喜爱。角抵表现出尚武的精神,体现出人们崇尚阳刚的社会风气,故选B;A是汉赋的表现,排除;C是知识分子学习礼乐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D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的人生态度,材料体现的是汉代,排除。8、C【解析】

从材料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了国家机构前面,体现了民主法制完善,答案为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应该是在90年代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結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表现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民主法治发展的表现和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9、D【解析】

表格显示蒸汽机和水动力数量的变化,从整体而言,蒸汽动力取代水力是社会趋势,故D正确;蒸汽动力在密德兰地区就不占优势,排除A;B项偷换概念,材料并未体现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排除;各地发展并不均衡,排除C。故选D。10、B【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反映的是此时期欧洲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关系,欧盟是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这一对抗恰恰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当今北约框架下的美欧跨大西洋联盟关系趋于松散化和竞争性的一面凸显,同盟关系进一步恶化,但尚未破裂;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与美国在经济领域的对抗和竞争,不是对世界控制权的争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C【解析】

建筑的规划没有体现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故A项错误。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在美国宪法中是平等的,美国并非议会中心。故B项错误。“国会大厦”、“总统府”、“联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体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和相互制衡的原则,故C项正确。D项“政府中心与邦联意识”与材料“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称命名道路由内向外”的布局特点不符合,排除。12、B【解析】

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以重典治私铸铁器、煮盐者,为历代继承,这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家实行专卖制度,控制国计民生行业,B正确;国家专卖制度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与时代潮流无关,排除A;C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历代王朝对汉武帝实行专卖,打击私贩私铸政策的继承,而非对汉武帝个人的推崇,排除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上帝面前人人平等。(2)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影响不同:王阳明:通过自我反省,加强道德自律,注重社会秩序,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促进思想解放,个性张扬,有利于摆脱天主教会的压迫和思想禁锢,实现信仰自由,其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解析】

(1)相同点,根据材料“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材料“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可知,他们的共同点即强调通过自己的内心活动来认识事物。不同点,根据材料“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可知,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根据材料“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不以神父为中介”可知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每个人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2)第一小问,联系两人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王阳明生活在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明朝,而马丁·路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起来的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