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B/22/wKhkGWa9TP-AeOhkAAJvjOWUQTI158.jpg)
![部编六年级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B/22/wKhkGWa9TP-AeOhkAAJvjOWUQTI1582.jpg)
![部编六年级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B/22/wKhkGWa9TP-AeOhkAAJvjOWUQTI1583.jpg)
![部编六年级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B/22/wKhkGWa9TP-AeOhkAAJvjOWUQTI1584.jpg)
![部编六年级语上册第八单元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3B/22/wKhkGWa9TP-AeOhkAAJvjOWUQTI1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案
主备人执教教师
课题24少年闰土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和“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
友情。
4、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任教教师意见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朋友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也像你们一样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
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静静地音乐声
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
人公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细细地读读课文。
辅助阅读: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3、文中还有一个我,这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学生反馈交流。(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
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
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方案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后提出疑问: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
去了,
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1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仔细观察,戴上毡帽的小
朋友像闰土吗?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
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
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6、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7、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五、教学第一段画面:
正是这不同于我的外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则是看瓜刺猫的闰土。
(一)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1、第一句教学:
(1)指名读第一句。同桌互读,并且把认为读得好的同桌推荐给大家。再请这些同学齐读。
学生评价。学习读。
(2)教师点播: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在哪里?试想,每每回忆起这幅画面
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3)深情地读读这段话,把这幅画面,把这个小英雄深深刻在脑中。
2、第二句教学:
(1)刺猫闰土不仅健康可爱,还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2)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3)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其间
六、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
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
《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第二课时
一、学生确定学习方向、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课后习题,这节课我们该研究什
么问题?
生: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6-10自然段
1、自由读6-10自然段,想想我了解到什么?(从闰土身上体会到什么?)
2、学生回答。
3、随机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①稀奇的事是指什么事?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猗看跳鱼儿)
师:这稀奇的事也就是少见的事,有吸引力的事。(板书:有吸引力)
4、选择你自己觉得最稀奇的一件事读一读,把它读得有吸引力。
5、学生朗读,评价。
2
6、师:同学们大部分选择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猗这两件事来读,都觉得这两件事有趣、稀
奇。准备一下,能否从这两件事中选一件,像闰土一样说给别人听?等会儿,老师来当鲁迅。
7、学生准备。
8、说话练习。
①雪地捕鸟
师:闰土啊,你能不能帮我捕鸟呀,鸟儿可好玩啦!
生: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捕鸟的?
生:
②看瓜刺猫
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师:管什么呢?
生:要管的是灌猪,刺猬,猫。
师:怎么管?
生:月亮地下,轻轻地走去
师:然后呢?
生:走到了,反从胯下窜了。
师:想不到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真新鲜,真稀奇!
9、从这几件事中,你能体会闰土是位怎样的农家少年?(见识丰富见多识广眼界广阔)
10、朗读
闰土地聪明、能干、见多识广,你们对他佩服吗?鲁迅也从心底
里羡慕、佩服闰土,通过朗读表示出来。
二、再读16小节,突破难点
1、闰土能干、见多识广,我和朋友们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读16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①句子中你有哪些地方不懂?
②他们和我指谁?四角的天空指什么?
③出示:闰土在海边时,我和我的朋友看不见____________;
看不见______________;看不见______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____,就像
_____________的井底之蛙。
三、展开想象,写写我的外貌
1、我和闰土除了身份、经历不同,还有哪些方面不同?(外貌不同)
2、我的外貌怎样?(出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3、学生练写。
4、选择一位同学互相交流。
5、评讲,修改自己写的句子。
四、课外延伸
1、后来,闰土走了,那么我和闰土所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能持续下去吗?我和他还会见面吗?
会的,确实见面了,在三十年后。
2、出示:
一眼就认出走进来的人,灰黄的皮肤,尖长的脸,又肿又红的眼睛配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
他就是闰土。
3、想不想知道闰土变化的原因,课外去读一读小说《故乡》。
3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
闰土佩服羡慕我
稀奇
聪明能干雪地捕鸟井
天真烂漫海边拾贝底
机智勇敢看瓜刺猎之
见多识广沙地观鱼蛙
教学反思
主备人执教教师
课题25好的故事课型精读课课时2课时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找出体现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句子读读。
教学目标3、朗读课文,对于难懂的词语,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4
教学过程
任教教师意
第一课时见
一、话题导入
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
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
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
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写作背景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
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
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
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三、初步感知
1、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膝镰: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也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伽蓝:佛寺。
皱蹙:蹙:收缩。皱着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瘦削(xu@):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霓色:虹的一种。
2、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3、读梦境一部分,看着梦里都有些什么?
(板书:梦境乌柏、新禾、野花……农夫、村妇、村女……天、云、竹……)
四、研习探究(小组交流,师生合作)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明确)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
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
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
坚定。
2、“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一一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
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绪飞扬和那种思想深处的对美好事物执着的追求。
但“我”一旦从美好的梦境再回到现实中,淡淡的怅惘就会油然而生,不难看出鲁迅
对理想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
事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明确)一开始处在昏沉的夜,是在灯火渐渐地缩小了的昏暗背景中,然后渐渐明亮
起来,次第写到“蒙胧”“闪烁的日光”“清楚起来”“分明”“皱蹙”“凌乱”“影
子撕成片片”“碎影还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视与沉醉,完成了一
个美好故事的回环。
5
(板书:现实一一昏沉的夜)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大概,这节课,我们再来深入理解
课文。
二、重点赏析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
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赏析: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好的故事”中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
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这句话表现出了鲁迅思
想深处那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自然而然的成为本文的文眼。
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赏析:“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的画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产生一种层次性的变
化一一先是在昏沉的夜里恢恢欲睡,再接着,“在朦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然
后,感受着“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都在表达“我”的感
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渐升华和清晰。
3、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
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赏析: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暖色笔触来描写他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
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
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了一个高峰,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板书:美
丽、幽雅、有趣)
三、写法探究
1、“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现实一一梦境一一现实)
文章从昏沉的夜开始到昏沉的夜结束。在这情结中,以渐渐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
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板书:现实一一梦境一一现实)
2、结尾处意义深长。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
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四、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
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
憎恶。
五、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
主备人执教教师
课题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型略读课课时1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
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
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预习任教教师意见
1、出示鲁迅的三句名言。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几句名言。(生齐读)
你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生答,出示鲁迅图片)
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鲁迅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
先生)齐读
释题:课题中的“我”是谁?(周晔,也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3、交流预习:就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的时候,三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为了纪念伯父,
回忆了与他生前相处印象最为深刻的四件事,你知道哪四件事吗?(生答;师板书:谈
《水浒传》说“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二、品读重点,感悟品质
(一)过渡:在1936年10月19日,当时周晔还很小,可是她最敬爱的伯父鲁迅先生
从此离开了她,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1、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然后反复读一读,想想从中能
感受到什么?
2、交流: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1)出示:“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我们都来读读这两句话,你还能从中感受到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板书:
得到人们爱戴),这些句子是否也打动了你,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
场面,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2)出示:“我呆呆的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侄女周晔失去伯父是那样的伤心,这是一种多么不舍得痛啊!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过渡:那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周晔为我们讲述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吧!
7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我们先来读一读第一件事,边读边想,“我”当时是怎样读《水浒传》的?伯父的
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
2、对于周晔读书情况,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来概括。(生答并出示:囱冏吞枣、
张冠李戴)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
3、方法小结:刚才理解这两个词语,我们可没有请字典朋友来帮忙,只是借助了文中
的句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伯父的话又让“我”懂得了什么?(生答。师小结: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又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这是他
翻译的两本外国童话。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都在关爱着青少年儿童的成长。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我们再来看看“谈碰壁”这件事,读一读,想一想鲁迅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2、我们分角色读一读吧!(生读)
从这件事中,你感觉鲁迅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感受到的?
(1)交流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2)师简介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
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不顾一切地写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
杂文,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并且对他本人进行残
酷的迫害。
面对这种种压迫,鲁迅先生只是幽默、不屑地说:(指大屏,生齐读“你想,四周黑洞
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此时,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鲁迅?
(3)小结:鲁迅那幽默语言的背后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更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
关爱。
3、小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回忆这两件事时,抓住了人物的语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社会
背景,让我们体会到鲁迅是一个关爱青少年、爱憎分明的人。
4、学习第三件事
(1)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件你们也都很喜欢的事情一一“燃放烟花”。大声朗读这一部
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鲁迅先生还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板书:燃放烟花)
(2)课文中哪几句话可以体现出“我们”胆子很小,伯父和爸爸分别是怎样燃放烟花
爆竹的?
(3)文中“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
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这句话主要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你从中
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指导:这一段话主要是对伯父得到表情描写。“慈祥”“愉快”“欢笑”这些都是
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孩子们在一起,鲁迅先生是感到非常开心的;
为孩子们做一点点事情,鲁迅先生是非常乐意的。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四)学习四、五件事
1、下面我们来看最后两件事,默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先生“他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画出相关语句,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交流:
(1)“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扎好绷带。
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边看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
创设情景:就在一个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一位
饱经风霜、赤脚拉车的车夫脚受伤了……让学生接读上
面出示的句子)
8
同学们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着鲁迅这一系列动作,此时你最想说什么?鲁迅当时是怎样
的情感去就住车夫的?
(2)过渡:伯父的一举一动全都印在了站在一旁的周晔心里。“这时候,我清清楚楚
地看见……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①反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原本谈笑风生的伯父,现在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透过这严
肃的表情,他心里可能在想什么?(生答)
②是啊,他只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③谁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字中读出来?(指名读)让我们带着对反动派的恨,对社
会黑暗的无奈,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齐读这一段。
三、回扣全文,升华情感
1、现在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了吗?(生答)
2、(配伤感的音乐)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鲁迅先生永远离开
了我们。直到逝世前三天,他还在为曹靖华的译作写序;逝世前两天,他还在写作。可
是现在我们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再也得不到他的关爱了……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不
让我们爱戴?就是这样一个人,怎能叫我们忘怀?
四、作业
课下上网搜一搜鲁迅先生写的的文章或者与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认真读一读,真正走近
这位伟人,聆听它的声音吧!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周晔)
趣谈水浒一一关心孩子为自己想得少
崇敬笑谈碰壁一一憎恨敌人为别人想多
怀念救助车夫同情人民
关心女佣
深切怀念一一深受爱戴
教学反思
主备人执教教师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课题课型略读课时1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1昧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
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目标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三户法运用的好处。
9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
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任教教师意见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
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
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
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
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
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
的人》(板书)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
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
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
类?
(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
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
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
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一一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引
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引导理解“生”与“死”
10
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
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
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
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
(1)“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一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一一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
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
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
纪念他。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
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
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
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
锋……)
5、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几句。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
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板书设计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教学反思
11
执教教师
课题有你,真好课型习作课时1课时
1.针对学生实际,训练他们感受生活,表达感情的能力。
2.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又能扣住主旨。
教学目标3.训练学生构思能力,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4.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力求表情达意,有能生动吸引人。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力求叙事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叙述过程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任教教师意见
1.播放歌曲。【课件1]刘和刚的《父亲》
2.学生欣赏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总结谈话:父爱如山,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为了孩子的成长,费尽了心血。当
孩子慢慢成长起来,父亲却像一棵大树一样渐渐枯萎了。歌曲中“这辈子做你的儿
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这一句感动得无数人流下热泪。想想一
路走来,一直有父亲陪伴左右,真想大声喊出一句话“有你,真好”
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作文:有你,真好(板书题目)
二、用心构思,列出提纲
1.出示:【课件2】
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哪件事或哪几件
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2.学生分组,针对以上问题,小组内的同学自由发言,相互交流。
3.审题指导:
(1)“你”一一可以父母、亲朋、师长,也可是同学、路人、对手等等。
(2)“好”——有你的好处应该在文中明确反映出来,读者应该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出来,
体会出感情来;(3)“你”一一要是全文与“你”相符,不要出现人称牵强的现象。
4.列出写作提纲。
三、细读范文,含英咀华
1.学生细读课前下发的范文《有你,真好》。
范文:有你,真好是你将我教育成人,是你教我丰富的知识,让我已不再那么幼稚
反而成熟许多,同学们都亲切地叫你“老戴"。你上课十分严肃,上课时很少有微笑,
表情十分严肃认真,好像把我们当作你的亲生儿女一样对待。由于你上课的威严,让我们
有几分惧怕。你为了能让我们考上好的中学,教室里的荧光屏你不知升降了多少次,遇到
了难题,你总是非常耐心地一一解答。有什么事没做好,你会十分具有责任心地耐心教导
我们,为了我们,你的眼睛发炎了都还要坚持给我们上课。虽然“老戴”上课时十分
严肃,可到了课后却又十分亲切温和。记得六年级的我还是十分地健忘,每趟都会忘
记带伞,有一天下起了大雨,妈妈上班工作很忙,爸爸又去三明工作了。“老戴”看见了
12
焦急等待的我,便要送我一程,到了“老戴”家前的那片空地时,她便把雨伞给了我,叫
我自己回去,不送我了。因为“老戴”家中有个女儿要照顾,我便拿着雨伞说了声谢谢消
失在雨帘中。可我却没有注意到“老戴”为了不让我淋着,又怕我看到会自己跑回家,便
把雨伞倾向我,而自己却淋了一身。
还有一回,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因为拉肚子去医院看病而无法按时到校,稍好一些才到学
校。一进门“老戴”那双充满些血丝的眼睛就望着我,第一句暖心的话就是:“好些了吗?”
我点了点头,便进了教室继续上课。
在小学的六年中,有三年都是“老戴”教,在要毕业即将分别的时刻,大家都哭了,眼
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是你像蜡烛一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是你像园丁一样,哺育了我们,让我学到了不
少的知识。有你真好!我的数学老师一一戴老师。
2.交流:从这篇文章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假想情境,精心作文
1.出示题目及要求。
【课件3】
题目:有你,真好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断,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假想这个“你”就在眼前,你在用文字和他对话。
3.写完后读一读,看看事情写得具体吗?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了
吗?
(板书:事情具体感情真挚)
板书设计
有你,真好
事情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反思
主备人执教教师
课题语文园地八课型语文园地课时2课时
1.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习作拟
出精彩的题目。
教学目标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鲁迅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
13
大文豪的精神。
教学难点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业自动化设备销售回购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现场文明生产与规划实施合同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经典模板
- 二零二五旅行社与旅游顾问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水利工程勘察设计合同范本-@-1
- 2025年度工业土地转让与智慧物流中心共建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葡萄园观光采摘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中药材质量检测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校园智能办公桌椅定制采购合同
- 2025年度房产抵押小额信用贷款协议
-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教材复习-第六章 圆 与圆有关的概念及性质
- 2025年村两委工作计划
- 《VAVE价值工程》课件
- 四川政采评审专家入库考试基础题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广电双向网改造技术建议书
- 项目人员管理方案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