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_第1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_第2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_第3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_第4页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高一(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

地理2

主题一: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容量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也D死

出亡

40<%

|30

时10

图2-1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示意图

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增长的特点比较表

阶段原始低增长阶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

(A)(B)(0(D)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

特自然增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

点长率

人口增相对静止或低速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

长增长

社会发展阶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20世纪50欧洲发达国家现

段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在

家目前

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非洲东部的坦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

处的土著居民尼亚、肯尼亚等国等。中国

2、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印度等国

①人口增长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问题的表现:a、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b、青少年儿童比重过大。

③人口问题的影响:a、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b、人口增长惯性大。

④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的素质。

(2)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等

①人口增长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问题的表现:a、人口增长缓慢;b、人口老龄化等。

③人口问题的影响:a、劳动力不足;b、青壮年社会负担过重。

④解决人口问题的途径: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

(3)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基本实现向低出生率、低死亡

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转变。

3、(冲A要求)说明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图2-2)

第:阶段

年玲

图2-2

加速增长阶段:年轻型增长减速阶段:成年型低速增长阶段:老年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

现象。

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图2-3所示。现代社会影响人口

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图2-3

3、人口迁移是各种拉力和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推力因素: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宗教迫害、战争等;

(2)拉力因素: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

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新兴产业的发展、资源

的开发等。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在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

移的最主要因素;现代社会,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4、人口迁移的案例:

人类早期的人口迁移

时期迁移原因

原始社会追逐生活资料

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15-19世纪(二战前)的世界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流向特点

①地理大发现结束了“旧大陆”和“新大陆”①欧洲人(西、葡、①由“旧大陆”流

长期隔绝的局面;英、法、荷等国)移向“新大陆”;

②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往美洲、大洋洲;②由己开发地区流

系;②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向未开发地区。

③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

迁移原因具体表现特点

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①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

差异(主要);

②新兴城市和新兴产业的②美国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新兴工业城

发展;市转移。①由发展中国家

③政治原因。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分国界,人口相流向发达国家;

互迁移;②定居移民减少,

②印巳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迁移形式多样化。

人口迁移;

③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

返回国。

5、举例:“我国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商流动

人口示意图2-4”

20世纪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

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

向城市,形成了一种特殊大人口流动——“民

工流”。对增强社会活力有积极作用,但是也

会带来交通、城市和社会经济秩序产生压力,

也会带来治安问题。

6、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了解为主)

(1)建立了一批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明显了

图2-4我国80年代中后期务工经

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2)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3)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7、人口迁移对环境(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迁出地缓解人口时环境的压力人才、劳动力流失

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考点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既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未来发

展能力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

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

(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二者概念不完全等同,在小高考中可以看做意思相近)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对

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成反比)。

4、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确定性(短期)、不确定性(长期)。(冲A要求)

5、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

质量的前提下,•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是一个理想值)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6、中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使人口的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

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主题二:城市化与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

考点1: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

产业革命以前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功能单一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以后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乡差距逐渐找大

二战以后城市发展迅速特大城市、大城市带出现

2、城市化的含义: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

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3、城市化的表现与标志:城市化的表现有:(1)城市数目和人口的增加;(2)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

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4、城市化的结果: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5、城市化的过程的三个阶段和特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

(1)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

较大。

(2)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

第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3)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表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

25%〜30%以

初期阶段缓慢缓慢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

下,低

30%〜70%,交通拥挤、环境恶化、

加速阶段迅速快

较高住房紧张等

缓慢,甚至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

后期阶段70%以上,高继续增大

停滞逆城市化等

注意: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而发达国家处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6、当代城市化表现出的新特点:(冲A要求)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

程,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2)大城市数是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①当代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己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较高,由于特大城市人口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出现郊区城市化和

逆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

③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拉美不少国家已接近发达国家,而亚非则普遍较低。

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

(1)发展中国家:①起步晚;②水平低;③发展快;④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

期和加速阶段

(2)发达国家: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目前速度变慢;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

段。

8、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原因:大城市中心区的推力(地租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就

业困难等);郊区和小城镇的拉力(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等);中间阻力的减小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等)。

9、我国目前城市化的现状:速度,目前较快;2006年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9%,城市

化滞后于工业化,国家正在采取措施促进城市化。

10、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2)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地面下沉,

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3)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出现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

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见下表)

11、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

(1)对一些大城市,建立卫星城和新区;(2)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3)发展绿色交通和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排放;(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5)调整产业结构,转化城市功能。

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表

污染源污染物与危害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

大气污染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伦敦烟

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雾事件、光化学污染、酸雨)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动植物繁殖(骨痛病等)

固体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污染水源、土壤、空气、人体健康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

噪声污染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活动

考点2: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

异。

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城市活动一部分为

城布本身服务,另一部分主要是为城后以外的地区服务,这是城市的基本活动,也是城市发展

的主要动力。

2、根据人口规模的大小,城市等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50~100万)、特大城市(100

万以上)。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城市规模越大,数量越少,距离越远,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

城市规模越小,数量越多,距离越近,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

4、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案例分析: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成形

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

一级中心:上海,全国最大的城后和经济中心。服务范围不久覆盖整个区域,其影响还辐射到

全国甚至国外。

二级中心:南京和杭州,省级经济中心,服务范围主要是江苏省及周围省区的部分地区。

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中心、服务范围(地级市范围内)。

四级中心:扬州、镇江、绍兴等城市,市域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主要局限于是域内大多数

城镇和乡村。

五级中心:县级经济中心、服务范围(县内城镇和乡村)

5、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补充了解)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图2-5

考点3:结合实例,了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考点4: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区位:

(1)自然因素:水(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便利等)、地形地质条件(平原利于城市兴起和发

展)、矿产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2、城市形态的概念:(了解即可)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3、城市形态的类型:(了解即可)

城市城市形态的类型的比较表

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

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延伸地形崎岖的丘陵山地

举例成都、合肥、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

3、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

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

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

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城市三大功能区的比较表

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相关知识

商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中心商务区(CBD)一城

市商业、服务中心

工业区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高,

协作性强,大量运输需求

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中高级住宅一城市外缘,

住宅区向发展的趋势环境优美的高地;低级住

宅一内城、工业区附近

4、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

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个动态的过程。

(2)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

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图2-6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

读上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示意图)

字母距离地租功能区对应地租线成因

A近最高商业区陡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商业影响大,地租变化大

B中等中等住宅区较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住宅影响较小,地租变化较小

C远较低工业区最平缓与市中心的距离对工业影响最小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后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

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模式。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图2-7

5、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图2-6)

(1)同心圆模式:主要是在经济因素影响下形成,市中心形成商业区,外围形成住宅区和工业

区,如成都、东京。

(2)扇形模式:一些新兴城市在交通因素的影响卜,各功能区沿主要的交通「线呈扇形和楔形

山市中心的商业区向外扩张,各扇形区内部的地价差异很小。

(3)多核心模式:因城市规模扩大,受地形河流的阻隔,城市围绕多个核心发展起来,每个核

心都发展起一个商业区,周围各有住宅区和工业区围绕,如重庆、洛杉矶。

(4)未来“III园城市”模式:在现在大城市盲目扩张产生问题后,为了更好的城市规划,提出

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理想城市。如上海博会的世博园。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1)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2)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考点5: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对城市和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

1、发展历史不同导致城市建筑景观差异:

(1)纽约、芝加哥:市中心摩天大楼,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2)欧洲:保持传统风格,高楼很少;

2、统治权力不同导致城市建筑格局不同:

(1)北京:皇宫雄踞中心,其他建筑物沿城市中轴线排列,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2)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东西向)和白宫(南北向)两条轴线及交汇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

厦居于高处,体现资本主义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

(3)杭州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占代“天人合”哲学思想影响:

主题三: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农业概念: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季节性和周期性(白露早,

寒露迟,秋分种麦最适时)。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资金等;

(3)技术条件: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

注: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

品的销售范围。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实例表

区位因素影响实例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立体农业(垂直农业)

地形

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不同而不同

自南疆的长绒棉(限制性因素是

然气光照光、热、水等气候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分布、水源);新疆的瓜果较甜

候复种制度、产量海南岛的天然橡胶园、三季稻

热量

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灌溉农业;河西走廊的粮棉;宁

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土壤土壤的肥力、酸碱性和厚度等影响农业生产东南丘陵种茶;黑龙江的大豆

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大城市和工矿区周围重点发展

社蔬菜、乳、肉、蛋;“订单”农

会业

经交通运输商品农业必须要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其产品容易

济腐烂变质,要求有便捷交通运输

条政策政府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来,

件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均影响农业生产水稻种植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环境因素影质量响农产品的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售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保鲜、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在中国内地能买到新鲜的海产

技品

术机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条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

良种是单产量提高

件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

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影响农业趣味的选择

注: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判断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要从光照、热量、地形、市场等角度综合分析,找

出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最突出的优势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一般来讲,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

素是自然因素,如果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就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性因素。

5、农业生产过程中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对温度进行改造

梯田对地形进行改造

灌溉农业对水分进行改造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农业地域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

生产地区。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表(一)

主要

类型案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区位条件

作物

(一小、一大、一高、①亚洲季风区:全年或夏

以水稻东亚、东南亚、三低)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雨热

种种植亚洲季南亚季风区及东①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同期),适宜水稻生长;

植业(季风区(图南亚的热带雨林水稻小);②单产高;③商②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

业风水2-7)气候区品率低,④机械化水平理;③人口稠密,劳动力

为田区)低;⑤科学水平低;⑥丰富;④人多地少,粮食

主水利工程量大需求量大(劳密集约化)

的美国(家庭农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

农场)、加拿大、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

业美国中大利亚、阿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

商品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

地部平原根廷、俄罗斯、4麦玉富);②交通运输便利;

谷物率高;③机械化水平

域(图乌克兰等国,杵③市场广阔;④地广人

农业高;④科技水平高

类2-8)我国东北和新疆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

型的国营农场.产;⑤机械化水平高;⑥

农业科技先进

①生态:农场内土地交

欧洲、北美洲和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

非洲的南非及大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

洋洲的澳大利力;

①土壤肥沃;②气候温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②社会:两种生产方式

和,降水适中;③地广人

亚墨累-(主要是种植业在时间上做到忙、闲错

小麦、稀;④市场广阔(世界主

混合农业达令盆与富牧业结合的开,便于合理、有效地

羊要小麦、畜产品产地);

地(图混合农业);我国安排农业生产活动;

⑤机械化水平高;⑥交通

2-9)珠江三角洲的基③经济:可以根据国家

发达;⑦政府扶持。

塘生产、华北平政策和市场情况,农户

原的鱼塘-台田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

模式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

入。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表(二)

主要

类型案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区位条件

作物

以美国、澳大利亚、

阿根廷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南大牧新西兰、阿根廷、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

潘帕斯牛、草质优良;②地广人稀,

牧场放南非等国的干率高;③专业化程度

草原(图羊土地租金低廉;③距海港

业牧业旱、半干旱气候高;

2-10)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为区

①地形平坦,气候温凉、

农北美五大湖周牛奶①商品率高;②机械化

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

业乳畜围、西欧、中欧、及其程度高;③集约化程度

西欧长;②城市化水平高,生

地业澳大利亚、新西制品高;④多分布在大城市

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

域兰等等周围

需求量大

亚马孙河流域和

①生产原始粗放不固

非洲刚果盆地等

热带迁移亚马孙定;②烧荒、掘穴播种;①气候极湿热;

/

地广人稀的热带/

农业河流域③不翻耕也不施肥就②生产力水平极低下

森林及其边缘地

等收获(刀耕火种)

图2-7

春小麦(热量不足,不能过冬)

图2-8

考点3:结合实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的农业生产,使土地等资源为人类持续利用,并且为我们提供衣食来源。农

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

壤污染等。((1)滥砍乱伐导致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2)过度放牧导

致土地荒漠化;(3)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地盐碱化;(4)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5)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主题四: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

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工业的投入一产出

投入: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原料、零部件

产出:产品、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劳动力、市场、政策

称原料:工业发展早期,原料和市场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料的影响下降:

I交通: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斗劳动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对其素质要求提高了。

工环境标准、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对工业区位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

(1)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

获得最高利润。

主要区位因素特点代表工业部门布局原则

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原料导向型品加工、水果罐头厂接近原料产地

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啤酒厂、家具厂、印刷

市场导向型接近消费市场

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厂、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接近火电厂或水电

动力导向型

业等站

廉价劳动力导向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普通服装、电子装配、接近具有大量廉价

型工业包带、制伞、制鞋等劳动力的地方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接近高等教育和科

技术导向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精密仪表等技发达地区

备注:随科学技术进步,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技因素,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燃料)

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例如:钢铁工业的区位变化:

时间代表企业原料(铁矿)来源燃料(煤)来源区位选择

早期进口(主要来自法

鲁尔区鲁尔煤田靠近煤矿产地

19世纪国洛林铁矿)

20世纪接近原料(铁矿)产地,

鞍钢当地鞍山铁矿山西、黑龙江等

以来又接近消费市场。

澳大利亚、印度、接近消费市场,

二战后宝钢安徽淮南、山西等

巴西等地便利的交通运输。

(2)社会效益

C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

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J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

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I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

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3)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污染空气①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②常年盛行

r风的下风向;③季风区的垂直郊外

印染厂,造纸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F,电镀厂,

皮革厂

化工厂,炼油污染大气,污染综合以上两条

厂水源

发电厂,钢铁污染空气,固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

r废弃物污染和农田

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工业地域形成过程:工业联系一工业集聚一工业地域一工业城市

「产品方面的联系

2、工业联系J地理空间上的联系

一信息上的联系

3、工业集聚

(1)现象:有工业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多出现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

(2)原因: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不利影响: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4、工业扩散

(1)多出现在工业化后期,向工业基础较落后的地区扩散。

(2)原因:工业过分集聚带来的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堵塞、原料燃料等问题

5、发达国家发展新兴工业,以扩散为主,而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工业,以集聚为主。

6、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著名工业区形成条件发展特点

衰落的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

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②煤炭的能源

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德国鲁尔区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传(古园山国

①丰富的煤炭;②离铁矿区综合整治:①调整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

统工业区、美国

近;③充沛的水源;④便捷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工东北部工业

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

(图2-8)化、汽车等部门的中小企业);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

|x南工业区

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③发展第

等。)

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

务业);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⑤治理环境污染,加

强环境管理,植树造林,营造绿色空间,优化美化环境

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新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

兴美国“硅谷”气候,温暖湿润):有高等院

①科技人才比例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工(高技术工校(斯坦福大学);便捷的交

短:③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业业)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

区速公路和航空运输;军事订

货:特殊的条件!

运入铁矿石铜军1业k注: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

件:

丰育的煤炭资源4煤炭工业—电力工业|-A机械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