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八年级语文2024.07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6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临沂,来临沂做客,致远中学举行以“临沂在等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礼赞沂蒙】下面是同桌小新写的临沂赞语,请你帮助完成。登蒙山,我们拾级而上,仰望巉岩耸立①、白云缭绕的秀丽风光;游羲之故居,我们赏《兰亭序》,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来到费县,我们瞻仰大青山战役纪念馆,miǎn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艰辛历程②;来到滨河,我们跟随“灯光秀”的脚步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观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景和悠扬婉转的歌声……我爱这xuān腾的河,爱那清灵的水,多少次我悄然独立,听它诉说一个永无终结的故事。沂蒙的美,始于颜值,盛于文化;沂蒙的人,淳朴厚道,热诚好客;沂蒙的情,内敛真挚,山高水长③——临沂围绕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文旅体系,绘就了多姿多彩的新画卷,④“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城市品牌已享誉四方。1.小新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的一项()A.shíchán喧湎 B.shítù暄缅C.shèchán喧缅 D.shètù暄湎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A.① B.② C.③ D.④3.第一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我们跟随“灯光秀”的脚步领略历史文化,观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景和悠扬婉转的歌声。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2.C3.我们跟随“灯光秀”的脚步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观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景。(成分残缺,“领略历史文化”后加“的魅力”;搭配不当,删去“悠扬婉转的歌声”。)【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拾级(shèjí):逐步登阶。巉岩(chányán):高而险的山岩。miǎn——缅。缅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xuān——喧。喧腾:吵闹沸腾。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C.根据语境“沂蒙的美,始于颜值,盛于文化;沂蒙的人,淳朴厚道,热诚好客;沂蒙的情,内敛真挚,山高水长”“临沂围绕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文旅体系,绘就了多姿多彩的新画卷”可知,前一个句子语义已经表述完整,后句描写的是临沂打造城市品牌的措施,是另一层意思的表述,故中间应用句号,而不是破折号;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画线句成分残缺、搭配不当。“领略……”缺宾语,可在“文化”后加上“的魅力”;“观赏……歌声”搭配不当。可将“和悠扬婉转的歌声”删掉,也可在“和”字后加上“聆听”。4.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小新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感受,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家临沂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们的招牌菜,都真心地夸赞他们的美食名副其实。B.滨河大道两旁的紫荆花盛放,摩肩接踵的市民和车辆仿佛沐浴在花海之中。C.临沂灯光秀火出圈了,绚丽的灯光搭配特色文旅景点,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客流量创历史新高。D.无论是北城新区的现代风貌,还是罗庄区南涑河的十里花廊,亦或是兰山区的璀璨夜景,都让游人流连忘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符合本句中餐馆的饭食与名气相符合的事实,使用正确;B.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市民多,来观花的情景,可以使用摩肩接踵,但是不能用于车辆的多,使用错误;C.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本句游客从各地到达临邑的情景,使用正确;D.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符合本句游客观赏不够,不愿返回的事实,使用正确。故选B【活动二悦读沂蒙】5.学校举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小说人物海报,请你欣赏并仿照示例,结合书体特点和人物形象,说一说为保尔选用相应书体的理由。示例:海报一“孙悟空”三个字使用的是行书,行书灵动流畅、变化自如的特点,正如孙悟空的头脑灵活,机智勇敢,自由洒脱。海报二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为好书推荐官,你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读书需求,有理有据地给出推荐理由。请你根据小语或小文的需求,向其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小语:我最近很迷茫,我又对未来有很多向往,想搞好学习,但数学实在太难了,很难坚持下去。有和我一样的人吗?小文:我热爱小说创作,最近陷入了困境,总感觉写作形式单一,不太吸引人。我选择______向推荐,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保尔”两个字使用的是楷书,楷书方正端庄,刚劲有力,正如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的保尔,正直坚强、有着钢铁般的意志。(2)示例一:小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主人公保尔理想坚定,即使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仍以文学创作为武器,写成《暴风雨所诞生的》,重返战斗队伍。(或: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无惧死亡,勇往直前;在修铁路时,天气非常恶劣,物资极度匮乏,他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即使发高烧也没有退缩。)示例二:小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艺术成就非常高的书。该书形式丰富,文章中穿插了大量的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书体知识。先辨别是何种书体,然后根据书体特点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作答。示例:海报二“保尔”两个字使用的是楷书,楷书方正端庄,刚劲有力,笔画规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一生充满热情和斗志,勇敢与命运抗争,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一生,即使最后倒在病床上依旧坚强勇敢,写出自传体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与楷书特点极其相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结合题干“根据小语或小文的需求,向其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可知,推荐语应当从小语或者小文的需求出发,结合题干“但数学实在很难,很难坚持下去”可知,小语遇到了挫折,难以坚持,因此可以结合保尔·柯察金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乐观积极等事迹和性格写推荐语,结合题干“总感觉写作形式单一,不太吸引人”可知,小文是在写作方法上面遇到了困难,因此可以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方法写推荐语。示例一:小语,我推荐你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经历了许多人生的磨难和严峻的考验,如他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甚至有一次被弹片击中头部。在修铁路时,由于条件恶劣,被感染上伤寒。但是他面对重重磨难,毫不畏惧、顽强拼搏,用钢铁般的意志去迎接生活中的挑战,最后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成为一个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相信他的人生会给你带来战胜困难的力量。示例二:小文。我推荐你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因为除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之外,这本书在写作上也使用了很多方法。如在塑造人物方面,除了大量的内心独白、环境衬托之外,作者还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彼得留拉匪徒和保尔对待妇女的不同态度和方式,使保尔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作者还用语言来表现保尔性格成长的过程。起初,保尔的语言是粗俗的,结构是简单的。后来,他从内战的学校毕业回来,又和冬妮亚谈话时,他的语言发生了变化,复杂的结构、深刻的内容,讲究的修辞都表明他在政治思想上成熟了,在文化水平上大大提高了。相信这本书在写作上会给你启发。【活动三德耀沂蒙】6.道德的光芒指引方向,模范的力量催人奋进,为激励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学生积善成德、明德惟馨,致远学校决定举办“2024道德模范”颁奖典礼。(1)请你续写下句,为本次颁奖典礼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要求字数、格式一致。学习道德模范,________________。(2)校学生会已联系好兰陵县守陵员李振江爷爷7月5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无私奉献讲座,安排宣传委员小新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小新:①____________李爷爷:小新同学,你好!小新:李爷爷,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__________李爷爷: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小新:谢谢您!我们期待着您的精彩讲座。(3)讲座结束后,小新同学就“青少年与道德品质”这一话题对李爷爷行采访,请你帮他拟写一个采访问题。【答案】(1)示例:点亮心灵之光、弘扬传统美德等(2)①.李爷爷,您好!我是致远学校学生会的小新。②.明天的讲座,您能按约定的时间来吗?(3)示例一:如何增强青少年的德育意识?示例二:青少年要如何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根据题目要求,续写的标语需要与前一句“学习道德模范”字数、格式一致,并且要体现出激励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主题。示例:崇尚善行美德;树立人生标杆;弘扬美好风尚。【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补写。第①空:根据李爷爷的回答“小新同学,你好!”可知,小新同学需要先自我介绍,让对方明确我是谁,故可填写:李爷爷,您好!我是致远学校的宣传委员小新。第②空:根据题干信息“校学生会已联系好兰陵县守陵员李振江爷爷7月5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无私奉献讲座”可知,小新打电话是确认李爷爷是否能按时参加讲座,据此拟写,如:您明天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无私奉献讲座的安排是否方便?【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采访问题设计。问题需要围绕“青少年与道德品质”这一话题,既要具体又要开放,又要便于李爷爷详细回答。示例:李爷爷,您认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和践行道德品质?【活动四诗意沂蒙】7.学校举行“诗意沂蒙”诗歌朗诵会,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积累和感悟,请你根据语境,将其补充完整。小齐:古诗可绘景。读《题破山寺后禅院》,我们感受到“①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寂静渺远;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我们感受到“②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的烟波浩渺。小鲁:古诗可寄情。《送友人》中,“此地一为别,③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无限担忧;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则展现了词人孤寂、高洁的心境。小哲:是的,阅读古诗文,会带给我们很多审美体验,会让我们汲取到受用一生的“养分”。【答案】①.万籁此都寂②.但余钟磬音③.气蒸云梦泽④.孤蓬万里征⑤.拣尽寒枝不肯栖⑥.寂寞沙洲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籁、磬、蒸、孤蓬、寂寞、洲”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月夜怀故人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写“清夜”“月”“藓庭”,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B.颈联在前两联写景的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进行点题抒怀。C.尾联“危坐独凝愁”与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都是间接抒情。D.本诗用简练朴实语言,平淡自然地抒发了作者月下怀念故人的情感。9.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一句的妙处。【答案】8.C9.示例一: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运用视听结合,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伤感之情。(意近即可)示例二:清冷的月光下,枯老的梧桐疏影摇曳,耳边不时传来秋天蟋蟀乱鸣的声音。以声衬静,以蟋蟀声乱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烘托了诗人因思念老友的心绪不宁及伤感之情。(意近即可)【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C.尾联“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作者直接描写自己危坐凝愁的状态,属于直接抒情;而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借浮云和落日来象征游子和故人,属于间接抒情。两者抒情方式不同;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意为:梧桐的影子稀疏而显得苍老,蟋蟀杂乱的叫声凸显了秋天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梧桐疏影和蟋蟀乱声的秋景,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从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寂寞。此外,本句以梧桐疏影的“老”与蟋蟀声音的“乱”形成对比,突出了环境的萧瑟。这句诗还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以蟋蟀的乱声衬托出夜晚的寂静,使整个画面更具感染力。(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选自《庄子·北冥有鱼》)【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委政卿大夫”的“委”与“相委而去”的“委”,意思不相同B.“未尝屈辱”中的“屈辱”,名词用作动词,在句中指受到屈辱。C.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是判断句,“……者,……也”就是“……是……”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B.【甲】文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大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景象。C.【乙】文中淳于髡身高不到七尺,常常与人争论。D.【乙】文中齐威王在淳于髡机智的引导下,从安逸放纵的酒色中重新回归政事。12.【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13.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文言知识资料卡】荒乱:①年荒世乱;②混乱,错乱;③荒唐,荒淫;④荒淫放纵。侵:①进犯,侵犯;②侵占,夺取;③逐渐;④欺凌,欺负。1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鸟”,庄子眼中的“鹏”和淳于髡说的“大鸟”,各自寄托着他们怎样的想法?【答案】10.C11.C12.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13.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14.庄子笔下的大鹏,蕴含着“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寓意;淳于髡跟齐威王说“鸟”,隐含着规劝齐威王早日觉醒、振兴国家的意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句子理解。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C.根据乙文“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可知,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而不是“常常与人争论”,故本项表述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根据句子结构、句意及虚词断开停顿。这几话的意思为: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在“七十二人”后断开停顿;“赏一人”“诛一人”句式相同,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故应该在“赏一人”和“诛一人”后分别断开停顿。“奋兵而出”是另外一件事情,故正确停顿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1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翻译。重点词语:荒乱,荒淫放纵;并,一起、共同;侵,进犯,侵犯;且,将要;莫,没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形象分析。甲文,从“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看出“鹏”是硕大无比的;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以看出“鹏”志向远大;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鹏”力量强大、善借长风。结合甲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乙文,从“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以看出大鸟意志坚定、头脑清醒。联系“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可知,淳于髡是想借对于“鸟”的发问,激励齐王。所以乙文寄托了淳于髡希望齐威王早日觉醒,振兴国家的想法。【点睛】参考译文:甲: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乙:淳于髡,是齐国的微贱之人。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居于深宫,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理政事,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亚洲象四肢粗壮,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它体型庞大,雄性肩高可达3.2米,体重可达5.4吨。亚洲象有着很高的智商和独特的思维能力,更有堪比人类的记忆力,它们能精准记住大面积区域内食物和水源的位置。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②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摘编自刘东黎《观象》)材料二①2021年,一群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向北迁移,进入昆明。在当地政府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它们在外“游荡”数月后,向南跨过元江,重返家园。②这群陆地“巨无霸”的大胆行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有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而网友则表示:“追吃逛吃,一路溜达,大象之旅诠释了什么叫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③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摘编自《生物多样性保护》,《光明日报》2022年4月25日)材料三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另一方面,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摘编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四①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②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面对庞大的人口规模和艰巨而迫切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④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摘编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0日)15.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2021年,来自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长达数百公里,历时数月,引人注目。B.材料三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C.《大自然的语言》按照逻辑顺序,介绍物候现象及成因、意义等,说明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科学,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D.材料一亚洲象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的时候,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16.有人认为材料一第一段画线句删去,使文章内容更清晰,语言更加简洁,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理由。17.请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18.亚洲象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濒危”等级物种,请根据前三则材料,就如何保护亚洲象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5.D16.不同意。运用打比方,将亚洲象四肢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17.示例:首先介绍了生物多样性丧失成为全球性挑战的现状及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接着介绍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智慧及理念;然后从实践方面介绍中国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后说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18.示例:①国家制定严格保护亚洲象的法律,禁止并惩处盗猎和杀戮亚洲象的行为;②国家推进自然环境保护地建设,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维护亚洲象的栖息地;③保护亚洲象生存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基因库。【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D.根据材料一第①段“亚洲象常年都在行走,在寻找食物和季节迁移时,它们都能在丛林中开辟新的‘象道’,偶尔也会借用人类开辟的道路”可知,本项“往往借用人类在丛林中开辟的道路作为‘象道’”有误;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画线句中“几乎垂直于地面,像四根柱子将“亚洲象的腿”比作“柱子”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亚洲象四肢粗壮的特点,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亚洲象四肢的形态特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果删去这一句,就只是平淡地描述亚洲象四肢粗壮,无法给读者留下如此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在表达效果上会大打折扣,也使文章在描述上显得较为单调和枯燥。17题详解】本题考查行文思路。根据材料四第①段“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丧失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体现的中国智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开篇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在此背景下强调中国的贡献,引起读者对中国相关举措的关注;根据材料四第②段“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客观上使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中国更以文明自觉的态度重视生物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可知,作者接着阐述中国传统和现代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智慧和理念,如“天人合一”、在发展中保护和在保护中发展等,让读者了解到中国保护的思想基础;根据材料四第③段“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从法律、技术、人才等层面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可知,而后接着从具体实践层面,如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规划、提升治理能力等,展示中国采取的切实行动;根据第④段“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已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900多种,占全球种类总数的10%以上:高等植物3.6万余种,数量居全球第三”可知,最后,通过列举中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具体成果,如丰富的陆生脊椎动物和高等植物种类等,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保护工作的成效。【18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在西双版纳,1991—1995年,有30头亚洲象因偷猎致死。1996——2005年,亚洲象得到严格保护,中国境内的大象基本摆脱了被猎杀的厄运。人象冲突的焦点,已经从盗猎和杀戮,变成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可知,通过法律手段对亚洲象进行严格保护,能够有效遏制非法盗猎和杀戮行为,为亚洲象提供法律保障;根据材料二第③段“显然,‘野象北移’事件已经成为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付出的努力,也向全球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在维护重要物种栖息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知,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能够为亚洲象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和充足的食物资源,保障其基本的生存需求;根据材料三“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方面”“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可知,关注栖息环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基因库的建立,从根本上维护亚洲象的生存和繁衍条件,有助于亚洲象种群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四)(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泰山上的石刻陈丽伟①三上泰山,都在金秋。登高远眺,层林尽染。那满山遍野滚荡起伏、饱经岁月风霜洗礼的泰山石,或硕大雄壮,或精巧圆润,组成了附着在泰山钢铁骨骼上的肌肉群。拾级而上,逡巡穿梭,在阴阴古木下,与泰山盘桓相伴,我蓦然发现——泰山,浑身刻满了字。②从山脚到山顶,泰山的刻字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泰山,用满山的石头,做了书写文字的纸张。③这些刻在泰山上的文字,有的气宇轩昂,有的敛衽收襟,有的灵机妙论,有的坦荡无遮,不一而足。岁月如流,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史书。④李斯的泰山刻石,不仅是在泰山身上刻下的较早的文字,也是极其珍贵的秦代历史资料。前半部分叙述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申明法令,充分利用法律来保护国家的各项制度;后半部分则记录了李斯随同秦二世出巡时,上书请求在秦始皇所立刻石旁刻诏书的情况。除了文字内容,这块刻石的小篆书体,还成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有力佐证。⑤我本是一个不太爱看自然风景的人,总觉得风景处处,大多雷同,无非奇松怪石、岩泉飞瀑、花燃柳曳等等。然而,在泰山,一块天然的石头,被刻上了字,便不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它从北有了文化的力量。⑥红门是泰山登山起点,这里有一巨大石碑,上刻“登高必自”四个大字。研究者说是青州郡王朱载玺所书。登高必自,一般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二是“登高必自卑”的简写,是指登高需从低处起步。然而我初见此碑,油然而生的第一想法,却是“登高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还专门指着“自”字,让朋友帮忙拍照留念。⑦登山起点处又有一石坊,横额书丹“孔子登临处”。孔子是否于此登临,已不可考,但古藤掩映、绿树婆娑中,典雅端庄的石刻牌坊洋溢着人文气息,让人恍见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⑧泰山,作为一座圣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其实论数量,描绘赞颂泰山风景的刻石应该最多。⑨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的“肤寸升云”、天津宁世元书写的“既雨晴亦佳”……还有很多没有落款的石刻,如“通幽”“天衢”等,不胜枚举。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同登泰山,同立刻石,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自身的独到体会,赞颂了泰山的独有胜境,成为对名胜泰山的缤纷阐释。⑩行走在泰山之中,游人络绎,欢声在耳。然而,一种惆怅却不时袭上我的心头。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能正因如此,从古到今,人们便刻字入石,以期让短暂的生命附着在相对的永恒中,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⑪泰山还有一些石刻,本不在此山,却被搬运过来,陈列此山。是借泰山增色,还是为泰山增色,抑或二者兼而有之?这些石刻,存放于岱庙的《衡方碑》《张迁碑》可做代表。这些碑刻于今观之,不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亦有很高的书法价值。古代为人树碑立传,自是旌表碑主人功德,这一扬善启后的传统,一直流传至今,也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不可磨灭的功用。⑫我放弃缆车,选择步行上山。从那几千层盘旋曲折的台阶一步步走来,我双腿直哆嗦,两膝不由自主地几欲跪下。这并非单纯的筋骨劳累,更有一种莫名的敬畏——泰山海拔并不算高,它的地位却有万仞之高。⑬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五岳独尊”可谓泰山众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已成为泰山的标识,并被设计进人民币背景图案。“五岳独尊”这四个字作为泰山的称号,高度概括了泰山的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它和旁边的“昂头天外”以及山上的“第一山”“雄峙天东”等其他刻石,共同彰显出雄伟的气魄。⑭泰山的石刻约有两千处。有人说,泰山,是一座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我觉得不错,但不够全面。我觉得泰山是一部书,一部大书,不仅书写着中国书法史、文学史,更书写着中华民族的风俗史、文化史……(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1月13日第8版,有删改)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作者通过描述三上泰山的经历,为后文对泰山石刻的深入讨论作了铺垫,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B.第②段“泰山,用满山的石头,做了书写文字的纸张”一句,强调了泰山石刻的文化价值。C.第⑥段作者通过对“登高必自”四个字的解读,展示了泰山石刻的文化内涵。D.第⑩段作者表达了对生命渺小的惆怅,认为人们刻字入石是为了让生命永恒。20.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1)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中加点词语。没去过泰山的人最想看的、去过泰山的人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岁月如流,千百年来,人们挥毫书丹不止,斧凿刀刻不息,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无言无语的巍巍泰山,“写”成了一部史书。21.有人说,朗读第⑥段时,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效果会更好,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22.普通石刻,在作者笔下却有丰富的意蕴,请据此给本文拟写一个副标题,并说明理由。【答案】19.D20.(1)“最”指(在同类事物中)居首位的,没有能比得上的两个“最”字写出了“五岳独尊”的标志性地位,表达了人们对泰山的敬畏。(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泰山石刻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价值,能让人感受到泰山石刻的魅力和价值。21.第⑥段主要描述了红门处一块巨大石碑上的“登高必自”四个字,并探讨了这四个字的三种含义。这段文字更偏向积极向上的态度,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作为背景,可以帮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登高必自”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精神。22.示例:副标题:文化意蕴与民族精神的千年传承理由:①紧扣文章主题,与正文内容相契合;②语言简练、明快,易于记忆和传播,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通过这个副标题,读者可以初步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和观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根据第⑩段“和路旁巨大的山石相比,人的生命是多么渺小,多么短暂。可能正因如此,从古到今,人们便刻字入石,以期让短暂的生命附着在相对的永恒中,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可知,人们刻字入石是为了让人类的精神绵延传递,而不是让生命永恒;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赏析。(1)“最”指居于首要地位的人或事物。根据语境“最想看的”“最不能忘的”“一定是‘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可知,“最”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突出了“五岳独尊”这四个大字在泰山石刻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无论是未曾到过泰山的人还是已经游览过的人,这四个大字都是他们最为关注、印象最深刻的,表达了人们对泰山的敬畏。(2)画线句中“以泰山木石为纸”“让泰山躯体成书”把泰山木石比作纸,把泰山比作一本书,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泰山仿佛具有了书写的能力,形象地描绘了人类与泰山石刻文化互动的场景,强调了泰山石刻文化承载的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赋予了泰山厚重的文化意蕴,让人感受泰山时刻的魅力和价值。【21题详解】本题考查朗读分析。根据第⑥段“登高必自,一般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泰山脚下往上‘登高’,必须要‘自’此经过;二是‘登高必自卑’的简写,是指登高需从低处起步”“然而我初见此碑,油然而生的第一想法,却是‘登高之事必须亲自为之’,还专门指着‘自’字,让朋友帮忙拍照留念”可知,本段主要写了石碑上的字“登高必自”具有深刻的内涵,寓意着攀登高峰需要从低处起步,需要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精神。而我却解读成“登高之事必须亲自为之”,略带戏谑味,整个语段的情感基调应是活泼积极的,故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是可行的,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登高必自”所蕴含的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据此作答即可。【22题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副标题。本文描绘了作者在多次攀登泰山时,对泰山石刻的深刻感悟。从山脚到山顶,泰山石刻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石刻见证了泰山的辉煌历史,记录了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和文人墨客的情怀。作者认为,泰山石刻不仅是一部书法史、文学史,更是中华民族风俗史、文化史的生动写照。据此可拟写副标题:石刻里的历史与文化交响理由:文中提到李斯的泰山刻石以及《衡方碑》《张迁碑》等石刻,强调了它们对于传承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价值。该副标题能够紧扣文章主题,与正文内容相契合;文章通过对泰山石刻的描绘和分析,旨在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这些历史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副标题“石刻里的历史与文化交响”恰到好处地概括了这一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文章内涵。用语方面副标题却高度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它巧妙地将“石刻”、“历史”与“文化”三个关键词融合在一起,既体现了泰山石刻的丰富内涵,又突出了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语言凝练而不失全面,具有引导性,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写作(50分)23.按要求作文。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雄浑壮美,多姿多彩;马丽华心中的各拉丹东雄伟圣洁,险远奇绝;马克·吐温笔下的勃朗峰威严瑰丽,奇人奇事令人捧腹……山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