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本试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1-6题23分)2023年5月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以下是电台的一则广播稿。探索宇宙,áo游太空,是梦想的远航,也是创新的跋涉(shè)。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再次问天。相较于20年前神舟五号的首次飞天,如今航天员们不再像杨利伟那样在太空渡过惊心动魄(pò)的一日,而是能悠然俯瞰(kàn)太空,顺利入马驻空间站并做长时间的科研。正如一位令人qīn佩的科研人员所说,我国的航天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越来越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也为每位航天员坚rèn不拔的拼搏精神和对祖国的炽(zhì)热情怀而感动。中国航天,硬核前行。1.小语同学听了这则广播稿非常自豪,想记录整理出来,但是有几个字忘了,请你根据字音帮他写出来。(1)áo______游(2)qīn______佩(3)坚rèn______不拔2.小语听广播时注意到有一个字音读错了,请你帮他找出读错的一项()A.跋涉(shè) B.惊心动魄(pò) C.俯瞰(kàn) D.炽(zhì)热【答案】1①.遨②.钦③.韧2.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1)áo游——遨游,游历;漫游。(2)qīn佩——钦佩,敬仰佩服。(3)坚rèn不拔——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2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D.炽(zhì)热——chì,形容温度极高;极热;(情绪等)热烈;故选D。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她给孩子们讲“鬼”故事,虽说是随意编的,但也讲得绘声绘色。B.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的是相互尊重,所以,学会低眉顺眼,就能够获得别人的好感。C.他这样说是一个借口,言外之意是不想参加。D.任何事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不要一开始就有畏惧心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绘声绘色: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形容描写或叙述一段事情很逼真。使用正确;B.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也形容底层人民的卑微姿态。与人交往需要互相尊重而不是一味地顺从他人,使用有误;C.言外之意: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使用正确;D.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干起事来得心应手。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理解互文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袒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如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烟笼寒水月笼沙”。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的北面。C.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D.《陋室铭》中“丝竹”泛指音乐,其中“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有误,古人是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阴阳割昏晓”的“阳”指泰山的南面;故选B。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羊区围绕航空新城和天府文化公园两大示范片区分区施策,已开工重大项目20个。B.通过观看“非遗”儿童剧《苏东坡》,让观众对“巴蜀自古出文宗”的评价深刻有感。C.为避免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教育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D.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在结束北京的传递活动和启动仪式后,将继续在其他五城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让”;C否定不当。删去“不再”;D语序不当。“传递活动”和“启动仪式”调换位置;故选A。6.根据语境,补写古诗文名句。我们从“黄梅时节家家雨,①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中体验江南夏夜特别的景致;从“②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看到诗人为国效力的无私奉献精神;从“不畏浮云遮望眼,③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学习诗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还从“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木兰诗》)中感受战争的旷日持久、战斗的惨烈悲壮。【答案】①.青草池塘处处蛙②.落红不是无情物③.自缘身在最高层④.将军百战死⑤.壮士十年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蛙、落、缘”等字词的正确书写。语文综合实践。(4分)7.按要求作答。“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的融合。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班里正在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示例,再拟写两种活动形式。示例:举行“孝亲敬老”主题班会活动一:活动二:(2)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对照已给的上联,从备选词中选出下联。风尚好国泰民安孝亲敬老脸上开敬老如花岁月新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下联:【答案】(1)示例:活动一:举办“孝亲敬老”故事会活动二:举办“孝亲敬老”演讲比赛(2)敬老如花脸上开【解析】【小问1详解】题考查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主题明确(弘扬孝道美德),具有可行性,影响力。例如:举行“孝老敬亲”诗文朗读比赛、举行“孝亲敬老”图片展、举行“孝亲敬老”读书报告会、举行“孝亲敬老”主题歌咏比赛等。【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中,“孝心似籽”是比喻句,“心里种”是主谓短语;备选词中“风尚好”“岁月新”为偏正短语,“国泰民安”为并列短语,“脸上开”为主谓短语,“敬老如花”是比喻句;据此可知下联为“敬老如花脸上开”。上联末字“种”为四声,为仄声;下联末字“开”为一声,为平声,符合“仄起平收”原则。第二部分(7-21题47分)一、(6分)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造化”的意思是:_____这两句诗突出了泰山_____、_____的特点。(2)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①.天地、大自然②.神奇秀丽③.高峻挺拔(2)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诗歌中词语及内容。“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造化”指的是天地、大自然。“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前一句写出了泰山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所以此句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下一句写泰山可以分割阴阳两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二、(11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9.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2)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3)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4)陶后鲜有闻:_________10.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答案】9.①.出名,有名②.形体、躯体③.却,但④.少10.(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11.托物言志。甲: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3)句意: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却,但。(4)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少。【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1)上:长上,蔓延。阶:台阶。绿:使……变绿。入:映入。青:使……染上青色。(2)中:内部。通:贯通。外:外部。直:笔直。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11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情感主旨的理解分析。甲文通过陋室的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了陋室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以及日常生活的高雅,体现了陋室不陋,这里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陋室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和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乙文通过描写莲花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再以菊花和牡丹进行衬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这里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莲花,表现了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综合以上可知,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文托陋室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托莲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世态的厌恶。【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养雪花的母亲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简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客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品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窖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⑪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⑫四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⑬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⑭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⑮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了铺陈了温暖而又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原文/石兵,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12.阅读第②~⑦段,概括“为了养一朵雪花”,“我”作出了哪些努力?13.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14.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1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如何理解“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尘”这句话的含义。【答案】12.用铁片接雪花,小心翼翼放雪花,早起看雪花。13.这句话是母亲揭开“养雪花”的秘密后“我”的感慨,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表达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14.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每天在孩子睡熟后冒着严寒悄悄地去替换雪花,为了孩子的愿望坚持默默地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好学习、能吃苦、有心计、有耐心、极富爱心的慈母形象。15.强调童年生长环境的重要性。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童年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会如童年一样幸福,因为有最初人生积累的爱。就像本文“我”的童年有母亲的爱。【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②段中的“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可得:用铁片接雪花。根据第④段中的“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可得:小心翼翼放雪花。根据第⑤段中的“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简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可得:早起看雪花。【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体会。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文章第⑭段画线这句话,是写在母亲揭开真正的“养雪花”的秘密后“我”发出的感慨。由“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可知,母亲为了“我”实现愿望,不顾寒冷的天气让“我”养的雪花“绽放”,突出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也抒发了“我”对母亲不辞辛劳、默默付出,呵护“我”美好纯真的梦想,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题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由第⑬段“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知,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可见母亲热爱学习;由第⑬段“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可知,每天在“我”睡熟后,母亲冒着严寒去替换雪花,为了“我”实现愿望,默默去做“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等内容可知,母亲吃苦耐劳、关爱子女、极富爱心。【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理解。理解“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尘”这句话的含义,需要理解末段中的“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了铺陈了温暖而又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这句话强调了童年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作者的童年虽然饱尝了饥饿与贫穷,但因为有了母亲的关爱,他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并且自己的一切都有了温暖而又美好的背景。因为有了这种背景,所以他的一生会像童年一样幸福。这种幸福是母爱在童年对孩子施加的积极影响。四、(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相识成都细雨中①十九岁那年,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我的命运拐点出现了。我意外收到一封来自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我自小喜读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从此向往成都,尤其向往雨后的成都。现在,我终于可以去亲眼看一看《春夜喜雨》传诵千年之后的成都,那里是否还下着诗意绵绵的雨,是否还开着娇美红艳的花,是否还留有浣花溪水环抱的草堂茅屋。②我是南充人。那年秋天,达成铁路还未开通,成南高速公路也还未开工,我只能选择走一条碎石公路。清晨六点出发,坐八个多小时的中巴车,一路颠簸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幸运的是,车驶入成都地界那一刻,扑面而来的第一个成都表情便是一片烟雨朦胧。纷飞的雨,初步满足了我对成都雨景的渴念。③从北门的汽车站到东郊的师大校园,一路上,我终于见识了成都雨的真实相貌。尽管是秋雨,却也是软绵绵的,街道上就像铺了一匹淡青色蜀锦。车上不时有人抱怨雨下个不停,我却不觉烦闷,目光一直搜寻着窗外雨景。那时的二环路外多是农田与低矮瓦房,它们经过雨水洗涤,格外醒目。一条由北向东的蜿蜒沙河很有辨识度,几乎就是一条联结城乡的纽带。④到了师大狮子山校区,雨渐渐小了。报到之后,我便赶去瞻仰心心念念的杜甫草堂。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去草堂茅屋的情景:丝线细雨,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因为亲眼看见了雨中的茅屋,我爱上了成都和成都的雨,爱上了草堂,并决定做两件事:一要努力留在诗意成都发展,二要在成都圆我的文学梦。⑤大学四年,只要有空,特别是雨天,我都会待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或浣花溪一带。春天,我静坐于茅屋里听春雨,想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温馨画面,直到傍晚草堂闭馆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盛夏,各色花朵沿着草堂的红墙开出一条花径,回应着杜甫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我尤其喜欢雨后的花径:从花径尽头的草堂影壁往茅屋方向漫步,掩映在花丛下的两道红墙湿漉漉的,更富有诗意。秋天,草堂藏经楼后院那两棵千年老银杏树,会落满一地金黄的叶子,仿佛一地金黄的雨。冬天,雨化成雪,从天而降,又是一番全新的诗境。成都四季的雨,像块磁铁,把我牢牢吸住。我的创作灵感因此与这座城紧密相连。⑥然而,参加工作后,我渐渐忽略了成都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每天从早忙到晚,无心看风景。不知不觉间,我十多年不再去草堂,我的文学梦也随之搁置了。为生活奔忙的汗水流出来,带走了我内心的诗意和对雨的向往。⑦2014年春天,又是一个雨天,一位外地朋友非让我陪他去参观杜甫草堂。在草堂,在雨中,我给他讲解杜甫在成都写的经典诗歌。他感觉我懂杜甫,劝我重拾写作,重拾诗歌。他指着茅屋说,真正的诗人不会因遭受挫折而放弃写作。⑧重返文学之路——我是被这位外地朋友说服的,还是被那天的雨唤醒的,还是被精神支柱杜甫激励的?追随成都雨的脚步,我重新开始创作诗歌,以此向细雨中的茅屋致敬;从草堂出发,我历时三年考察杜甫生平,写下杜甫诗传,以此向诗圣致敬。”⑨生活在成都,已有二十三年,被春夜喜雨浇灌千年的草堂茅屋,早已成为我的精神故乡。一千多年过去了,杜甫在春夜写下的“喜雨”,还在滋养着成都和成都文脉。我期许,再次从杜甫草堂出发,带着这喜雨,与杜甫在更多文学故事里相遇。16.本文分四阶段写“我”在细雨中与杜甫草堂相识相知,并逐步走上文学之路。请补充概括第②-④阶段内容。①那年秋天,我在雨中初识成都和杜甫草堂,并决意留在成都圆文学梦。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语境,赏析其表达效果。丝线细雨,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18.本文用《相识成都细雨中》作标题,有什么好处?【答案】16.①.大学四年,流连草堂②.参加工作后,忽略草堂③.重返文学路,致敬草堂17.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雨比作丝线,把雨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细密绵长以及被细雨淋湿后花草的亮丽鲜艳,表达了作者对草堂茅屋和成都细雨的喜爱之情。18.①细雨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蒙蒙的细雨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我跟成都紧紧连在一起。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渲染了诗意的氛围。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①空:结合本文第⑤段“大学四年,只要有空,特别是雨天,我都会待在杜甫草堂的茅屋前,或者浣花溪一带”“成都四季的雨,像块磁铁,把我牢牢吸住”可知,这里写出了“我”大学四年,流连草堂;②空:结合第⑥段“ 然而,参加工作后,我渐渐忽略了成都充满诗情画意的雨。每天从早忙到晚,无心看风景”可概括为:参加工作后,忽略草堂;③空:结合本文第⑧段“重返文学之路——我是被这位外地朋友说服的,还是被那天细雨的呼唤喊醒的?从那以后,跟着成都的雨的脚步,我开始重新写作诗歌,向细雨中的茅屋致敬。我从草堂出发历时三年考察杜甫生平,写了一本杜甫诗传,向诗圣致敬”可知,这里写出了“我”重返文学路,致敬草堂。【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画线句中“丝线细雨”将“雨”比作丝线,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的细密绵长;“一针一线把石板缝得密密麻麻,也把每一寸花草绣得锃亮”,将细雨人格化,赋予细雨以人的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细雨仿佛具有了人的手艺,精心地装扮着周围的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雨的密集以及花草被细雨冲洗得干干净净,通过对细雨的细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成都的雨以及杜甫草堂茅屋的喜爱之情。【18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细雨蒙蒙的清晨”收到录取通知书,“绵绵”细雨中来到大学校园,大学四年成都一年四季的雨把我跟成都紧紧连在一起,重返文学之路后跟着成都的雨开始重新写作。“细雨”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故细雨,是作者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细雨”这一元素在文中多次出现,不仅描绘了成都的自然风貌,还赋予了文章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氛围。作者因为雨而向往成都,又在雨中第一次来到成都,在雨中作者对成都的了解逐渐加深,从而爱上了成都,爱上了成都的雨,故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及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文章通过“我”在细雨中对成都的认识和感悟,表达了对杜甫、对成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雨中,作者在成都找到了诗意,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学之梦。《春夜喜雨》一诗激发了我对文学、对诗歌的热情,成都的雨又坚定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在因为生活的繁杂放弃文学之后,又是成都的雨让我重拾文学之梦,重新开始写作。“细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和创作灵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五、名著阅读。(8分)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19.上面是《海底两万里》一书的内容简介,这部名著的作者是()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20.请列举《海底两万里》中两个惊险或吸引你的故事情节。21.读过小说《海底两万里》的人,都会对书中一个人物留下深刻印象——他是热爱海洋的工程师,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遇事冷静、沉着又机智。他是谁?结合以上评价,简要列举小说中的相关情节。【答案】19.①.法②.儒勒·凡尔纳(或:凡尔纳)20.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两个即可)21.尼摩船长。他在荒岛建立造船厂,亲自设计制造了一艘举世无双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潜艇触礁搁浅,遭到土著人围攻,尼摩船长把铁栏杆通电,击退了土著人。【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尼摩船长制造并驾驶了鹦鹉螺号,从南极到北极,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几乎游遍了海洋上的每一个角落。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侵略自己祖国印度的英国侵略者的军舰,他还利用在海底打捞获得的巨额财富援助那些被压迫的民族和穷苦的民众,支持他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正义的斗争。【20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概括。《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所著的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探险家尼莫船长和他的潜艇鹦鹉螺号在海底的冒险故事。以下是其中的十个惊险情节:①遭遇巨型章鱼:鹦鹉螺号与一只巨大的章鱼展开激烈战斗,鲁莽的船员们为了拯救船只,付出了巨大的努力。②深海鲨鱼袭击:鹦鹉螺号在深海探险时,突然遭到一群凶猛的深海鲨鱼的袭击,船员们必须发挥智慧和勇气才能逃脱。③火山喷发:当鹦鹉螺号潜入海底火山区域时,突然遭遇火山的喷发,船员们面临着熔岩和火山爆炸的威胁,他们必须尽快离开危险区域。④遭遇巨大鲸鱼:鹦鹉螺号与一只庞大的鲸鱼发生冲突,船员们不得不运用各种手段来应对这种威胁。⑤遇险冰山:在北冰洋的探险中,鹦鹉螺号不幸撞上了一座巨大的浮冰,船员们陷入了生死关头,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摆脱困境。⑥被困海藻之中:鹦鹉螺号卷入浓密的海藻中,船体被缠绕住,船员们恐慌万分,只能依靠船体上的装置来挣脱束缚。⑦抵抗海盗袭击:当鹦鹉螺号船长尼莫决定与海盗展开正面对抗时,船员们陷入了一场殊死搏斗,他们必须以团结协作才能保护自己和船只。⑧逃离巨型漩涡:鹦鹉螺号被卷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中,船员们需要快速反应才能成功逃离这个旋涡的吞噬。⑨海底地震:鹦鹉螺号探险途中发生了一场海底地震,船员们面临着水下岩石的颠簸和崩塌,他们必须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所。⑩深海漩涡的考验:鹦鹉螺号陷入一个巨大的深海漩涡,船员们在极度的旋转和吸力下,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拯救自己和潜艇。以上情节展示了《海底两万里》中一些惊心动魄的冒险时刻,这些情节充满了紧张刺激和悬疑。【21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辨别与识记。由“热爱海洋的工程师,富有正义感和奉献精神,遇事冷静、沉着又机智”可知此人物是尼摩船长。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反抗失败后的尼摩选择了归隐大海。尼摩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勇士,有着为人类献身的崇高精神。他请求阿龙纳斯教授为伤势严重的部下治疗,面对水手的死,尼摩甚至情绪激动地留下了眼泪,并且为他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珊瑚王国的葬礼;看到印度采珠人被鲨鱼袭击,他“奋不顾身地站了起来,拿着匕首直朝大鲨鱼冲去,和鲨鱼进行肉搏”,还慷慨地送给采珠人一袋珍珠维持生计。虽然脱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