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内容:课本第19页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提问:(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1、教学例12。(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三、巩固深化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2、出示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出示练习四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出示练习四第13题。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四第14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2第1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101页练习十六第11-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教学难点: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1)一件上衣打八折售出。(2)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加20%。(3)定期三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00%。2、计算。40%_=144_-25%_=3_+20%_=180二、比较练习(1)一台电视机原价1800元,打九五折销售,现价多少元?(2)一台电视机打九五折后的售价是1710元,原价多少元?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讨论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十六第12题。读题,引导提问:“一共可取回多少元”是什么意思,首先必须求出什么?学生独立解答。2、做练习十六第13题。(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3)独立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3、独立完成第14、16题。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十六第11、15、17题。六、指导阅读“你知道吗”知识。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3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重点:认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做第32页复习题。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括号里的数。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4:3=2:1.5=_:4=1:2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_吗?3.引入新课。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_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2、教学例3。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_。3、教学“试一试”。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老师板书。4、小结方法。提问:你认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2、做练习六第8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3、做练习六第l0题。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_的值和检验过程,老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_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4、做练习六第11题。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四、讲解思考题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五、课堂小结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3、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4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7课时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36页例7和“练一练”,练习六第16-21题。教学目标:1、认识倒数的概念,掌握求倒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2、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倒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每个算式中两个数相乘的积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二、教授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例7。下面的几个分数中,那两个数的乘积是1?3/85/43/57/104/52/310/78/3(2)学生回答。(3)引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3/8和8/3互为倒数。可以说3/8是8/3的倒数,8/3是3/8的倒数。(4)学生举例来说。进行及时的评议。(5)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2、归纳方法。小组讨论: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全班交流。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问:5的倒数是几?1的倒数是几?学生回答,并说原因。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3、完成“练一练”。学生回答。指出: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就是分母,整数的倒数就是这个整数做分母,分子是1。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六第16题。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六第17题。指名口头回答。3、做练习六第18题。学生填书上后,集体订正。4、做练习六第19题。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每一组数的规律。四、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第20、21题和思考题。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5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的例4,以及“练一练”,练习七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求一幅图的图上距离,或表示的实际距离。2、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用处,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出示一张平面图。说明:这是学校的平面图,它是按照我们所学的比例知识,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后画在图纸上的,图里所量出的长度叫做图上距离,图上对应的地面上的长度是实际距离。2、做35页复习题。提问:这幅平面图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求什么问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求出结果。3、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经常要用到数学,像上面这样的.问题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例子里所用的知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例尺。二、教学新课1、比例尺的意义。从上面的例子里可以看到,我们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一般要把实际距离按比例缩小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根据黑板上这句话想一想,比例尺是怎样得到的?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说明为了简便计算,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为1的比。2、教学例4(1)出示例4。提问:怎样求这幅图的比例心?为什么?解答这道题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让学生自己求出比例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2)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口答。(3)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4)做“练一练”第3题。三、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四、布置作业课堂作业:复习七第2、3题。家庭作业:练习七第1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6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的内容复习各种计量单位和进率,完成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要求:使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和体积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或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便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的计量。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我们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板书:量的计量单位)更加认识这些计量单位的大小及同一类计量单位相互间进率。(板书:进率)二、整理计量单位。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量的计量?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1)让学生看第102页图示,说说各是哪种量的计量单位,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长度是指什么,它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比划一下或说明这些长度单位的大小。什么叫面积?面积的计量单位你知道有哪些?请同学们依次用手势比划或说明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什么叫体积,有哪些计量单位?怎样的正方体是1立方米?谁来用手势比划出1立方分米和1立方厘米的大小。容积与体积有什么区别?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与体积单位有什么联系?(2)复习进率。让学生填写第88-89页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3)组织做“练一练”第1-3题。让学生先画一画或做一做,再在()里填数。指名口答,集体订正。3、复习重量(1)提问:计量物体轻重的是什么量?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从大到小填写出学过的重量单位和进率。提问单位和进率,老师板书计量单位。(2)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称哪些物体重量一般要用“克”?请你举出例子。你能举例说说1吨的重量吗?4、复习时间。(1)提问: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请同学们在第89页上填表进而的时间进率。小黑板出示表格,学生口答,老师板书。(2)让学生看“想一想”的问题,然后指名口答。(3)做“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口答。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十七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订正。2、做练习十七第2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3、做练习十七第3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4、做练习十七第4题。指名学生口答四、回顾复习内容这节课复习了量的计量,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各类量的计量单位,想一想各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和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为复习名数与名数的换算做好准备。五、作业:练习十七第5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7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重点: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二、基本题练习1、比的意义。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3、做练习九第9、10题。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第11、12题。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4。四、教学思考题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五、阅读“你知道吗”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七、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3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8教学内容:教材第110~111页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一第1~8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弄清两者的区别,能根据比和除法的关系求已知比值的比里的未知项。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加深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比的知识和比的应用。(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能应用比的意义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二、复习比的知识1、复习比的意义。(1)提问:什么叫比?(2)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并要求说明每个比表示的意义。(3)你能举一个比的例子吗?怎么表示出它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商怎样表示?谁来说说这个比各部分的名称?提问、:什么是比的比值?那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4)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两个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求比值的方法是怎样的?这里的比值都是什么数?还可以是怎样的数?2、复习比的基本性质。(1)请大家根据上面的式子,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指名学生口答填写出的等式。让学生说明为什么b≠0。提问:谁能说说这个字母式子表示的意思?比、除法和分数又有什么不同?(2)提问:谁来说说除法、分数有什么类似的性质?根据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比有怎样的基本性质?谁来举例说明一个比的前项、后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大小不变。让学生填写课本上的例子,然后口答。提问: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3)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化简比的?化简的.结果是一个什么?向学生说明要化成最简整数比。3、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1)引导比较。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求比值和现在的化简比来比较一下,它们各自的依据和方法有什么区别,结果有什么区别?(2)做练习二十一第3题。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三、复习按比例分配1、说明:应用比的知识,可以计算按比例分配问题。2、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1)题。(1)让学生说一说这里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提问:这是什么应用题?(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要怎样想。提问:求公鸡只数和母鸡只数实际上是求什么?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提问:你认为解答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关键是什么?3、做“练一练”第4题的第(2)题。让学生说一说要怎样想。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让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口答,重点要求学生说明第2题怎样想的。2、求未知数_。1.3:_=6_/3=0.5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结合让学生说明怎样想的。3、做练习二十一第7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强调说明长和宽的和是周长的一半。五、课堂小结。指名学生归纳说明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及自己的收获。六、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6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早上喜欢和牛奶吗,和牛奶有益身体健康。我女儿在家也喜欢喝牛奶,每次早晨喝一小杯(出示一小杯)。我早晨每次喝一大杯(出示一小杯)。大杯中的牛奶大约是小杯牛奶的2倍。出示1大杯和2小杯,问1大杯可以够我和几次,2小杯可以够我女儿喝几次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喝,可以喝几次1大杯和2小杯都给我女儿喝,可以喝几次指名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说明:刚才想的`过程其实就是替换的策略。揭示课题: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二、自主探索1、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思考:你能解决吗,为什么,(使学生联想到都是大杯或者都是小杯比较容易解决;或者告诉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2、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说说所增加的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明怎样替换,替换之后是什么杯子,总量是多少使学生感悟到无论怎样替换之后的果汁总量是不变的(根据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思考,为什么要把1大杯替换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替换成1大杯,(感受替换的依据)4、学生列式解决。指名汇报,注重结合替换的思路,理解算式。师: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用替换的策略进行解决,是否正确呢学生提出检验的方法,并阅读书上的介绍,然后进行检验。5、小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对解题思路的理解。6、体现价值。教师介绍用方程解答的方法,还可以请学生说说不用替换的策略,还可以怎样解决。然后进行比较,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策略的价值。三、完成练习的第1题。1、在题中用图表示替换的过程,然后解决问题,并检验。2、汇报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注意体现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有可能出现线段图)3、结合图说出算式。4、这个题目还有不同的替换吗,为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四、指导练一练1、读题,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2、当学生感觉比较难时,进行指导。请优秀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以课件进行辅助。重点使学生认识到可以用一个大盒替换一个小盒;替换之后一个大盒比一个小盒多8个;进一步联想到5个大盒替换5个小盒就要多40个,进而联想到假如是全部的7个大盒就要多出40个。3、学生列式解答。4、集体交流,并检验。5、学生尝试用另一种替换的方法进行解答。交流,指导。6、比较:练一练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认识到都用替换的策略,但例题中替换之后总量不变,但练一练中替换之后总量改变,从而认识到依据的重要性。五、总结评价说说这节课用到了什么策略,有没有成功的感觉然后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到替换的实际情况。思考:一、定位1、这节课中用到的策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会,但尚未成为思路。因此,例题放手让学生探索,教师所起的是指导的作用。2、练一练与例题相比有难度,因此让学生在指导下完成,可以用优秀生的思路来提示其他学生。3、重视图的作用,以图来帮助理解。二、思考1、本课应该以策略的价值体现为主,还是应该以替换的依据为主,感觉难以合理安排。2、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在替换过程中语言的准确表达。如:用什么替换什么,或者把什么替换成什么。在数学中语言应该是规范,到位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0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二、学习例1: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读一读:正35,负5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2、完成试一试: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4、完成第6页第4题: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三、学习例2: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0呢?为什么?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四、全课小结:(略)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1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剪下教材第143页图形,糨糊。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住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1)认识底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2)认识侧面。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住的侧面。(3)认识圆柱图形。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4)认识高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3、巩固特征的认识。(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2)做练习一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4、教学侧面积计算(1)认识侧面的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教师示范)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2)侧面积计算方法,①提问:得到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第4页上面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②得出计算方法。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_高(3)教学例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4)教学例1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三、巩固练习1、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做圆柱体。让学生按剪下的第127页的图行做一个圆柱体。指名学生看着做的圆柱体说一说圆柱的特征,边说边指出圆柱的各个部分。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3、做“练一练”第3题指名两板演,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集体订正,要求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4、思考: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四、布置作业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题家庭作业:练习一第3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2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练一练,练习十一6-10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改写成指定的小数位数的小数或把小数化简。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千位的数,或根据要求截取一个数的近似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指名口算练习十一第6题)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的性质和数的改写。(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二、复习小数的性质。(1)提问:小数的性质是什么?小数的性质的作用是什么?(板书小数的性质)(2)做“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写,指名口答,教师板书订正。(3)做练习十一第7题指名口答追问:为什么20末尾的0不能去掉,0.020里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会改变小数的大小吗?为什么?2、复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提问: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小数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板书:小数点各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左移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2)做“练一练”第3题学生观察后指名口答(3)做“练一练”第3题学生口答结果,说一说为什么?(4)练习十一第8题学生填课本,集体订正三、复习数的.改写。1、复习数的改写(1)做“练一练”第4题提问:A、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B、怎样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2)归纳方法(略)(3)把3.24956保留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各是多少?一人板演齐练,集体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3、做练习十一第10题。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教师订正。四、课堂小结说一说复习内容和方法。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9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3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测物体的体积。教学关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1.将全班分成8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织本组的实验。2.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透明容器,水、尺子、记号、笔、天平、土豆、铁块、铜块、铝块等。3.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导入:是啊,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就升高了,聪明的乌鸦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喝到了水。瓶中放入石子,水面就升高了,说明什么呢?(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看来,每个物体都有它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测量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二、铺垫:1、出示一堆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乒乓球(凹陷的)、苹果、木块、泡沫塑料;橡皮泥、鸡蛋、石块、铁块、玻璃球;足球(瘪气的)、螺丝帽等],设问:(1)这些物体哪些会计算体积?怎样计算?(2)哪些不会计算体积?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能够直接计算出来吗?怎样计算呢?师板书课题: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三、自主探索1.活动一:测量计算土豆的体积。(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喝圆锥的体积,但生活中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2)提出问题:像这个土豆,你准备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方案)(3)总结引领:是呀,我们可以先在圆柱形状的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讲土豆完全没入水中,测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最后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土豆的体。(4)小组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容器若干),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这种办法来测量土豆的体积,并填写表格。活动提示:1、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2、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3、容器中的水要适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反馈交流①说一说土豆的体积是怎样算的,并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②提问: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把土豆完全没人水中)2.活动二:测量计算铁快的体积。(1)谈话:我们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知道了土豆的体积,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别测量两块铁快的体积,并用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最好先称出质量,再测量体积)(3)反馈交流。比一比: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比较发现:桶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比的比值是一定的。(4)算一算:运用以上知识,称出第三快铁快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①小组合作,称出铁快的质量。②独立算出它的体积。③交流反馈:铁快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约是7.8∕Cm3,怎样理解这个比值?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三、拓展延伸1.谈话:金属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们知道吗?不同的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出示表)2.组织活动(1)借助这些比值,我们能不能计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2)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中选择一个物体,称出它的质量,计算它的体积。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1)所测量的物体。(2)具体测量方案。(3)具体测量结果。(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3.交流反馈。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4教学内容:教科书P25~26页例9,“试一试”,练习六(1—3)教学要求: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学前准备:学生按小组分别准备30个左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萝卜做成的长方体。说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2厘米。提问:我们刚刚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引导学生想到:关键是看这个长方体中包含多少个1立方厘米,也就是可以将它切成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演示切的过程。切完后让学生数一数,明确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设疑:萝卜是可以切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都可以切开,那么又该如何去求那些物体的体积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操作准备。⑴提出操作要求: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⑵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2、观察思考。⑴提问:你能看出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然后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⑵启发:怎样才能知道这些由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⑶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核对填写的结果是否正确;选择一些长方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它们所包含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3、分析推想。提问:观察表格中的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刚才数出它们体积的过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1、谈话: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提出了一个猜想。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依次出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提问:如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这三个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启发:看着图想一想,你能根据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来思考上面的问题吗?3、提出操作要求:先按自己小组的想法摆一摆,摆好后数一数,看看一共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动手操作。4、组织交流: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结果与你操作前的想法一样吗?追问:如果再给你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以想像出怎样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来吗?摆出这个长方体一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onae德国爱森》课件
- 2024年度机械设备维修与更新合同
- 04版房地产买卖合同中的首付款及保证金担保样本
- 2024年度物流运输合同:某生产公司与物流公司之间的合同
- 2024年度物流配送服务合同(配送路线、时效和服务标准)
- 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情况统计表
- 玄武岩施工承包合同范例
- 物业出售资源合同范例
- 电气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母婴室合作协议合同模板
- 民非企业人事管理制度.doc
- 小蛋壳历险记.ppt
- 汽车常用英文术语
- 公寓精装修施工方案
- 学校校报校刊卷首语(创刊词)
- 采集运维专业问答题(修订)20140627
- 刍议《资本论》对乡村振兴的指导意义
-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教学设计
- 动火施工方案(完整版)
- 玻璃幕墙计算书
- 镀锌钢管螺纹连接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