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五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微案3理解文言特殊句式——抓住标志,翻译落实复习任务通晓文言常用特殊句式,形成翻译中的“句式意识”。考情微观1.2021~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翻译题涉及的文言特殊句式详见学案51“考情微观”。2.高考考查特殊句式的特点: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考查频率不及实词、虚词高,随文命题。前备知识——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奈何何如奈……何如……何若……何怎么/怎么办/怎么样为什么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何故怎么/为什么/什么原因何以为什么/怎么会凭什么……/根据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孰与……与……孰……与……比,哪一个更……理解小练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沛公曰:“孰与君少长?”B.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C.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今日之事何如?二、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哉(为、也、也哉)怎么能……呢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如之何把(对)……怎么样;怎么能……呢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其)庸……乎安……哉(乎)哪里……呢难道……吗不亦……乎非……欤不也……吗不是……吗宁(独)……耶(乎、哉)哪里……呢/难道……吗顾……哉难道……吗理解小练2下列各句中,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的一项是()A.孔子云:“何陋之有?”B.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C.若为佣耕,何富贵也?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何其一何多么/何等怎么那么/为什么那么直……耳惟……耳只不过……罢了只是……罢了理解小练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固定格式)(1)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五代史伶官传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表示揣度的固定格式句式标志翻译格式无乃……乎恐怕……吧/只怕……吧得无(非)……耶(乎)大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吗(兼表反问)其……欤岂不是……么庶几……欤或许……吧理解小练4(1)下列句子中,不表示揣度语气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C.其可怪也欤D.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2)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③孰与,译为“与……一起”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呢”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活动一掌握判断句和被动句(一)判断句:是为副词加者也,另有直接判断句1.判断句的判断方法判断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等。二是看谓语特征,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构成判断句,这是无标志词的判断句。如“秦,虎狼之国”“燕王吾所立”等皆属此类。2.判断句的翻译方法翻译判断句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句。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时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就是”“本来是”“就是”。(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eq\b\lc\{\rc\(\a\vs4\al\co1(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②失其所与,不知))C.eq\b\lc\{\rc\(\a\vs4\al\co1(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②汉天子我丈人行也))D.eq\b\lc\{\rc\(\a\vs4\al\co1(①吾属今为之虏矣,②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二)被动句:为所见于被意念1.被动句的判断方法(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为所……”;②“于”“受……于……”;③“见”“见……于……”;④“被”字。(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如《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是“镂”的支配对象,并且“金石”是受事者,所以此句为被动句。(3)巧借“添”“变”二法。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将其变为“举函谷”。2.被动句的翻译方法:必须加上“被”或“受”字。(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妇女无所幸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王之蔽甚矣))B.eq\b\lc\{\rc\(\a\vs4\al\co1(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C.eq\b\lc\{\rc\(\a\vs4\al\co1(①方正之不容也,②为天下笑者))D.eq\b\lc\{\rc\(\a\vs4\al\co1(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活动二掌握倒装句、省略句和固定句式(一)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疑问否定之是标判断宾语前置句,主要看标志。(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①否定词——不、莫、未等;②代词——之、余、吾等。(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①疑问句;②疑问代词——何、安、焉等。(3)用“之”“唯……是(之)”“是”作标志,如“句读之不知”“唯你是问”等。另外,还有两种特殊情形:一是介词宾语前置,如“一言以蔽之”;二是“自”字前置,如“秦人不暇自哀”等。翻译宾语前置句时,用“调”的方法调成正常语序即可。(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夫晋,何厌之有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唯陈言之务去D.微斯人,吾谁与归(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不然,籍何以至此(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①秋以为期,②复驾言兮焉求))B.eq\b\lc\{\rc\(\a\vs4\al\co1(①莫不欲求忠以自为,②唯才是举))C.eq\b\lc\{\rc\(\a\vs4\al\co1(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D.eq\b\lc\{\rc\(\a\vs4\al\co1(①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②何为其然也))2.定语后置句:之者有者加而者判断定语后置句,主要看标志词:(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2)中心词+有+定语+者,如:郑人有买履者。(3)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4)中心词+之+定语,如:仰观宇宙之大。另有数量短语作定语,常常后置,如:军书十二卷。翻译定语后置句时,用“调”的方法调成正常语序即可。(1)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石之铿然有声者C.苟以天下之大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铸以为金人十二C.送匈奴使留在汉者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3.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以在后作补语状语后置句最常见的标志词是介词“于”“以”“乎”,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况:(1)于+宾语,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以+宾语,如:申之以孝悌之义。(3)乎+宾语,如:生乎吾前。特别注意翻译状语后置句时,一般要把介宾短语提到谓语动词前,有的则不能提前,有的可提前可不提前,关键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为国以礼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2)下列各句中,在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辇来于秦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主谓倒装句:感叹疑问只两种主谓倒装在文言文中不多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感叹倒装,谓语后常有语气助词,一般用逗号隔开,如:甚矣,汝之不惠!二是疑问倒装,充当谓语的多是疑问词,如:谁为哀者?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主谓倒装的一项是()A.贤哉,回也B.渺渺兮予怀C.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二)省略句:主谓宾语加介词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有些文言句子的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省略了介词“于”。翻译省略句时,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成分,确保句意通顺。(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B.沛公军霸上C.掭以尖草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2)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③竖子不足与()谋!④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三)固定句式(固定结构):陈述疑问反问加揣度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组合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在识别和翻译时要从其特征入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牢记搭配将固定句式的固定搭配掌握牢固,不随意搭配或张冠李戴。如“孰与君少长?”(《鸿门宴》)中的“孰与”,是一个固定句式,可以翻译为“与……比,哪一个更……”。这种固定句式即使在别的语境中出现,也仍然要翻译成这种形式。2.灵活套用虽为固定句式,但有些在形式上也能灵活变通,在实际翻译时意思是一样的。如“今奈何忽为此举”中的“奈何”与“虞兮虞兮奈若何”中的“奈……何”意思是一样的,可翻译成“为什么(为何)……”“把……怎么样”。所以,对固定句式还须灵活套用。3.异中求同有些固定句式从外在语言形式上看虽有不同,但翻译时意思是一样的,如“岂……耶”“岂……乎”“独……哉”都可以翻译成“难道……吗”。因此,要注意归纳相同点,区别不同点,准确辨识。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固定句式的翻译。(1)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备知识——文言文文体知识与整体阅读文言文阅读之前,需要先辨明文体;不同文体,其写作内容、行文逻辑等大相径庭。辨识与区分文体,会使阅读更高效。一、文言文文体知识(一)叙事类文体1.史传类体例写作内容行文逻辑写作特点代表作品史传文一人多事,叙述传主生平,表现传主品质以时间为线索,兼以地点、官职等变化,串联传主生平事迹因人命篇以叙事为主,偶有议论(有的篇末有作者议论)二十四史纪事本末体时代大事,叙述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始末以时间为线索,以事理为逻辑因事命篇《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明史纪事本末》时代大事,叙述某一历史专题之始末围绕该专题将相关事件,以时为序,一一罗列因专题命篇国别体各国大事,基于某一历史背景或事件,记录纵横家游说各国君主的说辞围绕某一历史背景或事件,以纵横家展开的活动为主线,以记言为主,重点记录其游说的说辞以记言为主《国语》《战国策》杂史遗闻逸事,围绕该章主题,罗列与该主题相关的诸子遗闻逸事每类(编)在主题的统筹下,罗列与该主题相关的诸子遗闻逸事分类汇编,每类设一专篇,每篇设一主题,文前有总论,文末有按语《说苑》以记录言行为主,兼有议论(前有总论,末有按语)2.杂记类名称特点代表作品笔记以记事为主,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文学考证、读书杂记等《项脊轩志》游记专记游历所见所感《石钟山记》《登泰山记》(二)议论类文本名称特点代表作品语录体记录人物言行,无完整篇章结构《论语》论说体论指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进行严密的论证《过秦论》《六国论》说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师说》《捕蛇者说》原从根本上探讨某种理论、政治制度等《原道》《原毁》书序序文的一种,或由作者自己撰写,或出自他人之手。一l般讲述书籍或文章写作的缘由和经过,或对书籍、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评论《兰亭集序》《五代史伶官传序》寓言将道理寓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中《庖丁解牛》《种树郭橐驼传》书信内容丰富广泛,或抒胸中情怀,或议论时事,或叙写家事等《报任安书》《答司马谏议书》《与妻书》奏议对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奏议包括表、奏、疏、议、上书、札子、封事等《谏太宗十思疏》《陈情表》《出师表》(三)复合文本(群文)2023年新高考Ⅰ、Ⅱ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均采用了复合文本,材料由相关的两则文言文组合而成。单一材料变成复合材料后,阅读的文字量与之前相比并没有增加,但是阅读的要求显著提高:考生要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二者的异同,并按题干要求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命题方式不仅可以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考查考生对比分析、辩证思考的能力。组合类型组合特点代表作品就篇幅而言主宾文篇幅有长有短;以一文本为主,另一文本为补充参照。目前,大多数组合属于这类《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2023年新高考Ⅱ卷)并列文篇幅大致相当,文本地位相当就材料关系而言印证式有主有次;一则为主文本,一则为作者的创作风格、理念或这类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论语·先进》《论语·子路》《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2023年四省联考)关联式两则材料在内容或观点上有关联《韩非子·难一》《孔丛子·答问》(2023年新高考Ⅰ卷)阐释式材料二就材料一中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作进一步的阐释《明史·周顺昌传》《五人墓碑记》(2024届南京、济南开学检测卷)就文体而言不同(相同)文体组合在一起“史传+史论”“散文+问对”“纪事本末体+史传”兵书+君臣问对(2023年新高考Ⅱ卷)二、文言文整体阅读阅读文言文,尤其是高考文言文,首先要看选文出处。通过出处,可知选文出自哪里,是何体例,是何主题,确立不同体式的应对策略。其次,通读全文,注意阅读主体部分,确定共记录几件事,写了何事,在事件与事件间划开层次,用“//”表示,并稍加概括提炼这一层次写了什么内容。再次,有的选文,在文前或篇末有议论式的总论,或按语或评价,认真审读这些提纲挈领、立片言以居要的所议内容,思考事与议的关系。无论哪种文本、文体,把握全文应做到“三知”:1.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一要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人: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等。二要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三要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并准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品行。2.知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知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的关联。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3.知理。知理就是在叙事类文本中,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事理;在议论类文本中,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细加辨析。其中,“知事”是核心。学案45研练两年高考真题(一)——吃透精髓,把握方向复习任务精做2023年新高考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吃透试题精髓,把握复习方向。课标要求①通过文言文阅读,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②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③进一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尝试阅读未加标点的文言文;阅读古代典籍,注意精选版本。④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说明:上述内容是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整合而成。]考情表览年份卷别篇名核心价值文体字数试题构成断句实词文常文意翻译简答2023新高考Ⅰ卷《韩非子·难一》《孔丛子·答问》守正尊古诸子散文+杂记(复合文本)657八断三(主观题)四选一四选一(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两句内容概括新高考Ⅱ卷《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史为鉴兵书+问对(复合文本)583四选一(三个实词)一个文常原因说明2022新高考Ⅰ卷《战国策·魏策三》急难仗义国别体590四选一(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四选一(一个实词)四选一(三个文常)内容比较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尽忠尚俭纪传体583四选一(两个实词)四选一(两个文常)形象概括2021新高考Ⅰ卷《贞观君臣论治》正直爱民纪事本末体638四选一(四个文常)句子分析新高考Ⅱ卷《祖逖北伐》壮志担当638原因说明2020新高考Ⅰ卷《明史·左光斗传》不畏强权纪传体601事件概括新高考Ⅱ卷《明史·海瑞传》清廉爱民595原因说明命题特点:(1)选材:①趋于多样化。文本:由单一文本走向复合文本(群文)。体裁:由传记到纪事本末,到国别,再到诸子百家,一直在变。但无论如何变化,其写人叙事的本质特征不会变。②内容:由偏记事向偏议论转变。③主题:着眼于立德树人。④篇幅:600~700字,文字浅显。(2)考点:基本稳定,只是文化常识在退出,文言词语在占据核心。(3)题型:基本稳定,只是断句题由选择题变为主观题。(4)与教材高度关联:从2022年命题开始,无论是选文还是在词语解释等具体题型,与教材高度关联,“教考一体”特点十分明显。活动一研练2023年新高考Ⅰ卷试题复合文本阅读要点:第一步:抓住话题,了解角度。主要看复合文本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每则文本的阐释角度是什么。这一点可以通过快速浏览来实现。第二步:分文阅读,依体阅读,理清层次。各篇按各篇的文本特点去阅读,传记文本按传记文本特点去阅读,诸子散文按诸子散文特点去阅读;然后把握该文本的中心及其层次。(2023·新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任务。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在完成复合文本“两步”阅读后,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部分。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书eq\x(A)云夫子eq\x(B)善之eq\x(C)引eq\x(D)以张本eq\x(E)然eq\x(F)后难之eq\x(G)岂有eq\x(H)不似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加练习]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殆,指危险,与《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中的“殆”词义不相同。B.操,指掌握、控制,与《答司马谏议书》“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的“操”词义相同。C.乘,指计量、计算,文中指谋事,与《过秦论》“因利乘便”中的“乘”词义不相同。D.怍,指惭愧,与《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中的“怍”词义相同。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研练2023年新高考Ⅱ卷试题(2023·新高考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任务。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在完成复合文本“两步”阅读后,填出下面导图中的空缺部分。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为人eq\x(A)所eq\x(B)陷eq\x(C)而欲胜eq\x(D)敌eq\x(E)不亦难乎eq\x(F)臣故曰无术焉eq\x(G)苻坚之类eq\x(H)是也。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西亚斯学院《数字电子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官方版个人借款合同样式
- 破碎石销售协议
- 图书馆宣传推广服务合同
- 高速公路工程分包协议书劳务
- 制服订购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医疗器械销售合同:某医疗器械公司与某医院就医疗器械销售达成协议
- 精装修房屋买卖合同
- 二手车辆购买合同样本
- 虫控服务合同范本
- 2021-2024世界篮球趋势发展报告
- 更换阀门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销售培训课程
- 中文工坊建设:内涵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试题人教版
- 电子发票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合同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成人术中非计划低体温预防与护理学习与预实践
- 《算法设计与分析基础》(Python语言描述) 课件 第5章回溯法1
- 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 《雪绒花》教案
- 2024年中国交流低噪声风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