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王朝时期的贸易_第1页
郑氏王朝时期的贸易_第2页
郑氏王朝时期的贸易_第3页
郑氏王朝时期的贸易_第4页
郑氏王朝时期的贸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臺灣經貿發展一、臺灣經濟活動演變二、對外貿易大綱三、戰後經濟貿易發展一、臺灣經濟活動演變(一)停滯的原始型經濟十七世紀以前,原住民過著自給自足的原始採集生活,很少和外界來往。明末漢移民來臺從事開墾,發展農業經濟。荷蘭、西班牙則捷足先登佔領臺灣,利用臺灣東亞貿易中繼站的地位,役使原住民和在地漢人,改變原住民的原始經濟型態,走向西方的殖民掠奪經濟。(二)荷西的掠奪經濟荷蘭經營臺灣即利用原住民的土地和漢人移民的勞動力從事剝削,採取重商主義的掠奪經濟西班牙佔領臺灣北部後,開發區域不如南部荷蘭人之廣,再加上北部丘陵地不適合生產米、糖,經濟力較薄弱。(三)鄭氏王朝的藩鎮經濟鄭氏王朝為實踐反清復明的政治目的,應付日益增加的人口,將整個經營重點放在農業的拓墾事業,對於國際貿易的經營較為消極。一、臺灣經濟活動演變(四)清代臺灣經濟發展清代臺灣的經濟發展,以土地開發做為前提,由此逐步因應而生各種經濟活動。臺灣土地開發所需勞動力,主要仰賴於大陸移民前仆後繼的入墾,而土地拓墾常伴隨水利設施的興築,才能提供農業耕作充足的水源,聚落與街市也會隨著開墾完成而出現,形成臺灣與中國的內需貿易,以及國際的通商貿易活絡,造成郊行、洋行及買辦階級的興起。(五)日治時期的殖民經濟經濟發展歷經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資本主義的「基礎工程」(1895-1905);第二階段推行製糖—蔗作單一作物的栽培(1905-1925);第三階段加強蓬萊米的大量生產,及米、糖兩大輸出品為中心的複合式經濟結構,卻面臨米、糖併存和相剋的問題(1925-1937);第四階段為軍需「工業化」的推進階段(1937-1945)。二、對外貿易(一)原住民時期的貿易生活型態自給自足,並無貨品值得買賣交易,僅象徵性開啟所謂的「漢番交易」現象,臺灣與島外的貿易在質與量的進展仍相當有限。(二)荷西時期的貿易荷據時期臺灣物產並不豐富,島內市場規模小,輸出品以鹿皮、硫礦、砂糖、稻米為主。當時臺灣貿易的功能,重點在於作為國際貿易轉運站。荷蘭人在臺灣的轉口貿易在1640年達到高峯,每年有一百多艘商船從大陸運貨至臺灣,從臺灣輸出的貨物價值達幾百萬荷蘭盾。(三)鄭氏王朝時期的貿易鄭氏王朝貿易範圍遍及遠東與南洋各地,主要貿易對象是日本。輸出品以蔗糖、鹿和絲織品。從日本採購的商品主要為銅、鉛、盔甲等軍事物質,銅除了用來鑄造永曆錢和武器外,亦用以轉販給其他東南亞國家謀取利潤,其活動範圍遠及馬尼拉、交趾、暹羅、巴達維亞等地。二、對外貿易(四)清代由中國內需市場重回國際貿易之林清代臺灣的貿易,主要有對內的臺海貿易與對外的國際貿易兩種型態。統治臺灣二百餘年期間,以臺灣開港為分界點,從1683年至1860年,臺灣被清廷納入中國內需經濟的一環,由於中國強調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不重視國際貿易。1860年臺灣開港,臺灣除維持與大陸互通有無的內需經濟連結外,再度與國際貿易接軌。(五)日治時期的貿易日本佔領臺灣之後,為了使臺灣成為其原料供應地,運用政治力量,切斷臺灣與各國的貿易關係,尤以中國為最。並且大力扶植日資企業,壟斷臺灣市場,剝削臺灣的各種資源。原有的臺灣本土企業,則扮演買辦的角色,專門幫日資企業收購原料或推銷產品。三、戰後經濟貿易發展贏得臺灣「經濟奇蹟」美譽戰後政府經濟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由統制逐漸走向自由化,其中民營企業扮演推動經濟成長的關鍵要角,不但創造鉅額的財富,也逐步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