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_第1页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_第2页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_第3页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_第4页
新课标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

【•朝阳期末考】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

言文,完成6〜9题。

齐宣王见颜斶①,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

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日:“夫斶

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

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东西南北,莫敢不服。

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

也。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

失之策欤?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

奢为行。倨慢骄奢,则凶从之。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

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源,下通其流,至圣

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

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侯王以自谓,

岂非下人而尊贵士欤?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日明主,

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愿请受为弟

子。”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

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

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取材于《战国策•齐策

四》)

【注】①斶:读ch£u颜斶,齐国隐士。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贵士之力也贵:以……为贵

B.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亟:多次

C.寡人自取病耳病:缺点

D.言要道已备矣备:详尽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组是

A.东西南北,莫敢不服B.何不吉之有哉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C.君子焉可侮哉D.制则破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金就砺则利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

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受齐王的奴役

B.倨慢骄奢,则凶从之

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

C.是以侯王称孤、寡,是其贱必本欤

因此侯王自称孤、寡,这大概就是贱必定是贵之根本的道理吧

D.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

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颜斶对齐宣王言王道兴衰,归因于统治者“得士”和“失士”之策略。

B.颜斶认为,先圣能够成道德而扬功名者,必是崇实际而不求虚名者。

C.尧舜禹禅位、成王重用周公,以史为证,阐明了“士贵于王”的道理。

D.颜斶以璞自比,表明自己虽不愿失却本性,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

6.C(病:不愉快)

7.B(A代词,没有谁。B助词,宾语前置标志;助词,的。C代词,怎么。D

副词,就)

8.A(“甘受齐王的奴役”应为“甘心为齐王服务”)

9.D(“却仍愿意到回乡下做官”与文意不符)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

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你)是人臣。大

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

“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

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

“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不说话,很不高兴。

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大国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

心为大王服务,四方诸侯没有谁敢不服从(大王)。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

也就被称作匹夫,(以)平民(身份)居住在乡间(而已)。士人这样下贱呀,也

真是够可以了。”

颜斶回答说:“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诸侯国有上万个。什么原因呢?(他

们治国)贤能的原因,是得力于重用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尚存)三千。

到了现在,面向南方称王的,才二十四位(诸侯)。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

于)政策的得失(造成的)吗?因此《易传》不是说吗:'在统治地位,(却)没

有那种实际的(才德),喜欢(追求)那种虚名的(人),必然用傲慢奢侈(的举

动)行事。傲慢奢侈,那么灾祸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

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以此成就他的道德,在后世扬名立功的,

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

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

情呢?老子说:'虽然贵,一定以贱为根本;虽然高,一定以下为基础。因此诸

侯君主自称为孤、寡,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一定是(贵的)根本(的道

理)吧。'(他们)并不是那种孤寡的人,(孤寡是指)生活困窘、地位卑微,诸

侯君主(却)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

很尊贵(的做法)吗?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世代

代称(他们是)贤明的君主,这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是可贵的。”

宣王说:“唉呀!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至I」现在(我才)听到

了君子的高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

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但是

那璞玉(就)不(再有本真的)完美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一经)推举选拔

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但是(他的)身体和精神(就)

不(再)完整独立。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

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行再拜礼辞

谢离去。

人不用学习而有的能力,是本能;不用思考而知道的事情,是自身的意识。小孩

子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的父母的,等到他长大,没有不知道尊敬自己的兄长的。爱

父母,是仁;尊敬兄长,是义。(有了仁义,)无需别的,也能通达天下的道理。

[•朝阳期末考】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台匕台匕

人之所不学而目匕者其良目匕也所不虑而知

者其良知也孩提之里

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取材于《孟子•尽心上》)

10.(5分)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

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

也。

【评分参考】①答对2处得1分。②答错2处扣1分。③“〃”为可断可不断处,

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

[•巢湖一检】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

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

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

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

万,人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鸳马,杜侵耗之弊J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

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

右布政使。复有言富苛虐者,帝命核举主,将坐之。既知举富者,少师杨溥也,意乃解。富

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

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

课局,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

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日:“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

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教。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

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

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

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更不能欺。由是部事

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

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

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

[注]①蠲:juan,免除,除去。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至河南,岁饥饥:饥荒

B.权势莫能挠挠;阻挠

C.果无验,乃令致仕验;检验

D.帝慰留之,为黜毓慰:抚慰

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

①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

②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

③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

④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

⑤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步支出多,可裁减

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

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

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

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

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

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

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

(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速下诏狱。(4分)

(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

4.C项。“验”是“证信”“凭据”“证据”的意思。【评分提示】3分。

5.B项。③是说年富遭到有钱有势人家的愤恨。⑤是说年富在户部任尚书时勤敏于政

事。【评分提示】3分。

6.D项。“强烈阻止”不对,文中说“巧阻”,是委婉巧妙地阻止。“控制犯罪”不对,

纯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年富不让一些官吏欺瞒他。【评分提示】3分。

7.(1)年龄刚刚超过二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2)不久,石彪

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3)户部不能没有

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评分提示】(1)实词占2分,

句意通顺占1分。(2)实虚词、句式理解占3分,句意通顺占1分。(3)实词、固定句式占

2分,句意通顺占1分。

【附参考译文】

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

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

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

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

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

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用来

筹划军费,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屯积粮食

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大

概三份要减去一份,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

余的士卒,淘汰劣等马匹,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J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

马匹,(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强横狡诈不守法

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核定征收赋税,支出或收

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

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那年闹饥荒,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不法者)公

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

年(公元1451年)春天,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

乱战败,法律松弛,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撤

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声名震动关中。这时,

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互相收集年富的罪

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啊,我正交付年富边

防事务J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石彪因

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李贤

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端)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

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果然没有证据(说明年富

有罪),就下令让年富辞官退休回家。

天顺四年的春天,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选),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

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

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

严格地支出、收入,亲身参加计算,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

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刚强正直,至始至终不改变,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

大臣。明宪宗立为皇帝,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

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没有个人的私心J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

抚慰并挽留年富,作出了罢黜李毓.不久,年富生疽病(毒疮)死亡。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佛山顺德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丁前溪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

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荃豆饲畜,

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

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

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锂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日:“实告客,家贫

无以饲畜,适娘子撒屋上茅耳J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

持人。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

吾家,何遂索偿乎?”丁赞叹而别。嘱日:“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数

年无耗。

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城,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

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人,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

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

告丁日:“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日:“是无烦虑,

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怦①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

乃送之还。

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君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

米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J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

业矣。

异史氏日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

不忘丁其有焉(选自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

【注释】①走怦:派人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行台以访之按:考察

B.娘子言:我非坐此猎食者业:以…“•为业

C.数年无衽耗:损耗

D.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诣:拜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俄出仍以反客

B.问:“主人回业?”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

C.丁赞叹顾别。踩履地出,揖客入

D.慕郭解之为人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

7.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省略最多的一句是()(3分)

A.避身逆旅B.止宿其家C.居之温室D.明日为制冠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城人丁前溪受古代侠客郭解的影响,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不愿参与政治,知道

御史行台要拜访自己,就逃跑了。

B.旅馆女主人家里经济不宽松却很是好客,在丁前溪前来避雨时即使素昧平生也能热情

招待,为了喂马甚至不惜拆下自家屋顶的茅草作为饲料。

C.几年之后,杨某因荒年无法度日前来求救,了前溪知恩图报,热情款待曾经•渡忘记

的杨某,还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送了不少吃穿用品接济对方。

D.“一饭之德”得涌泉相报。在丁前溪的帮助下,杨某一家即使舍弃经营旅馆的旧业也

能过上好日子,诠释了“好心有好报”的人生道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异史氏日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

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3分)

②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宣告之,暇幸见顾。(3分)

5.选C(耗:消息)

6.选C(皆为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拿;B代词,

什么/副词,怎么;D助词,的/4弋词,这件事)

7.选B("(少年)止(之)宿(于)其家";A"(丁)避身(于)逆旅";C(丁)居之(于)温室;D

明日(丁)为(之)制冠服)

8.选D(杨某旧业是“日设博场以谋升斗”,即开赌场)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4分)

异史氏日/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

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评分标准:每错、漏断两处扣1分)

(2)翻译。(6分)

①丁前溪更加感到惊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3分)

(评分标准:“异”1分,“直”1分,意思对1分。)

②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3分)

(评分标准:“我诸城丁某”译成判断句和“见”“顾”各1分)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钱粮,好仗义疏财,抱打不平,最钦佩古代侠客郭解

的为人。御史行台考察后,要拜访他。丁前溪逃跑了,到安丘时遇上下雨,他就在一家旅舍

避雨。雨一直到中午仍卜.个不停。这时,有个少年过来,用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不久天黑了,

(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照顾得非常周到。问那少年的姓

名,少年回答说:“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

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你

家主人从事什么行业?”得知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开设赌场谋得少量的糊口用

品。第二天阴雨仍旧连绵不止,但旅馆供给的饭食照样无丝毫怠慢。到晚上锄草喂马时;喂

牲口的草料湿漉漉的,看起来很是长短不齐。丁前溪对此感到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

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拿来喂养牲畜,这是刚才娘子让拆掉的屋上的茅草啊。”丁前溪越发

感到奇异,认为这样做的意图是想得到自己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

丁前溪硬要给钱,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前溪,并说:“娘子

说了,我们并非以此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儿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

怎么就能向您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时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

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之后几年没有消息。

这年碰上大饥荒,杨家穷困到极点。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顺口劝他去拜访

丁前溪,杨某听从了她妻子的话。到了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

此人,杨某••母说起之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听后,慌得跋拉着鞋子就跑出来迎

客。见杨某衣着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一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

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又置办酒宴款待他,礼仪隆重,非同寻常。第二天又替他

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

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

说:“考虑再三,不能再瞒你了。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

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你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

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缔。”「前溪就派人去召集赌徒们来赌博,

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两银子。丁前溪这才送杨某回家。

杨某进家门一看,合家衣着焕然一新,妻子身边还有个丫鬟伺候。杨某吃惊地问妻子,

妻子说:“你走后,第二天就有人赶着马车送来了布匹粮食,说是丁客人让送的;还带来个

丫鬟,供我使唤。”杨某激动不已。从此,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再也用不着设赌场赚钱度

日了。

回家见到妻子,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个小婢女在侍候她。杨某惊讶地问这是怎么

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马和仆人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了满满一

屋,说是丁氏客赠与的。又送来一个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

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

只是杨氏的妻子罢了。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去回报,难道还算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

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海淀一模】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

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日:“书如是,儿何

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

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

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谬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

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了玄悼土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

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

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

忠数责论次@无功,又仕偃蹇②,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

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叨,谓诸史官日:

“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

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日:“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

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置。殁后,帝读《史

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日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下无断的一项是

A.宜那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B.攒太子率更令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划切:恳切

D.朝有论著辄尊豫:通“与”,参与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B.公卿被诛死者踵根及

枝枝相覆盖,叶叶翅交通

C.乃奏记求罢去

项王至东城,口有二十八骑

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

子玄请于执政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下得令文意的一项是

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

B.子玄悼土无良而甘于祸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

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

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得含文意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

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

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

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

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6.C(切:严厉)

7.B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A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

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

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

8.D(“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

9.C(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

附:文言译文

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

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

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

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

左氏传》。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后来考中进士。

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

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

授予官职不是施恩。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

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

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

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刘子玄为土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

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

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

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

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

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

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

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

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

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

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刘子玄以为自己虽

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徐坚读

《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

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刘子玄善于

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

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杭州一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

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

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J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

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

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

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

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

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

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吏治,而小人

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

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日:“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J已

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日“旧学

之碑”。(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神童荐之以旌其所为

B.欲因群材以更治相如因持璧却立

C.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窃为大王不可取也

D.乃辅臣例宣借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

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

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

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

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17.C18.D19.B

20.帝召殊与进土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3分,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①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②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

(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淮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

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日:”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

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

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日:“如

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以

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遹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

开许。安独日:“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

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

尉郑弘恨之,日:”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

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

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

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更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竟从安议竟:竟然

B.书连上辄寝寝:搁置

C.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遮:拦阻

D.安乃劾景惊惑更人,当伏显诛诛:诛杀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袁安严肃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②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③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④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⑤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⑥安乃劾景惊惑更人,当伏显诛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

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B.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其他)

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房的都是不忠之人。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

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守正不移,直言敢谏,不怕得罪贵戚。窦景专掌大权,指使门

客公然夺百姓财物,袁安弹劾窦景,窦氏家族对他I•分忌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3分)

译文:

(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3分)

译文:

(3)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4分)

译文:

4.A(最终)

5.C

6.A.(“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

人“不正确,应是袁安上奏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获得皇帝许可后,才释放

的人)

7.(1)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每句1分,

共3分,得分点为“檄”“因”“致书”)

(2)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

奏使他们出狱。(得分点为“按狱”“明验”,全句通顺得1分,共3分)

(3)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宽恕,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

定,实在是正确的。(每句1分,共4分,得分点为“负信”“还”“贷”“诚便”)

附参考译文:

袁安宇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被州里人敬重。起初任县功曹,

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情则不是功

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

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狱吏追查十分急迫,被

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自相诬陷,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

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分条上奏使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

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

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

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已和亲,我们应该将俘

虏归还他们,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

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贡献和

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先违背誓约。

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的优待,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实在是正确

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

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很久以来议政沉

滞,大家都各有各的主见。而政策正是由众人商议决定的,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

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

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

用,万里求功,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

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

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

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公开处死。奏章被搁置没

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济南质检(A)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土

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日:“匈奴即入盗,急入

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

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牛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

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社门不

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举使将兵。牧日:“王必用臣,臣如前,?敢奉令.”王许之。李

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中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

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毂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

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数千人娄■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

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褥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

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

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

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崎。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

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

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

人承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

聚,遂灭赵.(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4李牧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举使将兵起:起来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等之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如前,不敢奉令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

B.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边土日得赏赐w不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